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讲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和性质.2.理解角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简单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倍、分.3.理解掌握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与角有关的知识综合应用.难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与角有关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完成导学案“课前热身”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知识回顾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你还记得它们都有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吗?
2、(学生思考质疑)好,带着上面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复习-第十四讲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 课前热身,知识回顾(多媒体出示“课前热身”题组,并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请同学们先根据你课前的准备,派小组代表完成“课前热身”的展示.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
3、数学知识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如图, C, D是线段AB上两点, 且D是AC的中点, 如果AB10 cm, BC4 cm,那么AD的长度是( )A2cm B3 cm C.4 cm D6 cm4.如图1412,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题图 5题图5如图1414,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如果AOB40,COE60,则BOD的度数为()A50 B60 C
4、65 D706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ACABE BAEBD CCABC DAABE 6题图 7题图7如图,BCAE于点C,CDAB,B55,则1等于()A35 B45 C55 D658若的补角为7628,则_ _9 如图1417,ABCD,162,FG平分EFD,则2_10已知a,b,c为平面内三条不同的直线,若ab,cb,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11.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三条直线,若平面内的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15条直线,则n的值为_ _12(2014威海)直线l1l2,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185,则2_ _处理方式:一生用展台展示自己的导
5、学案,其余学生互查并纠正错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1C; 2A;3B;4A;5D;6D;7.A;8. 10332;9. 31;10. ac ; 11.6; 12.40.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及其相互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点,把握复习重点,如有遗忘,借用课本或同学间交流进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上时间,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二、基础梳理,考点透视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知识网络图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教师留给学生3分钟时间,让学生明白本章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出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清晰、形象地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此停留时间不宜太长,
6、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认识即可考点统计(导学案提前下发,学生在导学案中填空)1.两点确定一条_;两点之间_最短.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3.过直线外一点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面内,过一点有只有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_最短.5.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_相等,_相等,_互补.6.平行线的判定:,_相等,或_相等,或_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生课前完成填空)处理方式:一生用展台展示自己的导学案,其余学生互查并纠正错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设计意
7、图:关于线与角的知识点较少,因此,在导学案上以填空题的形式给学生梳理出来,再让学生填空.填空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本章的知识点,且明确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三、典例剖析,深化知识探究一 线与角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例1 (2014成都)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A60 B50 C40 D30【解析】首先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90,45,45,根据2的同位角与1互余可得出2的度数.故选A【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内角度数,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种三角板的内角度数,会利用三角板的已知角度来进行某些角度的求解.设计意图:本题以学生常见的三角板为素材
8、,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巩固训练1. 直线l1l2,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185,则2_40_2. 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的度数为(C)A53 B55 C57 D60 探究二 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 如图172,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等于() A60 B50C40 D30【解析】先判断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的度数ca,cb,ab.1250.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涉及到角度的计算
9、问题.解题关键是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判定ab,然后由ab之间求得2150.巩固训练3.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等于( )A100 B60 C40 D20 4. 1如图1319,ABCD,DBBC,250,则1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探究三 度、分、秒的计算 例3 (1) 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_度; (2)把角度化为度、分的形式,则20.520_; (3)一个角的补角是3635,则这个角是_【解析】(1)根据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运算;(2)注意角的度数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10,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解:(1)300.5,153015.
10、5.(2)160,可得0.530,2052030.(3)180363514325.【方法总结】第(1)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160,160;第(2)题是进行度、分、秒的加法、减法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两个度数相加,度与度,分与分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度;度数乘一个数,则用度、分、秒分别乘这个数,秒的结果满60则转化为分,分的结果满60则转化为度巩固训练5. 8点30分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6. 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它的补角的 三分之一 ,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_ 度.探究四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例4 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1)探究
11、猜想: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解析】(1)AED70AED80猜想:AEDEABEDC,证明:延长AE交DC于点F,ABDC,EABEFD,AED为EDF的外角,AEDEDFEFDEABEDC.(2)根据题意得:点P在区域时,EPF360(PEBPFC);点P在区域
12、时,EPFPEBPFC;点P在区域时,EPFPEBPFC;点P在区域时,EPFPFCPEB.【方法总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是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的常用方法先由“形”得到“数”,即应用特征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再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关系然后再由“数”到“形”得到一组新的平行设计意图:巩固训练 7如图175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ED,测得B140,D120,则C的度数是( )A120 B100 C140 D908. 如图173,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四、总结收获,提炼反思今天我们复习
13、了哪些数学知识?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表现不足的地方是;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设计意图:学生互相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都能说出线与角的各个考点及解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垂线性质应用五、当堂达标,反馈矫正1.如图,把一块含有45 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放在直尺的一组对边上.如果1=25,那么2的度数是( )A.30 B.25 C.20 D.152如图,ab,1=30,则2= MOFEN3题图2题图ab123如图,FEON,OE平分MON,FEO=28,则MFE= 度. 1题图4如图1319,ABCD,DBBC,250,则1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5如
14、图1320,直线AB,CD相交于点E,EFAB于E,若CEF59,则AED的度数为_处理方式:一生用展台展示自己的检测题答案,其余学生互查并纠正错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1C; 2150;356;4A;5149;设计意图:通过达标测试不仅巩固了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矫正达到进一步查漏补缺、再次提升的目的.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必做题:复习指导丛书 第75页 第1、2、3、4题; 第77页 第5、7、9、10、13题选做题:复习指导丛书 第77页 第6、8、11、12题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各有所获,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板书设计:第十四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梳理:例1例2例3例4投影区学生板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