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厦门市莲美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无答案) 湘教版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知识与技能1、能对照地图,说出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部份地区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季风气候显著。2、用资料(统计图、等值线图等)说明,季风对气温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的影响;3、会搜集资料,说明季风对我国不仅有有利的影响作用,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 4、初步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加工、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习过程: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我国的
2、季风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2、合作学习的过程:季风气候对我国温度、降水分布的影响。3、个别探究的过程:搜集资料,探究我国灾害性天气与季风的关系。4、思维碰撞的过程: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快乐。2、 学习用事实证明论点的方法,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3、 认识气候的两重性(资源价值、灾害原因)。4、 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5、 在对灾害研究中,保持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2、学习任务A.、地理学科:利用学习支持材料文件包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和分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讨
3、论、交流、争辩,认识气候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我国部分气候灾害的成因等问题。B、信息学科:完成一个真实的应用实例:学习利用网络获得相关信息,然后应用 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电子文稿,表达自己对季风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一)学习重点1、我国的季风气候成因、特点、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演示文稿制作(二)学习难点1、我国的季风气候成因、特点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教师支持材料多媒体文件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辨析,理解季风气候成因,归纳出季风气候的特点。2、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初中学生大
4、多具备了浏览信息的能力,但如何判断、筛选、分析、归纳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内化,完成意义建构,对初中学生来说仍存在相当难度,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师生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论等协作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判别和选择。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初二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较高,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较强,并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四、教学媒体阐述(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选择(打)Web教室局域网城域网校园网Interet其他 多媒体教
5、室2、学习资源类型(打)()课件(网络课件)()工具()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案例库()题库()网络课程()其它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名称:学习支持材料资源包。主要内容:1、网址:中央气象台问天网 天气在线 问天气 http:/www.A搜狐 新浪网 雅虎 搜索引擎:2、多媒体资料:(1)学习支持材料:季风气候问题相关图片和影象 季风气候问题相关文字资料和网页 (2)学生示范作品3、学生学习情况评价量规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学习情境创设)(一)、学习情境类型(打)(1)真实情景(2)问题性情景(3)虚拟情景(4)其它 师生交互情境(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
6、计A、设置情境,引导学习一、 设置问题情景、导入课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常州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图归纳其气候特征,推测原因并选择论题:从哪些方面说明常州气候特征的成因?1、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我国的季风气候成因和特点。2、学生小组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气温、降水分布的影响。3、学生小组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二、 学习的扩展:搜集资料,探究我国部分灾害性天气与季风的关系。三、 课后到电子阅览室查询资料,制作自己的电子作品。第二课时: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论题:年夏季,我国东部发生的洪水和干旱的原因有联系吗?小结B、完成一个真实的应用实例:学习利用网络获得相关信息,然后应用Powerpo
7、int制作一个多媒体电子文稿。(三)学习活动组织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类型相应内容使用资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抛锚式分析资料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文稿思考应用演示文稿,创设情景,导入(2)支架式季风气候成因和对我国影响研究学习支持材料讨论判断、引导(3)随机进入式获取信息学习支持材料浏览学习支持材料协助、答疑评价(4)其它制作多媒体作品。学习支持材料判断、筛选、分析、归纳环境问题的信息,形成自己观点。技术指导、协作学习设计(打)类型相应内容使用资源分组情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竞争辩论多媒体演示文稿六人一组辩论组织、参与、评价、启发、激励协调(2)伙伴讨论问题制作作品网
8、络学生相互观摩、交流、修改作品(3)协同整合作品,学生相互观摩、小组内讨论,整合作品,(4)辩论观点辨析多媒体演示文稿(5)角色扮演(6)其它流程图第一课时 及 课后答疑、操作指导开始问题引入思考问题制作作品网络多媒体师生讨论浏览学习支持材料媒体包网络学生相互观摩、交流、修改作品网络小组讨论,整合作品网络评价学生活动相互辩论各小组展示作品,阐述观点网络参与、评价学生活动结束总结各小组修改作品网络第二课时网络第二课时图符说明开始、结束学生利用信息环境学习学生活动网络应用教师活动判断六、学习评价设计、测试形式与工具(打)(1)堂上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
9、作品(6)其它(评价量规)2、测试内容:、地理学习测试卷(略)、季风气候显著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评估量规季风气候显著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评估量规信息搜集能力 (12 分)q 能找到有关“季风气候”的资料吗 ?(4 分)q 能找到有关“季风气候”的网页吗? (4 分)q 能在有关网页中找到有关“季风气候”的论述吗? (4分)信息分析能力(15 分)q 能辨别资料中有关“季风气候”信息的科学意义吗? (6 分)q 能理解网页中有关“季风气候”信息所传达的意义吗?(3分) q 能区分网页中有关“季风气候”信息的真伪吗?(3 分) q 能分类整理网页中有关“季风气候”的信息吗?(3 分)信息应用能力(15 分)q 能引用网页中有关“季风气候”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吗? (5分)q 能引用网页中有关“季风气候”事实阐述季风气候的地理意义吗? (5分)q 能评价网页中有关“季风气候”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吗? (5分)信息表达能力(8 分)q 发言讲话清晰、有信心并恰当地使用目光交流了吗? (2 分)q 论辩思路清楚、能坚持自己观点吗? (3 分)q 能与同学展开思维交锋吗?(3 分)总分 (50 分)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