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线的性质课 题13.5(2)平行线的性质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平行线性质1来探求平行线的其他性质。初步会用平行线性质2、3进行说理,并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初步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概念让学生在已有的操作实践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近一步加深理解平行线性质2、3,及感受“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等值性通过平行线性质的推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近一步学习几何演绎的思想和方法重 点正确导出平行线性质2、3、平行线的传递性及平行线间距离难 点让学生感受平行线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教 学准 备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性质1学生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总结
2、,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题引入: 课前练习一1、如图,ab,且1=(4x-20),2=(x+25),求1、2的度数。课前练习二2、如图,ABCD,2=60,求B的度数。课前练习三平行线的判定根据什么条件可判定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可得哪些结论?课前练习四课前练习五3、看图按要求填空:(1)2+D=180(已知)_(_)(2)1 =_(已知)EFDC(_)(3) ADBC(已知)1=_(_)(4)_(已知),2=BFE(_)(5)1=D,D=B(已知)_=_(等量代换),_(_)D+_=180(_);(6) 1=B(已知),_(_)又EFAB(已知)_(_)这一画图要求若前面强调过
3、,则学生会自觉去做学生在回答理由时可能将判定与性质混淆,解决的方法是让其看清说理过程中的条件和结论本题是性质与判定的初次综合应用。部分同学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可适当点拨。再次强化判定和性质的综合使用知识呈现: 新课探索一思考 如图,已知B=D,ABCD,那么DE与BF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新课探索二(1)思考 如图,已知ab,bc,那么直线a与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新课探索二(2)由此我们论证了这个事实: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符号表达式: ab,bc. ac( )新课探索三操作 如图,已知直线a、b,且ab,(1)在图中的直线a上任取3个点:,度量它们直线
4、b的距离。(2)在图中的直线b上任取3个点:,度量它们到直线a的距离。新课探索四思考 如图,直线ab,点A、E、F在 a上,点B、C、D在b上,BC=EF,则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的面积相等吗?课内练习一1、将下列左右相关的问题用线段连起来:课内练习二2、(1)如图,直线ab,请设法量出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如图,已知点E、F分别在长方形ABCD的边AB、CD上,且AFCE,请分别度量AE与CF、AF与CE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1cm)课内练习三3、如图,直线,则图中哪几对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课内练习四试一试 如图,已知ABCD,C=65,DAE=115,那么ADBC吗?为什么?课堂小结: 1、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2、平行线的判定 条件 结论角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条件 结论 两直线平行 角的关系3、平行线间的距离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课外作业练习册p28、13.5(2)预习要求教学后记与反思1、课堂时间消耗:教师活动 分钟;学生活动 分钟)2、本课时实际教学效果自评(满分10分): 分3、本课成功与不足及其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