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妙趣自然 4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9414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妙趣自然 4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妙趣自然 4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妙趣自然 4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妙趣自然 4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妙趣自然 4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古代诗歌四首1识记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背诵并默写诗歌。 2反复朗读,抓住主旨句和写景抒情句说出作者的情感,学习从多角度赏析名句的方法。3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反复朗读,抓住主旨句和写景抒情句说出作者的情感,学习从多角度赏析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第一课时 观沧海一、课前引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二、学习指导(一)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ng)沧海 (ji)碣石 (sng zh)竦峙 水何

2、(dn)(澹澹 ) (xio)(s)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若:好像。 临:登上。3.文体知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

3、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

4、),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

5、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三、 学习指导(二)(一)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点拨】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

6、,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二)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

7、这样的表达效果?【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点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水:澹澹 山岛:竦峙(壮丽气势) 实景 借景抒情观沧海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日月:运行出其中 (奇特想象) 虚景

8、博大胸襟星汉:灿烂出其里 (宏伟意境)第二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课前导入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拘小节。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说王昌龄被贬的消息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二、学习指导(一)1.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闻:听见。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指降职(古人以右为上)。寄:付托;寄托。2.作者简介李白

9、(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相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3.背景链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三、 学习指导(二)(一)整体感知1.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点拨】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

10、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降职。这首诗是作者因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的,目的在于抒发感愤,对友人寄予慰藉。2.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点拨】痛苦、凄楚、愁闷的感受。(二)深层探究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点拨】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作用:(1)点明时令为暮春时节。(2)渲染了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多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2.这首诗中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点拨】一般诗文,写景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做

11、铺垫。本诗也是如此。3.“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点拨】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意。4.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点拨】“愁心”即对远行偏远之地的朋友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渺茫而愁。5.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点拨】(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思乡怀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

12、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好友。(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6.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点拨】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牵挂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情景交融 第三课时 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

13、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二、自学指导(一)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客路:旅途。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2.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3.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三、自学指导(二)(一)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

14、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

15、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二)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

16、传神。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点拨】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次北固山下首联:旅途奔波之意 借颔联:恢弘阔大之景 景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抒尾联:思乡之情 情 第四课时 天净沙秋思一、课前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眼中,

17、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自学指导(一)1.文体知识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2.作者简介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_白朴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3.背景链接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三、学习指导(二)(一)

18、整体感知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

19、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点拨】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点拨】前三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

20、闷。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二)深层探究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点拨】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作品中动景

21、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天净沙秋思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悲怆愁苦古道 西风 瘦马 思乡之情情 夕阳 断肠人、背诵这四首诗。、感受诗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出其中一首诗的画面。本课教学,我在阅读方面按照诗词的特点来进行,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