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3271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文新宇李鳴飛無錫華氏從明初開始不斷發展,成爲江南極具影響力的文化世家,其中最爲繁盛的分支,是以華悰韡爲始的無錫蕩口華氏。學界關於無錫華氏的研究浩如煙海,研究角度也層出不窮,總體而言,其文學、文化底藴和基於文化的社會交流與影響是研究熱點,如對華氏家族的收藏、書法、文學成果、家族文獻資料,對 華氏琵琶譜、“錫山四友”之一的華察及其詩歌、華悰韡之父華幼武及其 黄楊集,對無錫華氏的家族文化、家訓家風、華氏義莊、銅活字印刷業等研究,均有不少成果。關於江南文人望族、科舉文化的研究亦多涉及無锡華氏。參見王照宇 奕世尚古 明中葉無錫華氏家族古書畫鑒藏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

2、論文,年;蔡衛東 無錫博物院新徵集華氏家族文物綜述,書法 年第期,頁;盛詩瀾 華氏家族文化與明代書法,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年;查清華 無錫華氏家族與嘉靖文壇,文學遺産 年第期,頁等。何科培 明代無錫華氏家族文學研究,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年;程雨雨 華氏琵琶譜 的稱謂、版本及題辭,音樂生活 年第期,頁;程雨雨 有關 華氏琵琶譜 的幾個問題,黄河之聲 年第 期,頁;謝建平 華氏 琵琶譜 若干問題探討,音樂藝術 年第期,、頁等。黎豔“錫山四友”詩歌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年;王洪 華察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年等。趙承中 黄楊集 版本考述,無錫文博論叢 第二輯,西安:陝西人民

3、美術出版社,年,頁;王照宇 黄楊集 册明代跋文研究,中國書法 年第期,頁;王友良 黄楊集 手録本識跋及花卉詩卷的書學意義簡析,書法賞評 年第期,頁等。參見高俠 論蕩口華氏家族文化的德義内涵,黄勝平等著 中華德文化研究,蘇州:古吴軒出版社,年,頁;王日根 蕩口華氏的厚德懿行家風,文史天地 年第期,頁;周春蘭 無錫華氏家風内涵探析,江南論壇 年第期,頁;蔣明宏 近代無錫榮氏與華氏蒙學課程,檔案與建設 年第期,頁;徐群征 尚德樂善 無錫華氏家風文化,中國民族博覽 年第 期,頁等。袁燦興 無錫華氏義莊: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的個案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年;梁耀建 明清時期蘇南義莊建築研究,江南大學

4、碩士學位論文,年等。陸亞萍 論明代無錫華氏的銅活字印刷業,印刷雜誌 年第期,、頁。參見任翌 社會轉型時期的江南士族,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年;徐新 二十世紀無錫地區望族的權力實踐,上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年;參見劉廷幹:江蘇明代作家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年;徐亞 明代無錫作家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年等;陳時龍 明代無錫的科舉與 尚書 經,明清論叢 年第期,頁。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學者一般認爲,華悰韡奠定了無錫蕩口華氏繁榮發展的基礎,由於華悰韡開始編家訓、修家譜,傳之子孫,形成華氏重視教育、孝義並舉的家風。華悰韡作爲家族核心人物,起到了組織家族文化、培育家族文化的

5、重要作用。華悰韡被奉爲“華氏三祖”之一,華氏後人所修建的三祠,其中第三座祠堂就是爲其所修。他也被繪入清代的 華氏三祖像圖 中,對蕩口華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仔細梳理蕩口華氏的譜系及相關史料可知,華悰韡的父親華幼武和祖母陳氏對蕩口華氏的轉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至正二年二月陳氏被元廷旌表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反應讓蕩口華氏的發展有了新的臺階,逐步邁向了從地主家庭到文化世家的家族文化轉型。本文將就這一點展開探討。一、蕩口華氏元末事迹 無錫華氏族譜序 以南齊孝子華寶爲華氏始祖,華寶爲晉陵無錫人,因其父遠行未歸,年至七十不婚冠,以此孝行載入 南史孝義傳。從這一記載來看,華寶並無子嗣,不太

6、可能是華氏祖先,華氏族譜將其追認爲祖先,顯然與提倡孝義的家風家訓有關。關於蕩口華氏家族早期情況的記載,比較可靠的是黄溍應華幼武之請,爲其祖父華璞所寫的 華府君碑,和爲其父華鉉所寫的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铭。根據這兩篇碑銘,華氏先祖從汴梁避兵南遷,定居無錫隆亭之梅里鄉。現有記載中,最早留下姓名的祖先是南宋華智,其子華詮曾任南宋低級官員,仕至將仕郎。華詮第三子華友聞入元,任無錫州提領税務,將自己這一支從隆亭遷居到堠陽。華友聞生子華璞,華璞生子華鉉,華 鉉 於 大 德 十 一 年袁燦興 無錫華氏義莊: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的個案研究,頁。任翌 社會轉型時期的江南士族,頁。華渚 華氏三祠事述,華允誼 華氏

7、傳芳集 卷八。王照宇 奕世尚古 明中葉無錫華氏家族古書畫鑒藏研究,頁。羅玘 無錫華氏族譜序,上海圖書館編,陳建華、王鶴鳴主編,丁鳳麟整理 中國家譜資料選編 序跋卷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年,頁。李延壽 南史 卷七三 孝義上,北京:中華書局,年,頁。黄溍 華府君碑,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二九,第八册;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三七,第十一册,四部叢刊 初編本。黄溍 華府君碑,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二九。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一葉十三載華詮“由納粟授將仕郎,主無錫縣薄”,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十月六日,得子華幼武。華鉉樂於仕進,取蒙古名埜仙,於元武宗時期被人

8、舉薦,成爲宿衛,後出職任都功德使司都事,但在皇慶元年()就“告病南歸”,回 到 堠 陽,“居 五 閲 月 而 病 再 作”,卒 於 當 年 九 月 八 日,年 僅 二 十六歲。華鉉妻陳明淑,生於至元二十二年()。華鉉突然病逝給時年二十八歲的陳氏帶來極大的負擔,其時長子華幼武僅六歲,兩個女兒更是稚幼。在這種情況下,陳氏發誓不再改嫁,操持家庭,撫養子女,“屏膏沐,躬饋祀。其事舅姑,盡敬養之孝。其待姻族,盡惇睦之愛。其治家業,盡艱難之勞”。按照干文傳 貞節堂記 的記載,此後二十餘年,陳氏“始終一節”,鄉里稱之,將其事迹報告州府,又上呈江浙行省,經肅政廉訪司核查是實,推舉給朝廷,於是在至正二年(),陳

9、氏五十八歲時,政府下旨表彰陳氏,肯定陳氏的節行,“置其門曰 貞節華婦陳氏之門,里曰 旌節里”。雖然陳氏節行感人,但需要注意到,元代規定,受旌表的節婦之家可以免除勞役,這應是華家向官府申請旌表陳氏的重要原因。實際上,爲了逃避勞役,元代前期申請旌表節婦的家庭泛濫,成宗大德八年()八月中書省的一份文書中提到:“義夫、節婦,旌表門閭,本爲激勵薄俗,以敦風化。今各處所擧,往往指稱夫亡守志,不見卓然異行,多係富强之家,規避門役,廉訪司亦不從公覈實,以致泛濫。”因此規定“今後舉節婦者,若參拾已前,夫亡守志,至伍拾以後,執節不易,貞正著明者,聽各處隣佑、社長,明具實迹,重甘保結,申覆本縣,牒委文資正官,體覆得

10、實,移文附近不干礙官司,再行體覆,結罪回報,憑准體覆牒文,重甘保結,申覆本管上司,更爲覈實保結,申呈省部,以憑旌表。仍從監察御史、廉訪司體察;如是富强之家,别無實迹,慕向虚名,營求保舉,規避門役,及所保謬濫不實,即將隣佑、社長並元保體覆官吏,取招治罪”。由於陳氏二十八歲時,華鉉病故,發誓守節,符合“參拾已前,夫亡守志”的條件,因此在陳氏五俞貞木 栖碧處士壙誌銘,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蘇州大學出版社,年,頁。黄溍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三七。俞貞木 旌表華節婦陳氏墓誌銘,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二,葉三。張翥 春草軒記,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干文傳 貞節堂記,朱存理集

11、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揚州:廣陵書社,年,頁。方齡貴校注 通制條格校注 卷一七 賦役“孝子義夫節婦”,北京:中華書局,年,頁。至正條格條格 卷二七 賦役 亦收入此條,名爲“孝子節婦免役”,由此可知這一條在元代作爲通例執行,首爾: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年,頁。陳高華等點校 元典章 卷三三 禮部六孝節“魏阿張養姑免役”内容更全,應爲原始文書,天津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年,頁。方齡貴校注 通制條格校注 卷一七 賦役孝子義父節婦,頁。元典章 卷三三 禮部六孝節“旌表孝義等事”條略同,頁。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十之後,達到了“至伍拾以後,執節不易,貞正著明”的規定,大約華家從此時已

12、經開始準備申請旌表的一系列手續。由於旌表節婦需要有鄰佑、社長作爲保人,由縣級長官核查,又有其他地方政府機構證明屬實,州府等上級單位也經過核實,再報到行省,之後又要經過監察御史、廉訪司查實,才能最終進行旌表,所以朝廷之命頒布時已到至正二年(),陳氏五十八歲了。旌表命下,表華家門楣爲“貞節華婦陳氏之門”,因此華幼武將陳氏居所命名爲貞節堂,以彰顯陳氏的節行。又以春草軒爲自居及侍奉母親之所,“春草”二字取自孟郊 游子吟 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則是爲了强調華幼武的孝行。元代對於如何表彰孝子,没有如節婦一般“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至五十以後”的技術性規定,只是要求“節義行實有可嘉尚,必合表異,爲

13、宗族鄉黨稱道者”,可以申請旌表。然而什麽樣的孝行算是“有可嘉尚,必合表異”,並不好判斷,只有“爲宗族鄉黨稱道”一條似乎尚有文章可做。或許爲了在這方面營造聲勢,華幼武於至正七年()爲母做壽,請多位名人文士吟詩作賦,又請張渚作 春草軒記,陳謙作 春草軒詩序,這些詩文編成了一部 春草軒詩集,以坐實“爲宗族鄉黨稱道”的旌表條件。與此同時,他還請黄溍寫作 貞節堂銘,又於至正九年請干文傳作 貞節堂記,徐無黨作 貞節堂後記,至正十一年,再請李祁作 華氏貞節堂詩序,應當又編了一部 貞節堂詩集。這些詩作文字最終結集爲 無錫華氏貞節春草二卷,主要内容收入 華氏傳芳集 和 鐵網珊瑚 中。華幼武營建孝子身份的進程很快

14、被元末戰争打斷。至正十三年(),泰州張士誠兵起。這一年華氏家宅遭遇大火,雖然並非由戰亂引起,但房屋均被燒毁,似乎預示著動蕩即將到來。次年,華幼武重建贞節堂和春草軒,此時母親已七十高齡,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載府君“力可以娱親者,無不爲之”,但戰争很快波及到無錫。至正十六年,張士誠軍攻陷常州路,無錫隨之淪陷。華幼武帶 著 母 親 浮 家 泛 宅,四 處 逃 難,家 財 都 毁 於 兵 火 之 下。至 正 十 八 年張翥 春草軒記 言“乃構堂曰 貞節,軒曰 春草,堂則夫人居之,軒則幼武奉親之所周旋也”,黄楊集附録,頁。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載“乃構貞節堂居母,構春草軒自居”,又載“貞節堂則其奉母之居

15、也,春草軒則其依親之舍也”,黄楊集,、頁。方齡貴校注 通制條格校注 卷一七 賦役孝子義父節婦,頁。元典章 卷三三 禮部六孝節“旌表孝義等事”條略同,頁。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黄楊集附録,頁。參見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二,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頁。元史 卷四三 順帝紀六,北京:中華書局,年,頁。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中提到失火的原因是“家不戒於火”,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俞貞木 黄楊集後序,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元史 卷四四 順帝紀七,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陳氏病故於舟中,可知此時仍在漂泊之中。從華幼武的詩作來看,至正二十年庚子他仍在舟上,至

16、正二十三年曾回到過無錫隆亭梅里鄉,直到至正二十六年(),華幼武帶領族人逃到常熟海虞,才暫時安定下來,當地文人能詩者衆,華幼武很快融入了這一群體,並獲得較高的聲譽。到洪武元年(),他前往吴縣長洲(今蘇州),臨行之前,從知州以下,常熟當地文人二十六人爲他寫詩送行,他又與之唱和,這些詩文很可能也被結集成册,後來收入 華氏宗譜 中,華幼武的應答之作則收入其詩文集 黄楊集 中。此後他又寓居吴江之金涇、長洲之周莊等地,晚年回到無錫。徐達曾征辟他,但他並未出仕。明洪武八年()正月十八日,華幼武逝世,享年六十九歲,有鄧氏和顧氏兩任妻子,共生男七人,女五人,華悰韡即幼武次子。在爲訓示子孫而寫作的家訓 慮得集 中

17、,華悰韡自述從“丙午、丁未間,户役之擾,房貲罄盡”。丙午、丁未爲至正二十六至二十七年(),此時正值朱元璋與張士誠作戰的最後時刻,元朝旌表的節婦之門早已没有免役之效,自然要應付各方面的横征暴斂。幸而和平時代很快到來,入明之後,華悰韡“謀築居之所”。華幼武建議:“無錫故鄉,墳墓所在,宗祀屬汝,宜還延祥而居,以圖活計”,於是在洪武三年,華悰韡“徑造無錫,適例報籍”,定居在蕩口,成爲了無錫蕩口華氏的始祖。二、華氏家族文化轉型雖然現在的研究成果往往聚焦於無錫華氏的文學文化、家風家訓、收藏創作等方面,但從早期史料來看,無錫華氏在宋元時期並非文化世家,而是文化水平不高,對文化也並無强烈追求的地主家庭。南宋時

18、期的華詮“資産埒封,爲常俞貞木 旌表華節婦陳氏墓誌銘,華氏傳芳集 卷二葉四。華幼武 至正庚子二月十日舟中作,黄楊集 卷一,頁;癸卯歸梅里草堂中秋對月追和前韻二首,黄楊集 卷一,頁。參見華幼武 黄楊集 卷一、卷五所録相關詩作。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華幼武譜傳,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俞貞木 栖碧處士壙誌銘,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華悰韡 慮得集,樓含松 中國歷代家訓集成,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年,頁。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郡鉅族之冠,由納粟授將仕郎,主無錫縣簿”。其子華友聞入元後,先在浙西財賦府服役,由於征收賦税有功,顯示出他在處理財務方面的才能

19、。當時無錫州課額無法完成,他被任命爲無錫州税提領,任期結束時,課額超額完成。然而他無心仕途,僅一任而還,致力於家庭財富的積累,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天曆二年()浙西大饑中,曾捐出三千斛粟用於救災。華璞继承了庞大的家产,更是無意仕途,他曾入粟千石有奇,“當補官,辭不受。尋用薦者特授進義校尉,晉寧、冀寧等處打捕屯田都總管府總管,又辭不拜”。因此黄溍爲華鉉所作的墓誌銘中寫道:“華氏故大家宗族,鄉黨率務以貲相長雄,君獨不肯苟徇世好,而有志 以 功 名 自 奮,出 與 達 官 貴 人 相 酬 酢,未 嘗 以 少 且 賤 自 處 有 所 退縮。”很明顯,在華鉉這一代,無錫華氏還是重財富不重文化的地主家庭。當

20、地的達官貴人對華鉉並不看重,華鉉與之交往,“未嘗以少且賤自處有所退縮”,正説明與官員和世家子弟相比,他的地位相對低賤。華鉉在無錫努力交游,希望走入仕途,但似乎並不順利,因此他的伯父勸他前往大都求仕。他起蒙古名埜仙,很可能是爲了冒充蒙古人的身份,圖謀進入怯薛隊伍。這種情況在元代屢禁不止,相當常見。武宗朝,華鉉成功“得被宿衛”,又得到大司徒輦真吃剌思的賞識,任都功德使司都事,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寡妻陳氏、年幼的華幼武和大量家族産業。華幼武也終身未仕,“朋游或有援之仕者,力辭不就”,栖碧處士壙誌銘 記載了華幼武不當官的兩個原因,一是華幼武作爲獨生子,要承擔延續家族血脉的責任;二是陳氏因丈夫外出做官而患

21、病早逝,不喜遠游。華悰韡在 慮得集 中也談到“祖母守節,殊不喜言仕也,考故布衣終身,不慕榮達也”。元末明初,社會動亂使得華氏財産盡失。華悰韡定居無錫之後,仍依靠經營農業來維持家庭,洪武三年秋“構茅屋兩間,墾田數畝”,洪武五年“墾田頗加”,洪武七年冬“收頗豐,生計粗立”,僅僅數年,華氏家業漸成,到洪武十五年,已有餘力“營祠堂及修葺所居之茅屋”。值得關注的是,從始祖華悰韡往下,蕩口華氏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出現了如文物收華允誼 萬十一府君宗譜傳,華氏傳芳集 卷一葉十三。揭傒斯 監税華公墓碣銘,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一葉十五。據陳高華等點校 元典章 卷七 吏部一職品“内外文武職品”條,無錫州税提領爲正

22、八品諸職,頁。黄溍 華府君碑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見 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二九、卷三七。黄溍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三七。參見鄭介夫 上奏一綱二十目怯薛,元代奏議集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年,頁。黄溍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三七。俞貞木 栖碧處士壙誌銘,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華悰韡 慮得集,樓含松 中國歷代家訓集成,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藏家華夏,撰有 華子嘉詩稿册 的華慶遠,集成 澄觀樓法帖 的華瑞清,清代數學家華蘅芳等知名文士。關於此種轉變的源頭,筆者認爲有必要提及旌表陳氏的影響和華幼武的貢獻。華幼武,字彦清,取李白 山中問答

23、 詩“問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中“栖碧”二字自稱栖碧山人,後學私謚爲“靖孝”。華幼武特别喜歡讀書和作詩,“雅好吟詠,自壯至老而不衰,寒暑憂樂不廢”,“侍講黄文獻公晉卿、承旨張潞仲舉、尚書干公壽道、翰林段公吉父、李公一初、著作李公季和、遂昌鄭明德、京口陳子貞、吴郡陳子平、方外張伯雨”等“皆忘年折節與交”。華幼武所交往的大都是當時江南地區的高官名士,侍講黄文獻公晉卿是“儒林四傑”之一的黄溍,延祐二年()進士,歷任翰林應奉文字、江浙等地儒學提舉等職,是浙東金華學派的代表之一。承旨張潞仲舉是元代詩詞大家張翥,曾隨江東大儒李存、詩家仇遠學,以詩文之名一時,後至元末以隱逸得薦,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24、封潞國公。尚書干公壽道是干文傳,延祐二年進士,曾在昌國、長洲、烏程、婺源、吴江等地任職,後以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翰林段公吉父是段天祐,泰定元年()進士,由静海縣丞累遷至翰林應奉文字,後官至江浙儒學提舉。李一初名李祁,爲元統元年()科舉左榜一甲第二,實爲南人第一,釋褐應奉翰林文字,後以母老就養江南,改婺源州同知,遷江浙儒學副提舉。鄭明德即遂昌鄭元祐,是吴中學派的代表人物,有 僑吴集。著作李公季和即李孝光,“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名譽日聞南行臺監察御史闔辭屢薦居館閣”。京口陳子貞名陳方,亦爲吴中名士,“如鄭明德、張伯雨、倪元鎮皆與之游,晚主華彦清家塾”,這些人中只有他較早就與華

25、幼武關係密切。吴郡陳子平名陳謙,黄溍、張翥等人曾薦其“宜在著廷”。方外張伯雨爲道士張雨,也與吴中名士交游甚密。華幼武居住在海虞的時候,也受到 王照宇 奕世尚古 明中葉無錫華氏家族古書畫鑒藏研究,頁。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俞貞木 栖碧處士壙誌銘,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元史 卷一八一 黄溍傳,頁;卷一八五 干文傳傳,頁;卷一八六 張翥傳,頁。凌迪知 萬姓統譜 卷一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 册,頁。李東陽 族高祖希蘧先生墓表,周寅賓、錢振民校點 李東陽集 卷二四,長沙:岳麓書社,年,頁。鄭元祐 僑吴集,元代珍本文集彙刊,臺北:“國立中

26、央”圖書館編印,年。元史 卷一九 李孝光傳,頁。張 吴中人物志 卷一 流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 第 册,濟南:齊魯書社,年,頁。陳基 陳隱君墓誌銘,夷白齋稿 卷三三,四部叢刊三編 本。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當地高官文士的禮敬,如前所述,他前往長洲前,自知州以下爲他寫詩送别者有二十六人。華鉉時期,華氏家族尚無法融入無錫地區的文人圈。華鉉爲了走入仕途與高官世家交游,還需要鼓起勇氣,不要爲自己地位低下而自慚自賤。爲什麽到他的兒子華幼武時期,就得到了高級官員和地方文人的接受與敬重呢?這大概與陳氏在至正二年被元廷旌表爲節婦之事有關。蒙元時期,收繼婚俗有著强烈的存在感,蒙漢婚姻和財産觀念的衝

27、突,加上道學影響不斷擴大,法律與社會觀念完成了犧牲婦女財産權和人身自由的轉變,婦女守節的社會風氣愈加濃厚。讚頌陳氏的節行,與元廷“旌表門閭”的本意“敦民俗而厚風化”相契合。可以想象,當華氏家族出現一位守貞二十餘年的節婦,並符合國家要求的申報節婦條件,意圖請求朝廷旌表,這件事勢必引起當地官員名士的注意。由於申報的過程複雜繁瑣,需要經過縣、州、路總管府、行省多級機構核查情況,又要相鄰不相干機構、肅正廉訪司復審擔保,在申請旌表的過程中,華氏家族自然與多級政府官員建立了聯繫。在申報成功之後,朝廷正式旌表華氏門楣,又改其里名爲“旌節里”,這勢必成爲聞名四方,享譽一時的盛事。此後,華幼武又進一步在其母爲節

28、婦的基礎上,營造其自身的孝子形象,建築貞節堂和春草軒,並廣請名士前來參加宴會,爲春草軒和貞節堂寫作詩詞銘文。根據華渚的記載,“春草軒詩集 有段天祐、胡助、楊維禎、陳基、潘純、張世昌、高明、王逢、楊鑄、宇文諒、貢師泰、周伯琦、乃賢、陳遠、塗貞、謝理、韓文璵、王餘慶、黄師憲、金玉、范成諸作”,在這里,華渚特别强調“府君不借譽於群公,而群公相爲引重”,實際上,華幼武所交往的這些官員文士,大部分身份地位遠高於他,他的碑傳中不斷提到這些人的名字,以“與某某游”來抬高自己的地位,但這些名士的碑傳中,却幾乎不會提及華幼武彦清之名。所謂“府君不借譽於群公,而群公相爲引重”,如果不是自我陶醉的話,就是因爲旌表陳

29、氏之事引起極佳反響,群公引以爲重的,與其説是華幼武其人,倒不如認爲是陳氏的貞節佳話。正如李祁在 華氏貞節堂詩序 中所言:“朝廷下有司表其門曰貞節,幼武於是思有以昭寵光而怡慈顔,爰作堂以事夫人,而以其所俞貞木 栖碧處士壙誌銘,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柏清韻著,劉曉、薛京玉譯 宋元時代中國的婦女、財産及儒學應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年,、頁。方齡貴校注 通制條格校注 卷一七 賦役孝子義父節婦,頁。王逢,據 鐵網珊瑚校證無錫華氏貞節春草二卷 疑爲“王逄”,頁。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以表其門者名之。朝之名公卿與四方之賢士咸謂華氏有賢母子

30、,乃作爲 貞節堂詩 以稱道其事。”鐵網珊瑚 所録 無錫華氏貞節春草二卷 是目前關於 貞節堂詩集 和 春草軒詩集 收録最全的文獻,其中保留了寫作時間等比較原始的信息。此外,其中一些作品收入 華氏傳芳集 和 黄楊集附録,但略有删改,如去掉了部分詩文的寫作時間。據陳謙至正七年()三月廿一日所撰 春草軒詩序,華幼武爲母親陳氏舉辦壽宴,廣邀縉紳,酒半,請衆人作詩歌詠,因此“晉申先生咸爲永歌其所謂春草軒者”,結集爲 春草軒詩集,而陳謙爲之作序。其中段天祐的 春草軒詩 寫於至正七年三月一日延陵驛舟;張雨的 奉題彦清壽母之春草軒 寫於至正七年十二月梁溪道館,陳謙甚至還有一首詩作寫於“作序後三年”,即至正十年,

31、可知詩作並非全部寫作於壽宴當日,而是華幼武陸續收集起來的。貞節堂詩 編成應晚於 春草軒詩集,因爲李祁的 貞節堂詩序 寫於至正十一年秋七月。從前引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所載 春草軒詩集 作者的情況來看,無錫華氏貞節春草二卷 中收入的作品也並不完全,如下表所示:表 鐵網珊瑚無錫華氏貞節春草二卷 所收作品對比表作者作品名寫作時間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所收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所載干文傳貞節堂記至正九年收入危素無錫華節婦讚貢師泰貞節堂詩黄溍貞節堂銘并序守貞三十五年收入徐無黨貞節堂後記至正九年李祁華氏貞節堂詩序至正十一年曾堅貞節篇作 貞節堂詩李祁 華氏貞節堂詩序,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

32、校證,頁。無錫華氏貞節春草二卷,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頁。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二,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陳謙 春草軒詩序,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頁。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頁。李祁 華氏貞節堂詩序,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頁。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頁。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續表)作者作品名寫作時間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所收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所載涂貞楊鑄鄭元忠作“鄭以忠”吴壽仁趙質張翥春草軒記至正七年收入陳謙春草軒詩序至正七年鄭元祐春暉美華孝子也胡助春草曲胡助楊維禎

33、同胡太常賦春草軒辭收入楊維禎陳基春草辭爲華君彦清作陳基張雨奉題彦清壽母之春草軒至正七年段天祐春草軒詩至正七年收入段天祐李孝光陳謙作序後三年高明收入高明王逄王逢楊鑄楊鑄乃賢乃賢陳遠收入陳遠宇文諒收入宇文諒貢師泰貢師泰涂貞涂貞謝理謝理韓文璵韓文璵王餘慶王餘慶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續表)作者作品名寫作時間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所收華渚 靖孝處士栖碧府君 所載黄師憲黄師憲閻相如收入潘純、張世昌、周伯琦、金玉、范成可以看出,元廷旌表陳氏之後,華幼武努力營建華氏節婦孝子的形象,邀請官員名士寫作詩文,進行宣傳,影響不斷擴大。據 金華黄先生文集 所收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華鉉交游求仕、遠赴京師是爲了

34、“以功名自奮”。他力圖跨越階層,努力與達官貴人交游,可惜壯志未酬,患病早逝。雖然華幼武没有當官,但華鉉未盡的願望一定程度上經由華幼武而實現了。上述歌頌陳氏節行和華幼武孝行的詩文,如張翥的“孝子潔白如雅之 白華”等語,讓華幼武“名聲籍籍諸公間,宗咸推仰之”。這也使華氏先祖的事迹得以記載流傳。華幼武的祖父華璞寂寂無聞,其父華鉉死後三十五年都没有人爲他寫作墓誌銘,至正七年,華幼武先請陳謙爲華璞和華鉉書寫行狀,然後請求黄溍爲此二人作碑銘,與陳謙作 春草軒詩序 和黄溍作 貞節堂銘 同時,這也是無錫華氏最早留下的碑傳資料。可以説華幼武以旌表陳氏爲契機,以編集 春草軒詩集 爲起點,成功躋身江南名士圈中。在元

35、末戰亂中,華幼武及其家人四處漂泊,與各地文士交往,又留下諸多詩作。他離開海虞前往長洲時與當地名士唱酬,很可能留下了 送華彦清還長洲詩集。元末明初,華幼武被周伯琦、徐達征召而不赴,成爲隱逸名士,其 黄楊集 也收入 明史藝文志。至正七年,華幼武爲陳氏舉辦壽宴時已有四子,長子完韡十八歲,悰韡爲次子,據趙友同所撰 貞固華處士傳 推算,此時年方七歲。華悰韡對童年時代經歷的這一系列文化活動,一定留下了深刻印象。經歷元末動蕩,入明後重回黄溍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三七。黄溍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三七。張翥 春草軒記,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證,頁

36、。俞貞木 栖碧處士壙誌銘,趙承中 黄楊集附録,頁。黄溍 金華黄先生文集 卷二九 華府君碑,卷三七 都功德使司都事華君墓誌銘。陳謙 春草軒詩序,黄溍 貞節堂銘并序,朱存理集録,韓進、朱春峰校證 鐵網珊瑚校注,、頁。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一收入 送華彦清還長洲詩 四首。趙承中點校 黄楊集附録 中收入 送華彦清還長洲詩序,頁。明史 卷九九 藝文志四,頁。趙友同 貞固華處士傳,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三。無錫蕩口華氏家族元末明初的文化轉型無錫,白手起家,回想至正初年的情境,定覺恍如隔世,又分外懷念。元代的旌表勢必不能再提,家財也已經散盡,華悰韡唯一能够繼承和流傳的就是詩禮之家的名聲和傳統。貞固華處士傳

37、中記載他曾自述:“使吾而享爵禄、儲貲財、紹繼先業,如往時之盛,非吾所敢知。使吾周旋詩書,以禮義之習維持宗族,俾子孫躬耕食力,毋玷志辱先,此則吾所當勉勉不忘者也。”編撰家訓,就是華悰韡“以禮義之習維持宗族”的方式,於是他“斟酌古禮,以冠婚喪祭之儀可以通行於士庶者纂若干條,附以古人嘉言善行,總爲一帙,名曰 慮得集,示其子孫”。現代學者認爲,華悰韡編寫 慮得集,奠定了無錫蕩口華氏詩禮傳家的基礎,然而華悰韡編寫家訓,則是受到祖母陳氏和父親華幼武的影響。華悰韡在洪武年間定居無錫蕩口之後,重建春草軒奉養母親,明人劉衢寫有詩 題貞固春草第二軒,顯示出華悰韡追念其父,傳承孝道的意圖。嘉靖年間,華幼武八世孫華鍔

38、重構春草軒,禮儀孝道也這樣傳承下去。從陳氏旌表,到貞節、春草詩集,再到華悰韡所編寫的家訓 慮得集 和族譜等家族文獻,華氏後代子孫産生了家族榮譽感,推崇“德”和“學”,力求不墜先業。在教導女兒和媳婦時,華悰韡的妻子錢淑汝會强調,華氏“世爲名家”,陳氏“操守節義,當時嘗旌表其門”,希望晚輩能够“修身慎行”,不要辱没先祖。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華悰韡對子孫的教導中。慮得集 是華悰韡爲了訓示子孫而撰寫的家訓,“慮得”取自千慮一得之義。在 慮得集 中,華悰韡回憶少時父親對他的諄諄教誨,感慨“財不足爲後世計,德則可致後世綿軟也”,强調“忠孝之道,吾家歷代循守”,勉勵後世子孫勤習經書以學習孝悌、忠信、禮義、道德,

39、“使後世稱爲良善之家子孫”。華悰韡曾手抄其父詩集 黄楊集 和 先代遺文册 三十九篇,收録名人文士爲貞節堂和春草軒寫的銘、述、記、序等留給後世子孫學習,對其殷切期望可見一斑。據何科培統計,明清時期蕩口華氏的進士人數爲 人。高攀龍感慨道:“吾邑惟華氏族最大,他族不得望矣。自趙宋來,古墓之存,子孫能世守者,惟華氏;世有素封,科第相望不絶者,惟華氏。”從宋元時期的地主家庭到明清的無錫市太湖文史編纂中心編著 梅里志 泰伯梅里志,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年,頁。周道振、張月尊 文徵明年譜,上海:百家出版社,年,、頁。王進 華母錢氏墓礍名,見明代華守方(嘉靖)華氏傳芳集,轉引自 無錫文庫 第三輯,南京:鳳凰出

40、版社,年,頁。高攀龍 慮得集序,華允誼 華氏傳芳集 卷二;華悰韡 慮得集,頁。華悰韡 慮得集,樓含松 中國歷代家訓集成,頁。王照宇 奕世尚古 明中葉無錫華氏家族古書畫鑒藏研究,頁。何科培 明代無錫華氏家族文學研究,頁。高攀龍 華氏重修族譜序,上海圖書館編,陳建華、王鶴鳴主編,丁鳳麟整理 中國家譜資料選編序跋卷 上,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文化世家,旌表陳氏這一事件的推動作用值得關注。華氏子孫以陳氏的節行和華幼武的孝心爲榜樣,重視家庭教育和文化傳承,並圍繞貞節堂、春草軒進行一系列文化活動,推崇“德”和“學”,力求不墜先業,讓家族内部的文化氣息不斷攀升,助力了文化世家的形成。三、結論中國古代

41、社會中,厚風俗一直是政府所極力推行的政策之一。元代雖然是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接受儒家文化較爲緩慢,有一個長期過程,但亦多次强調厚風俗、旌孝節的國家政策。元典章聖政 中即録有“厚風俗”“旌孝節”之詔書節文,在多位皇帝即位詔書中都有相關條畫。元大德七年(),鄭介夫上奏 一綱二十目,提出二十一條建議,其中爲元廷所採納的就有“厚風俗”一條,可見元廷對於正人倫、厚風俗、旌孝節非常重視。國家政府有懲惡揚善的職能,然而在國家逐漸法制化的過程中,政府職能中懲惡的部分通常更受重視,而揚善的職能則相對弱化。從元代旌表陳氏演化至華氏的文化轉型,則充分表現出國家的文化政策對社會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是政府揚善職能發揮作用的典型事例之一。文新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李鳴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高華等點校 元典章 卷二 聖政,頁。陳高華等點校 元典章 卷四五 刑部七諸奸縱奸“通奸许諸人首捉”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