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表述及运用.【过程与方法】经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情感态度】在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体会化归思想.【教学重点】导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由此我们能否由全等的另一种方法(S.S.S)想到判定相似的新方法?【教学说明】学生猜测,并写出已知、求证.【归纳结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
2、相似.【教学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最后提示三个步骤:运动、预备定理、相似的传递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有甲、乙两个三角形木框,甲三角形木框的三边长分别为1,乙三角形木框的三边长分别为5,则甲、乙两个三角形木框(A)A.一定相似B.一定不相似C.不一定相似D.无法判断2.如图,若A、B、C、P、Q、甲、乙、丙、丁都是方格纸的格点,为使ABCPQR,则点R应是甲、乙、丙、丁4点中的(C)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3.如图,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1,7),(1,1),(4,1),(6,1),以C,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点E的坐标不可能是(B)A.(
3、6,0)B.(6,3)C.(6,5)D.(4,2)4.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B=6cm,BC=8cm,AC=11cm,A1B1=18cm,B1C1=24cm,A1C1=33cm.求证:ABCA1B1C1.分析:正确求得三条对应边的比,根据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AB=6cm,BC=8cm,AC=11cm,A1B1=18cm,B1C1=24cm,A1C1=33cm,ABCA1B1C1.【教学说明】判断两个三角形三边是否成比例的方法:(1)排:将三角形的边按长短顺序排列;(2)算:分别计算它们对应边的比;(3)判:由三个比值是否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成比例.
4、5.如图,已知,BAD=20,求CAE的大小.分析: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得ABC与ADE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ABCADE.BAC=DAE.又DAC是公共角,CAE=BAD=20.6.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判断ABC与DEF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相似.证明:AB=2,BC=,AC=,EF=2,DF=,DE=. ABCDEF.7.如图为三个并列的边长相同的正方形,试说明:1+2+3=90.分析:如图,运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BE、CE、DE的长度(用表示),求出BEC与BDE的三边之比,证明BECBDE;借助三角形
5、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由勾股定理得:BE2=2+2,CE2=(2)2+2,DE2=(3)2+2,BE=,CE=,DE=;同理可求: BECBDE,2=BED;1=BED+3,且1=45,1+2+3=90.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以上例题.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7”中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平等的合作者.对于例题、练习,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需要合作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