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 型新课设 计 人总 节 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能力目标:能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重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人们珍爱生命,也珍爱健康,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呢?(评价学生回答)展示
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了躯体、心理的完好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也纳入到健康的范畴。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关系。 调查:68页的疾病调查,看看自己斗得过什么病,注射过什么疫苗?对此表你有何想法? 为什么有的病有疫苗,有的病没有疫苗呢?讨论:1、每年,特别是春秋季节,人们都会警惕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最近几年,你知道哪些传染病对人类影响较大吗?2、你的调查表中有哪些是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3、这些传染病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传染病呢?引导:提问:分析传染病的最大
3、特点是传染性,是什么在人和人或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呢?归纳:病原体的概念。【探究归纳】传染性的传染需要怎样的过程的?能否预防呢?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通过资料69页感冒和乙肝的资料来探究分析。1. 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2. 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3.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历那些环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相关知识做出概括。得出结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根据自己的了解来介绍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既然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播过程,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呢?小组讨论传染病的预防措
4、施。(最好结合事例来说明)以腮腺炎、甲流、非典等传染病为例,来描述如何预防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想一想在做好这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呢?【实践应用】调查当地的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家收集传染病的相关资料,(1)当地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名称,这些传染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传播流行情况(2)当地历史上从未有过、或近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病原因、传播流行情况、造成的危害等;(3)当地常见传染病(以一种为例)的传染、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4)当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人们对传染病患者
5、、患者家庭的看法和态度。 将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整理,做成调查报告在班级交流【检测反馈】1流行性感冒传播的途径是:( )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 C空气传播 D接触传播 2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控制传播媒介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病原体 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D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 4不要随地吐痰是为了预防( )A呼吸道传染病 B血液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D消化道传染病 5 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 ,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计划免疫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6传染病传染性最强
6、的阶段是() A发病前的潜伏期 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7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A近视 B心脏病 C沙眼 D龋齿 8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 D由营养不良引起9 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10下列通过飞沫 、 空气传播的疾 病是( ) A沙眼 B肺结核 C疟疾 D伤寒 【交流反思】。为什么有的人会的传染病,有在一起的其他人就不一定会的病呢?预防传染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课后作业】阅读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学生的回答中评价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根据表格让学生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讨论预防传染病的办法。让学生通过介绍事例的方式,让学生增进立即和记忆结合学生自身讨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课后调查传染病的情况课前让学生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准备艾滋病的资料。介绍病原体图片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图片传染病预防措施图片板 书 设 计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