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时 期 中 国 粮 食 安 全 主 要 挑 战 及 应 对 策 略*罗海平 黄彦平 张显未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在粮食生产、供需、贸易等层面仍存在较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中国粮食生产遭遇增产瓶颈、种植成本持续上涨、水土资源约束及生态承载压力加剧等困境;粮食供需面临品种结构偏离、产销区域结构失衡等问题;粮食对外贸易中出现外粮依存度上升而国粮自给率下降、国际粮食贸易供应来源和运输路线过于集中、国际粮食贸易摩擦加剧、融入国际粮食治理体系受阻等难题。中国亟需从生产、供需和贸易三个维度构建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牢牢守住耕地数量及质量红线、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升粮
2、食可持续供给能力;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破解粮食产销区域失衡难题;提升外粮资源自主管控能力、参与国际粮食安全治理,降低国际粮食供给输入性风险,全方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粮食安全 挑战 应对策略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F 3 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5 3 3 0(2 0 2 3)0 4-0 0 3 1-1 3D O I:1 0.2 0 0 0 3/j.c n k i.x j s h k x.2 0 2 3.0 4.0 0 4作者简介:罗海平,经济学博士,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彦平,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江西南昌 3
3、3 0 0 3 1);张显未(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广东深圳 5 1 8 0 5 5)。一、引言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 0 2 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发展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实现连续8年(2 0 1 5
4、2 0 2 2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粮食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到“供求基本平衡”、再到“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粮食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粮农治理及农业多边合作的引领者。新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内国际粮食安全发展格局愈加严峻复杂,中国传统粮食安全保障目标及路径与现实诉求愈加不匹配,国际粮食资源利用难度加大,中国粮食生产、供需、贸易层面遭受诸多冲击与挑战,亟需认清中国整体粮食安全发展形势,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学术界已对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
5、五个部分:一是关于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发展形势的研究。尹成杰表明当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处于高位稳13*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双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态脆弱性预警与防控研究”(2 1 B J L 0 7 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经济特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成因及示范效应研究”(2 2 J J D 7 9 0 0 5 5)的阶段性成果。张哲晰、高鸣、穆月英:“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路径与展望,世界农业2 0 2 1年第7期。定的水平阶段,成为粮食生产和供给安全水平最高的人口大国之一;辛良杰提出现代居民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的均衡性,饮食消费升级将对粮食消
6、费量及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朱晶等强调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在世界领先,国际粮食资源日益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是关于新时期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问题的研究。张义博强调种粮成本持续上升将使中国陷入农民种粮积极性减退、种植面积减少的危险境地,故需提高粮食生产补贴效率,调动各类主体的种粮积极性。三是关于中国粮食生产自然资源及生态约束的研究。黄季焜提出淡水资源贫乏和耕地土壤退化是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应扩大耕地休耕规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四是关于中国粮食供需态势的研究。鲍国良、陈兆清等研究发现中国粮食虽然在数量上达到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加快消化不合理口粮库存,主动调
7、整粮食种植结构。五是关于国际粮食贸易形势的研究。朱晶等提出中国正面临粮食自给率下降、国际粮食贸易摩擦加剧等非传统挑战,亟需转型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维,构建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国内国际粮食安全双循环良性互动。综上,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粮食在生产、供需、贸易层面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探讨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供需、贸易三个发展层面的系统性冲击与挑战,并就如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增强粮食供需结构资源宏观调控能力、如何强化粮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二、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一)粮食生产层面的挑
8、战1.粮食产量增长速度下滑,进入增产瓶颈期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2 0 2 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 8 6 5 3万吨(见图1),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 8 6公斤/人,稳居世界十大粮食产量国之首,粮食总产量分别是美国、印度的1.4 0倍和1.9 7倍,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粮食生产不断取得新突破,逐步迈入稳定高产新阶段,百姓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但从粮食产量增长速度看,新时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后劲不足特征越发明显,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亿吨增至2亿吨历时1 7年,从2亿吨增至3亿吨历时1 2年,从3亿吨到4亿吨仅需6
9、年,从4亿吨到5亿吨花费1 2年,突破6亿吨则耗时1 6年。中国粮食增产经历了缓慢加快趋缓的生产过程,尤其在高产新阶段,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增长势头逐步减弱。具体来看,2 0 1 52 0 2 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由3.2 8%下滑至0.5 4%,粮食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增长速度由1.9 6%跌至-0.0 6%,二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5 5%和0.6 3%,比2 0 0 72 0 1 4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下降了2.9 1和1.3 3个百分点,新时期中国粮食生产进入增产瓶颈期。粮食生产进入增产瓶颈期,意味着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国内发展趋势23新疆社会科学 2 0
10、 2 3年第4期尹成杰: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 0 2 1年第1期。辛良杰: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国际贸易与粮食安全,自然资源学报2 0 2 1年第6期。朱晶、李天祥、臧星月: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 0 2 1年第1期。张义博: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宏观经济学2 0 2 0年第3期。黄季焜:对近期与中长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再认识,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 0 2 1年第1期。鲍国良、姚蔚: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 0 1 9年第6期;陈兆清、程明: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评估、供需结构和未
11、来研判,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 0 2 3年第4期。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农村经济2 0 2 1年第9期。看,未来中国人口还将继续刚性增长,粮食消费总量还未达到峰值。2 0 1 02 0 1 9年,中国粮食年均消费增长率为2.7%,而粮食年均产量增长率为2%,粮食生产速度明显不及粮食消费速度。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刺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弃置农田向城市转移,以往农村人的“自产自销”转变为如今城里人的“不产商消”,商品粮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加之城市粮食浪费现象普遍,进一步增加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潜在风险。在可利用水土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下,依靠扩大耕地
12、面积和提高粮食生产力度来带动粮食产量取得新突破的空间有限,粮食继续保持快速增产不再是易事。从国际发展形势看,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使得国际粮食贸易供应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多国政府已实施粮食库存计划、限制粮食出口,依靠进口外粮缓解国内未来粮食供求偏紧形势并非最佳解决方案,仍需以自身产粮作为重要安全支撑。粮食供需紧平衡会降低国家和地区应对解决公共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甚至会对社会安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必须加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图1 1 9 4 92 0 2 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2.粮食种植成本持续上涨,国粮盈利难且竞争力弱新时期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结构不断
13、调整,导致土地、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从而推动粮食种植成本步入快速上升通道。根据中国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数据显示(见图2),2 0 0 12 0 2 1年,中国三种粮食平均总成本由3 5 0.6 1元/亩增至1 1 5 7.2元/亩,上涨2 3 0.0 5%,年均增长率为6.1 5%。粮食种植总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绝大比重,二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1 1%和6.0 2%,是种植总成本不断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与2 0 0 1年相比,2 0 2 0年物质与服务费中的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及种子费分别增长了1.6 2倍、
14、3.3 5倍、5.7 7倍、0.5 4倍、2.6 2倍,农药费和机械作业费增长速度最快,充分说明中国粮食在经营规模、生产技术上的欠缺导致了成本控制的不足。从国内看,粮食种植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粮食生产盈利空间不断缩小。2 0 1 2年粮食生产净利润断崖式下跌(见图2),2 0 1 6年进入亏损状态且平均净利润跌至-8 0.2 8元/亩,直到2 0 2 0年才扭亏为盈,2 0 2 1年净利润上升至1 1 6.8元/亩,但成本利润率仅为1 0.1%。粮食种植成本持续走高,粮食生产利润低,无法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更无法进一步刺激国内粮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未能形成本国粮食品牌核心竞争力。从国
15、际比较看,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单3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尹成杰: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数据来源:粮食总产量及年末总人口数据来源于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1 9 4 92 0 1 9年版和 中国统计年鉴2 0 2 2年版;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总产量/年末总人口数量。谭砚文、岳瑞雪、李丛希:中国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根源 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 0 2 2年第8期。位总成 本 均 超 过 美 国,2 0 2 0年 中 国 稻 谷、小 麦、玉 米、大 豆 的 每 亩 总 成 本 分 别 比 美 国 高 出1 2.8 2%、1 7 9.6 2%、3 7
16、.6 7%和2 6.8 2%。中国农业在规模经营上先天不足,国粮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都缺乏较强的成本及价格优势。与此同时,国内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还未结束,粮食生产要素价格还将继续上涨,国内外粮食价格逆差可能继续扩大。这意味着未来国内非必要粮食进口压力将有增无减,国内粮农利益还将继续受到威胁,要求我国农业加快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种植效率。图2 2 0 0 12 0 2 1年中国三种粮食平均成本及平均净利润3.水土资源“硬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剧充足的淡水和耕地资源是保证粮食持续生产的关键因素,但因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淡水、耕地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水土资源“硬约束”明显。在耕地方面,
17、“一多三少”是中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即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根据国务院发布的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 0 1 9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 2 7 8 6.1 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 3.3 2%,其中,2 4.5 5%为水田、2 5.1 2%为水浇地、5 0.3 3%为旱地,可利用优质耕地资源占比小;耕地面积还同时呈现不断缩减趋势,通过对比2 0 1 32 0 1 9年数据,2 0 1 9年中国耕地面积比2 0 1 3年减少了7 3 0.1 5万公顷,比2 0 1 5年减少了7 1 3.6 8万公顷,相当于平均每年以1 2 1.6 9万公顷的面积不断
18、缩减,若该变化持续下去,“1 8亿亩耕地红线”将难以防守。在水资源方面,中国是个天然缺水国家,淡水资源仅为全球水资源的6%,是世界1 3个贫水国家之一。2 0 2 0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人均占有水资源为1 8 1 4.9 1立方米,根据国际公认标准,低于人均3 0 0 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而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5 0 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更严峻的是,因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非农业用水量持续增加,不断挤占农业生产用水份额,加剧粮食生产水资源短缺困境,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水土资源日益短缺,不仅导致粮食生产瓶颈,也刺激了粮食生产对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和化
19、肥农药投入的依赖性,使得农业生态脆弱性问题突出。例如,东北黑土是世界公认性状好、肥力高、适宜耕种的土壤,东北主产区的粮食及商品粮产量分别可达全国总量的2 5%和3 3%。但因长期高强度利用、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以及用养失衡,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元素被持续消耗且得不到及时补充,同时伴随化学物质残留过多问题,使得黑土质量下降及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峻。再例如,中国气候特征决定了中国北方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地下水灌溉,由于北方地区过度开发地43新疆社会科学 2 0 2 3年第4期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摘要2 0 2 1年版。朱立志、方静:
20、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瓶颈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 0 1 9年第4期。李静、孙有珍: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研究,水资源保护2 0 1 5年第6期。杜志雄、韩磊: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 0 2 0年第4期。杨俊彦、陈印军、王琦琪:东北三省区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潜力分析,土壤通报2 0 1 7年第5期。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开采井的出水量逐年锐减,严重破坏了地下水与其赋存介质之间的固有平衡,导致不少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塌陷、地裂、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现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顾自然环境生
21、态调节限度,过度利用水土资源、依赖化肥农药,终究不利于粮食安全的长远发展。(二)粮食供需层面的挑战1.居民饮食消费升级明显,粮食品种结构矛盾突出随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均粮食消费量及能量摄入量均有极大提升。中国居民人均谷物消费量由1 9 6 1年的9 1.2公斤/人增加至2 0 2 1年的1 3 1.4公斤/人;人均每日摄入能量由1 9 6 1年的1 4 3 9千卡增至2 0 2 0年的2 2 4 8千卡,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 1%跃至世界平均水平1 0%之上。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居民的饮食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居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而
22、是要求“吃得好”,膳食消费结构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现代居民日常饮食不仅涵盖了谷物、薯类、豆类等食物(见表1),还包括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干鲜瓜果类等食品,食品消费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同时中国居民饮食消费还出现人均口粮消费减少、人均高脂肪高蛋白的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的趋势。2 0 1 3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占食物总消费量的4 1.1 0%,2 0 2 1年该比重下降至3 4.8 9%,而 肉 类、禽 类、水 产 品、蛋 类 及 奶 类 食 品 的 合 计 消 费 比 重 从1 7.4 4%上 升 至2 0.9 9%。新时期中国居民在日常饮食中更加追求
23、膳食营养结构的均衡性,这对国内粮食供给种类结构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国内粮食供给的品种结构未能顺应当下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粮食供需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人均口粮消费减少使得国内口粮相对过剩。由于生产技术及生产设施的不断优化,水稻、小麦不仅产量高,而且库存高,当前水稻、小麦的库存量能满足全国人民一年有余的消费需求,故口粮消费减少会导致水稻、小麦库存进一步积压;另一方面,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使得饲料粮的供给紧张问题更加突出,玉米、大豆等主要饲料粮种植比例小,仍然存在较大产需缺口,玉米产需宽松与趋紧交替出现,大豆则主要依靠进口得以补足。2 0 2 2年中国进口玉米2 0 6 2万吨,超
24、进口配额1 3 4 2万吨;大豆进口9 1 0 8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6 2%,依然是占比最大的进口品种。此外,辛良杰曾指出,与日本、韩国这样有类似饮食习惯且已达到稳定膳食消费状态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膳食消费层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 0 1 7年中国大陆地区居民人均膳食消费总量为3 5 6.8千克,而同期日本、韩国人均膳食消费总量分别达到4 0 9.8千克和5 7 3.8千克,分别是中国大陆地区的1.1 5倍和1.6 1倍。若以日本、韩国的膳食消费为标准,中国大陆地区居民膳食消费总量仍有5 0%以上的上升空间,尤其肉禽蛋类食品消费上升空间超过1倍。若粮食供给品种结构调整不及时,随着居民
25、食品消费多样性、营养性诉求日益增长,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将持续激化。仅保证口粮自给自足的目标不再能满足中国当前粮食安全发展需求,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范围还应纳入肉蛋奶和瓜果蔬菜,保障工作重心也亟需从保障口粮安全向保障食品供给结构多元化转移。5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已出现过剩,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光明网,h t t p s s h i p i n.g mw.c n 2 0 2 1-0 5 2 6 c o n t e n t_3 4 8 7 7 9 3 3.h t m,最后访问时间:2 0 2 3年7月
26、5日。辛良杰: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国际贸易与粮食安全。黄季焜:对近期与中长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再认识。2 0 2 2年全年我国进口粮食1 4 6 8 7万吨,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h t t p l s w z.h e b e i.g o v.c n l y-s c s c z x 2 0 2 3 0 1 t 2 0 2 3 0 1 2 9_5 6 5 1 2.h t m l,最后访问时间:2 0 2 3年7月5日。表1 2 0 1 3年与2 0 2 1年中国居民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及其占比食品种类2 0 1 3年2 0 2 1年人均消费量(千克)占比(%)人均消费量(千克)占比(%)粮食(
27、原粮)1 4 8.7 04 1.1 01 4 4.6 03 4.8 9谷物1 3 8.9 03 8.3 91 3 1.4 03 1.7 0薯类2.3 00.6 42.9 00.7 0豆类7.5 02.0 71 0.3 02.4 8食用油1 0.6 02.9 31 0.8 02.6 1蔬菜及食用菌9 7.5 02 6.9 51 0 9.8 02 6.4 9肉类2 5.6 07.0 83 2.9 07.9 4禽类7.2 01.9 91 2.3 02.9 7水产品1 0.4 02.8 71 4.2 03.4 3蛋类8.2 02.2 71 3.2 03.1 8奶类1 1.7 03.2 31 4.4 0
28、3.4 7干鲜瓜果类4 0.7 01 1.2 56 1.0 01 4.7 2食糖1.2 00.3 31.3 00.3 1总量3 6 1.8 01 0 0.0 04 1 4.5 01 0 0.0 0 2.粮食产销分离特征明显,产销区域结构矛盾突出中国3 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依据其粮食生产消费特征、生产资源禀赋以及历史传统等因素,可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见表2)。粮食主产区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对全国粮食安全有着决定性影响,主销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发展导向,产销平衡区则基本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目前中国的粮食供应格局已由原来的“南粮北调”变成了“北粮南调”,主产区与主
29、销区之间的粮食生产消费不匹配矛盾越来越突出。2 0 2 1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为5 3 6 0 2.8 3万吨,而主销区粮食产量为2 9 3 4.8 0万吨,仅占主产区粮食产量的5.4 8%。主销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涵盖了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密集经济大省,其每年粮食需求量大且增长速度快,仅依靠本土粮食生产远远不能达到供需平衡。2 0 2 1年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水平的4.3 0%,但年末常住人口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2 1.5 8%,该区仅依靠本土粮食生产远远不能实现供需平衡,需借助其他地区的盈余粮食来补足缺口。不仅如此,由于东部城市重点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发展比重低,加之经济发
30、达城市对周边地区劳动力的天然吸引作用,其人口和粮食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增加了主产区向主销区供应粮食的输出压力,提高了粮食储备仓库选址难度。除此之外,粮食主产区及主销区耕地“非粮化”趋势,越发加深了粮食产、销区的供需矛盾。耕地是保障百姓温饱的第一道防线,而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粮食比较收益下降、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工商资本下乡等因素使得部分地区耕地“非粮化”趋势愈加明显。2 0 2 1年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为8 8 5 6.8 6万公顷(见表2),主销区粮食面积为4 8 7.8 1万公顷,产销平衡区粮食播种面积为2 4 1 8.4 2万公顷,与2 0 0 1年相比,主产区播种面积增加2
31、 2.3 2%,主销区、平衡区粮食播种面积分别减少3 9.5 2%和5.5 7%。部分农民为了谋求较高的经济收益,将良田用于建设养殖场或者种植花卉果木,使得有效良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一方面,“非粮化”趋63新疆社会科学 2 0 2 3年第4期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 0 1 7年版和 中国统计年鉴2 0 2 2年版;粮食包括谷物、薯类及豆类,肉类包括猪肉、羊肉及牛肉,干鲜瓜果类包括鲜瓜果和坚果类。赵和楠、侯石安: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治理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体推进的经验证据,贵州社会科学2 0 2 1年第5期。崔宁波、董晋: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地位、挑战与保障
32、路径,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 0 2 1年第7期。常媛媛、刘俊娜、张琦等: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其成因,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 0 2 2年第4期。势不仅影响主产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并且考虑主产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耕地缩减还会导致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基本安全底线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主销区耕地资源本就贫乏,若任由“非粮化”趋势继续发展,则加深其对主产区的依赖,增加主产区向主销区、平衡区的粮食输出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提高了粮食储备仓库选址难度,激化了粮食产、销区供需矛盾。表2 2 0 0 1年和2 0 2 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情况2 0 0 1年2 0
33、2 1年粮食功能区 省份播种面积(万公顷)粮食产量(万吨)播种面积(万公顷)粮食产量(万吨)主产区安徽5 8 4.2 0 2 5 0 0.0 07 3 0.9 64 0 8 7.5 6 河北6 6 2.9 02 4 9 2.0 06 4 2.8 63 8 2 5.0 9 河南8 8 2.3 04 1 2 0.0 01 0 7 7.2 36 5 4 4.1 7 黑龙江8 5 3.4 02 6 5 2.0 01 4 5 5.1 37 8 6 7.7 2 湖北4 0 1.6 02 1 3 8.0 04 6 8.6 02 7 6 4.3 3 湖南4 8 0.3 02 7 0 0.0 04 7 5.8
34、43 0 7 4.3 6 吉林4 2 0.2 01 9 5 3.0 05 7 2.1 34 0 3 9.2 4 江苏4 8 8.7 02 9 4 2.0 05 4 2.7 53 7 4 6.1 0 江西3 2 6.5 01 6 0 0.0 03 7 7.2 82 1 9 2.3 3 辽宁3 1 6.3 01 3 9 4.0 03 5 4.3 62 5 3 8.7 4 内蒙古4 3 8.3 01 2 3 9.0 06 8 8.4 33 8 4 0.3 0 山东7 1 5.4 03 7 2 1.0 08 3 5.5 15 5 0 0.7 5 四川6 7 0.7 02 9 2 7.0 06 3 5.
35、7 73 5 8 2.1 4 主产区7 2 4 0.8 03 2 3 7 8.0 08 8 5 6.8 65 3 6 0 2.8 3主销区北京2 1.4 01 0 5.0 06.0 93 7.7 5 福建1 7 2.6 08 1 7.0 08 3.5 15 0 6.4 2 广东3 1 2.6 01 6 0 0.0 02 2 1.3 01 2 7 9.8 7 海南5 2.0 01 9 6.0 02 7.1 41 4 6.0 3 上海2 1.1 01 5 1.0 01 1.7 49 3.9 6 天津3 2.9 01 4 3.0 03 7.3 52 4 9.8 7 浙江1 9 3.9 01 0 7
36、3.0 01 0 0.6 76 2 0.9 0 主销区8 0 6.5 04 0 8 5.0 04 8 7.8 12 9 3 4.8 0产销平衡区西藏1 9.9 09 8.0 01 8.6 51 0 6.1 5 青海3 1.2 01 0 3.0 03 0.2 41 0 9.0 9 宁夏7 8.1 02 7 5.0 06 8.9 33 6 8.4 4 山西1 4 1.6 06 9 2.0 02 3 7.1 71 4 2 1.2 5 甘肃2 6 9.1 07 5 3.0 02 6 7.6 81 2 3 1.4 6 新疆2 7 1.5 07 8 0.0 02 0 1.3 21 7 3 5.7 8 陕西
37、2 8 7.7 09 7 7.0 03 1 3.8 11 2 7 0.4 3 重庆3 1 2.1 01 0 2 4.0 02 7 8.7 71 0 9 2.8 4 贵州3 5 1.8 01 1 0 0.0 03 0 0.4 31 0 9 4.8 6 云南3 6 4.2 01 4 8 6.0 02 8 2.2 91 9 3 0.3 0 广西4 3 3.9 01 5 1 1.0 04 1 9.1 41 3 8 6.5 4 平衡区2 5 6 1.1 08 7 9 9.0 02 4 1 8.4 21 1 7 4 7.1 4 (三)粮食贸易层面的挑战1.粮食对外依存度高,国粮自给水平下降根据新时期加快构
38、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国内粮食安全大循环,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推动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接轨,全方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自2 0 0 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粮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7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数据来源:2 0 0 1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1 9 4 92 0 1 9年版,2 0 2 1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2 0 2 2年版。大,2 0 0 12 0 2 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总量从2 9 4 1.6万吨增
39、至1 6 7 8 4.5万吨(见图3),增长4.7 1倍,年均增长9.1 0%,稻谷及大米、小麦、玉米、大豆进出口总量分别增加2.4 6倍、6.0 2倍、3.7倍和5.8倍。图3 2 0 0 12 0 2 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数量图4 2 0 0 12 0 2 1年中国稻谷及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进出口数量然而,随着粮食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出现了外粮依存度上升、国粮自给率下降的新问题。2 0 0 12 0 2 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从1 9 5 0.4万吨增至1 6 4 5 3.9万吨,增加了7.4 4倍;粮食出口量则从9 9 1.2 0万吨减至3 3 0.6万吨,下滑6 6.6 5%。从
40、依存度看,2 0 0 4年中国粮食净进口数量超过2 0 0 0万吨,达到2 7 3 1.1万吨,之后年份粮食净进口数量持续增长,2 0 2 1年净进口量达到1 6 1 2 3.3万吨,超过当年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5(见图3);在主要进出口粮食品种中,稻谷及大米2 0 1 1年成为净进口农产品(如图4),小麦2 0 0 9年成为净进口农产品,玉米2 0 1 0年成为净进口农产品。据此,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显著提升,“大进小出”成为新时期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新常态,中国逐渐向粮食进口大国角色转变。从自给率看,2 0 0 3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出现递减趋势,83新疆社会科学 2 0 2 3年第4期数据来源
41、:中国粮食与物资储备年鉴2 0 2 2年版。数据来源:中国粮食与物资储备年鉴2 0 2 2年版和 中国统计年鉴2 0 2 2年版。2 0 1 0年自给率首次低于9 0%的红线,2 0 2 1年自给率下滑至8 0.9 0%,低于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要求最低水平(为8 5%)(见表3)。其中,稻谷及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自给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稻谷及大米的自给率水平比较平稳,大致维持在9 8%9 9%的区间;玉米自转变为净进口产品后自给率开始下滑,2 0 2 1年自给率跌至9 0.5 8%;小麦自给率整体略低于玉米,总体下降幅度在7个百分点内;大豆自给率最低且下滑程度最大,从2 0 0 1年的5
42、 2.9 6%下滑 至2 0 2 1年的1 4.5 4%,平均每年约下降3.8 4%,成为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粮食品种。粮食自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底线,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的自主独立性正受到外部力量的严重冲击。表3 2 0 0 12 0 2 1年中国主要粮食净进口量及自给率年份净进口量(万吨)自给率(%)粮食稻谷及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粮食稻谷及大米小麦玉米大豆2 0 0 1 9 5 9.2 0-1 5 9.0 0-2.3 0-5 9 6.1 01 3 6 9.0 0 9 7.9 21 0 0.9 01 0 0.0 21 0 5.5 15 2.9 6 2 0 0 2-1 4.5 0-
43、1 7 5.0 0-3 4.7 0-1 1 6 6.2 0 1 1 0 3.0 01 0 0.0 31 0 1.0 11 0 0.3 91 1 0.6 45 9.9 5 2 0 0 3 1 7 1.2 0-2 3 6.0 0-2 0 6.4 0-1 6 3 8.9 0 2 0 4 7.0 0 9 9.6 01 0 1.4 91 0 2.4 41 1 6.4 84 2.9 2 2 0 0 42 7 3 1.1 0-1 5.0 06 1 7.1 0-2 3 1.8 01 9 9 0.0 0 9 4.5 01 0 0.0 89 3.7 11 0 1.8 14 6.6 5 2 0 0 52 4 6 4
44、.7 0-1 7.0 02 9 3.5 0-8 6 3.6 02 6 1 9.0 0 9 5.1 51 0 0.0 99 7.0 81 0 6.6 13 8.4 3 2 0 0 62 9 3 9.4 0-5 1.0 0-9 0.0 0-3 0 3.5 02 7 8 6.0 0 9 4.4 31 0 0.2 81 0 0.8 41 0 2.0 43 5.1 2 2 0 0 72 5 6 1.5 0-8 5.0 0-2 9 7.3 0-4 8 8.5 03 0 3 6.0 0 9 5.1 61 0 0.4 61 0 2.7 91 0 3.2 52 9.6 4 2 0 0 83 7 5 1.7 0-
45、6 4.0 3-2 6.6 9-2 2.0 0 3 6 9 7.0 0 9 3.4 41 0 0.3 31 0 0.2 41 0 0.1 32 9.8 2 2 0 0 94 8 9 4.8 0-4 3.0 06 5.5 0-4.6 0 4 2 2 0.0 0 9 1.6 81 0 0.2 29 9.4 41 0 0.0 32 6.5 1 2 0 1 06 4 2 0.3 0-2 3.1 89 5.3 71 4 4.3 0 5 4 6 4.0 0 8 9.7 01 0 0.1 29 9.1 9 9 9.2 5 2 2.0 0 2 0 1 16 1 0 2.5 08.2 19 3.0 11 6 1
46、.7 9 5 2 4 3.0 0 9 0.6 09 9.9 69 9.2 2 9 9.2 4 2 2.1 1 2 0 1 27 7 4 8.0 02 0 8.9 43 4 1.6 04 9 5.0 7 5 8 0 6.0 0 8 8.7 79 9.0 09 7.2 9 9 7.8 9 1 8.8 0 2 0 1 38 4 0 2.1 01 7 9.2 65 2 5.7 13 1 8.8 4 6 3 1 7.0 0 8 8.2 49 9.1 49 5.9 2 9 8.7 3 1 6.4 2 2 0 1 49 8 3 1.0 02 1 5.9 82 8 1.0 02 5 7.9 0 7 1 1 9
47、.6 0 8 6.6 89 8.9 89 7.8 6 9 8.9 8 1 5.1 3 2 0 1 5 1 2 3 1 4.0 03 0 8.9 72 8 8.3 94 7 1.8 9 8 1 5 5.8 3 8 4.2 99 8.5 69 7.8 7 9 8.2 5 1 3.1 7 2 0 1 6 1 1 2 7 7.5 03 0 7.5 43 2 9.7 03 1 6.3 9 8 3 7 8.0 0 8 5.4 19 8.5 69 7.5 8 9 8.8 1 1 3.9 7 2 0 1 7 1 2 7 8 1.3 02 8 3.3 24 2 3.7 02 7 4.1 1 9 5 4 2.0
48、0 8 3.8 19 8.6 99 6.9 4 9 8.9 5 1 3.8 0 2 0 1 81 1 1 8 8.9 09 9.0 72 8 1.4 03 5 1.1 8 8 7 9 1.0 0 8 5.4 69 9.5 49 7.9 0 9 8.6 5 1 5.3 7 2 0 1 9 1 0 7 0 9.9 0-2 0.1 93 1 7.4 64 7 6.6 9 8 8 3 9.8 3 8 6.1 11 0 0.1 09 7.6 8 9 8.2 0 1 6.9 9 2 0 2 01 3 5 7 2.1 06 3.8 48 1 9.5 5 1 1 2 9.7 01 0 0 2 3.4 58 3
49、.1 49 9.7 09 4.2 5 9 5.8 5 1 6.3 6 2 0 2 1 1 6 1 2 3.3 02 4 7.5 59 6 8.9 0 2 8 3 4.3 2 9 6 3 9.6 0 8 0.9 09 8.8 29 3.3 9 9 0.5 8 1 4.5 4 2.全球粮食生产运输分布集中,国际贸易链存在断点风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增加了全球粮食贸易链断点风险,加剧粮食贸易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进而增大了中国必要粮食进口输入性安全风险。从粮食供应来源看,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匹配、不均衡的特征,全球粮食生产与出口集中于少数几个
50、国家与地区。据统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巴西、泰国等7个国家的粮食净出口量已占全球粮食净出口量的5 5%。少数粮食出口大国控制着全球粮食贸易的萌芽已经出现,粮食卖方垄断势力形成可能性极大,极易打破全球粮食安全稳定局面。中国是大豆需求大国,全球大豆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与美国,2 0 1 9年巴西、美国大豆出口占比达到全球的8 3.5%,中国获得足量大豆不可避免要依靠巴西与美国的支持。国际主要粮源分布过于集中,一旦出口国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及恐怖安全事件等突发情况,则大大降低粮食出口9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数据来源:中国粮食与物资储备年鉴2 0 2 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