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的气候
课题: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他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地图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总结各地气候特征;
教 学 设 计
修改与补充
【复习导入】
1.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3. 1月0℃等温线所经地区。
【新课讲授】
一.温度带
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习惯上以活动积温为指标,划分了五个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活动积温。
什么是活动积温?(学生阅读、教师讲解。强调一年中≥10℃时日均温之和。)
出示不同温度带的活动积温,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五大温度带的学习。
学生对照中国温度带划分图,由南向北依次认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以及高原气候区所包含的主要地形区。(此部分内容为本节重点、并且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以及地形图相互联系、可充分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并巩固所学。)
阅读p35、认识不同温度带的主要作物及其熟制。(阅读后教师可自北向南依次展开介绍。强调“熟制”、春小麦与冬小麦。)
二.降水
除了气温之外,气候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降水。下面就一起学习中国的降水的特点。
1.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
① 中国年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② 找出并勾画800、400、200mm等降水线。
总结出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读中国4个城市的降水量逐月分配柱状图。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出它们所大致反映出的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小结: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2. 四类干湿地区
干湿程度判断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湿润;反之则气候干燥。)
学生对照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地图,由南向北依次认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主要分布地形和天然植被。(详细了解、训练学生读图能力。)
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中P20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候
一. 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a.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b.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c.温度带
①划分依据:活动积温
②五大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
a. 空间差异
b. 时间差异
c. 干湿地区
①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
②四大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