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桥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系列 语 文 九年级(下) 共2页乡愁课题: 乡愁 课型:新授 执笔:罗玲 时间:2017年4月【学习目标】1、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2、赏析诗中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在意蕴【学习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意象。【学习难点】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一、预习 导学1、了解作者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为“五陵少年”。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
2、两。”诗集有舟子悲歌蓝色的羽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2、意象:“意”就是作者的意念、情感;“象”就是物象、事物。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中以明月来寄托思乡之情,明月就是诗中的意象。3、大声朗读这首诗歌,边读边思考:
3、读完整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二、研读 赏析( 一)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乡愁是余光中乡情诗的代表作品,我们欣赏它,首先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 3、 学生交流从诗中读出的情感。4、 听配乐录音,启发学生:朗读这首诗时在语速、语调、感情上该如何把握5、 全班齐读,感受深情。(二)披文入情,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1、诗人是借助那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 2、了解意象;具体可感的形象,客观的事物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3、赏析四个意象的特点。 4、诗人借助四个意象表达的乡愁一样吗? 5、朗读,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三)回味
4、咀嚼,品读诗歌的语言美。凤桥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系列 语 文 九年级(下) 共2页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你觉得它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从时间词、名词、数量词等方面来思考)三、拓展 迁移1仿写诗歌: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投入你的情感,仿写余光中先生乡愁第一、二节2、诗中的乡愁是浓郁而沉重的,让我们生出无限的感慨。此时在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另一位沧桑老人的画像,他就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于老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
5、长女却留在了故乡陕西。晚年的于老先生特别想念大陆,想念妻女。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地流淌。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啊!但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泣血的悲歌、含泪的呼唤,集中表达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悲愤出诗人”,这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抑郁难平,发而为诗,于是有了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思乡曲。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五、作业;1、乡愁读后感 2、收集思乡的诗句。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