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汉音乐机构考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035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音乐机构考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汉音乐机构考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汉音乐机构考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6期总第592期No.16,2023Sum No.592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1 太乐和乐府两大音乐机构的职能刘邦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后,建立起汉王朝。从朝代的意义出发,改朝换代时,最高统治者都会通过“功成作乐”来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对礼的僭越造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统治,“焚诗书,坑术士”。经历这些打击后,礼乐文化是如何在西汉时期逐渐被统治者所接受和欣赏的,这个漫长的过程值得研究。西汉有两大音乐官署太乐与乐府。这两大机构事实上承袭了秦朝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 中对太常的记录为:“奉常,秦官,掌

2、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宫令长丞,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1762这段话记载了太常作为西汉九卿之一的演变及太常职能的相关情况。西汉时期的两个音乐官署分别为太乐和乐府,隶属于九卿的“太常”和“少府”,西汉时期太常只有一个音乐机构,即太乐署。太乐的长官称为太乐令,属于太常的属官。对于太乐和乐府这两大官署所掌管音乐的性质和职能,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王应麟的 汉书艺文志考证 认为:“太乐令丞所职,雅乐也;乐府所职,郑卫之乐也。”2他认为,太乐的职能承袭秦朝,掌管的是宫廷雅乐,而乐府则是与其对立的郑卫

3、之音,即俗乐。两个机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萧亢达的 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 认为:乐府的音乐职能分为制造礼乐乐器、执掌郊庙祭祀音乐及古兵法武乐、职掌郑卫之音、采集民间歌谣、配乐等综合性职能。3许继起的 秦汉乐府制度研究 追溯先秦音乐机构的设定,认为西汉存在继承关系。许继起在文章中表明,早在秦朝就有太乐和乐府这两大机构,且太乐又分为内乐和外乐,内乐负责在长官殿及宗庙用乐,外乐主要负责南北郊的祭祀用乐,包括对山川神灵等的祭祀用乐。乐府分为乐府令、丞,等级森严明晰;乐府丞又分为左乐丞和右乐丞。许继起认为,乐府等级在内部分化清晰,乐府的职能是收集各地方的民间音乐,用于王室宴飨享乐,西汉音乐机构考释刘雨晴

4、(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礼乐,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礼乐在国家和制度层面的认识和理解,不能离开传统国家体系中国家礼俗互动和世俗音乐的共同架构。礼乐代表“国家”的存在。音乐机构作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西汉的音乐机构为太乐和乐府,该文试图对这两大机构的职能及其各自掌管和负责的音乐进行阐释,并对两大重要事件汉武帝扩建乐府及汉哀帝罢免乐府进行再思考,从而更清晰地审视汉代礼乐文化的发展。关键词:太乐;乐府;音乐机构;礼乐文化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2023.16.044作者简

5、介:刘雨晴(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185文化博览并且参加郊庙祠祀礼仪。而太乐的主要职能则是掌管祠庙祭祀乐舞。4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识,即西汉的两大音乐官署虽然在实践中与秦时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承袭秦制,职责分工明确,从中可以窥探出西汉礼乐制度的逐步完善,认知到它的演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汉书 礼乐志 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11045由此可见,汉武帝重立乐府并作出 郊祀歌 十九章的目的是服务郊祀礼仪,有男女共70人共同演唱演奏

6、,朝拜天子。汉武帝对郊祀礼仪的仪式用乐十分重视,扩大了乐府的职能。因此,西汉时期的太乐和乐府所分别掌管的音乐职能可以解释为:太乐主要负责“宗庙用乐”,乐府主要负责“郊祀用乐”。到了汉哀帝在位时期,整体社会风气萎靡奢靡。汉哀帝决心去除郑声,重新捍卫雅乐在国家层面的地位。此时太乐和乐府的职能开始转换。萧康达在 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 中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西汉太乐机构具体细化为:“一、掌管先朝留下的雅乐。二、哀帝即位之后,太乐还职掌郊庙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声者。”3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的太乐与乐府这两大官署之间存在功能交叉的现象。黄祥鹏在 乐问 一文中认为唐代以前所谓的太乐和乐府,本质

7、上是不会在同个时间段同时出现的,这两个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相同的部门。以上研究都部分影响了对太乐和乐府掌管音乐性质的界定和认知。笔者认为,西汉时期的太乐和乐府分别掌管的音乐职能为:太乐主要负责“宗庙乐”,乐府主要负责“郊祀乐”。二者之间是有明确界定的。学者们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难免会有认知偏差的地方。2 太乐和乐府的性质学界关于太乐与乐府两大官署功能的争论,本质上与太乐与乐府所掌控的音乐的性质有密切关系。王应麟的 汉书艺文志考证 认为:“太乐令丞所职,雅乐也;乐府所职,郑卫之乐也。”与他的观点相同,王运熙在 汉魏两晋南北朝乐府官署沿革考略 中也认为,太乐与乐府的音乐性质同样可以用“雅”“俗”两

8、类来区分。汉元帝时期以“宗庙乐舞”为主表演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即古代之“乐”。但乐府的性质恐怕不能这样去界定。汉武帝重立乐府后,乐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与其所掌音乐的主要使用场合发生了冲突。汉武帝重立乐府后,在性质上,乐府归少府管控,而少府主要是负责统治者的事务。那么,作为少府从属机构的乐府,其功能自然也要以演奏符合皇帝仪式和活动场合的音乐为主。就其性质而言,不能单纯用雅乐、俗乐进行归类,需要根据不同的仪式和场合进行划分。文献通考 记载:“自汉之失,合雅而风,合颂而雅,其乐已失,而其礼犹存。”5又因为“风”“雅”“颂”在这时期的界定变得模糊,河间献王刘德才能献雅乐。可见,西汉的太乐主要是

9、宗庙祭祀乐,后来又要负责郊祀乐等;而乐府在汉武帝扩建后,把“风”类型的乐舞传到民间,将俗乐传播至郊区、皇宫等地的娱乐场合,具有雅俗两重性。6综上所述,西汉时期的太乐和乐府所掌管的音乐,随着统治者的思想即统治目的的不同,所体现的音乐理念也不同,同时它们在功能上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在进行音乐性质的划分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礼乐的相关仪式、相关场合、功能的使用和占有的数量作为阐述性质的参考条例。3 乐人的来源西汉的两大音乐官署为太乐和乐府,这两大国家机构的运作需要大量的乐人支撑。乐人群体内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3.1 西汉太乐乐人的来源 西汉的太乐主要是负责宗庙祭祀乐,后来也要负责“郊祀乐”等,

10、其演奏的音乐是难懂的雅乐,并且没有图文记录,因此对于乐人水平的要求更高。祭祀是国家层面事务,有规定的仪式和程序。对乐人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符合礼乐仪式的标准。太乐乐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1)原有乐官的世袭制传承。西汉建立初期,汉高祖刘邦任用儒生叔孙通制定宗庙乐,同时任用了前朝的乐官,例如秦朝的制氏家族。祭祀仪式的音乐应由专门的音乐家传递和演奏,外加雅乐本身就很难理解,对乐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很多乐官采用世袭制,从小就让族人接受乐官训练。(2)有官阶的嫡子,或是俸禄六百石以上的高级官员的嫡子。续汉书 百官志二 刘昭注引卢植礼注 记载:“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186文化博览大夫子,取

11、嫡子高五尺以上,年十二到三十,颜色和,身体修治者,以为舞人。”7可见要进入太乐,其父需要是汉代的高级官吏或是有爵位之人。综上,太乐掌管祭祀仪式用乐,大多是周代流传下来的国家层面的雅乐,权威性极高,而这类官员的特殊性又影响了乐人的来源。受战乱频繁、秦始皇焚书的影响,雅乐的沿袭以家庭传承为主要途径。国家祭祀的神圣性、重要性,以及宗法制度对音乐制度的影响,使太乐的乐人大多是能够继承家业的嫡子。3.2 西汉乐府乐人的来源 乐府主要负责“郊祀乐”和演奏日常用乐,即统治者娱乐用乐。日常音乐包括各种民乐和少数民族音乐,音乐种类繁多,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乐师被招募到乐府任职,演奏各种具有民间特色的音乐。汉高祖刘

12、邦爱好楚声,在寝殿中唱楚歌,所谓房中祠乐,就是以楚声为主的音乐。汉武帝在设立“郊祀乐”时,从民间各地挖掘了大量乐人,以俗融雅。乐府不仅在民间收藏具有特色的诗词和民风,还把全国各地的民间乐师请到宫廷。综上所述,不论是太乐的世袭制乐官,还是乐府的民间乐师,都是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分工,从不同角度为西汉王朝的政治服务。4 汉武帝扩建乐府“乐府”一词,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 史记。对于乐府的确立时间,学界定论皆为秦朝。1976年出土的秦朝乐府铜钟,证明了颜师古“汉武始立乐府”的断言是错误的,也证实了乐府机构早在秦时就已存在。8而汉武帝“乃立乐府”,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扩建乐府。9汉武帝即位时,汉王朝经历了近

13、70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管理音乐官署和扩建乐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汉武帝扩建乐府的措施为:一是“采诗”,利用“采诗”收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并将秦、楚、赵、代等地的音乐用于郊祀仪式。但实质上,“采诗”的作用是对民情的控制,“采诗”是为政治服务的。二是让司马相如和李延年创新乐曲,作为郊祀仪式乐舞新曲使用。通过汉武帝扩建乐府的措施和乐府职能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中国历朝历代的音乐实质上都是为政治服务、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1)是统治者“功成作乐”的充分体现,体现了统治者远大的政治目的。礼乐实质上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之一,是其加强统治、维护阶级秩序的强有力手段。(2

14、)汉武帝扩建乐府,将“郊祀乐”归于乐府的管控范围,是他的阴阳五行和神学观念在大一统政治建构中的制度反映。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将董仲舒的儒学认定为官方政治思想,用统一的思想达到维护“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目的。4(3)利用所谓“采诗”实现对地方诸侯的监视。10为了防止诸侯对礼的僭越,进一步加强对封建统治的维护,“采诗”成为汉武帝达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综上所述,汉武帝扩建乐府的深层目的是为政治服务。从在乐府机构中加入俗乐来看,汉武帝对乐府职能的扩张和对用乐规范的制定是他体察民情的一种方式,其教化百姓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统治。汉武帝扩建乐府在音乐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事件,其意义远不止于此。5 汉哀帝罢免乐府

15、汉武帝对乐府的扩建使乐府达到空前繁荣的景象,但郑卫之声在西汉后期流行并占据主要位置,导致社会风气越来越奢靡,官员腐败和沉迷靡靡之音的现象泛滥,严重威胁到皇权统治。在这一时期,雅乐的地位已经被俗乐取代,靡靡之音泛滥。汉哀帝立志要改变奢靡的社会风气,即位两个月后即下诏郑卫之声为淫声,旨在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这就是音乐史上的另一大重要事件汉哀帝罢免乐府。根据史料,汉哀帝即位时,乐府中乐人的总数为829人,罢免441人,剩下388人被划分到太乐。汉哀帝将用于祭祀乐的乐人保留下来继续为雅乐服务;用于朝贺置酒的音乐被认为是“不应经法”的音乐,乐人被罢黜,剥夺其乐官职位。从乐府的用乐种类

16、来看,保留下来的是从周代传承下来的正统雅乐,被罢黜的则是地方的民间俗乐,其中“郑声”部分的乐人全部被罢免。汉哀帝罢免乐府折射出深层的意义,其真实目的是为政治统治服务。汉哀帝试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回到周公制礼作乐的“复古”礼乐时期,恢复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达到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这是儒家思想的强力运用。汉哀帝采取的一系列罢免乐府的措施,虽然最终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但对后来乐府的设定乃至东汉以后187文化博览官署的设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汉哀帝罢免乐府影响深远。汉武帝对俗乐的包容和吸收,使乐府在汉武帝时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乐府职能迅速扩大。而汉哀帝因为“郑声尤甚”罢免乐府,恢复了皇

17、室雅乐的使用,也恢复了雅乐在中央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罢免乐府后,“郊祀乐”的职能又重新回归太乐。东汉将此制度保留并沿袭下去,影响了后世乐官的设定。从西汉建立初期,汉高祖刘邦选用叔孙通制定宗庙乐、朝会用乐;到西汉中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空前繁荣,汉武帝扩建乐府;再到西汉晚期,政治不稳定,经济萧条,汉哀帝罢免乐府。这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折射出西汉王朝礼乐文化创立扩张收缩“三步走”的曲折路程,体现了西汉王朝各时期对礼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论是扩张还是收缩,其真实目的都是以音乐为手段加强皇权的统治,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音乐官署作为国家层面上音乐制度的体现,更是统治者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参考文献1 班固.汉

18、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2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 萧亢达.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4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2.5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2M.北京:中华书局,1986.6 付林鹏.雅俗之争与汉代音乐机构之变迁J.乐府学,2009(1):1-14.7 司马彪.续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8 冠效信.秦汉乐府考略:由秦始皇陵出土的秦乐府编钟谈起J.陕西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35-37.9 樊维纲.汉乐府札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1990(5):22-29.10 赵倩.两汉音乐机构与鼓吹乐的互动关系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2):76-89.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Music Institution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LIU YuqingAbstract:Ritual and music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music culture.The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ritual and music at the national a

20、nd institutional level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mmon framework of national etiquette and custom interaction and secular music in the traditional state system.Ritual and music represent the existence of the“stat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mu

21、sic institutions.The music institution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ere Taiyue and Yuefu.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institutions and the music they are in charge of and responsible for,and rethink the two important eventsthe expansion of Yuefu by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dismissal of Yuefu by Emperor Ai of the Han Dynasty,so as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in the Han Dynasty more clearly.Key words:Taiyue;Yuefu;music institutions;ritual and music culture编辑:李前锋18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