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夭鸟入圣域: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 与阴阳表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341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夭鸟入圣域: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 与阴阳表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夭鸟入圣域: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 与阴阳表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夭鸟入圣域: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 与阴阳表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77 史迹考述夭鸟入圣域: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与阴阳表征舒显彩(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汉代传世文献将鸱鸮贬斥为“夭鸟”,同时期的图像资料却揭示了鸱鸮的另一重文化内涵。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出土 60 件不同题材的艺术品皆绘有鸱鸮,它们多“允恭玄默”,与众祥瑞共处“天”所在的信仰空间。鸱鸮性情威猛、夜察毫末,在墓葬环境中被赋予辟邪御凶、引魂升仙等功能。汉代鸱鸮图像兼具自然属性、天文属性与宗教属性,体现了墓葬文化独特的信仰体系。因鸱鸮与五月的属性同为“阳中之阴”,故汉代人选择“阴气啎逆阳”的夏至、五月初五或五月望作枭羹以禳除邪气,这是阴阳从类思想对饮食习俗的渗

2、透。关键词:鸱鸮图像辟邪升仙阴阳Abstract:The transmitted literature from the Han Dynasty denigrates the chixiao owl as a misfortunate bird,but contemporary visual materials reveal another layer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wl.Sixty artistic artefacts with various themes unearthed in present-day Shandong,Henan,

3、Anhui,and other regions depict the chixiao owl,often portrayed as composed and mysterious,coexisting with auspicious symbols in the realm of belief associated with the heaven.The owls fierce nature and ability to discern the smallest details at night attributed it with functions such as warding off

4、evil and guiding souls to ascend to heaven in the funerary context.Han Dynasty chixiao owl imagery combines elements of nature,astronomy,and religion,reflecting the unique belief system of the burial culture at the time.Because the chixiao owl shares the attribute of being yin within yang with the m

5、onth of May,people in the Han Dynasty selected the summer solstice,the fifth day of May,or the full moon of May to consume owl soup,believing that it would ward off malevolent influences.This practice reflects the permeation of Yin-Yang classification thought into dietary customs.Key words:Chixiao o

6、wl;imagery;warding off evil;ascending to heaven;Yin-Yang鸱鸮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鸟类,诗经国风鸱鸮有言:“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1“鸮”通“枭”,故“鸱鸮”亦作“鸱枭”,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的理由之一就是“鸱枭数至”2。两汉时期,人们习惯将鸱鸮称为鸮、枭、鸱、鸱鸺或鵩鸟。如孔臧鸮赋:“爰有飞鸮,集我屋隅昔在贾生,有识之士。忌兹鵩鸟,卒用丧己。”3至迟在明清时期,民间已将鸱鸮唤作猫头鹰。赵佑校正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流离,枭也”时阐述:“今俗所谓猫头鹰,谓即古之鸮鸟,一名鸺鹠者,人常捕之其头悬着枝,故字从木上鸟,而枭首以象取之。以其

7、性贪善饿,又声似号,故又从号,而枵腹之义取之。”4按其说,“枭”与“鸮”之名,建立在古人对鸱鸮生活习性与生理特征的认知上。鸱鸮的负面形象在西周时已显露,至汉代尤甚。据贾谊鵩鸟赋“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5,鸱鸮是士大夫避之不及的恶鸟。启人疑窦的是,在世人贬斥鸱鸮的同时,汉墓中却频频可见鸱鸮图像。传世文献所不齿的“夭鸟”6缘何能进入逝者长眠的神圣空间?过去,虽有学者注意到了汉代鸱鸮图像的文化内涵7,却长于个案分析而缺乏系统检视,亦 78 文博2023 年第 4 期未结合传世文献考辨墓葬鸱鸮图像的阴阳表征。鉴于此,本文拟从墓葬文化与饮食习俗两个维度对汉代鸱鸮图像的特点及其宗教寓意进行探析。一、汉代鸱

8、鸮图像的类型与分布特点作为汉代图像中较常见的艺术题材,鸱鸮在中山国青铜器、长安瓦当、荆楚腹地帛画和苏鲁豫皖境内的画像砖石上皆有呈现,目前所见材料共 60 件。其中,瑞兽图、楼阙图、乐舞图和铺首衔环图中的鸱鸮常与羽人或仙禽瑞兽相伴。例如,河北定县中山国 122 号西汉墓出土错金银青铜车饰纹样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各绘有一只静立的鸱鸮,周围还有流动的祥云、引吭的鸾鸟和奔跑的天马,巫鸿先生认为这是由神山、云气和动物共同组成的“祥瑞纹”8。若此,鸱鸮构成了整个祥瑞图的有机组成部分。滕州画像石乐舞图(图一)顶部最左端是一只侧身而立的鸱鸮,与之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还有挺立的五首人面兽、嬉戏的猿猴和饲凤的羽人,诸元

9、素似暗示图像上部空间为神异世界。就时间而言,目前所见汉代最早的鸱鸮图出自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T 形帛画(图二),其中的鸱鸮栖身“黄泉”或“地府”,应代表“迎接亡灵之神鸟,亦即招魂鸟”9。迄于西汉末期,鸱鸮图的数量有所增加,河南画像砖曾刻画五六只并排而立的鸱鸮(图三),且每只独占一单元格,近乎一种“偶像型构图”10。东汉以降,鸱鸮图大量涌现,占总数的 60%以上。就地域而言,汉代鸱鸮图像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河北、湖北、湖南 8 省。其中,山东省 23 幅,居全国之首;其次为河南省,计 20 幅。两地虽为近邻,但各自境内出土鸱鸮图的风格却不完全相同。山东汉画中的鸱鸮多圆头大眼,面

10、盘肥硕,伏于楼阙顶端。画中建筑高大雄伟,甚至不乏二层阁楼和前堂后室类景观,屋内之人广袖宽袍,或与邻座者交谈,或举行拜谒、宴饮仪式。嘉祥武氏祠左石室后壁小龛东壁画像石(图四)正中是一栋二层楼宇,一楼为“祠主受祭图”11,坐于右侧的祠主头戴进贤冠,伸手向前,正接受两名执笏男子的跪拜。图中的双层楼阁是住宅或府第中居住的厅堂楼阁,阁楼二层端坐的祠主妻妾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12,屋顶有攀援的猴子、饲凤的羽人和静立的鸱鸮。“楼阙+人物+祥瑞+鸱鸮”的组合形式,亦见于山东东平、图二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 形帛画下部图一滕州画像石乐舞图图三河南画像砖中的鸱鸮 79 史迹考述图五江苏徐州铜山县永平四年画像石图四嘉

11、祥武氏祠左石室后壁画像石邹城、曲阜等地,并流布至江苏、安徽两省。徐州铜山县永平四年画像石(图五)和萧县圣村汉墓 M1后室后壁画像石(图六)即属此类。河南地区的鸱鸮图类别多样,既是汉画中的众元素之一,也被单独刻于画像砖上。尤值一提的是,河南郑州新通桥汉墓画像砖中的鸱鸮位于猛虎前方(图七),虎背负有一龟。此处的虎、龟应分别代表四象中的西宫白虎和北宫玄武,鸱鸮则是觜宿的象征。史记天官书云:“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13说文解字:“觜,鸱旧头上角觜也。”14除传世文献外,汉代天象图也以觜宿为鸱鸮。陕西靖边

12、渠树壕汉墓壁画二十八宿图中的觜宿被连接成倒“V”形,三星内侧绘有一只尖喙长尾、红框眼睛的鸱鸮,其旁墨书“觜戈”二字(图八)。西安交通大学汉墓壁画中的觜宿不甚明朗,但依稀可见一只弓身垂羽、头顶竖起两簇毛角的鸱鸮(图九)。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星宿分野说中,今郑州及其附近地区属魏地,其天文标志正是觜星。汉纪前汉高后纪云:“觜、参,魏也。”15汉书地理志载:“魏地,觜觿、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强、新汲、长平”16据此推知,河南部分鸱鸮图反映了当地的星宿崇拜思想。二、汉代鸱鸮图像的信仰内涵在汉代传世文献中,鸱鸮是死亡的象征。霍光图六安徽萧县圣村汉墓 M1 后室后壁画

13、像石图七郑州新通桥汉墓出土画像砖图八靖边渠树壕汉墓壁画觜宿图 80 文博2023 年第 4 期家族被铲除前夕,周围屡有灾异,“鸮数鸣殿前树上”17。这类极具占验性的史料提示,鸱鸮图像或想传达墓主去世的信息。然而,此乃人们熟知的事实,似无需在有限而神圣的墓葬空间内反复强调。汉墓设计者以鸱鸮入画,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要洞悉图像的真实意涵,需以墓葬“原境”为依托,并结合鸱鸮的生理特征,探索它是如何在“大象其生”的过程中被神秘化、符号化的。自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晚期遗址中皆出土有鸱鸮图像或鸮形物,器物图像中的鸱鸮应看作是表现勇武的战神而被赋予了避兵灾的魅力18。周代以降,以鸱鸮为正面题材的作品大幅度减少,

14、但人们依旧对鸱鸮怀着恐惧而又敬畏的心理。汉书王莽传云:“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19可见,在时人眼中,鸱鸮的凶狠程度不亚于猛虎、豺狼。汉代武官系统中有骁骑将军一职,张晏解释道:“骁,勇也,若六博之枭矣。”20李贤注后汉书“咸以得人为枭”时亦云:“枭犹胜也,犹六博得枭则胜。”21鸱鸮性情威猛、动作敏捷,能一举击获猎物,六博戏才会以枭棋为贵彩。对鸱鸮英武之姿的刻绘或强调,不仅见于传世文献,亦见于图像资料。山东费县潘家疃汉墓画像石所见鸱鸮(图一)脑袋圆硕、毛角高耸、喙如尖钩、羽似铠甲,似有众禽难敌之勇。汉墓鸱鸮图所呈现的这种勇猛

15、形象,正契合墓主人的需求。汉文化所建构的死后世界是阴森可怖的,“闭户幽坐,向冥冥之内,穿圹穴卧,造黄泉之际,人之所恶也”22。为保证死者肉体和灵魂的安全,有条件者习于在墓室内安放压胜辟邪之物,或以图像代之,较典型者如汉画像石左右门扉所刻粗犷英武的门吏和面目凶悍的铺首。邹城、南阳、许昌等地的门吏图或铺首衔环图上方皆绘有鸱鸮(图一一 一三),其专注的神情和居高临下的态势在提升画面威慑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图像的辟邪御凶功能。四神图,尤其是龙虎图中的鸱鸮,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山东邹城郭里镇黄路屯东汉墓画像石(图一四)的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一条屈身回望的龙和一只张口嘶鸣、后脚腾空的虎,图像正中立一鸮,它

16、微缩脖颈,直视前方。龙虎配鸱鸮的图像组合法,亦见于湖北当阳刘家冢子汉画像石墓23。在汉代人的观念中,龙虎乃辟邪之物。如永平七年(64)铜镜铭文曰:“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24鸱鸮位于龙虎之间,也当契合图像禳灾驱邪、震害除凶的主题,与左右两边的瑞兽共同守护地下这座“千万岁室”。此外,西安“冢”字瓦当所刻鸱鸮(图一五)侧身站立,目光烁烁,一副警觉之态,无疑也充当着整座墓的镇守者。一般而言,艺术史中的“像”是在“物”或“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埋地下的鸱鸮图与作为明器的鸱鸮器物应存在某种关联。今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中曾出土大量作为明器的鸮形俑和鸮形壶,主要集中于西汉早、中

17、、晚期和新莽时段,东汉初期以后逐渐消失。有学者推测,这些鸮形物的功能包括镇墓、辟邪和厌鼠25。将鸱鸮图像与鸱鸮器物的分布情况稍作对比可知,二者于地域上多有重合,且都以河南为重心;于时间上图一费县潘家疃汉墓出土鸱鸮图图九西安交通大学汉墓壁画觜宿图 81 史迹考述图一二南阳东关三关庙汉墓画像石门吏图图一一邹城画像石门吏图图一三许昌画像石铺首衔环图图一五西安出土“冢”字瓦当图一四邹城郭里镇黄路屯汉墓画像石龙虎鸱鸮图则呈现出较强的互补关系,即大部分地区的鸱鸮图像都是在鸮形器物渐趋没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这进一步说明,前者作为后者的一种替代符号,同样具有镇墓辟邪之功效。过去,研究者认为鸱鸮在商代倍受尊崇,

18、这是由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崇尚勇武的道德观与审美观所决定的,周代以降,鸱鸮被视为不祥之鸟26。梳理文献和图像资料可知,对鸱鸮威猛之性的敬畏并未泯于商代,而一直绵延至两汉时期。另一方面,鸱鸮眼睛硕大、目光如炬,拥有其它鸟类难以匹敌的夜视能力。庄子秋水云:“鸱鸺夜撮蚤,察毫末。”许慎注曰:“鸱夜聚食蚤虱不失也。”27淮南子主术训亦称:“鸱夜撮蚤蚊,察分秋毫。”28久之,鸱鸮不拘昼夜的本领被升格为能穿透光明与黑暗、自由出没于天地间的神力,进而与仙界产生联系。玄中记记载了一种喜暗夜出行的姑获鸟,“名为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29。唐人刘恂认为姑获鸟亦名鸺鹠,即鸱也30。从“钩星”之

19、称谓来看,此言确可信从。前已述及,汉代二十八宿图中的觜宿本是三颗被连接成倒钩状的星星,而鸱鸮之喙,恰似一道锐利的钩。玄中记杂采先秦两汉时期的山川地理神话,加上郭璞去汉不远,故姑获鸟“天帝少女”的仙者形象很可能源于前代,具有深刻的文化渊源。稽诸史籍,两汉人所倡导的升 82 文博2023 年第 4 期仙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修炼形体,调适饮食,由凡而仙;二是借尸解蜕去肉身,由死而仙。由凡而仙者,需取法于鸱鸮静而顾盼的习性。淮南子精神训谓:“若吹呴呼吸,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31华佗曰:“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免老。”32“

20、鸱顾”即像鸱鸮一样,在保持身体不动的前提下环顾四周。由死而仙者,赖鸱鸮引领其灵魂通往仙境。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坚信鸱鸮是召唤亡灵的天界使者。如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坟墓中,女神宗教的信徒们在纪念碑、石柱和骨头上刻画出类似鸱鸮的形象,特别突出的就是它的大眼睛,可见当时的神话已将鸱鸮视为死亡与再生女神使者33。阿佩切人相信死者会遇到猫头鹰,由它携带亡灵到快乐的狩猎地带34。类似思想,在部分汉画中也有较隐晦的表达。兹以山东地区出土的 12 幅楼阙图为例,制成表一,并从场景设置、组合关系等方面阐述鸱鸮图所蕴含的引魂升仙思想。整体看来,山东地区的楼阙鸱鸮图格套相似:其一,鸱鸮或弓身匍匐于阙

21、端,或垂羽收翅立于房顶,它们眼睛硕大,神情专注,符合文献中的“鸱顾”之态;其二,鸱鸮周围通常簇拥着各种祥瑞,如嬉戏的羽人、张嘴衔丹的朱雀和攀援的猴子;其三,屋内尊者衣冠楚楚,有的独坐案前,有的接受来访者的拜谒。如邹城郭李镇高李村M1西后室西壁石祠中壁画像石(图一六)正中为一重檐四坡顶建筑,正檐之下端坐一人,头戴进贤冠,手持便面。整理者认为,其身份应为墓主人或祠主。被统合到同一画面的鸱鸮、逝者和祥瑞旨在说明,鸱鸮正以“天界使者”的身份静候屋内的主人,待他完成与亲友故旧的拜别仪式之后,便引导其灵魂前往祥瑞遍布的仙界。正因鸱鸮肩负着特殊使命,它们才会如此聚精会神地静立于建筑顶部,与周围欢腾喧嚣的气氛

22、格格不入。工匠们刻绘鸱鸮时,既试图还原其生理特征,更考虑到了鸱鸮在墓葬语境中作为灵魂导引者以及祥瑞伴侣的宗教属性。要之,墓葬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未拘泥于世俗价值观所建构的伦理秩序,也不以鸱鸮为凶兆,相反,鸱鸮英勇果敢的性情和明察秋毫的夜视能力皆为其所用,进而形成“与恶鸟说完全对立的另一种神圣传统”35,它们不仅充当“千万岁室”的镇守者,还出土地鸱鸮位置鸱鸮姿态鸱鸮周围意象屋内场景原邹城师范学校阙顶左侧弓背垂尾、侧身匍匐攀援之猴、飞鸟尊者端坐,接受拜谒邹城郭里镇高李村屋顶右侧双目圆瞪、侧身静立攀援之猴尊者端坐原邹城师范学校附近阙顶左侧弓背垂尾、侧身匍匐朱雀、飞鸟、羽人尊者端坐,接受拜谒不详屋顶左侧双

23、目圆瞪、收翅静立攀援之猴端坐宴饮嘉祥屋顶右侧俯身探头攀援之猴尊者端坐,接受拜谒嘉祥武氏祠左右两侧阙顶弓背垂尾、收翅静立尾羽微张的凤凰尊者端坐嘉祥满硐宋山右侧鸱尾顶端双目圆瞪、收翅静立攀援之猴、羽人饲凤、飞鸟尊者端坐,接受拜谒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大街村屋顶左侧双目圆瞪、收翅静立无尊者端坐济南长清区孝里镇铺村南孝堂山阙顶右侧双目圆瞪、收翅静立攀援之猴、羽人戏凤尊者端坐,接受拜谒东平县后魏雪村阙顶左侧双目圆瞪、收翅静立羽人、有翼兽尊者端坐,接受拜谒曲阜城关镇西颜林村重檐阙下层左侧双目圆瞪、收翅静立攀援之猴、鸟尊者端坐,接受拜谒济阳三官庙屋顶右侧双目圆瞪、收翅静立虎、鸟尊者端坐表一山东地区出土楼阙图中的图

24、像元素 83 史迹考述图一六邹城郭李镇高李村 M1 西后室西壁石祠中壁画像石是与凤凰、羽人等祥瑞相伴的天界使者。通过架构肉体永安与灵魂升仙的宗教桥梁,鸱鸮图在天地人鬼之间产生了一种象征主义的互文性结构,并将现实生活、死后世界和神仙之境的某些特点映射到同一画面。三、图文互证视角下的五月食鸮习俗两汉饮食文化中存在一特殊风气五月作枭羹。其具体日期为五月初五36、五月十五37或夏至。此后该传统迭代相延。直至明末,枭羹还是与角黍齐名的端午美食。关于古人做枭羹的原因,经学家从“不孝”“性恶”角度做了诠释。许慎谓:“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38如淳论曰:“以恶鸟,故食之。”39后世文人亦对此深信不疑。

25、岭表录异云:“古者重鸮炙及枭羹,盖欲灭其族类也。”40苏轼认为,朝廷赏赐枭羹意在儆“不仁”,激励百官铲除奸凶41。近年来,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尝试从多重角度对该习俗进行解读。胡运飚认为,汉王朝赐百官枭羹,其目的是要倡导灭枭,灭枭就象征着灭绝恶逆之人42。陈连山认为,西汉初年磔枭、食枭是为了祭祀大地或者地神,汉武帝以后是为了保护孝道43。刘全志指出,“枭羹”习俗无论是在方法和意义上均是西汉时期“解祠”黄帝仪式的延伸和遗留44。这些观点皆回避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非要选择五月食枭。若朝廷真欲将鸱鸮铲除,可效法王莽当政期间的灭蝗政策,“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45,不用顾忌时间,更无需烹制成

26、食物。若“枭羹”与祭祀黄帝的仪式有关,为何不见两汉典籍中有祭祀仪式完成后食枭羹的相关记载?至于汉代祀社,通常定在二月、八月或腊月,天子“皆太牢具”46,亦与仲夏和鸱鸮无涉。看来,要揭示古人食鸮的深层原因,还需系统检视五月与鸱鸮的内在关联。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月令体系中,五月是阴阳纷争、摇手触禁的“恶月”。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47五月“阴阳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阴气啎逆阳,冒地而出”48,阳气盛极而衰,阴气萌生并逐渐侵蚀阳气。如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所云:“春夏,阳也。夫

27、阴中有阳,阳中亦有(阴)夏之阴,五月也。”49该月的属性为“阳中有阴”。再来看鸱鸮的阴阳属性。其实,汉代图像资料已蕴藏着部分答案。在 60 幅鸱鸮画像中,59 幅图中的鸱鸮都呈“允恭玄默”之态,它们紧收双翼,微俯身躯,栖于一隅。唯山东邹城郭里镇出土画像石中的鸱鸮微张翅膀,侧身回望后方那位头戴进贤冠的男子,可能有引导主人之意。在绝大多数图像中,鸱鸮最突出的特点是“静”,这与周围群鸟高飞、猿猴嬉戏、众兽奔跑、羽人格斗的欢腾气氛格格不入。其实,鸱鸮之“静”意在展现其“阴”的属性。管子云:“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50除鸱鸮神情外,部分画像的组合方式也体现了这一点。河南和山

28、东地区各出土了一幅鸱鸮树木图(图一七、一八)。画中之树躯干笔直,枝叶呈三角形,最符合柏树的特征51。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载:“松柏竹箭椒,至阴。”52汉画以柏树配鸱鸮,所采用的正是“阴+阴”的组合方式。类似构图理念,亦见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T 型帛画下方的龟鸮图,因为“太阴之精为龟”53。高诱说汉代人选择五月十五作枭羹,或可以蝦蟇羹替代,同样因为“蠃虫最阴者瑕(虾)蟆”54与鸟类中的阴者鸱鸮属性相同。甚至玄中记将姑获鸟塑造为女性,也承袭了汉代鸱鸮“阴”的一面。至于后世,学者对鸱鸮“阴”的特性有更直接的记载。蔡卞毛诗名物解云:“鸱鸮,性阴伏而好凌物者也。”55鸱鸮虽具“阴”之特质,却非纯阴之鸟,而

29、属 84 文博2023 年第 4 期于“阳中之阴”。首先,就生理特质与生活习性而言,绝大多数鸟类的视力在夜晚会受到影响,它们主要活跃于白昼。然而,黑夜不仅没有削弱鸱鸮的视力,反倒证明了它“察毫末”的本领。鸱鸮虽喜昼伏夜出,却无需担忧昼夜更替对自身活动范围的影响。“日与昼,阳也,主生;月星夜,阴也,主养。”56在白昼属阳、夜晚属阴的联想模式下,鸱鸮以夜继昼的本领可以转换为沟通阴阳的神力。其次,汉代生死观与阴阳二元论紧密相连。太平经云:“生人,乃阳也。鬼神,乃阴也。生人属昼,死人属夜。”57鸱鸮图作为墓葬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属“阴”。但是,鸱鸮常位于画像上方“天”所在的空间,又能引导墓主人的灵魂

30、由象征“阴”的地下前往象征“阳”的仙境,应是“站在阴阳两界的一种灵魂之鸟”58。最后,在汉代人的动物分类法中,鸟类为阳。大戴礼记:“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59淮南子天文训亦云:“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60众鸟翱翔天际,具有“阳”的属性,鸱鸮也不例外。因此,其“阴”的一面,是隶属于“阳”的。既然鸱鸮和五月的属性同为“阳中之阴”,那么,汉代人选择阴阳纷争的五月初五、十五或夏至日作枭羹,便无关道德或礼制,而是为了扶阳助阴、禳除邪气。借动物肉血调合阴阳的事例,在秦汉时期并不鲜见。如秦德公二年,“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61。张守节正义曰:“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

31、毒气也。”62为避暑气、祛热毒,秦人选取了一种特殊的杀狗之法磔,这也正是汉代人夏至捕得枭后的处置手段。淮南子天文训谓:“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63将原本属于酷刑的“磔”施诸动物以求阴阳和谐,或许也是基于“夏至为刑”的理念。总之,五月食鸮所蕴含的“阴阳从类”思想,与当时“身得长保,饮食以时调之”64的养生法则若合符契。四、结 语汉代传世文献与图像资料所建构的鸱鸮形象各有侧重。奉儒家思想为精义的“大传统”喜雅声、重仁孝、讳言死。以此为标准,叫声难听、肩负着“食母”骂名且好食腐肉的鸱鸮沦为郑玄等人大张挞伐的“恶鸟”“夭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万岁室”的享用者靠勇士

32、镇墓、赖祥瑞升天,墓室设计者立足于墓葬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小传统”,将鸱鸮凶猛的性情和敏锐的视觉象征化、神秘化,并赋予其镇墓辟邪、引魂升仙、沟通阴阳等功能,这也是鸱鸮能成为神圣空间守卫者的根本原因所在。通过对鸱鸮图的探赜可知,人类所塑造的动物形象既具自然属性,又兼具地域属性和社会属性,融生理特征、功用主义与宗教寓意于一体。一部动物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厚重而多元的社会文化史。致谢:拙文受教于陈秀慧老师、魏广平先生、胡新立先生,后参加“2023 年第一届(总第十届)石刻论坛”并听取了与会专家建议。谨致谢意。注释:1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孔祥军,点校毛诗传笺卷八:鸱鸮M北京:中华书局,2018:

33、1962司马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3613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十三:全后图一七河南画像砖鸱鸮树木图图一八山东滕州画像砖鸱鸮树木图 85 史迹考述汉文鸮赋M北京:中华书局,1958:3884 刘瑞明 刘瑞明文史述林 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22275贾谊,撰何孟春,订注彭昊,赵勖,点校贾谊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0:1416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三十七:硩蔟氏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09:19217如鄢维新鸱鸮,楚凤与天梯分析了楚人将鸱鸮的形象特征与凤凰进行结合的原因;练春海汉代艺术与信仰中的天梯认为树,房子,

34、鸱鸮或凤凰所构成的视觉集合可能与天梯有关;赵超以枭为祀从萧县汉画中的一件祭祀俎案谈起指出,平绘在萧县小祠堂俎案上的枭是用来祭祀的饮食供品;李建雄 论先秦两汉之“鸱鸮”兼及汉画像石鸱鸮图像的场景解释以全福庄出土楼阁双阙图和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大街村汉墓出土粮囤画像为例,论证图像中的鸱鸮具有厌鼠功能和神仙气质。8巫鸿,著郑岩,等译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539陈锽古代帛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5410“偶像型构图”又称“开放性构图”,往往以一个假设的画外观察者或膜拜者为前提,以神像与这个观者或膜拜者的直接交流为目的。如此,画中之神便不仅仅存

35、在于图画的内部世界,图像的意义不但在于其自身,而且还依赖于画外观者的存在。见巫鸿,著柳杨,岑河,译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维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4911杨爱国“祠主受祭图”再检讨J文艺研究,2007(2):13112蒋英炬,吴文祺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4213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30614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卷八:角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8615荀悦,撰张烈,点校汉纪卷六:高后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2:8516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4

36、617班固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295618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商周青铜器纹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319班固汉书卷九十九中:王莽传中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2420司马迁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6221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1904,190522黄晖,撰论衡校释卷十三:别通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0:59323沈宜扬湖北当阳刘家冢子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G/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12724刘永明汉唐纪年镜图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25张

37、抒汉代墓葬出土鸱枭俑(壶)浅析J考古与文物,2010(2):8926 刘敦愿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枭类题材研究 J 新美术,1985(4):5427王先谦,撰沈啸寰,点校 庄子集解卷四:秋水 M 北京:中华书局,1987:14328刘安,编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卷九:主术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3:28029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630刘恂,撰鲁迅,校勘岭表录异(卷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2231刘安,编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卷七:精神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3:28032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M北京:

38、中华书局,1965:273933杨骊,叶舒宪四重证据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104,10534利普斯,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39935叶舒宪经典的误读与知识考古以诗经鸱鸮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236“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见司 86 文博2023 年第 4 期马迁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45737“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高诱注:“今世人五月望作枭羹。见刘安,编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卷十七:说林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3:56238许慎,撰段玉裁

39、,注 说文解字注卷十一:木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7139司马迁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45740刘恂,撰鲁迅,校勘岭表录异(卷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2241苏轼,著李之亮,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卷四十五:端午帖子辞M成都:巴蜀书社,2011:59542胡运飚古代灭枭习俗管窥从与枭相关的字词看古代的灭枭习俗J 江汉论坛,2008(9):130,13143陈连山端午枭羹考J民俗研究,2010(1):245。44刘全志汉代“解祠”黄帝的仪式与“枭羹”习俗的形成J民俗研究,2022(2):12045班固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M北京:中华书局,

40、1962:417646范晔后汉书志第九:祭祀志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5:320047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卷一六:月令M北京:中华书局,1989:45348许慎,撰 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卷二十八:午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4649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20350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卷三十六:心术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4:76751种法义,姜生汉墓入山而仙信仰的图像表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0):21,2252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

41、0:20553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太平经佚文M北京:中华书局,2014:76154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20455蔡卞毛诗名物解M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53056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卷六十四:阙题M北京:中华书局,2014:228,22957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卷三十六:事死不得过生法 M 北京:中华书局,2014:5258张道一汉画故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24659孔广森,撰王丰先,点校大戴礼记补注卷五:曾子天圆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060刘安,编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卷三:天文训 M 北京:中华书局,2013:8161司马迁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59:57362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18463刘安,编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卷三:天文训 M 北京:中华书局,2013:9764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卷一二:经文部数所应诀 M 北京:中华书局,2014:480责任编辑:张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