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第六章《频率与概率》教案(1) 北师大版
课 时
第六章第一节第1课时
课 题
频率与概率
课 型
新授课
时 间
节 次
第二节
授 课 人
教 学
目 标
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物发生的概率
重点
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难点
通过试验,估计某一事物发生的概率
教法、学法指导
实验——交流合作法.
课前
准备
教、学具:每组准备两组相同的牌,每组牌都有两张,转盘、筛子图片
知识储备:概率、频数、频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七年级时,曾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小明和小丽谁去看周末的电影: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小丽去;如果反面朝上,小明去.这样决定对双方公平吗?
[生]公平!因为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历史上的数学家也做过掷硬币的实验,经过实验发现当次数很大时,任意掷一枚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都是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6”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生]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6种:“1”朝上,“2”朝上。
“3”朝上,“4”朝上,“5”朝上,“6”朝上,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相等,其中“6”朝上的结果只有一种,因此P(“6”朝上)= .
[师]上面两个游戏涉及的是一步实验.如果是连续掷两次均匀的硬币。会出现几种等可能的结果.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为多少呢?如果将上面均匀的小立方体也连续掷两次,会出现几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总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多少呢?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概率的有关知识.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出了任意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活动.估计较复杂事件的概率.
二、分组合作、探究新知
分组实验,进一步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1.活动一:
活动课题
通过摸牌活动,探索出“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的频率渐趋稳定”这一规律.
活动方式
分组实验,全班合作交流.
活动步骤
准备两组相同的牌,
每组两张。两张牌的牌
面数字分别是1和2.
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
称为一次实验.
(1)估计一次实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可能有哪些值?
(2)以同桌为单位,每人做30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面的表格:
牌面数字和
2
3
4
频数
频率
(3)根据上表,制作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4)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估计哪种情况的频率最大?
(5)计算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是多少?
(6)六个同学组成一组,分别汇总其中两人、三人、四人、五人、六人的实验数据,相应得到实验60次、90次、120次、150次、180次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和等于3的频率,填写下表.并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实验次数
60
90
120
150
180
两张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数
两张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
(在具体实验活动的展开过程中.要力图体现各个步骤的渐次递进.(1)在一次实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可能为2,3,4:(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如实填写实验数据;(3)制作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一方面为了复习巩固八年级下册有关频数、频率的知识,同时也便于学生更为直观地获得(4)的结论;(4)一般而言,学生通过实验以及上面(2)(3)的图表容易猜想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的频率最大.理论上.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2,3,4的概率依次为,应该说,经过30次实验,学生基本能够猜想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的频率最大.当然,这里一定要保证实验的次数,如果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会有较大出入;(5)有了(4)中的结沦.自然过渡到研究其频率的大小.当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因各组实验结果而异.正是有了学生结论的差异性,才顺理成章地展开问题(6),汇总组内每人的实验数据;(6)目的在于通过逐步汇总学生的实验数据,得到实验60次、90次、120次、150次、180次时的频率.并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从而动态地研究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议一议
[师]在上面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增加实验次数呢?与其他小组交流所绘制的图表和发现的结论.
[生]在与各组交流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各组的折线统计图中,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的“波动”较小了.
[生]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实验结果的差异较小。实验的数据即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比较稳定.
[生]一个人的实验数据相差可能较大,而多人汇总后的实验数据即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相差较小.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从实验中都能体会到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比较稳定.请问同学们估计一下,当实验次数很大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大约是多少?
[生]大约是.
[师]很好!准能将实验次数更进一步增加呢?越大越好.
[生]可以把全班各组数据集中起来,这样实验次数就会大大增加.
[师]太棒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集小全班的实验数据,交流合作,可以使实验次数达到一千多次.下面我们汇总全班的实验次数及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的频数,求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
(可让各组一一汇报,然后清同学们自己算出)
[生]约为.
[师]与你们的估计相近吗?
[生]相近.
3.做—做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计算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的概率吗?
[生]每组牌中,每张牌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因此.一次实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等可能的情况有:
1+1=2;1+2=3;
2+1=3;2+2=4.
共有四种情况.而和为3的情况有2种,因此,P(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 =.
[生]也可以用树状图来表示,即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有四种等可能的情况,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3的情况有2次,因此.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的和为3的概率为=.
4.想一想
[师]我们在前面估算出了当实验次数很大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约为.接着又用树状图计算出了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概率也为.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发现什么呢?同学们可相互交流意见.
[生]可以发现“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结论.
[生]也就是说,当实验次数很大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
[师]很好!由于实验次数很大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当实验次数很大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稳定在相心的概率附近”是否意味着。实验次数越大。就越为靠近?应该说.作为一个整体趋势,上述结论是正确的,但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增加了几次实验,实验数据与理论概率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同学们可从绘制的折线统计图中发现.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例: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均等,因此抛掷1000次的话,一定有500次“正”,500次“反”。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解答:错。虽然“正”“反”出现的概率均为二分之一,但频率并不等同于概率,即使是多次抛掷以后,频率也只能是与概率十分接近,但不一定相等,因此抛1000次硬币,也不一定有500次“正”、500次“反”。
2、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能行
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枚均匀的硬币经过多次摇动,两次均为“字”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
(注:连续摇动两次的结果为一次实验。)再做一个实验吧
四、拓展延伸,层层攀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这就是说:在两次重复实验中,必有一次发生;
B.一个袋子里有100个球,小明摸了8次,每次都只摸到黑球,没摸到白球,结论:袋子里只有黑色的球;
C.两枚一元的硬币同时抛下,可能出现的情形有:①两枚均为正;②两枚均为反;③一正一反,所以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是.
D.全年级有400名同学,一定会有2人同一天过生日.
[过程]“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不意味着,实验次数越大,就越为靠近,应该说,作为一个整体趋势,上述结论是正确的,更不能某某事件的概率为,在两次重复试验中.就一定有一次发生、因此A不正确,B也不正确.
而对于C,两枚硬币同时抛下,等可能的情况由树状图可知有四种:
因此,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为即,对于D,根据抽屉原理可知是正确的.
[结果]应选D.
五、感悟与收获
1、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频率也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统计的基本思想:
用样本去估计总体.
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六、随堂检测
助学:145-146页 1-6题
七、布置作业
A: 课本174页 习题6.1 第1题
B: 同位之间设计一个游戏并求出其概率,说明是否公平。
C: 小组撰写一份试验报告反映对概率的理解。
板书设计
§6.1.1 频率与概率
一、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1、当试验次数很大时,
频率=理论概率
2、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但不能说频率等于概率.
二、频率=频数/总次数
事件A发生的概率=事件A发生的次数/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三、作业
A:
B: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游戏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类比归纳得出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概率的附近 。
1、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
2、 在互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学生思想情感得到了交流,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构建了民主和谐气氛,为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
本节课内容较少.容易理解接受,还需设计一些灵活性的题目。
建议:
本节课可以设计一些利用树状图和表格的形式来求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