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3、34页。教学目标:1通过围三角形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猜想、实验、验证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学*的快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围三角形的实践活动探索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棒4根(2cm、3cm、4cm、6cm),小组研究单。教学过程:一、摆三角形,引出课
2、题同学们,想不想玩个游戏?(从口袋里神秘地拿出信封)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摆在黑板上20cm、16cm、10cm),谁可以用这三根小帮围一个三角形?第一个学生围成一个三角形。【你真是心灵手巧!三角形的三条边首尾相连。】用剪刀将这根剪断(一分为二,10厘米处),谁还想围?第二个学生围成一个三角形。【摆的又快又好。首尾相连!】再剪一次(在4cm处剪断),还有谁想围?第三个学生,围不成。师: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不能为什么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而刚才的三根小棒又能围成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二、 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我们今天通过小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要从4根
3、小棒中任取3根来围三角形(课件呈现),有几种取法?学生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黑板板书。【老师发现你不仅听的仔细,说得也很好。】还有吗?【你的眼睛真亮,是个聪明的孩子。】板书补充完整。2、3、43、4、62、3、62、4、6想不想亲自围一围三角形?(想)下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这四种情况都能围成三角形吗?独立操作,并填一填研究单。开始!教师下位巡视,指导。汇报:师:哪些情况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生1:第一种和第二种可以围成,第三种和第四种不可以。生2:第四种可以。师:现在2、4、6这种情况出现了些分歧,谁围成了三角形?其他同学呢?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这样的课件,一起来看看.(注
4、意引导学生观察2+4=6,并说出来。)2、4、6可不可以围成三角形?(不可以)三、小组交流、解决问题1. 小组交流这两组是可以围成,这两组不可以围成。但是还没有解决今天的问题啊?这两组为什么可以围成三角形,而这两组为什么又不能围成呢?大家观察一下各组数据特点,大胆的进行思考,并把你的想法在你的小组里进行交流、分享。小组合作有要求,请看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 小组长组织每个组员轮流发言。(2) 组员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3) 重点讨论“在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下,三根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可以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下,三根线段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4) 汇报员汇总本组想法,并形成本
5、组的结论。2. 学生汇报预设一: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生:我们认为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等于6)就不可以,比6大就可以。(彩笔板书: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说说你们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吗?跳到课堂*题第1题:判断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预设二:较小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生:我们发现较小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师:为什么这么说?生:举个例子吧,就说3、4、6,较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指:3+46师:还可不可以让这两条边3和6的和与4相比?应该怎么写 生:3+64师:还有呢? 生:4+63我们将这三组数据的比较用“任意”这个词来替代,好不好。那我还可以这么写: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总结:孩
6、子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想象、推理,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发现: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 实践应用、深化问题用这个规律,我们来做下面的判断。1. 判断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我。课件出示题目:第一小题:4、5、8【判断的很快,你是怎么判断的?】生:4+58(板书)第二小题:7、8、9第三小题:1、3、5【你是怎么判断的?】生:1+35(板书)第四小题:【看谁最快判断出来!】10、5,【做好准备没有?】最后出现数字4学生较易上当,认为可以围成。停顿!生:不可以,因为4+510。师:为什么刚才都上当了?生:当时认为前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相比较。师:现在呢
7、,为什么不怎么比较了?生:用较短的两条边与第三条边比较。(板书:三角形中,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这和书本第33页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打开书本,书上是怎么说的?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补充完整。)2. 用这个规律,我们来做下面判断。第五小题:4、12、6【请你改一个数,使得它们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还可以改哪个数?请大家判断一下。】师:学*不只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不,问题摆在小红面前了。3. 小红和爸爸要从家到公园踏青游玩,拿出了路线图,如下:(1) 请问她们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2) 来到公园,她们准备自己动手制
8、作一个等腰三角形风筝。选好了两根分别是4分米和8分米的竹条,第三根竹条是多长?师(追问):为什么不能是4分米?4. 有一根长15厘米的小棒,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最长的边是多少厘米?(每段都取整厘米数)五、学生总结、课末延伸这节课我们都学到哪些知识?生:我们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这就是三角形边的关系,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开始研究了。还发现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人们称之为“勾股定理”。并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勾为3,股为4,那么弦必定是5。瞧!(课件出示)三角形边的关系中,还远不止这些发现,只要同学们敢于猜想,大胆推理,积极验证,相信你们会在数学世界里发现更多的精彩,说不定,下一个数学家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