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安排:3课时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分类教案 苏科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金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说出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和“种”在分类阶层种的生物学意义。(3)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的依据。(4)观察不同生物在各分类单位的位置,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2、能力目标(1)尝试根据生物的一定特征进行分类。(2)能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有耐心,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能认真专注地学习。(2)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 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及“种
2、”的生物学意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寻找生活中涉及到的分类图片,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图书馆或超市物品分类的情况(尽可能拍到图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出示图书馆和超市的图片小组汇报自己调查的结果二、尝试分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CAI图片里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学生自己的标准)4人小组,尝试对CAI图片里的生物,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小组分类的依据和结果汇报自己的结果,并分析其他小组的结果,寻找异同三、科学的分类1、分类的依据2、分类的单位3、分类的意义1、仔细了解科学的分类2、分析不同生物在分类上有哪些相同的阶层,又有哪些不同。四、练一练1、
3、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什么是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3、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理解?4、生物学家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对生物进行分类的?5、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还是同界中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积极思考,踊跃表达五、拓展练习1、列举你所学过的生物分类中的纲的名称。2、你能说出你学过的生物中有哪些门吗?积极思考,踊跃表达第2节 生物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描述各类群的主要特征。说出分类的思想方法。2、能力目标: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尝试为生物标本室里的脊椎动物进行分
4、类,培养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大自然的动物资源,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了解学校的生物标本资源,培养爱校、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动物标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一、情境导入播放各种动物图片。设疑: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观看并讲出其名称。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二、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提问:科学家根据什么,把动物分成两大类?设疑:你知道图片上的这些动物,哪
5、些是脊椎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么?邀请:你愿意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答:科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柱,把他们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答:脊椎动物有啄木鸟、虎、金丝猴、蜥蜴、青蛙、松鼠、鱼、蛇、大山雀。无脊椎动物有草履虫、梭子蟹、水母、河蚌、蚯蚓、蜗牛。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由浅入深,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再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拖动的过程,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三、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提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么?设疑:你能根据书116页的
6、表格,将这些脊椎动物再进行分类么?分别有哪些动物?邀请:你愿意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哪些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为什么?请说出理由。答: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讨论,分析,填写书87页表格,得出结论。答:脊椎动物可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拖动图片,将脊椎动物分类,并且讲出分类的依据(主要特征):红鱼属于鱼类,它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属于两栖类,它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蜥蜴属于爬行类,它体表无羽毛,有鳞片或甲。啄木鸟、大山雀属于鸟类,它们体表有羽毛、卵生。虎、松鼠、金丝猴属于哺乳类
7、,它们身体被毛、胎生、哺乳。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使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且能描述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拖动图片很有趣,但还要求讲出理由,这就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四、分组对生物标本室里的脊椎动物进行分类邀请: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的同学在打扫生物标本室的时候,不小心把里面的脊椎动物标本弄乱了。你能根据这些动物的特征重新分类整理吗?通过小问题,强调进标本室的注意事项:1、标本繁多,各小组组员内要明确分工,分散记录。2、标本不可触摸,只能观察。小组讨论,明确分工,分别记录哺乳类
8、、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到标本室,观察标本,记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亲身体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种走出课堂,使学生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学校的一种情感教育,并且充分利用了学校资源。五、表达和交流分类成果点评。小组汇总。表达和交流。补充和纠正。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使学生享受到实践的喜悦。六、疑难解析引导:在观察过程中,有什么疑问么?提问:鸭嘴兽、蝙蝠、白暨豚、穿山甲、海龟各属于哪类动物?为什么?讨论、得出结论。答:鸭嘴兽、蝙蝠、白暨豚、穿山甲属于哺乳类;海龟属于爬行类。因为它们具有这类动物的主要特
9、征。使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各类群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第2节 生物的分类(第3课时)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尝试根据学过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将动物和植物分类。 2、能列举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初步感受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植物的分类,初步体会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尝试原过程,让学生有条有理地说出分类的依据,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 2、尝试分类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难点:说出被当做分类依据生物的特征。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导 入提问:生物的种类繁多,我们如何根据生物的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呢?思考、质疑(二)给植物的分类(1)展示课本中常见的几种植物的图片。(2)教师提示:图中各种植物的名称及相应的特征。(3)教师听取学生分类结果。(4)对分类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1)分组讨论(2)小组交流汇报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的结果(3)完成课本113页的图表(三)练一练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思考、回答(四)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主要学习哪些内容?从给动物、植物分类的学习有哪些启示?学生自己小结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