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494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PDF 页数:17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5 5 1 7 0 . 7 6 6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中心微信二维码,扫一扫信息更多、服务更快销售分类:水利水电工程/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 L/T6 1 92 0 2 1*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 1 0 0 0 3 8)网址:w w w .w a t e r p u b . c o m . c nEm a i l:s a l e s w a t e r p u b . c o m . c n电话:(0 1 0)6 8 3 6 7 6 5 8( 营销中心)北京科水图书销售中心 ( 零售)电话:(0 1 0)

2、8 8 3 8 3 9 9 4、6 3 2 0 2 6 4 3、6 8 5 4 5 8 7 4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相关出版物销售网点经售清淞永业 ( 天津)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 4 0 mm2 0 3 mm 3 2开本 5 . 5印张 1 4 8千字2 0 2 1年9月第1版2 0 2 1年9月第1次印刷*书号1 5 5 1 7 07 6 6定价6 4 . 0 0元凡购买我社规程,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的,本社营销中心负责调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I C S2 7 . 1 4 0P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 L/T6 1 92 0 2 1替代S L6 1 92 0

3、 1 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c o m p i l i n gp r e l i m i n a r yd e s i g nr e p o r t o fw a t e rp r o j e c t s2 0 2 1 0 8 0 6发布2 0 2 1 1 1 0 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6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 0 2 1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 L/T5 3 32 0 2 1)等6项为水利

4、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灌 溉 排 水 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 L/T5 3 32 0 2 1S L5 3 32 0 1 12 0 2 1 . 8 . 62 0 2 1 . 1 1 . 62水 利 水 电 工程项 目 建 议 书编制规程S L/T6 1 72 0 2 1S L6 1 72 0 1 32 0 2 1 . 8 . 62 0 2 1 . 1 1 . 63水 利 水 电 工程可 行 性 研 究报告编制规程S L/T6 1 82 0 2 1S L6 1 82 0 1 32 0 2 1 . 8 . 62 0 2 1 . 1 1 . 64

5、水 利 水 电 工程初 步 设 计 报告编制规程S L/T6 1 92 0 2 1S L6 1 92 0 1 32 0 2 1 . 8 . 62 0 2 1 . 1 1 . 65河 道 管 理 范围内 建 设 项 目防洪 评 价 报 告编制导则S L/T8 0 82 0 2 12 0 2 1 . 8 . 62 0 2 1 . 1 1 . 66水 利 对 象 基础数 据 库 表 结构及标识符S L/T8 0 92 0 2 12 0 2 1 . 8 . 62 0 2 1 . 1 1 . 6水 利 部2 0 2 1年8月6日前 言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 L12 0 1 4 水利技术标

6、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 L6 1 92 0 1 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修订。本标准共1 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综合说明、水文、工程地质、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消防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设计、水土保持设计、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节能设计、工程管理设计、工程信息化、设计概算、经济评价、结论与建议。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调整了工作深度要求,强调了影响工程规模及投资的各专业方案比选相关内容; 增加了工程信息化和结论与建议的章节内容; 补充了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设计、水土保持设计、工程管理设计等相关内容。

7、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 D1 6 98 5 D L5 0 2 19 3 S L6 1 92 0 1 3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凤生 温续余 乔建华 王志强王九大 陈 伟 刘志明 胡玉强李现社 邵剑南 何定恩 廖文根司富安 雷兴顺 朱 峰 徐 吉吴剑疆 王朋基 史晓新 王治国伍 杰 文学鸿 李 林 胡国志吕传亮 谭志勇 赵 蓉 闫俊平姚玉琴 杨春宝 王化翠 冀建疆曾

8、 欣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汪 洪 段红东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于爱华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 0 0 0 5 3;电话:0 1 0 6 3 2 0 4 5 3 3;电子邮箱:b z hmw r . g o v . c n)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目 次1 总则12 综合说明33 水文7 3 . 1 流域概况7 3 . 2 气象7 3 . 3 水文基本资料7 3 . 4 径流7 3 . 5 洪水8 3 . 6 排水 ( 涝)模数及流量9 3 . 7 泥沙9 3 .

9、 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9 3 . 9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9 3 . 1 0 水面蒸发和冰情1 0 3 . 1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 0 3 . 1 2 图表及附件1 04 工程地质1 2 4 . 1 勘察概况1 2 4 . 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1 2 4 . 3 水库区工程地质1 2 4 . 4 大坝工程地质1 3 4 . 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1 3 4 . 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1 3 4 . 7 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1 3 4 . 8 通航与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1 4 4 . 9 施工导截流建筑物工程地质1 4 4 . 1 0 泵站工程地质1 4 4 . 1 1 水闸工程地

10、质1 4 4 . 1 2 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1 5 4 . 1 3 堤防工程地质1 5 4 . 1 4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地质1 5 4 . 1 5 灌溉工程地质1 6 4 . 1 6 天然建筑材料1 6 4 . 1 7 图表及附件1 65 工程任务和规模1 7 5 . 1 工程任务1 7 5 . 2 防洪1 7 5 . 3 治涝1 9 5 . 4 河道及河口整治1 9 5 . 5 灌溉2 0 5 . 6 供水2 1 5 . 7 水力发电2 3 5 . 8 综合利用工程2 4 5 . 9 除险加固及改扩建工程2 7 5 . 1 0 工程实施影响分析及处理2 7 5 . 1 1 图表及附件2 7

11、6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3 0 6 . 1 设计依据3 9 6 . 2 工程等级和标准3 0 6 . 3 主要建筑物轴线选择3 0 6 . 4 建筑物型式3 0 6 . 5 工程总布置3 1 6 . 6 挡水建筑物3 1 6 . 7 泄水建筑物3 2 6 . 8 发电引水建筑物3 3 6 . 9 发电厂房 ( 泵房)及开关站 ( 变电站)3 4 6 . 1 0 边坡工程3 4 6 . 1 1 灌溉与排水建筑物3 5 6 . 1 2 供水建筑物3 6 6 . 1 3 通航建筑物3 8 6 . 1 4 过鱼建筑物3 9 6 . 1 5 堤防工程3 9 6 . 1 6 河道及河口整治建筑物4 0 6 .

12、 1 7 交通工程4 0 6 . 1 8 工程安全监测4 1 6 . 1 9 建筑环境与景观4 2 6 . 2 0 除险加固4 2 6 . 2 1 图表及附件4 27 机电及金属结构4 5 7 . 1 水力机械4 5 7 . 2 电气4 5 7 . 3 金属结构4 8 7 .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 9 7 . 5 图表及附件4 98 消防设计5 1 8 . 1 概述5 1 8 . 2 消防总体布置5 1 8 . 3 建筑物消防设计5 1 8 . 4 机电设备消防设计5 1 8 . 5 消防给水5 1 8 . 6 通风和防排烟5 1 8 . 7 消防电气5 2 8 . 8 图表及附件5 29

13、 施工组织设计5 3 9 . 1 施工条件5 3 9 . 2 料场选择与开采5 3 9 . 3 施工导截流5 4 9 . 4 主体工程施工5 5 9 . 5 施工交通运输5 6 9 . 6 施工工厂设施5 7 9 . 7 施工总布置5 8 9 . 8 施工总进度5 9 9 . 9 主要技术供应5 9 9 . 1 0 图表及附件6 01 0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6 1 1 0 . 1 概述6 1 1 0 . 2 建设征地范围6 1 1 0 . 3 建设征地实物6 1 1 0 . 4 农村移民安置6 1 1 0 . 5 土地复垦及耕地占补平衡6 2 1 0 . 6 城 ( 集)镇迁建6 2 1 0

14、. 7 企 ( 事)业单位和专项设施处理6 2 1 0 . 8 防护工程6 3 1 0 . 9 库底清理6 3 1 0 . 1 0 实施总进度及年度计划6 3 1 0 . 1 1 图表及附件6 31 1 环境保护设计6 5 1 1 . 1 概述6 5 1 1 . 2 生态流量保障6 5 1 1 . 3 水环境保护6 5 1 1 . 4 生态保护6 5 1 1 . 5 土壤环境保护6 6 1 1 . 6 人群健康保护6 6 1 1 . 7 大气及声环境保护6 6 1 1 . 8 其他环境保护6 6 1 1 . 9 环境管理及监测6 7 1 1 . 1 0 图表及附件6 71 2 水土保持设计6

15、8 1 2 . 1 概述6 8 1 2 .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措施布局6 8 1 2 . 3 弃渣场及其防护工程设计6 8 1 2 . 4 表土保护利用与土地整治工程设计6 9 1 2 . 5 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设计6 9 1 2 . 6 临时防护与其他工程设计6 9 1 2 . 7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 0 1 2 . 8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设计7 0 1 2 . 9 图表及附件7 01 3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7 1 1 3 . 1 危险与有害因素分析7 1 1 3 . 2 劳动安全措施7 1 1 3 . 3 工业卫生措施7 1 1 3 . 4 安全卫生管理7 21 4 节能设

16、计7 3 1 4 . 1 设计依据7 3 1 4 . 2 能耗分析7 3 1 4 . 3 节能设计7 3 1 4 . 4 节能效果评价7 31 5 工程管理设计7 5 1 5 . 1 设计依据7 5 1 5 . 2 工程管理体制7 5 1 5 . 3 工程运行管理7 5 1 5 . 4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7 6 1 5 . 5 管理设施与设备7 6 1 5 . 6 图表及附件7 61 6 工程信息化7 8 1 6 . 1 概述7 8 1 6 . 2 需求分析7 8 1 6 . 3 总体设计7 8 1 6 . 4 分项设计7 8 1 6 . 5 信息资源共享7 9 1 6 . 6 网络信息安

17、全7 9 1 6 . 7 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7 9 1 6 . 8 图表及附件8 01 7 设计概算8 1 1 7 . 1 概述8 1 1 7 . 2 编制原则及内容8 1 1 7 . 3 设计概算成果8 21 8 经济评价8 6 1 8 . 1 概述8 6 1 8 . 2 费用估算8 6 1 8 . 3 国民经济评价8 6 1 8 . 4 财务评价8 6 1 8 . 5 图表及附件8 71 9 结论与建议8 9附录A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格式9 0附录B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特性表格式9 1标准用词说明1 0 1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1 0 2条文说明1 0 31 总 则1 . 0 . 1 为规范水

18、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标准。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其他类型工程和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可参照执行。1 . 0 . 3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应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1 . 0 . 4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应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勘测、试验、研究,在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基础上,进行方案技术设计。工程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因地制宜,注重技术创新、节水节能、节约投资,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论证和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

19、见。1 . 0 . 5 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复核并确定工程场址的水文成果。2 查明水库区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复核,必要时对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复核。3 说明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复核工程规模,确定运行原则,明确运行方式。4 复核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坝型,确定工程总体布置、输水线路、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和数量。5 选定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系统设计方案及设备型式和布置。6 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7 复核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施工导流方式,选定料场、施工1总布置,

20、确定施工导流建筑物结构设计及布置、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施工总工期。提出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用电用水的需要数量及来源。8 复核建设征地范围和各项实物,确定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和搬迁安置规划,提出集中居民点、城 ( 集)镇迁建和专项设施复 ( 改)建等初步设计文件,开展企 ( 事)业单位资产补偿评估工作。9 复核环境影响,确定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1 0 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1 1 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方案,确定主要措施。1 2 确定工程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耗指标、设计原则、节能措施及工程节能设计方案。1 3 提出工程管理设计。1 4 确定工程信息

21、化建设内容、功能及技术实现方案,确定系统部署方案及软、硬件技术要求和配置。1 5 编制设计概算。1 6 复核经济评价指标。1 7 提出工程建设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1 . 0 . 6 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格式见附录A。报告文字应规范准确,内容应简明扼要,图纸应完整清晰。1 . 0 . 7 初步设计报告可包括下列附件:1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及与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2 相关专题论证、审查会议纪要或意见。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5 其他重要专题和试验研究报告。1 . 0 . 8 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综 合

22、 说 明2 . 0 . 1 绪言应简述下列内容:1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与规模。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审查和审批意见、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各相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2 . 0 . 2 水文应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包括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冰情等资料情况,说明主要特征值和分析计算成果。2 . 0 . 3 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地质、工程区及建筑物场址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问题及其结论性意见,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2 . 0 . 4 工程任务和规模应简述下列内容:1 工程任务及主次的要点说明。2 工程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2 . 0 . 5

23、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下列内容:1 工程等级及标准。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坝 ( 闸、厂、站)轴线及渠 ( 管)线选择与比选结论。3 各主要建筑物 ( 含边坡工程)的规模、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地基处理措施等;简述重点安全监测设计。2 . 0 . 6 机电及金属结构应简述下列内容:1 主要水力机械设备的型式、数量、主要参数和布置。2 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主要用电设施的电源引接方案;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型式及布置;监控、保护和通信方式。3 主要金属结构设备型式、数量和布置。3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主要设备型式、数量和布置。2 . 0 . 7 消防设计应简述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消防设施。2

24、. 0 . 8 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1 施工条件、料场选择。2 施工导流、截流标准与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3 主要场内外交通、施工总布置、总工程量及主要建筑材料用量。4 施工进度安排及总工期。2 . 0 . 9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下列内容:1 建设征地范围。2 实物复核情况和主要实物成果。3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和搬迁安置规划主要成果。4 城 ( 集)镇迁建规划主要成果。5 企 ( 事)业单位和专项设施处理规划主要成果。6 防护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成果。7 库底清理规划设计主要成果。2 . 0 . 1 0 环境保护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1 环境影响报告书 ( 表)审查、审批情况和主

25、要结论。2 环境影响复核结论。3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4 环境监测与管理。2 . 0 . 1 1 水土保持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批复情况和主要结论。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弃渣场布置、防治目标和水土保持总体布局等的复核结论。3 主要水土保持工程设计。4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2 . 0 . 1 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应简述下列内容:1 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评价审查、审批意见。2 劳动安全、工业卫生的标准和防护措施设计。43 相关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2 . 0 . 1 3 节能设计应简述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耗指标、主要节能措施和效益。2 . 0 .

26、1 4 工程管理设计应简述工程管理单位类别和性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主要管理设施设备、工程调度运用方式。2 . 0 . 1 5 工程信息化应简述建设内容、功能和总体设计方案。2 . 0 . 1 6 设计概算应简述工程部分、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价格水平和投资,以及工程静态总投资、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和总投资,并说明初步设计阶段较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变化情况和主要原因。2 . 0 . 1 7 经济评价应简述经济评价主要成果及结论。2 . 0 . 1 8 结论与建议应简述下列内容:1 综述本工程建设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2 说

27、明主要成果与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区别。3 说明工程在工程技术、征地移民、环境、经济与财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解决措施或风险规避措施。4 简述下阶段有关工作建议。2 . 0 . 1 9 本章宜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文件。2 . 0 . 2 0 本章宜附下列图表:1 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B。2 工程所在流域水系图。3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4 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5 工程地质图、主要建筑物区地质剖面图。6 工程总布置图和主要建筑物剖面图。7 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图及电气主接线图。8 施工导流布置图。9 施工总布置图。51 0 建设征地范围示意图 ( 包括工程建设区、水库淹没影响区

28、) 。1 1 工程涉及的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及其与工程位置关系图。63 水 文3 . 1 流 域 概 况3 . 1 . 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3 . 1 . 2 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3 . 2 气 象3 . 2 . 1 简述流域和工程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3 . 2 . 2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复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3 . 3 水 文 基 本 资 料3 . 3 . 1 说明设计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简

29、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3 . 3 . 2 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复核情况,对新出现的大洪水宜详细说明。对水文基本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评价。3 . 4 径 流3 . 4 . 1 概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以及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3 . 4 . 2 说明径流还原计算、系列插补延长情况,以及径流系列计算时段的选择情况。3 . 4 . 3 复核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3 . 4 . 4 说明增加资料后有关断面及区间的年径流和枯水径流计7算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径流系列和径流计算成果。3 . 4 . 5 说明水

30、库初期蓄水期时段和水库丰、平、枯水年来水情况。3 . 4 . 6 说明设计地区的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以及水质情况,确定可开采量。3 . 5 洪 水3 . 5 . 1 概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3 . 5 . 2 复核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与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3 . 5 . 3 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3 . 5 . 4 说明已批复的防洪规划、有关工程设计的设计洪水成果。3 . 5 . 5 根据资料条件,工程场址设计洪水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资料后的洪水系列年限、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设计洪水复核成果,与

31、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2 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资料后的设计暴雨成果和产汇流计算方法、设计洪水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3 . 5 . 6 说明复核后的入库设计洪水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成果。3 . 5 . 7 说明复核后的可能最大暴雨成果和可能最大洪水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 . 5 . 8 说明汛期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时,宜对分期洪水成因、分期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和参数计算等进行合理性检查,并确定分期设计洪水

32、成果。3 . 5 . 9 根据施工设计和水库初期蓄水等要求,说明非汛期分期8时段,分期洪水计算方法,并确定分期设计洪水成果。3 . 5 . 1 0 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对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洪水遭遇情况、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典型洪水年份、放大方法、洪水演进参数,以及设计洪水复核成果进行说明,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计算成果。3 . 5 . 1 1 确定输水线路与河沟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渣场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3 . 6 排水 ( 涝)模数及流量3 . 6 . 1 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资料情况、计算方法。3 . 6 . 2 说明

33、增加资料后排水 ( 涝)模数和流量的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成果。3 . 7 泥 沙3 . 7 . 1 简述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的泥沙系列情况。3 . 7 . 2 说明复核后的成果,并确定采用的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成果,以及泥沙粒径和矿物成分资料。3 . 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 . 8 . 1 说明设计断面位置、采用的资料情况、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3 . 8 . 2 说明增加资料复核后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可行性研究阶段该成果的差别,经可靠性分析后,应推荐采用的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必要时可分析工程建成后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

34、. 9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3 . 9 . 1 概述江河水位的计算方法、增加资料后的水位系列及水9位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江河设计水位。3 . 9 . 2 引 ( 输)水工程与河道的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渣场断面,应依据实测断面资料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按设计洪水流量计算设计洪水位。3 . 9 . 3 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及增加资料后的水位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对于过海工程,还宜复核设计断面水深、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等特征值。3 . 1 0 水面蒸发和冰情3 . 1 0 . 1 说明蒸发

35、皿类型及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确定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3 . 1 0 . 2 说明增加资料以后,复核的冰情特征值,并提出多年平均流冰量以及最大冰块尺寸资料,分析冰情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冰和排冰措施的建议。3 . 1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3 . 1 1 . 1 说明设计流域水文、气象现状站网和站点情况,资料观测年限,已建、拟建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情况与通信方式。3 . 1 1 . 2 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3 . 1 2 图 表 及 附 件3 . 1 2 . 1 本章可附下列图:1 流域水系图 ( 标明水文站、气象站

36、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 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3 年 ( 期)径流、年 ( 期)降水频率曲线图。4 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015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6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7 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 其他有关附图。3 . 1 2 . 2 本章可附下列表格:1 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2 年、月径流 ( 雨量)系列表 ( 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3 洪峰、洪量 ( 暴雨量)系列表 ( 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4 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5 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6 其他有关附表。11

37、4 工 程 地 质4 . 1 勘 察 概 况4 . 1 . 1 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4 . 1 . 2 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各阶段及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4 . 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4 . 2 . 1 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的结论。4 . 2 . 2 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应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4 . 3 水库区工程地质4 . 3 . 1 简述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4 . 3 . 2 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

38、,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建议。4 . 3 . 3 确定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和可能浸没范围,评价浸没程度及造成的影响,提出浸没防治处理建议。4 . 3 . 4 确定库区崩塌、滑坡、塌岸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和规模,确定主要岩 ( 土)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提出监测和处理建议。4 . 3 . 5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设计方案。214 . 4 大 坝 工 程 地 质4 . 4 . 1 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4 . 4 . 2 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

39、见。4 . 4 . 3 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 ( 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基防渗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4 . 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4 . 5 . 1 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 . 5 . 2 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4 . 5 . 3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应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溢洪道闸室段及挑坎的建基标准。评价泄洪隧洞进出口边坡、溢洪道及消能段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溢洪道和消能段地基抗冲刷性能。4 . 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4 . 6 .

40、 1 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 . 6 . 2 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4 . 6 . 3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选定的引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4 . 7 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4 . 7 . 1 简述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 . 7 .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314 . 7 . 3 对于选定的地面厂 ( 站)址,应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和开挖边坡建议。4 . 7 . 4

41、对于选定的地下厂房洞室群,应提出轴线比选地质意见,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部位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4 . 8 通航与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4 . 8 . 1 简述通航与过鱼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 . 8 . 2 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4 . 8 . 3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选定通航与过鱼建筑物地基、开挖边坡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 . 9 施工导截流建筑物工程地质4 . 9 . 1 简述施工导截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 . 9 . 2 评价围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及防渗范围的建议。4 . 9 . 3 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

42、隧洞围岩和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4 . 9 . 4 分段评价导流明渠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4 . 1 0 泵 站 工 程 地 质4 . 1 0 . 1 简述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4 . 1 0 .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及水文地质参数,分部位评价泵站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 . 1 1 水 闸 工 程 地 质4 . 1 1 . 1 简述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4 . 1 1 .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和水文地质参数,评价闸室段、上下游翼墙等部位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14 . 1 2 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4 . 1 2 . 1 简述输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 . 1 2 .

43、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4 . 1 2 . 3 对于渠道和管道工程,应分段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 . 1 2 . 4 对于隧洞工程,应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洞段和预报方法的建议。4 . 1 2 . 5 对于采用T BM(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或盾构施工的隧洞,应评价隧洞地质条件对T BM或盾构施工的适宜性。4 . 1 2 . 6 对于渡槽、倒虹吸、涵闸等建筑物,应评价地基稳定、变形及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4 . 1 3 堤 防 工 程 地 质4 . 1 3 . 1 简述提防工

44、程地质条件。4 . 1 3 .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堤线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堤线比选的地质意见。4 . 1 3 . 3 对于新建堤防,应划分堤基地质结构,分段评价堤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 . 1 3 . 4 对于已建堤防,除应符合4 . 1 3 . 3条的规定外,还应评价堤身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险情或隐患的地质原因等。4 . 1 3 . 5 评价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 . 1 4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地质4 . 1 4 . 1 简述河道及河口整治段的工程地质条件。4 . 1 4 .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岸坡稳定性及其他工程地质问

45、题。4 . 1 4 . 3 对于疏浚河段,提出疏浚土分类、分级。514 . 1 5 灌 溉 工 程 地 质4 . 1 5 . 1 简述灌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4 . 1 5 . 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灌排渠道 ( 管涵) 、隧洞、泵站及渠系建筑物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4 . 1 5 . 3 预测工程运行后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4 . 1 5 . 4 对于已出现土壤盐渍化的地区,应分析地下水与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提出控制地下水位的标准和土壤改良的建议。4 . 1 6 天 然 建 筑 材 料4 . 1

46、6 . 1 说明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4 . 1 6 . 2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天然建筑材料料场详查成果。4 . 1 6 . 3 说明料场复核情况及对新选料场的详查成果。4 . 1 7 图 表 及 附 件4 . 1 7 . 1 本章可附下列图:1 区域地质图或区域构造纲要和地震震中分布图。2 水库区综合地质图。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4 坝 ( 闸、厂、站)址基岩顶面等高线图、平切图。5 坝 ( 闸、厂、站)线渗透剖面图。6 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7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示意图。4 . 1 7 . 2 本章可附其他相关附件。615 工程任务和规模5 .

47、1 工 程 任 务5 . 1 . 1 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5 . 1 . 2 说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对本工程的要求、修建本工程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工程任务及其主次顺序。5 . 2 防 洪5 . 2 . 1 概述防洪保护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发展规划和防洪工程现状、防洪要求。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5 . 2 . 2 简述洪水地区组成、防洪工程体系及洪水调度方案。5 . 2 . 3 简述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防洪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及防洪标准。5 . 2 . 4 论述堤防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 概述河道特点、河床演变等

48、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简述堤防建设沿革和险工险段、堤顶道路、穿堤建筑物等基本情况,拦( 跨)河建筑物、河滩阻水障碍物情况及对河道行洪的影响。2 简述河道、堤防的防洪标准、线路布置及堤距,复核各河段现状行洪能力。3 根据本阶段增加的资料,分析代表性河段设计水位与流量的关系,确定尾闾及主要控制点设计水位;分析主槽和滩地的设计糙率,说明闸、桥、渡槽等拦 ( 跨)河建筑物壅水计算方法、参数和成果,复核河道水面线。对于特别重要的防洪河段,可进行河工模型试验,验证洪水水面线。4 复核河道清障的范围、清理措施及规模。5 复核堤防工程治理范围、措施及规模。716 复核建筑物特征水位。5 . 2 . 5 论述蓄滞洪

49、区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 说明蓄滞洪区工程的任务、在防洪工程体系中的作用、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复核分洪水位、水量和流量。2 蓄滞洪区水利计算,应说明蓄滞洪区调度运用的原则和方式。确定起调水位,复核各种频率的泄量、设计库容及相应的水位,列出调洪计算成果。3 复核蓄滞洪区回水曲线,列出蓄滞洪区各控制断面回水水位。4 复核蓄滞洪区分洪、进洪、退洪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参数。5 复核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型式、范围、规模。6 确定蓄滞洪区预警、转移、通信等保安措施及其安全建设、开发利用和工程管理方案,提出补偿建议。5 . 2 . 6 论述水库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 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

50、防洪运用原则和规模的论证、选择结果。2 说明所采用的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地区洪水组成、下游河道和水库的防洪标准,复核调洪计算的基本资料与方法。3 说明下游防洪要求,复核防洪控制断面的允许安全泄量、防洪水位。4 说明洪水调度原则,确定本工程洪水调节方式。5 说明水库防洪、库区淹没等方面对汛期限制水位的要求,复核水库汛期限制水位。视需要对水库分期防洪水位进行分析,选定汛期分期防洪限制水位。6 复核防洪库容,确定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泄洪建筑物规模及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分析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成果。7 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确定水库防凌调度运用方式,复81核防凌库容和相应水位。5 . 3 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