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年级七学科生物课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执笔人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
2、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通案个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你有那些了解?(板书: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淀粉)【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古代,亚
3、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海尔蒙特的否定】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
4、作用?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看似简单,但后人做得实验很多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英格豪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过渡】那么,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先思考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么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提示: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2
5、.可以借鉴普里斯特利实验中控制空气流动的方法。)2.实验前需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提示:可以借鉴上节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3.如何检验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提示:可以借鉴上节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该视频说明了二氧化碳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我们接下来再通过一个实验来真切看到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提示:氧气的验证方法: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3页的演示实验。思考:1.为什么选择金鱼藻做实验材料?2.该实验是怎样收集气体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该视频说明了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四、点评解惑,归纳反思我们跟随着科学家的足
6、迹又配合以一定的实验探究,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你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吗?你知道光合作用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吗?请同学们分析125页的技能训练: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2.随着光源距离的变化,本质是谁在发生改变?3.气泡数目的变化体现了什么的变化?4.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5.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五、当堂训练,巩固提升本节课深入学习了光合作用下面大家来做几个随堂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点。回忆相关知识,并回答问题倾听思考,阐述观点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学生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保证单一变量,形成对照2.13,243.思考思考、讨论观看视频思考观看视频学生认真做题,巩固提高。板书设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原料:水、二氧化碳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2.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叶绿体课后作业9.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