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单元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案3 商务星球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25080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单元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案3 商务星球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单元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案3 商务星球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课堂开放、面向全体、多媒体手段、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课标要求】 l 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l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在青藏高原地形图上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重点)(难点) 2.理解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环境及影响因素。(重点) 3.了解在本区的主要民族和宗教。(德育目标) 【教学模式】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形图、拉萨及成都气候资料图、《地理助学》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预习 展示 导入:图片中的建筑属于哪个地区? 思考1.西藏自治区有入选世界遗产的景点吗? 2.我国的登山运动员主要以哪个民族的 运动员为主?(出示目标) 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进入“问题——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探讨情景 (读图片)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及饮食、服饰方面的特点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究知识的情感和态度。 合作 学习 问题 探究 (板书)探究一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读图)1.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完成问题。 (1) 本区位于_____以西,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人口不足全国的____,且人口_____,少数民族以_____为主,多信奉_____教。 (2) 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青海湖、察尔汗盐湖。 (3) 找出图中的大江大河,说明其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追问①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追问②我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湖?青海湖 (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创设问题情境下,自主学习探究青藏地区的地形、河流,完成问题。 (思考分析) (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米以上,素有“__________”之称。 (2)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盆地,内部的_____盐湖有丰富的_____。 (3)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国乃至亚洲的水塔。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均发源于这里。 (4)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江河源区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三条重要的河流_____江、_____河、_____江的发源地。 追问①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追问②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份是哪些省? 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及问题,学生完成问题,培养综合能力 注重前后知识的连接和过渡。 训练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追问层层深入,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也使知识有了深度。 利用中国地形知识学习青藏高原 过渡链接 以上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并拓展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农业生产、农作物、饮食及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的相关知识。 读图 探究 观察与思考、 对比总结 (板书)探究二 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及能源 2.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种植业比较落后。但青藏高原的_________谷地、_____谷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是西部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_____。 追问①河谷与绿洲的自然条件为什么比较好? 提示: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____较低,热量、光照较充足,且有____水源。 追问②西部河谷农业及绿洲农业属畜牧业吗? 3._____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结束了_____没有铁路的历史,这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追问①青藏铁路的以桥代路的目的是什么? 追问②青藏铁路的起点是西宁还是兰州? (读图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青藏地区生产、生活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然后到台上展示。 (拓展思考)羊八井海拔4306米,其地热田深200米 ,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是中国最大的_____能发电站。追问①北方地区主要以什么电为主? 追问②南方地区主要以什么电为主? (观察思考)搜集信息,了解藏族居民生活方面的情况。哈达 青稞酒 (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了解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 青藏铁路的建成扩大了铁路对西部地区的覆盖,强化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运力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成果。 通过学生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比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关注时事热点能力。 过渡链接 拉萨是离太阳最近的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与拉萨是同纬度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两地的气候有明显的差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明白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因而又安排了下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能。 探究 总结 培养 能力 (板书)探究三 日光城——拉萨 读拉萨成都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完成问题。 拉萨 成都 1.由于青藏高原 很高,形成了独特 气候。这里冬 夏 ,气温 大, 强烈,拉萨被称为 。 追问①拉萨的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哪些月份是雨季?哪几个月是干季? (读图探究)读拉萨、成都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比较两地的气候资料,探究学习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1.拉萨的最热月气温是6月的 °C,最冷月是1月的 ,气温年较差是 。成都的最热月是7月的 °C,最冷月是1月的 ,气温年较差是 。 2.比较两地降水日数和平均日照时间有什么不同,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追问:两地产生气候差异的原因是? 以“图”为核心,先在图上落实基础知识,然后从图上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课堂学习与前面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习惯 构建 与梳理 位置 面积 人口 气候自然特征 河流 少数民族 饮食服饰 民居 交通 能源 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以西 占全国面积的30% 占全国人口的4%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内流河 塔里木河 维吾尔族蒙古族 肉奶皮毛 蒙古包 骆驼 风能 青藏地区 横断山脉以西 占全国面积的25% 占全国人口的1%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 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 藏族 青稞酒 藏袍 帐篷 溜索牦牛 太阳能 地热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理顺本节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因果关系,便于学生对知识内涵和知识本源的认识。 【反馈训练】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青藏地区的是:①太阳能丰富②竹楼③溜索④冰灯⑤藏袍⑥窑洞⑦晒佛节 A.②⑤⑥ B.④⑥⑦ C. ②④⑥ D.①③⑦ ( ) 2.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 ) A.上海 B.拉萨 C.昆明 D.日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西北河流多内流河 B.青藏地区农作物以青稞为主 C.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 D.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 4.同纬度的拉萨、成都气候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 ) A.距海远近不同 B.地表形态不同 C.地势高低悬殊 D.季风影响不同 5.到青藏高原旅行,看到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 A.广阔平原上 B.海拔低的河谷地区 C.水源足的绿洲 D.丘陵梯田上 6.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含量高 C.气温低无虫害 D.地势高降水多 7.下列关于本区民族和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 ) A.藏族—佛教 B.汉族—佛教 C.回族—道教 D.藏族—基督教 8.读下图,完成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盆地A 地区,城市B ,湖泊C 为主,铁路D______。 (2)图中E、F、G三条河流表示雅鲁藏布江的是______。 (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是 ____谷地、 ____谷地,这里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____ 。 (4)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______,本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 9.完成表格。 气候 自然特征 饮食 服饰 房屋 交通工具 运动项目 能源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 ④ ¤ ¤ ⑤ ⑥ 【教学反思】(感悟:反思是一种能力,反思越多,创新就越多。) 1.教学时要充满情感。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课堂上不要忽视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学生的成功感不仅来自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老师肯定的目光及鼓励的话语。要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尊重赏识,情满课堂,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差生、了解学情方面还须提高加强。 3.每个班级都有小部分或极小部分在学习上有挫折的学生(即所谓的差生),要了解他们学业不良的原因,学习地理比较困难及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情,有规划的提高他们的成绩。 4.训练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有大的作用,要认真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使学生像对待考试一样去完成,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5.今后教学中做到精讲少讲,提高课时效率。训练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加强针对训练,掌握解题技巧。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选择题的训练 掌握解题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