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节 人体的呼吸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初步体念“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3.感悟运动对呼吸的影响的学习,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
难点:“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
【温故习新,导引自学】
1、 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了肺,那么,气体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肺泡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
3、 这些气体怎么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呢?
【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一、气体的交换
1、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
【实验】出示“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回答: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可以看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2.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石灰水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样用事实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比较】“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
2、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总结
肺泡(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血液
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教师: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学生,测定其肺活量。
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学生: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值。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大,说明运动与呼吸是有影响的。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 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
【教后反思】
【当堂反馈,拓展迁移】
1. 下面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表,在“成分”一栏中,甲、乙、丙表示二氧化碳、氧气、其它气体,其中表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甲
20.96
16.40
乙
0.04
4.10
丙
79.00
79.50
合计
100.00
100.00
A.甲 B.乙 C.丙 D.以上都不是 2. 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问的毛细血管,Ⅲ代 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C.养料 D.废物3. 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4. 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
甲瓶 ,向乙瓶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
是 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瓶。
附答案:
一、选择题1. .B 2.A 3.C 二、非选择题4.(1)吹气 吸气 (2)甲(3)乙
附答案
一、选择题1.C 2.B 3.D 二、非选择题4.(1)④ ② (2)吸气 上下 (3)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