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视域下健康传播发展趋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598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视域下健康传播发展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视域下健康传播发展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视域下健康传播发展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3 期SHENGPINGHUA声屏花91M传媒观察Media Observation新媒体视域下健康传播发展趋势 陈兰兰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从古至今,人类都将健康视为首位。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公共健康安全意识大幅提升,健康传播再一次受到人们重视。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大幅需求促进了健康信息的传播,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获取官方信息的首要通道,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者、内容、技术三方面阐述了当前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再分别提出应对方法。健康传播作为一种“提前预防”的方式,能获得较高收益,对国家稳定和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健康传播;新媒体视域;健康信息引言健

2、康传播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传播学研究者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中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自罗杰斯提出健康传播以来,人们就将其作为促进国家和社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官方或公益的方式将健康信息传播给公众,有效保护、改变人们意识和行为,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自 21 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健康传播,并引进西方的相关理念,尝试将其本土化以推动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生命健康。大众传媒作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促进国民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大众传媒通过使用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技巧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等健康信息普遍传播给受众,引起大众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实

3、现从意识到行动再到生理的改变,从而形成健康社会,构建健康中国。一、健康传播现状1971 年,由美国心脏病学专家法夸尔和传播学家麦科比创建的“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StanfordHeartDiseasePreventionProgram,SHDPP),正式开启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健康传播学的研究。1972 年,治疗传播兴趣小组成立并隶属于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ICA)。1975 年 ICA 的芝加哥年会上,治疗传播兴趣小组被正式更名为“健康传播学会”,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健康传播研究逐渐发展成由公共卫生、医学与传播学合作,并以

4、传播学为主导的研究格局。健康传播在我国萌芽时间较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起色。2011 年,喻国明在论文中写到,由于实际需求和业务实践,使得我国的健康传播自 1999 年以来保持着高度实践的应用导向,并且由于新媒体的加持,使得健康传播更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健康传播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也有两种方法同时使用,这样在保证数据精确的同时还可以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健康传播作为公益性的行动,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 2020 年爆发了疫情,人们对健康问题空前重视,健康传播得到学界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健康传播从过去的“教育式”传播转变为“对话式”传播,公众更愿意去自行了解信息而

5、不是被强硬灌输。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健康传播从过去的缺少传播者转变为跨学科、多学科合作,例如医学和新闻学结合,在提高健康信息专业化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业的传播策略使健康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健康传播的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以更全面、深入的角度研究健康传播的效果和影响机制。这种跨学科、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提高健康传播的专业性和实效性,能够传播最新的信息,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并推动健康传播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2023 年第 3 期SHENGPINGHUA声屏花92MMedia Observation传媒观察M除了学术研

6、究,实践中的健康传播也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多学科合作的模式。例如,在健康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医学专业人员、传播学专业人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可以共同协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来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二、当前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随着健康信息需求的提升,互联网的低门槛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传播权利,健康信息的传播壁垒大幅降低,导致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并且井喷式的信息会给大众带来心理压力,甚至造成恐慌。(一)传者:专业健康传播者缺席,伪健康信息频出历经疫情,公众对生命健康安全更加重视,通过对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普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降低公众的患病率。

7、但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长期囿于专业领域,难以传达给公众,同时普通公众被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裹挟,无法或者说不愿意接触专业的医学健康知识。以上问题长期阻碍着健康信息的广泛传播,因此,需要更多的专业健康传播者对专业医疗信息进行解读,将其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健康信息需求涌现,却没有对等的专业人员对医学信息进行解读,一些专家解读之后,又缺乏可靠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者将信息传达给公众。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公众对互联网健康信息深信不疑,在此种信息高需求的外部环境下,一些伪专家为抓住流量,对健康信息任意解读,造成伪健康信息泛滥的状况。(二)内容:健康信息飞沫化,信息同质化严重后疫情

8、时代,公众迫切需要大量健康知识,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大量健康信息的出现,这些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并且信息同质化严重。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用来指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程序化、齐一化。原创性缺乏是当前健康传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大量内容换汤不换药的信息出现在受众视野中,让人们产生阅读疲劳。网络上健康信息的大量传播导致信息飞沫化。当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了信息所能承载的容量,真相、谣言、小道消息等汇集一堂,导致人们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和得到有效的指导,引发人们非理性的恐惧心理,形成“信息疫情”。并且当人们接受的信息过量时,可能会给人们造成焦虑,即当关于健康信息的宣传过多

9、时,人们会不自觉地与自身健康进行对比,在意识到自己与健康信息不一致时产生恐惧心理,当大量相同情况的人出现时,甚至会导致社会恐慌。(三)技术:算法技术导致信息茧房,加剧数字鸿沟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算法技术逐渐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推送技术的初衷是通过对用户个人画像进行计算,计算出用户偏好,精准推送产品以获得利益。但是,过度算法将用户的视野限制在信息茧房中,无法接触兴趣之外的信息。新媒体强大的信息聚合能力使得互联网上汇聚着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互联网用户可以平等地在网络上搜索任何自己需要的健康信息和网络服务,用户之间媒介技术掌握的差异和基础设施的不同致使用户之间存在着

10、数字鸿沟,导致健康信息接收的不同。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公众在理解和接收信息方面存在着差异,并不能完全接收健康信息的内容,也不能进行完全精确的健康信息搜索。尤其是“银发族”很多都缺乏有效使用智能设备的能力,他们只能被动地从家人或社区、电视上获得相关健康信息内容。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当前健康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健康知识难以“下沉”到基层公众,也让他们在新媒体时代所要承担的健康风险存在差异。三、健康传播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风险不断变化,健康信息的大量涌现导致“信息疫情”,人们对外部社会的不安感愈发强烈,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要做好健康传播,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做出努力。(一)传者

11、:引导者、把关者、公众三位一体,共同守护健康传播正如普利策所言,媒体是社会生命的瞭望者,是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者。新闻媒体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公众了解国家动态最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我国的官方媒体拥有超大受众群体,新闻媒体具有着动员公众的超强力量。在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主导的时代,新闻媒体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各种媒体应联合起来形成“扳机效应”,大范围发布正规专业的健康信息,提高健康传播内容生产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再利用心理学上的“重复效应”来加强人们对健康信息的记忆。同时,对于网络上弥漫着的各种伪健康信息,“把关人”要严格控制其进入互联网,杜绝虚假信息、谣言和伪健康信息进入公众视野,通过科学正

12、规的健康传播来改变公众对公共卫生的态度,转变大众的价值体系和健康观念。2023 年第 3 期SHENGPINGHUA声屏花93M传媒观察Media ObservationM(二)内容:高质量优质信息助力健康传播当下社会环境,人们经历疫情之后,对社会的不安感大幅增强,对公共卫生问题更加关注,这促使健康信息越来越普及。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健康信息被工业化、标准化地生产,公众在各种工业化的健康信息裹挟下对社会产生大量不安感,甚至出现“摆烂”,将信息隔离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外,来回避信息大爆炸带来的心理压力,由此,无数的健康信息像飞沫一样被人们忽视,成为众多网络饱和信息中的沧海一粟。因此,健康信息要想

13、引起人们的注意,一定要符合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和期待,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受众,这样才不至于被“淹没”。高质量内容是获得人们认可的第一条件,因此健康传播要注重健康信息内容的差异化,可以采用文字+视频、动漫,以及 AR+VR 的方式让公众在沉浸式中体验出现健康问题时的感受,健康信息在制作时应重视内容和发表机构的权威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人们的认可,同时,也能真正为社会公众和国家服务。(三)技术:正确使用技术助推健康传播首先,区块链技术为健康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渠道,可以有效降低谣言和虚假健康信息传播。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追溯网络信息发布源头提供了便利。通过区块链一经发布便不

14、可更改的属性来防止信息在传播中失真,以及快速溯源惩治谣言发布人。其次,优化算法技术促进健康传播。算法技术的恰当使用有助于人们获取自己认知以外的信息。例如在疫情期间,媒体利用算法技术将防疫知识推送到个人日报中供人们阅读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公众之间的数据鸿沟,尤其是“银发族”,他们对外界信息极少接触,通过算法技术精准推送,有助于他们接收相关信息,降低公众获得健康知识的成本。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健康长寿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追求,不同种类的健康推送有助于人们从各个角度预防风险。最后,通过“数据新闻+AR/VR”的方式传播数据新闻。数据新闻的优势在于通过大量数据

15、,客观理性地将数据摆到人们面前,再配合虚拟技术,可以让人们沉浸式地感受健康知识,以及发生健康风险时的状态,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维护民族和国家安全。四、总结健康意识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性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健康传播作为传播学的分支,逐渐与公共卫生、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糅合形成跨学科的合作,本文通过对健康传播的痛点问题分析,有助于使健康传播更加契合当下时代背景以及媒介格局,契合大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大众健康素养,培养良好健康习惯,打造健康中国。参考文献:1 宫贺.对话何以成为可能:社交媒体情境下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路径与挑战 J.国际新闻界,2019,41(6)

16、:6-25.2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7-110.3 邱鸿峰.后疫情时代健康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 J.东南传,2021(8):1-3.4 喻国明,陈雪娇.新传播生态格局下中国居民的媒介使用、健康认知与行为意愿基于新冠疫苗接种的健康传播模型的构建 J.新闻与写作,2021(11):67-76.5 喻国明,杨雅,陈雪娇.平台视域下全国居民疫苗接种的认知、意愿及影响要素基于五大互联网平台的舆情大数据分析 J.新闻界,2021(7):64-72.6 匡文波,武晓立.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健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国际新闻界,2019,41(1):

17、153-176.7 陈虹,梁俊民.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机遇与挑战 J.新闻记者,2013(5):60-65.8 胡 百 精.健 康 传 播 观 念 创 新 与 范 式 转 换 兼论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J.国际新闻界,2012,34(6):6-10,29.9 王迪.健康传播研究回顾与前瞻 J.国外社会科学,2006(5):49-52.10 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 个方向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42-48,94.11 韩纲.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64-70,96.12 燕晓英.萌芽中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我国健康传播的现状分析和前瞻 J.新闻记者,2003(11):22-24.13 张 自 力.“健 康 的 传 播 学”与“健 康 中 的 传 播学”试论健康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分支领域 J.现代传播,2003(1):50-52.(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