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数合数说课设计一、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一节内容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成网络环境下的探索活动课,制作了一个质数合数的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质数合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质数合数的特点。二、 教学目标:1.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2. 在网络环境下多学
2、科整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3.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三、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四、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数学概念。五、 教学准备:质数合数的模拟网站六、 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质数合数这一课时,创设人机交互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进入质数合数的模拟网站,网站的主页有竞赛篇、知识篇、游戏篇、应用篇、想象篇等5部分组成,学生可根据需要和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篇章进入分页,每个分页中设有不同的问题和操作方法提示,可选择不同内容进行链接,
3、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操作。(一)竞赛篇活动目的:创设人机交互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活动过程: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约数的基础上,写出112的所有约数,举行一次小竞赛,先让学生打开记时牌,然后将每个数的约数输入到相应的位置,输入完了点击记时牌记录所用时间,最后学生汇报结果。学生独立操作电脑,兴趣盎然,达到了整合课的最基本特点无纸化操作。然后让学生把这12个数分类,鼓励不同的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可以分成三类:有一个约数,有两个约数,有两个以上约数。教师抓住这一教学资源,适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质数和合数。切入教师机画面,这里要说明一点:刚才大家看到的画
4、面是在学生机局域网上运行的内容,现在大家看到的画面是教师机上的内容,它将一直停留在大屏幕上,作为自学提示。为了本次说课方便我将二者合并在一起了。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质数都是奇数吗?合数都是偶数吗?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知识篇教学反思: 网络环境下探索性数学学习的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本节课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采用正大综艺猜词条
5、的方法提出本课的知识点,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二)知识篇活动目的: 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1、 认识质数。2、认识合数。3、讨论课前提出的知识点。4、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反思: 网络环境下探索性数学学习的方式是教师提供一些丰富的素材,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教师交流他们可对相关的站点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
6、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当时的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游戏篇活动目的:游戏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参与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利用游戏很容易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整个游戏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活动过程: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和讨论知识点学到了很多有关质数和合数的知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呢?我设计了游戏帮助小猫摘苹果,游戏情境是猫妈妈让小猫去摘苹果,但是有一个条件只能摘质数苹果,学生在操作电脑时,将质数苹果拖入果篮内,合数苹果被拖入果篮后,会自动返回到树上,这是对学生做题正确与否的评判,省却教师
7、的大量工作,同时增添了习题的趣味性。本环节主要采用了FLASH的碰撞检测参数(Hit Test)密码检测参数以及位置设定参数,这一系列交互语句的应用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每一关都注有游戏规则和过关密码,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操作电脑制作50以内的质数表,用鼠标点击不是质数的数,该数将消失。这一环节主要使用了集成隐型按钮的影片剪辑作为鼠标点击的目标,使学生可以点击每种不同的数,会有不同的效果和音响,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进入下一关做判断题,选择题后的符号进行判断,做完后可选择评分按钮,电脑可进行自动评分,省却教师的检查工作,学生发现错误后还可自动修改,充分体现人机对话功能。教学反思:
8、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正确率进行监控,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四)应用篇活动目的: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是每堂课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组织、设计、指导或点拨,主动把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活动留给学生处理解决,采用这一教法,可让学生认识“自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
9、。我设计了猜老师家电话号码的活动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此项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在猜号码的同时学生要对较多的抽象概念进行区分、比较,得出正确的数字,然后用鼠标点击电话上相应的按键打电话,如果号码正确就可以与老师通话,如果号码错误点击挂断按键,重新按键。教学反思: 网络环境下探索性数学学习,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这一节内容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例如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数学概念。设计上面的教学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营造生动活波的学习
10、局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突破难点掌握知识。(五)想像篇活动目的:创设一个想像的舞台,让学生的想像飞起来。我设计了一块留言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当质数遇到合数时质数会对合数说些什么?将想像的内容输入到电脑中,以一篇想象作文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网络环境下探索性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大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align=right此贴子已经被金宁君豪于2004-10-18 8:44:49编辑过/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