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9416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品析文章的写作妙要。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成长中的无奈与不舍。 【重点难点】 1.文章技法的研读与赏析。 2.文章主题:生命意识的萌芽与成长。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以文中李叔同先生所写的送别的骊歌为背景音乐,创设优美而略带淡淡哀愁的气氛,和林海音一起走入她回忆童年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 2.导语设计。 人生,经历之后,才发现自己长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默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圈点勾划,筛选整合) 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对爸爸的回忆,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板书:离别) 2.英子在她的小学毕业典礼上,具体回忆了哪些事情? (1)探病叮嘱: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在毕业典礼上想起昨天去医院看爸爸的情景。 (2)逼我上学:“我”回忆起过去因为懒惰而受到爸爸惩罚的事。 (3)爸爸爱花:“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欢花了。 (4)寄钱闯练:毕业典礼上,“我”想起过去爸爸让我单独去汇钱的事。 (5)花落父逝: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过渡: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们被小说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所打动,在这样一篇朴素、温馨的小说当中,我们同样不能忽略的是小说的写作技巧。 三、品析文章写作妙要 1.林海音,这位六十年代就斐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有人说林海音的小说“技巧完美”,你能针对本文作一点美点欣赏与探究吗?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内容、结构、语言、形象、手法……) (1)一语双关的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3)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首尾圆合的照应——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5)质朴淡雅的语言——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6)鲜活的形象——文章虽不是以写人为主,但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妈妈温柔慈爱,爸爸性情质朴、充满爱心,“我”聪明懂事、惹人喜爱、卓尔不群。 过渡:如此之多的写作技巧融合在这篇小说里,融合在整部《城南旧事》里,却没有丝毫的纷繁、杂乱之感,林海音的写作技巧是很自然的,隐藏在不经意的、不自觉的、自然而然流露的文风里。她作品的主题,在你看时仿佛略略能感觉到,等到读完后这种感觉却很强烈,像一条小溪流晶莹、明亮、澄澈,舒舒缓缓地就流出来了。 同学们,品析到这里,你读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了吗? 四、深入探究小说主题——静静走进英子的世界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读来备受感动,其中所揭示的人间真情质朴而动人,因此有人认为亲情意识应该是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样的解读吗? 1.在小说中,英子想“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读着这句话,我们不禁要问,英子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时什么人对她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具体事件来谈。 童年时的英子曾经懒惰、任性,但爸爸的严厉,使英子改掉了这个不良的习惯。 作者写英子哭号、躲避、如一只狼狈的小狗,走在雨天的上学路上抽抽搭搭的哭,童年有淡淡的伤感。 英子的记忆中有六年来无数个早晨,这儿有童年的艰苦更有童年朦胧而亲切的美丽:热乎乎的烤番薯、亲爱的韩老师、美丽的舞姿。使得童年摇曳美丽。 童年有硬着头皮的闯练。有爸爸对英子的期待。 童年有温馨的天伦之乐。爸爸爱花,爸爸也爱孩子。 (1)可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爸爸去世了,意味着我也走过了我童年,我不再是小孩了,意味着童年的一切即将逝去了。 (2)“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童年虽然有过狼狈,有过责骂,有过懒惰,有过任性。但是,有爸爸监管,却有了心的依靠,有爸爸的爱,则有了坚持的勇气。如今,这一切,都将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模糊不再重复。这是一种无奈的逝去,也是一种难言的不舍,成长的惆怅只能在心中打着问号。  2.儿童视角下的世界本应是热闹的、丰富的,但是苦难使得英子不得不过早的经历人生中的离别,不得不用她纯真的双眸去观察人生中的人情冷暖,正是这种“悲凉”背景下的成长,使得文章具备了感人的特质。 其实,在文章中,这种生命意识的成长与萌芽一直在体现,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文中当爸爸告诉小英子:“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小英子只是简单的回答:“我知道,爸爸。”从下文我们知道,六年来,小英子从未迟到过,面对爸爸的“无理”要求,从儿童的视角看,小英子本应据理力争,但她没有那样做,她似乎体会到了“将逝”生命的脆弱,这种认识是模糊的,她无法弄明白强壮的爸爸为什么会变得弱不禁风,一种模糊的生命意识开始萌芽,这种萌芽是痛苦的,转变为语言便是文中的五个字“我知道,爸爸”。这一简单的话语背后隐含着主人公面对现实的无奈和茫然,更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对生命内涵的体悟。 投影:作者在《城南旧事(代序)》中讲:“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 “从十三岁丧父那天开始,我童稚的心灵就隐隐约约觉察到人生无常、现实生活的残酷,我必须要在寡母和年幼弟妹中间,面对现实人生、宿命的可怕力量。” 五、课堂小结 小说回忆了英子的成长过程,英子的童年充斥着哀伤与离愁的,可以说这段回忆的内容不十分快乐、美好,但回忆起时,仍有温馨和平淡。《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说是英子告别童年的祭词,是他成长中生命意识的萌发点,静静的和英子一起回忆故事,我们会发觉我们也曾有这样的心情: 花已落,但香如故,伤离别,但爱依然。童年逝去,不舍依然,但镇定淡然。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理想(欢乐、温馨)——现实(悲凉、无奈)  生命意识的萌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