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镇江市润州区桃园中心小学 徐海蓉 2120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1页例1以及82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材简解】
本节课主要教学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的认识。安排了一个例题,对于公顷的认识,教材不仅让学生认识其含义,而且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像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学例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四幅图片,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明,发现这里使用的面积单位都是公顷,从而认识到“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公顷作单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引导学生思考: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同时,帮助学生适时回忆并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面积单位排列起来。在此基础上,说说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突出:除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之外,其余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1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凸显“生本教学” 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学设计核心是“感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即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教师助学,学生会的不讲,在重点处强调,在难点处点拨。
【设计思路】
“四突出”、“三转变”、“四个基本流序”
1、“四突出”
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突出合作:小组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2、“三转变”
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3、“四个基本流序”
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课前估算报告厅的面积,收集相关数据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
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到报告厅来上课。课前,同学们对报告厅的面积都已经进行了估计,请各小组的代表汇报结果。小结:大家在估计报告厅的面积时都用到了“平方米”这一面积单位。
2.我们桃园小学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00多平方米。你能说出一个比桃园小学更大的地方吗?
【说明:课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厅面积的估计,学校面积的数据收集,了解周围一些比学校占地面积大的场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和学习小组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公顷
1.这些地方,同学们去过吗?(出示例题图片的视频欣赏)
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3.谈话:(媒体出示)在测量和计算较大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以用符号“h㎡”表示。(轻声读一读)
【说明:利用视频播放例题图片,变静为动,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借助对这些风景区的直观印象,体会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引起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理解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呢?出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齐读)
⑴感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
①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 1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②100米有多长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们找到了吗?小组交流一下。
③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
⑵ 引导: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请你算一算,指名交流。
指出: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齐读)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⑴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再来实际感受一下。(电脑出示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场景)
①昨天体育课上,我们班的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先估计一下这个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多少米,再估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②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你是怎样想的?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后交流。
【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面积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想象、交流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⑵桃园小学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00平方米,几个这样的学校面积大约是1公顷?
⑶刚才我们估计出报告厅的面积大约是200平方米,几个这样的报告厅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⑷课前同学们已经测量出了教室的长大约是8米,宽大约是6米,先算一算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说明:联系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亲自算一算、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多种感官参与,真真切切体验到1公顷的实际大小。】
3、尝试单位换算。
⑴P84第1题。
①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合( )公顷。
②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 )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结果。指名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③用计算器算一算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几个桃园小学这么大?
④谈话: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有144个桃园小学这么大,真了不起啊!
⑵P84第2题。
做后师生交流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把公顷改写成平方米要乘进率,如果把平方米改写成公顷要除以进率。
【说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尝试、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就决不会仅仅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学生从练习中了解了有关天安门、故宫面积大小的常识,拓宽了视野,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解决问题。
1.出示“试一试”,问:你能计算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算后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桌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说明: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再一次感悟1公顷的实际大小。】
四.走进生活。
1.信息发布会。(出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信息)
(1)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被帝国主义毁坏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约合( )平方米。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公顷作单位计量较大的面积的好处。
2.开发商的广告。
镇江是一座美丽的山林城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师想改善住房条件,买一套新房子。有一天,老师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美丽家园 人居天堂
本小区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0公顷。
公共资源 1.5公顷
绿化 5公顷
住宅楼75幢
老师在小区里走了一圈,估计了一下每幢楼房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1)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说明:富有生活气息的题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充满了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整理一下我们认识的面积单位吗?自己整理,在小组中交流。
通过整理,你有什么想说的?(除了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说明:让学生通过“回头看”,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看似简单的环节,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多少吗?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想认识它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关于平方千米的信息,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它。
【说明:课尾引出一个比公顷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在测量和计算较大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h㎡)作单位。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公顷大约是2个桃园小学、50个报告厅、200个教室地面的面积……那么大。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