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587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256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中强调:“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1”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许多高校更加重视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一、“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实现课堂与课外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青年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靠近社会热点,了解理论前沿问题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

2、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融入教育体系中,成为十分重要的新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应该及时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思政课单调乏味的授课形式,提高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灵活性,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实践教学,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针对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随时随地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实现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3、目的。二、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探索高质量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但多数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缺少教学设计和计划,仍处于不断摸索和相互借鉴的发展阶段。(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认识不清科学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利用情景教学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等。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联动,实现让学生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优化的目标。然而,高校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边界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弱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丰富内容与真实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校教师

4、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虽然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但是由于他们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他们认为思政课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通过实践教学难以鲜明体现。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活动不应占用课堂授课时间,最好利用假期进行,最终造成一些高校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简单地把教学地点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区分标准,造成了对思政课教学内涵的认识和把握有误,思政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等同于理论教学,课堂上也可以实现丰富的实践教学,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有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红色经典诵读”等。当然,部分教师也存在错将很多实践活动简单归为思政课新媒体视域下思

5、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梁丹丹(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2)摘要:新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到教育体系中,成为十分重要的新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应及时将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情况、重视程度、教学体系等方面考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及困境;厘清其内在实践逻辑,凸显线上教学、师生互动、课堂内外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最终得出要从课堂、学校、社会、网络四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结论。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作者简

6、介:梁丹丹(198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题项目:教育部2022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2160);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创新型经管人才校企融合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Z025);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视阈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YB202330)。经验交流257实践教学的情况,比如,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解有误的实质是对实践教学理念认识不足,是对实践教学育人

7、功能认识不充分。(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了思政课教学计划,根据比例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将实践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即总成绩是把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按照合理比例求和得出。但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其仍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第一,在教学方面,思政课程教学思路转换需要一些时间,由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成熟模式转变需要一些时间。第二,在大思政建设方面,思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差距较大,缺乏时代视野,大思政格局建设有待加强。第三,从教师自身出发,思政课专职教师精力和时

8、间不足,他们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大,还要腾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导致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精力投入有限。第四,从基础条件出发,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健全,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难以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目标。(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很多高校从理念到实践都弱化实践教学,可以说,高校文科类实践教学存在普遍弱化的现象,特别是经常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思政课也不例外。因此,很多高校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目标

9、难以达到;随时可能出现课时量和授课地点及内容随意删减更换的现象,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教师与学生误认为实践教学难以提升课程质量和效果,双方都不重视实践教学,造成教师与学生兴趣不高,互动困难。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三、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性逻辑立足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情况与问题,为打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高校要构建思政课“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要厘清这一教学模式内部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一)以拓展线上新媒体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前提新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带来新机遇,成为构建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新媒体的出现直接打

10、破了传统实践教学空间,教师和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微信公众号、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开展实践教学,打破时空限制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模式有时比现场讨论效果更好,对于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利用新媒体可以更好地完善个人特色教学,为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自主制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教师要善于结合专业知识,通过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提升实践课堂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为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二)以不断增强师生互动力为要件优秀的课堂一定具备良好的师生互动力,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构建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新媒体为教师教学及师生互动提

11、供了极大的便利,主要表现在师生间的互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交流互动。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况,无形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交距离,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度。新媒体还能够随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为教师教学的优化改进提供重要参考。另外,良好的互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是学生真实感受教师人文主义精神和情怀的重要保障,进而达到言传身教的良好效果。(三)以探索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为核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充分挖掘课堂教学元素的基础上,深入发掘课外实践教学资源,是构建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校内实践教学成本较低、收益较大,可以作

12、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内的实践教学。为提高课堂参与度与课堂效果,实践教学一般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辩论式、情景剧、朗诵等,还可以利用红色教学资源小程序,将红色文化元素带进课堂。校园内的实践教学主要依靠科学构建校园内的思政环境,让学生随时浸润在校园的实践环境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入脑入心。同时,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利用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资源或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良好效果。(四)以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为保障构建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以健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为重要保障

13、。一方面,建立健全相经验交流258关制度,监督检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效果评价。制度具有约束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健全的制度是高质量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举措激励教师广泛开展网络思政实践教学。比如,教师可利用“QQ群”“微信群”或者“微助教”“学习通”“雨课堂”等手机终端教学工具进行教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好文推送、线上讨论等。有的高校尝试拍摄微电影,将电影和党课有机结合起来,在艺术实践创作中感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魅力;有的高校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和创作红色画作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等,成为思政课实践教

14、学的有力辅助。四、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我高校通过科学把握“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索和构建科学高效的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新模式。(一)打造课堂教学实践模块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授课形式,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体现教师授课的使命感,学生能真实体会到学习的神圣感和信念感。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灵活和多样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课堂实践教学应该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多种形式对教材知识、时政要闻或某专题进行探讨研究,使学生深度理

15、解基本理论知识,并培养科学看待问题的方法,助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构建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实践教学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和任务的有效延伸,虽然还是在校园内部活动,但是校园实践教学实现了从室内向室外的转变,意味着实践教学超出了课堂界限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范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校园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联动,对于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同时,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应支持并配合学生思政课的相关实践活动,在学校层面的鼓励和支持下,这有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

16、以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比赛活动、校内调研、社团活动等,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三)融入社会实践教学模块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实践有机统一,助力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政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平台,把理论知识巧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用社会中的实践理解课堂上的理论。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研究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以“强化大学生关注社会,自觉帮助他人,理性看待社会,正确处理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

17、(四)丰富网络实践教学模式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资源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的、丰富的内容之源,“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育人新平台,增强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3,即开展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网络实践教学。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充分融入网络空间的科学内容和形式,能为大学生开展高质量实践教学,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阅读、线上慕课、线上讨论、线上红色资源远程参观、远程授课等活动开展专题讨论,丰富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可通过线上网络平台的建立,进一步优化和扩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确保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的习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五、结

18、语新时代,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其改革与创新应得到高度重视。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高质量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有“课堂实践模式”“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模式”“调查研究实践模式”等,大大提升了课堂趣味性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充分释放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充分挖掘实践教学的价值力量和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孟宪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1(6):12-18.2查广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80.3姜茹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三个逻辑节点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105-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