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读后感今天,再一次拜读了华南师大刘良华系列专栏“关于老师成长”(一)成为有课程智慧的老师,结合三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有特别多感悟。在改革教育传统的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教育隐喻或教育口号,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这些教育隐喻或教育口号耳熟能详、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往往使教育工作者津津乐道。要成为有课程智慧的老师,从一下教育口号谈起。(一)“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中国曾经有屡次教育改革(或教学实验),其中特别多教育改革实际上只是“教学改革”,也确实是“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是特别重要的,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抵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遭遇一个障
2、碍:原有的教材已经不能习惯新的教学方法,旧教材成为新教学方法的瓶颈。假如教材错了,教学方法不管如何调整,终归是一种“微调”,甚至会“助纣为虐”。也能够说,假如只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改变教材,至多只有“正确地做事”的效应,而且特别可能是正确地做错误的事。真实的教学改革总会引起教材改革及相关的课程改革的渴望,有效的教学改革本来应该是课程改革,应该使教材和教学方法同时发生改变。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显然,“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这就要求广大老师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二)“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新课程理念认为,
3、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确实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老师不断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前几天,北京大兴县教育调查团到泰安调查新课程推进情况。在长城中学座谈交流时,我发觉他们特别在乎教材选择咨询题,他们认为,假如两个地区、两个学校选用的教材不同,这本身确实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比方,他选“人教版”我选“北师版”,假如高考侧重“人教版”的话,我们岂不是吃大亏了。事实上这确实是典型的理念咨询题,也确实是说,新高考“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
4、大可不必为教材的选择而消耗过多的精力。要结合本身实际,依照课程标准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开展。(1) 整合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依照教学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单元的顺序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比方,泰安的数学教学,必修阶段的学习在04、05级是按照必修13524的顺序学习的,06级依照学习的效果调整成了15423更加符合泰安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如,如今高一数学必修5“3、3、2简单的线性规划咨询题”这一节,学习必修5时由于“直线的方程”没有学临时搁置。学完了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后再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感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2) 补充教材。补充教材实际上
5、使用“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他并不改变原有教材的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根底上依照学生的详细实际和高考的要求,适当增加相关的内容。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教材互为补充,既能保证老师不至于“照本宣科”又能增加学生应对高考的自决心。比方,立体几何中“二面角”,课本内容较少且没有求二面角的例题(仅在课后习题中出现了2题),而此知识点又是高考的重点,有经历的老师一般要在这里补充例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初步掌握简单的二面角的求法。(3) 更新教材。假如老师发觉现有的教材绝大部分内容已通过时、落后;或者教材虽好但不合适本人学生的详细实际;或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但与高考的要求还有差距等。那么,老师能够考虑用另外的教材交换现有的教材,以便更好的传授知识、培养才能、应对高考。更新教材时一般先做“减法”后做“加法”,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开展。总之,老师只有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成为有课程智慧的老师,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成为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刘良华)这篇文章在教育报3月23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