1、时间的脚印课 题时间的脚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重点 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自主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明确目标三、解题四、预习检测五、感知课文六、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留下它的脚印的。(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师提炼关键词板书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
2、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1、请同学们介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2、请同学们给加点字注音:掸 踪迹 装置 烘烤 腐蚀 砂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帷幕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明确: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
3、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明确: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打基础作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3.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
4、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请结合课文回答。 明确: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4.结合课文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讨论后明确:“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请学生回忆并组
5、织语言谈谈本课收获。学生思考,体会学生思考并理解学生理解问题学生介绍文学常识选四名学生板书拼音,其他学生练习本上书写拼音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评价(这是让学生体 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评价(设计此题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之二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并评价(这是文章的又一难点,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生思考,谈论并发言,评价(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一,意在提高学生对地质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学生回忆并组织语言,发言七、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下节课以小组形式展示) 2.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句。(下节课以小组形式展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