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及开发.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496659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及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及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及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及开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及开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和开发香茗山区域主要包括鸦滩镇,位于望江县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左右。东与高士镇接壤,东南临武昌湖,南与长岭镇交界,西邻太湖县大石乡、徐桥镇、北与新仓镇接壤,东北与怀宁县雷埠乡相连。东西最长29.5公里,南北最宽18公里。2008年文化部授予鸦滩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鸦滩镇为省级中心建制镇,并被安庆市人民政府评为“环境优美乡镇”。一、香茗山名胜古迹众多香茗山钟灵毓秀,风景如画,吸引着历代文化名人,有西汉隐士梅福、唐代诗仙李白、文学家罗隐、明代才子解缙、明学者哲学家罗汝芳、明嘉靖进士翁溥、清进士李世洽、清拔贡姚琅等。他们先后在香茗山采药炼丹、筑屋

2、读书、著述、会友、观光赏景。望江古属“吴头楚尾”,而香茗山一带则是吴楚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美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是道佛修行参禅的理想场所。因此,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大致可分为八类。1、香茗山之泉香茗山之泉,其特点一是多,遍布峰岭沟壑;二是净,纯天然无污染;三是奇,一年四季不枯不盈、不浅不溢。最出名的有朱砂井泉、伯温泉、曹公泉、朝旸庵泉。朱砂井泉。位于大茗山无量殿南面陡峭石壁之下,系一口巨石下的泉水井。原井深数米,井口直径两米,井水清澈,四季不涸。四周丹参藜草丛生,中若明镜出匣,内藏朱砂,赤光夺目,故名朱砂井。解缙有“山崖殷窦簇朱砂”的诗句即指此。现在的朱砂井已淤塞,井口犹存,直径和水深均

3、不过一米,泉水仍然不断外溢,从不干涸。井缘何淤塞?有三种传说:其一,古代在茶排上居住的夫妇俩,妇死后,丈夫将她葬于井内而塞;其二,无量殿惠智道人,为治龙患,下长而大的铁蜈蚣于井内,并以砂、土填塞;其三,朱砂井有一老龙,因犯天条,玉皇大帝将它困于井中。老龙有个龙子,在宿松凿山修道,每年5月要到香茗山探视老龙,并舔食井里的朱砂,剩下的土石积于井中而塞。伯温泉。俗名泉水池,池面约2平方米,在寨林庵护林场舍的东南角。据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当年随军南下,兵屯香茗山,筑有大茗山寨和狭英寨。刘伯温就住在狭英寨的衙屋岭。是年寒冬大冻,山中须烊冰化雪造饭,饮水极为困难,军师偶见岭下石缝中凝有珠点玉片,吮而尝之

4、,知是山泉,即命士兵掘而蓄之,果清水满池。后来山中人感其功德,遂以“伯温泉”命名,也称“寨林泉”。至今泉井犹存。、曹公道场泉。位于狭英寨北门的仰天螺,人称“神井”。口径、深度都不过1米,即使大旱之年,山溪泉水俱涸,而此井却不枯。上山牛群都知道来此就饮,饮后,井水不浅;不饮也不漫溢。封建时代,每遇大旱年头,乡民有设坛祈雨之举。传说井与龙有关,祈雨前斋戒沐浴,来此井取水母,回去遍洒四境,水母洒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朝旸庵泉。美誉海眼泉,位于朝旸庵古刹前那棵已有近500年的大香樟树两侧。相传此地形为出山的蜈蚣,头伸向眠牛塘梢,尾拖在香茗山南麓,庵堂建在蜈蚣头上,这两处泉眼,就是蜈蚣的两只眼睛。西侧

5、泉眼在独山脚下,因修公路而填塞,东侧泉眼现分为两个井口,一为饮用,一为洗刷、浇灌。同时象征着蜈蚣的两只眼睛。朝旸庵的泉水,清澈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使在办“五-七”大学及后办的“望江师范”期间,200多学生的生活用水都富足有余。井周围是茂林修竹,夹杂着烂漫的山花,倒影其间,如诗如画,不愧有“仙井”之誉。2、香茗山之石有山皆有石,无石不成山。而香茗山之石,则有奇、神、陡、险、活的神韵,如无数珍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奇者,首推石林。为陡峭石峰林立的一种石灰岩地貌,由水流沿石灰岩的垂直裂隙溶蚀作用,形成姿态万千神韵无穷的形象石林,特别是洞佛庙东北部的山上山下为最多。有植物形象的:如雨后春笋,破

6、土而出,有蘑菇似的上大下小,有如树干的修长挺直;有动物形象的:如鳌鱼石如嬉如游;乌龟石似走非走;情人石相依相偎;悟空石状欲腾空;观音石体态端庄;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嶙峋怪石,线条清晰,轮廓分明,随着游人欣赏角度的变换,其姿态则变化多端,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图。争奇夺势,美不胜收。特别是蓬莱三岛石、六郎石、烈马披鞍石一带,景象奇特壮观,真是“神功鬼斧天然巧,妙笔丹青画不成”。神者,当数“牵奶奶晒日头石”。牵奶奶晒日头石是两尊一大一小极象人形的石头。坐落褒隐水库大坝西端的阳西山南坡。其中一尊大的上端扁圆,微翘上昂,中间弯曲,下端中间有一条很深的裂缝,形成左右两根石柱。远观近看,极象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

7、行走。另一尊上圆下方,三粗三细,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如一个活泼的少年。冬天来了,暖洋洋的,少年小心翼翼地牵着老奶奶上山晒日头,维妙维肖。相传是八洞神仙韩湘子化斋至此,听香茗山神谈及少年牵老奶奶晒日头之事,点化而成。陡者,还是二茗。二茗又叫小香茗山,位于莲花尖东北侧,海拔477米,山虽不高,但独耸于低平的泉塘盆地北缘,相对高度(垂直高度)却很大,且十分陡峭。尤其是近洞佛寺的一段山路,有几处几乎没有坡度,攀登者只能从“之”字形的石径,小心翼翼地爬行而上,踏过34级石阶,便可进入头道门,在一块用石块砌成几米高的石墙,再填以土石的人造平地上矗立着六柱六角飞檐小亭,似乎是挂在峭壁之上。再由此进入二道石门

8、,即洞佛庙。到此另是一番景象:云生脚下,雾腾天宇,佛香袅袅,好一个神仙洞府!放眼远山近水,若隐若现,亦虚亦幻,使人飘飘若仙。险者,莫过于大茗赤壁。它位于大茗山巅西北侧,由两方成120度角的巨型石壁组成,拔地而起,形成垂直而立的大茗“赤壁”。“仰观难望其顶,俯视怕望其底。”斧砍刀削一般,飞鸟猿猴也望壁兴叹!传说崖壁藏有朱砂及名贵草药金钗石斛。1995年太湖县志载:“大香茗尤为高峻,上有朱砂,险不可取。”常有探险者采之,难得。明朝大学士解缙“山岩殷窦簇朱砂”即指此。活者,要数二茗东北部的“将军石”和“烈马披鞍石”。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此安营扎寨。山民们为纪念这位起义军的领袖,便将寨前这块巨

9、石称为“将军石”。你看他身材高大,身穿战袍,盔甲整齐,腰跨指挥刀,威武雄壮,大有点将出兵之势。坐落在二茗东南的“烈马披鞍石”,宛如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前足腾空,仰天嘶鸣。难怪耕夫有“拔地腾空思沃野,仰天长啸振雄风”之叹!此外还有牛头石、凤冠石和猴子守铜锣、驴头石和果老石、牌刀石、六郎石、姊妹石等也都活灵活现。然而,奇、神、险、陡、活是茗山石的外部特点,那倔强、挺拔、坚韧不屈,则是其可贵的品格。3、香茗山之寨、大茗山寨。坐落于大香茗山峰顶,为元末朱元璋所建。寨墙依山势用土夯筑,又名“土城”。四周多绝壁悬崖,形势险峻。山寨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多用麻青石条砌成。后经明末罗汝才、史可法,清太平军石

10、达开多次维修,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洗刷,土城至今仍形迹可辨。南门最高,原形犹在,多层石条,高达1米。东门以大小石头砌成,内有城壕。西门、北门尚存基脚石。、狭英寨。坐落于小茗山及其北面的一座山峰。峰上与小茗山脊围有土石寨埂,内围三溪四梁,周长约1.5公里,寨埂高处23米,低处依稀可辨。设有东、西、北三门,东门叫阎王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东门北侧的平山肩,曾为驻军文衙所在,故名衙屋岭,又称雅士岭。寨始建于元末。朱元璋带军师刘伯温西下,过此筑狭英寨,“山口狭窄,山峰险陡,易守难攻”。故名。明末农民起义首领罗汝才、张献忠(崇祯十年即1637年)先后过此扎寨,望江、太湖县志有载。继而民族英雄史可

11、法来此驻守多时南下。顺治二年(1645年)史在扬州殉职后,香茗山人念其忠烈,遂将寨内原有的广具庵扩建大殿三进,改名“寨林庵”。择木雕史阁部像,常年祭祀。清人王道一撰书一联悼念:“论大忠千古,历朝不少;看明季一人,信史真稀。”庵殿于1947年被毁。旧址建有护林场舍四间,现改修一间为“观音寺”。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石达开回师西征,占领望江全境,将此寨作为茗山五城寨中的主寨,屯兵驻守。其后守守退退,退退守守,前后达十年之久。、先锋寨。坐落于鸦滩镇凤栖村西北的一座椭圆形山峰上,西北紧临太湖县境。面积约4000平方米。寨前是当时由宿松、太湖通往石牌、安庆的必经之路。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

12、月,太平军从徐家桥进军石牌,曾在此扎寨。寨体为碎石块和石条所砌,寨墙残存,寨内曾拾到石弹丸。、营盘岭寨。坐落于鸦滩镇连塘城村营盘岭,东北紧连怀宁,西北与太湖相接。面积约3000平方米。寨址四周有当年太平军所挖的战壕,壕沟1米深,寨内曾出土磨制的石弹丸和一门太平军使用的铁炮。炮身长69厘米,口径13.5厘米,现存望江县博物馆。此外,还有大寨烟墩。烟墩,亦名烽火台,也叫“狼烟台”。是我国古代作战时报警的通讯设备,为我国古代军事信号上的重大发明。坐落于小茗山东边第三座山峰牛马嘴。登上峰顶,东望武昌湖,南面长江,西眺花亭湖,北观天柱,百里风光,一览无余。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元末大富豪毕银(寅)率

13、望、太县民拒贼,护耕筑此(城)。小茗之巅有大寨烟墩,四望相应。”4、香茗山之城、连塘城。坐落于连塘城村,因城内有多口水塘相连,故名。1995年望江县志载:“城址周围委土为堑,高35米,宽24米,周长1.5公里。城垣呈圆形,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系古代争战之地”。又载:“历史上将连屯旧戍列为望江十景之一。”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重修安徽通志地舆志亦有类似记载:“连塘城在望江西北茗山下,委土为堑,周二里,门四,相传刘裕与卢循战处,遗垒尚存。”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元末大富豪毕银,率望、太县民拒贼,护耕筑此城。其南有关马城,城东高阜有望马楼,小茗之巅有大寨烟墩,四望相应。与民约,贼至入堡,贼去则耕,

14、时平归朝,用为枢密指挥。”据帅氏家谱,卷首原序载“公殷重始卜宅于望邑。斯时,红巾之余尚未靖息,至元丙申岁,指挥毕荣(以荣误寅编者注)公检点军务,筑连塘城,保障一方。”由于连塘城在历史上曾为古战场,故有“连屯旧戍”之称,至今有数段城墙完整可辨,1986年1月望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马城。坐落在码头村郑家嘴北边。东南临武昌湖,西近香茗山,面对牛山背。元末大富豪毕寅所建。民谣说:“绕城跑一圈,腿脚都发软。”“草坦大,马啃荒。”可见关马城之大,养马之多。关马城,委土为堑,城墙高3余米,宽约2米,周长近1公里。城垣为椭圆形,有东西两个垛口,各有木栅关闭。城内栓马桩数百根,配有马槽。

15、城东有一放马川(今吴家嘴对面),地势平坦,水草丰腴。城西有一归马林(今香茗村境内),丘岗起伏,绿草如菌。春夏,启开东垛口,马队浩浩荡荡,直奔放马川。秋冬启开西垛口,马队直抵归马林。连塘城内设有炮台,早发三炮,晚发三炮,号令马出马归。相传毕寅被害、关马城被毁。后太平天国保卫安庆时,曾利用城堑建一水寨,名叫鸭嘴寨。至今依稀可辨。、赤城县。“为吏敢云暑,驱车到赤城。野农挥汗耨,华宇傍云横。松柏颜皆古,诗书代有声。老僧不解热,布纳坐泉清。”这是清康熙年间望江县令陈杮祚专程采访赤城畈所作的一首诗,题目是夏日循行赤城畈憩。赤城畈,就是赤城。南北跨香茗山到南山,东西跨太湖县建设街到望江县武昌湖西北的湖梢。相

16、传古赤城县县治在今茗南村阳家大屋及其周围附近地方。赤城县系东晋末(317420年)晋熙郡管辖的一个侨置县南楼烦县。楼烦,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散居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围。后来他们定居于并州雁门郡,成立了楼烦县(今属山西省武宁县)。东晋末,楼烦部族因战乱大批南徙,一部分侨居在当时侨置的汝阴郡(今合肥地区),并沿用其籍贯名称组织地方流亡政府,侨置为楼烦县;一部分继续南迁,定居于晋熙郡新冶县(今望江县)的香茗山脚下,侨置为南楼烦县。楼烦人到新冶县后,多以冶炼业为生。久而久之,他们聚居之地,就成了一个冶炼城,俗称“赤城”。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九十多年的历史。现今阳家大屋及其周围附近,确实是一座

17、古县城遗址。大屋两边有东门桥和西门桥(亦称东边桥和西边桥),至今尚遗存有四条各五米长的青石桥梁。穿桥而过是一条已淤塞的县城河,河桥的外围是城,西门桥西边的城脚岭,曾出土大批的城墙砖。做县衙的地方也挖出许多一尺见方的地板砖。近几十年来,在阳家大屋周边,不断出土陶制泥壶、泥碗和瓦罐,还有元宝、玉器、古币等。大屋东边一口塘,自古就叫“瓦片塘”,底层全是多种颜色,多种式样的瓦片。大屋中间有一座城隍庙,庙已废,但村民至今不敢在古庙废墟上建房,怕冲犯城隍老爷。城隍庙是一个县城的标志,证明赤城畈有建县城的历史。隋代,行政规划经过重新调整,侨置的郡、县才被取消,从而南楼烦县并入了望江县,古侨县亦被淹没,留下来

18、的就是赤城畈。5、香茗山之道鸦滩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八仙中就有张果老、韩湘子、汉钟离、吕洞宾,以及西汉梅福等都到过香茗山,或开道场讲学或采药炼丹,至今还留下了许多遗址仙迹。、果老道场。位于小茗山顶峰北面山崖的一块平地上,又名“城头上”,犹如一座“天台”。下临深渊,沟壑纵横,万山拜伏其下。置身道场,四野空阔,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之感。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云游天下。休息时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到小茗山顶,设立道场,讲经传道。后不知其去向。道场有道观遗址,依稀可辨。、曹公道场。小茗山出狭英寨北门有一道山梁连接成“丁”字形,人们称它为“仰天螺”,亦名仰天包。望江、太湖县

19、志载:“山上(仰天包)有井,井侧有庙,相传天旱祈雨辄应。明代庙毁,唯存残碑,字磨灭不可读,仅额镌曹公道场四字可见。”传说这里就是曹老爷得道之处,名曰:“曹公道场”。曹老爷本是龙王三太子的化身,得道后,曾去九华山落脚,金地藏菩萨叫他仍回香茗山为一方生灵造福。另有一说,明福建侯官(闽侯)人,万历进士曹学佺(15741647年),号石仓。天启年间,官至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20余年。之后,闻史可法驻军香茗山,慕名投奔。来到香茗山时,史已督师扬州,城陷殉国。曹遂隐于仰天凸,起茅舍幽居。一年,久旱不雨,曹欲为民消灾,头戴黄巾,身穿道服,焚香跪拜,连日不辍,果雨。人皆乐之,结

20、队上山叩曹,孰料人无踪影,茅舍亦为火焚。众骇之曰:“曹老爷白日飞升耶?”、梅福炼丹洞。坐落小茗山北面黑洼沟的悬崖绝壁上,四周绿草如茵,花香四溢;云飞雾绕,险象横生。山与云、洞与花、险与奇,兼而有之,具有“怪石如龙盘古洞,好花挂壁迎神仙”之妙。入洞无路可走,须攀陡岩而上。史传为西汉梅福修道炼丹之所,故名。梅福,字子真,西汉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学长安,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数上书言事,不纳。元始五年(公元5年),见王莽专权并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遂弃妻子来香茗山隐居,在此洞修道炼丹,传以为仙。后人见福于会稽,改姓名为“吴市门卒”。袁祖光诗茗山寻梅子真炼丹处“不作吴门卒,何处访赤松”,即指此。洞里

21、至今丹灶、石案、石榻犹存。置身洞口,如游宇际,似乎一切俗尘涤得一干二净,顿生一种特殊的情趣。6、香茗山之寺相传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的金乔觉带着一头名“谛听”的独角兽航海来到中国,先入京都长安,再云游各地。于公元723年春,到了香茗山,住在小茗石洞内。后到大茗山麓地势低平的地藏庵住了一年,继续东行,辗转到了九华山。自此,许多高僧相继来香茗山周围,参禅修行。佛教文化,逐渐繁荣。、茗山禅寺。于1998年在原地藏庙遗址东侧重建。寺门口有一尊三层宝鼎,大殿门口是两柱上顶的门楼,门楼匾额上镶嵌着四个隶书铜塑大字“茗山禅寺”。殿堂三大开间、石瓦砖木结构,高大巍峨。大殿正中神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阿难

22、、迦叶侍立左右。神坛东侧是大悲观音,下座白衣观音,西侧是地藏王菩萨,神坛前是弥勒佛。大门西侧背面伫立着面朝如来佛的韦陀菩萨。、朝旸庵。坐落于小茗山东北。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明嘉靖年间(15231565年),知县文阶为缅怀梅福、罗隐两隐士建立。”1995年望江县志载:朝旸庵“现仅存庵堂主体,分为前后两进,砖木结构,深25米,宽36米,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原殿前的一棵古樟树,高约20米,胸围7米,冠如华盖,覆盖面积约200平方米,树龄与朝旸庵同龄,近500岁。县“五七”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林中、师范曾一度设于此。1986年8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褒隐寺。原坐落在凤栖冲口褒隐寺水库坝下。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望江县志山川图载:“褒隐寺,在县城西北七十里,唐宝历二年(826年)僧福海造,明洪武元年(1368年)僧绍寿重建。”原寺庙规模宏伟,前后五重,宝塔建在四、五重之间的大院内。庙产颇丰,香火鼎盛,僧尼最多时达100多人。“褒隐寺”在清末民初为我县基层行政单位,是望江县十三寺之一。寺在抗日战争时期陆续被拆毁。唯寺塔犹存。旧址现为褒隐寺水库管理所和褒隐电站。重建的褒隐寺,在水库大坝两端,南为寺,北为庵,僧、尼分开。褒隐寺塔,矗立于褒隐寺水库大坝下,是我县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塔。塔以青砖构成,6方7层,高约25米。各层以砖斜铺,出挑

24、为檐,檐平角伸,造型古朴、素雅、别致。26层,方方有门,5门似佛龛,一门可入内,但无阶梯上下;唯有底层,一门独开,门向朝东。朝暾远瞩,紫气氤氲。后有水库,碧水涟漪;前有群峰耸翠,风景如画。、镇国寺。位于龛子湖北岸与怀宁接壤处,现有三重大殿。前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佛,两侧分立四大天王,故称天王殿;中殿大雄宝殿,三大开间,高大宽敞。正中神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慈眉善目,体态端庄,阿难、迦叶侍立左右,两边是十八罗汉。右后角为坐于狮背的文殊菩萨,左后角为坐于象背的普贤菩萨;后殿三圣殿,西方三圣大势至、阿弥陀佛、观世音,并立于神坛之上,金身红袍,栩栩如生。寺内有僧人5名,住持僧演维法师,居士百余人。

25、终日佛香袅袅,钟声悠扬。、古炉庵。原名“青殿庙”,始建于17世纪50年代。咸丰八年庙被大水淹没,当年搬上河坝重建,在奠基时发现有一古香炉,约200余斤,因而此庙又名古炉庵(原古炉乡也因此而得名)。1952年庙被拆除,古香炉失落,但古碑、古石、梁柱还保留至今。2002年3月,经县佛教协会批准,群众自发捐资,在老庙基上重建。上下大殿各一大开间,东西厢房十余间。庙内菩萨十多尊,来往香客不断。此外还有法华寺、老祖寺、祖师殿、张山寺、泉塘寺遗址等。7、香茗山之祠鸦滩不但山青水秀,还是风水宝地。为了子孙发达,各姓氏不惜用重金在香茗山一带购买“龙脉足的活地”,建造宗祠。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鸦滩境内的宗祠有

26、吴氏、何氏、帅氏、王氏二处、方氏、胡氏、曹氏、袁氏、张氏、李氏、余氏等十几处,氏族文化非常发达。、曹氏宗祠,俗名曹家祠堂,坐落于武昌湖北岸,望河村宁家大屋南端的黄婆嘴。与长岭镇的汪公坟、度假村隔水相望。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渔歌樵唱,绮丽幽雅。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大门上嵌“曹氏宗祠”四个大字,门旁一对约1.5米高的青石狮子雄居左右。大门对联云:“平阳世守三章约,子健才高七步诗。”祠堂属砖木结构,材料讲究。每重三大开间,内设大五架,所有立柱直径均在70厘米以上,下垫青石鼓。横梁、挑梁、匾方、连方、升子斗、门窗、杉棂、天花板、眼板都是上等的白木。两重天井,排水沟、下水道,均用青石条砌成,青石板铺地。

27、天井两边是厢房,上有木楼。四柱、五架、连方、檐角,均雕有倒爬狮子、天官赐福、鲤跳龙门、龙凤呈祥等图案,维妙维肖。、王氏宗祠,位于鸦滩镇凤栖村王家大湾。是当地王姓到此落户以来的第三次建筑,时间约19271929年间。祠堂上下两进,面积约1100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小瓦。上重双柁四柱,彩绘斗拱,颇显宏伟。梁柱雕有天官赐福和狮、象、麒麟等。正中后壁原为安放历代祖宗牌位的神龛,两侧上下原挂满历代官宦、前贤匾额。下重有倒楼,是戏台。两进中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是厢房,上有木楼,合面穿花杉棂,古色古香。祠堂大门前有一对石狮,雄踞左右。“文革”中神龛和穿花杉棂被毁,其余保存完好。大门上镶嵌的“王氏宗祠”四个大

28、字遒劲有力,清晰如初。大门对联云:“三槐世泽;两桂家声。”、何氏宗祠,坐落于鸦滩镇码头村椅子山东南。据何氏大同谱跋语载:该祠建于清朝嘉庆十年,在同治年间修缮过一次。三重(每重三间)两天井。占地约四百平方米,砖木结构。每重宽10米,长15米,第一重建有大门楼。祠堂建设精巧,三套五架、立柱、横梁、匾方、联方、升子斗均雕有龙凤狮象花边或万字格图案,并由红、黄、绿三色。外墙左右扇脊,形如轿顶。天井两边墙壁上盖有红色桃形瓦,下面用长方形石条砌成方形排水池。大门楼高6米,门梁上有长方形青石匾额镶嵌,刻有“何氏宗祠”四个遒劲的大字,门两边安有石鼓,直径约0.7米。祠堂的左边盖有三间平房,供护祠人员住宿及户中

29、绅士开会议事之用。解放后祠堂改建成学校。8、武昌湖梢之胜迹、广济桥与永济桥。武昌湖梢的鸦滩河上有两座古石桥,南为广济桥(俗称鸦滩大桥),北为永济桥。鸦滩河中段,落水天南为河沟,北为河滩,广济桥就架在河沟之上。桥为青石条砌成,中间四座桥墩,桥梁为五尺长、一尺见方的青石条铺成,桥面长3丈,宽5尺。永济桥建在北岸河滩中间,由麻石条砌成,中间一座桥墩,桥梁为长5尺,宽、厚1尺的石条铺成。两桥一南一北,相距约300米。相传光绪二年有一高僧悟贞,云游到龟、蛇二山,见渡口翻船事故常有发生,为普济众生,决定用平生积蓄修建大桥,此举感动了周边广大群众,他们纷纷捐资协助。历时100余天,两座桥得以竣工,取名为广济

30、桥和永济桥。、望马楼。坐落于望马楼村境内的牛背山上,是一座两丈余高、上下两层的阁楼。一说毕宰相在此筑楼望马。元末毕寅告老还乡,在茗山余脉虎形山脚下筑连塘城。在牛山背上,筑一两丈高的砖木结构阁楼,登上此楼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楼的西南面(今郑家嘴)建有关马城;城东,有放马川(现吴家嘴);城西,有归马林(现香茗村境内)。“登上楼顶,三处一览无余,故名望马楼。”一说三国时期,孙、刘结盟抗曹时,周瑜手下大将黄盖为观察敌情,在此建一瞭望台,高二丈余,故称之为望水楼,又叫望河楼。并将楼东约三里许河边树林砍掉树梢,在树桩上建一小亭,名曰杨楼,做上标记,记载水位。继而建立水师港口,常停靠战船近千只,名曰杨楼港。

31、在楼的东北角建立商埠,相传有商店百余家,集军需与民用货物于一体,并赐姓孙,故名孙家埠。一说何氏塘大门口有一石坝石底的水塘,其水源从石缝中涌出,塘水透明清澈。唐末文学家罗隐来此,十分留恋,故于塘边搭一茅舍居住,改名罗师塘。随后在望水楼四周开垦,东为桃园,南为李园,西为茶园,北为杏园。春夏时节,桃李争艳,茶香四溢,蜂飞蝶舞,鸟语花香。罗隐在望水楼遗址上建一木楼,故名望花楼。并撰联置于门前曰:“四周柳暗花明,北国楼台观花絮;三面崇山峻岭,东江水域听涛声。”此外,还有码头镇旧址、神墩、砚池墩新石器时期遗址等。二、保护开发好名胜古迹香茗山、武昌湖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掌故神奇,旅游资源丰富,具

32、有极高的开发价值。1、三大名胜古迹群的划分根据名胜古迹分布的特点,可分为三大名胜古迹群:一是以小茗山为中心:有大茗山寨、朱砂井、狮子吐烟、无量殿、张果老石、洞佛庙、茗山禅寺、狭英寨、莲花书院、莲花尖凉亭、梅福炼丹洞、二茗神灯、石林奇观等;二是以褒隐寺水库为中心:有褒隐寺水库、法华寺、古塔雄姿、连城旧戌、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老祖寺、牵奶奶晒日头石、姊妹石、镇妖石、罗汉显肚、先锋寨、张北山古战场等;三是武昌湖沿岸:有码头镇旧址、神墩、砚池墩新石器时期遗址、关马城、祖师殿、感恩亭和谢恩亭、鸦滩大桥、望马楼等;三大名胜古迹群相距不远,交相辉映,可共同组成香茗山武昌湖优美的游览风景区,为发展旅游事业奠定

33、了基础。2、开发名胜古迹意义重大名胜古迹是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精神上的陶冶,以游览山水风光、历史名胜为满足,特别是双休日、春节、清明、端午等小长假日,不宜远游的人们更有此需求。因此,开发香茗山和武昌湖两大景区首先能为望江60万人民提供一个观光、旅游和休闲场所,有利于加强我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望江的知名度。其次,可吸引大批的外地游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再次,能拓宽就业门路,为一大批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第四,可充分发挥三大名胜古迹群的文化优势,提高其经

34、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香茗山区域名胜古迹保护和开发3、三大名胜古迹群开发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事业非常重视,鸦滩镇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新建了8公里的环湖公里,将沿湖景观连成一片;恢复和新建了龟翁亭和谢翁亭;投资150余万在永济桥上游兴建了跨湖大桥;并修建了2000米的武香公路,将武昌湖与香茗山两大景区紧紧连在一起。同时修建了四条水泥路,从不同的方向通往香茗山的莲花尖、朝旸庵、褒隐寺水库风景区;重建了悟空亭,修筑了通往洞佛庙的百级台阶,将高压电送上了二茗山顶;在褒隐水库泄洪道西侧重建了褒隐寺;在莲花尖下原地藏庙遗址东侧复建了茗山禅寺。三、对香茗山名胜古迹保护与开发

35、的几点建议一、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香茗山的名胜古迹保护与开发,目的是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让这个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新时代能真正“活”起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详细规划。规划的定位应突显具有生态性、文化性和休闲度假性,结合高速公路规划,充分利用香茗山区域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把香茗山塑造成长江北岸的一颗生态旅游明珠。二、宣传推介、包装上市。纸质媒体受众很少,电视媒体是最有效的宣传手段。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拍摄、剪接技术的日益普及,摄制一部自己的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绝非空谈。我们的乡土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将成果转化为多媒体语言。许多遗迹由于历

36、史的原因已经看不到了,但一些具体的资料还在,可利用电脑技术,进行3D复原,将复原的立体图用到纪录片中,将会使画面产生极大的震撼力,人们定会对此产生新的兴趣。我们认为,鸦滩今后的发展完全可以从文化工程找到新的突破口。三、设置机构,安排经费。编辑出版香茗山文史资料,培养自己的资料收集整理人才。香茗山区域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资源需要长期的搜集、整理、推介,不断传承发展,人才工作尤显重要。同时,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尽一切可能提高全镇的文化品位。四、对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做到“景区有道路,名胜有标志,遗址可辨认”。在香茗山依山就势,培土垫石,修筑山间小路,将山下的公路与景点、

37、景点与景点连接起来,并将沿湖公路向各景点延伸;在路口设指示牌,景点挂名称牌,特别是象形石要雕刻名称、作简易说明,使游客能领悟其中之奥秘;武昌湖畔和香茗山众多的名胜遗址,随着时间的流失,有的已改为它用,也有一部分淹没在蒿草荆棘之中。如有的城寨,虽然墙壁残缺,但清除杂草之后,轮廓还是清晰的,挂上标牌,其观赏价值则可凸显出来。这些事投入不大,但作用却很大,往往能让较多的人产生兴趣。第二步是“保护修复古迹,适时增添景点,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一要对有些景点做保护性修缮,如褒隐寺塔,必须抓紧抢修,防止倒塌,做护栏加以保护。同时,要改善景点周围的环境,以达到“绿叶扶花”的效果。创造条件,恢复一些有文化品位,

38、有观赏价值的老景点,使之重焕光彩;二要适当建设新景点,利用自然石林,创建碑林,建立登山休闲亭或拦溪流造湖,使山上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碑,碑侧有亭,亭旁有花;三要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乘望江挑花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东风,尽快建立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做为传承光大传统文化的载体,使游客在赏景和游玩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久未放晴的天空,临近周末时像是突然嗅到一些阳光的味道。 望江香茗山,背倚天柱,面朝匡庐,怀抱小姑(孤),莽莽苍苍,巍然屹立于望江、太湖之间,近看象一头跃跃欲起的雄狮,远看像一条缓缓游动的苍龙。古时候,山间多茶树,茶叶浓郁馨香,所以得名“香茗”。如今,零星点缀于石缝崖隙间的野茶

39、,年年谷雨时节,依然散发出一种野性特异的芳香。一个也许很多人都未听说的地方,成为我们的出行目标。这次我们的工具是MOTO。 约好的时间,地点,人员集合后,我们开始从西边出发。先是去皖河农场的路,一路上路况并不是太好,货车众多,路也因为前阵子一直下雨,部分坑里还存有些脏泥,但怎么也阻挡不了我们一路向前追求自然的心灵。 一路向前的我们不顾春日里寒风无情的穿梭在我们身体四周,上午十点,我们顺利进入望江高士镇。在这个小镇里,我们突然对方向失去了辨别,不知道如何前进的道路。是到望江县城再出发,还是从高士就开始从小路插进。于是,我们开始联系朋友询问。从地图方向看,如果从望江县城行驶,路途便会多了很多。但如

40、何从高士进入麦元呢? 在这里介绍一下,望江香茗山,位于望江县麦元乡和鸦滩镇之间,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全长余公里,早在汉朝就有名气,西汉南昌府梅福曾隐居此山;唐李白、罗隐,明解缙,清翁傅等驻足留连,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末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此征战和扎寨。 但麦元乡在哪儿,如何到达。终于在当地一个朋友的指引下,我们直接从高士镇的小路去往我们的终点地。虽然一路上我们也有不断的询问着行人,但得到的都是他们不知的表情。难道这座山很不出名?但前行之前网上搜索到瀑布,小溪和奇趣的巨石,如何解释? 我们带着疑团,沿着当地朋友引导的方向前行着。 大约又经了近一个小时

41、的行驶,我们看见了远方的山。应该就是我们要达到的地方。望江基本是个平原地带,一路上都未见山群。在我们看见远方的山时,心中嘴中都一阵欢心雀舞。 而当看到这片油菜花,大家凭着好的车技过了这片泥滩后,一条明确是通往香茗山的小路出现在我们面前。 每次到了这种远处有山,前面有绿色的湖水的地方,心情都异常的自然宁静。你是否也会有这种感觉呢?最左边那条小路就是我们即将要行驶的。山脚边有了些春的气息远处的油菜花也在层层开放 经过山的时候,看到很多妇人,年青人带着鞭炮,挎着篮子。一经询问,原来这是一座非常有灵验的山,在山顶可以抽签。 山脚下时我们远处拍了一张山顶,也许这就是我们马上就会到达的地方。你能看见什么?

42、小亭子,山顶的小屋子,还有左边的似人像的山石。再看一个近点的这个图片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耶,我们终于到了。 经过约四十分钟的爬山,我们到达近山顶的一个小平台。这座山上大部分全是松树,山路以石为主,但不是修得很好的石路,比起安庆的石树,更有一些原始的味道。在小平台远处望去,原来我们爬得也很高的! 到达这个平台,是由一座山的腰际横穿到另一座山,所以到达山顶时,看起来群山重叠,但确实有些那么胜利的感觉。香茗山,属大别山延伸余脉,由大茗、小茗诸峰组成。山虽然不高,风景却十分宜人。 看,这个亭子就是之前远处所看到的,其实在这小亭子里还有玄机。从小道上去,里面供有地藏王,很多人在里面诚心求签,然后记住签号,

43、再到平台的小屋子里解签。哪一条是命运的指引?小屋子里都住有人,他们就在这里生火烧饭。上平台前的小道 短暂的休息后,我们继续山顶的路程。接近之前看到的那个类似人像的巨石。 原来这石头如同黄山飞来石,由上面两个石头贴在下面的大石头上。的确为香茗山所说的奇趣,山间之怪石,突兀峥嵘,形态各异。有的像猴,有的象龟,有的像狮子戏球,有的如老牛饮溪,无不栩栩如生,神工鬼斧。将军石,威风凛凛,气干云霄;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像小乌龟吗? 在山顶一阵休息,我们开始吃吃喝喝歇歇拍拍。 远处山腰上这块平地,完全可以做为下次的露营。这块在群峰环抱之中的平旷开阔地,寨垒林立,俗称“寨林”,朱元璋、史可法、石达开,曾先后在

44、这里安营扎寨,屯下雄兵。 歇息好后,我们开始下山。下山时间非常快,大概大家还带着到山顶的开心之情,只用了几十分钟就到了山下。山下停MOTO的地方,我们再次记录到达的地方风景。 下山与看山爷爷聊天所知,原来这座山是近地非常香火旺盛的山,初七,三十很多人聚集于此,而且此山抽签非常灵验。只是在当地口音中,已不知把香茗山发成什么样的音,以致当我们用普通话询问时,很多人不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不知为何这样古,奇,秀,灵四者兼具的好山,却默默无名。 最后的ENDING就以它吧!祝大家都阿弥陀佛,平安顺心!MOTO行程总结提醒:1、早春出行,天气依然寒冷,所需要的护具,全盔,手套必须带上。2、此行程山间和延路都未有什么知名饭店,所以粮食要自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