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从生活实践人手,对“配套”间题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这与现实生活尤其是市场经济是十分吻合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
活动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把实际问题建成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具准备
教案、多媒体课件等
情境引入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就出现在这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纸草书上.经破译,上面都是一些方程,共85个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这个数为几何?
学习新知
如果设这个数为x,那么上述这段文字就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x+x+x+x=33
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上面这个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那么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一些。
去分母的关键在于: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于是,所列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
如何解这个方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归纳两种方法:
方法一:直接进行合并同类项,进而化为“x=a”的形式.
方法二:先把含x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解方程:
为使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以什么数?
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易错的问题?
解上述方程的全过程,展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试归纳、小结,并了解过程中每一步的主要依据.
巩固练习
1、解方程:
(1)
(2)
2、(童话数学100雁问题)碧空万里,一群大雁在飞翔,迎面又飞来一只小灰雁,它对群雁说:“你们好,百只雁!你们百雁齐飞,好气派!可怜我是孤雁独飞.”群雁中一只领头的老雁说:“不对!小朋友,我们远远不足100只.将我们这一群加倍,再加上半群,又加上四分之一群,最后还得请你也凑上,那才一共是100只呢,请问这群大雁有多少只?
3、目前初中数学主要分成代数与几何两大部分,其中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引人了未知数,建立方程,对未知数加以运算.而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加以举例论述的,是古代数学名著《算术》一书,其作者是古希腊后期数学家—“代数学之父”丢番图.丢番图的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人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
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岁,由题意可列方程
解得:x=84。
课堂小结
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
作业:
1、全能学案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3课时)
一般步骤:
注意事项:
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