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图中有真意欲辨需用言——论插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815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中有真意欲辨需用言——论插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中有真意欲辨需用言——论插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中有真意欲辨需用言——论插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插图是辅助教师展开高效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古诗文常常是嗨涩难懂的,基于此,本文主要依托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从课堂兴趣激发、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构建一个教学资源丰富的高效语文课堂。关键词:插图教学方法语文素养插图是教科书装帧设计的重要元素,是教科书显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插图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意趣和直观感知,是理解文本知识的有效辅助语言。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充当着课本的第二语言的角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文本阅读的效果,而且可

2、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插图使用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对课本插图或是无视,或仅将插图作为PPT配图的一部分,缺乏主动使用的意识,更鲜少发挥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以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纲,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这一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将插图充分运用在古诗文教学的导人、过渡、重点突破以及总结的任一环节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插图意蕴的解读,在激发学生兴趣、解

3、答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疑问、纠正错误认知、培养学生思辨辩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方面发挥重要功效。一、图文相接,感悟文字魅力在阅读文学作品前,读者会受到先前认知水平、阅读能力、体验经历等影响,阅读心理会形成某种认知结构和预期认知,体现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对于初中生而言,高效利用插图唤醒或进人学生的期待视野,是进行文本有效教学的重要法宝。在统编版教材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配图中,岳阳楼占据了插图的主体部分,而洞庭湖仅作为岳阳楼的背景。然而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描述岳阳楼形状的,却仅有寒寒数字。就图文的不相符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范仲淹为何这样做?关于本文的写作渊源,文中说的明白

4、“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见到作为天下名楼的岳阳楼年久失修便欲使其“隆显之。饮水思源,解文寻根。笔者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滕子京的与范经略求记书:在这封信中,他提到准备请名人作记,以达到“胜”郡国、“显”山水、“久”楼观的目的。而范仲淹是当朝的“高位辅臣”,富有文才,“雅意在山水之好”,此时的他教材丨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7 5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可谓与滕子京“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是求记的不二人选。也正因为此,滕子京寄上洞庭晚秋图供昔日老友参考。滕子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5、呢?阅读宋史腾宗谅传我们发现,他“尚气,调倪自任”,对自已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不仅据滕子京的要求,发挥此景之美,而且能“神游物外而心与景接”,通过洞庭湖阴、晴的景色,抒写迁客骚人览物的悲欢之情,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6、洋”之感。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另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通过插图设疑唤醒阅读期待,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结合课文内容解答困惑,从而对文章主旨有深人理解。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比使得学生对岳阳楼记这一千古绝唱的认知也就更加深刻了。二、图见审美,涵养文学情怀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古诗文是没有配插图的,其实这也可以作为教学切入点,鼓

7、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课文选配一幅恰当的插图。以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简洁凝练,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资源中找出一幅你认为最合适的课文配图。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文字描述如下:1.白茫茫大雪作为底色,树枝横斜,一人立于小舟之上,又有一瓶型小石塔作为陪衬。2.中国古典水墨画风格的作品,远山近山作为背景影影绰绰,几叶扁舟在江上游,近处可看到一艘小渔船和在船上劳作的渔民。3.整幅图色调冷蓝,可以看到近处的座椅、亭子、树枝和远处的长堤均被白雪覆盖。4.整幅图简洁明了,仅有远处的一痕,湖心亭一点和芥子大小的小舟

8、。每组同学都对自已借助网络资源搜寻到的配图表示十分满意,经由热烈而持久的讨论后,根据课文中的描述,他们排除了那些有多余装饰的图片,又根据自已信息搜索到关于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夏咸淳先生考证,明亡后,“张岱拒绝臣服清廷,携家逃往嵊县山中,时年适逢五十”,多年后,张岱“遥思往事,忆即书之”,那场大雪与看雪的往事,发生在崇祯五年(1 6 3 2)十二月,距离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竞有十五年之久。想象作者写作本文时,或许是一个夏日晴朗的午后,作者穿越了时空,任由思绪把他带回那个夜晚。在那个夜晚中,回忆不应当有声音,亦没有颜色,天地白茫茫一片。作者泛舟湖上,物我合一,仿佛回到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之中,天

9、云山水,在大雪的裹挟下将作者重重包围,只剩下无可言说的寂寞。纵有舟子,有铺毡对坐欣赏雪夜西湖的“痴人”,然而他们沉浸在世俗的寒冷劳作之苦与口福之享的愉悦中,与“我”毕竟存在着隔膜。或许,我的知已只有那混沌之中的西湖罢了。由此看来,带有丰富色彩的插图也不适合本文。既然作者在写西湖雪景时用了白描的手法,那么能表露作者心迹的,也只有白描手法的水墨画了!因此,图六成为他们心中完美的配图。问题似乎到这里得到了解决,然而,有同学指出了该图中不合逻辑的地方:“是日更定矣”,根据课后注释,此刻应为晚上八点。古代照明条件多有不便,更别说大雪三日且入夜后“人鸟声俱绝”的西湖了。纵有余所挚一小舟上的烛076|教材I

10、火,有大雪三日后雪的映射带来的光亮,但这也万万不可能将整个西湖点亮而形成“上下一白”的景观的。难道张岱在说谎?笔者一时语塞,这也是自己备课之中从未想过但又颇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幸运的是,在知网上我找到了曾文彦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解读一一张岱在天地混沌一片的白色中实现心灵的逃避,达到忘我,与自然融合为一的同时,超越了经验世界“上下一黑”的体验,回归生命的初始颜色,“白”是全色也是无色,是过渡与等待,是救赎与回归,是趋向纯净、大繁至简,反映其在“繁华靡丽,过眼皆空”的五色幻灭后空幻无依的心境。尽管对初三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解读或许晦涩难懂,但在思考与质疑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辩能力,也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11、与探究奠定了基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唤醒学生的审美心理,在语文教材插图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展现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造力,独特的审美力,通过品鉴插图来领略其中所隐含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从而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三、以图促思,丰富文化积淀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插图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在八年级下册的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课文内容理解上并不难,但统编版教材配文插图只绘出在濠梁之上游玩的两个人,一人低头看鱼神情专注,一人手执竹杖似有所语,却并未清楚指出熟为庄子谁是惠子,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也可

12、抓住这一点加以讨论:你认为插图中挂着竹杖的人和低头看鱼的人各是谁?一种观点认为,挂着竹杖的是庄子。从服饰和神态上看,他站在那里括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挂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率性自然;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可见其位高权重。他死死町住水中的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他又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呢?另一种观点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微笑,超然物外,活泼轻松,与水中游鱼相乐,随性而又智慧;挂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老气横秋,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较真的个性。两种观点各执已见,争论不下。笔者提醒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评判时,要注意“知人论世”,既要从文

13、本出发,找出相关语句,又要借助工具书和相关文献材料,拓宽视野,对庄子与惠子有更深刻的认识后,再做出的结论,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对庄子与惠子有了更深人入的理解:庄子作为宋国公室的后代,也曾担任过十年的漆园吏,因此单从服饰打扮的角度去评判人物身份,是不全面的;有同学读到了秋水篇中所记载的“惠子相梁”的故事,指出惠子醉心功名、无端猜忌别人,庄子则潇洒清高,从这一点看来,还是站着挂拐的那位比较符合庄子的形象;有同学则从创作者的角度指出:庄子是由庄子及道家学说后人所写,庄子形象自然是伟光正的,作为反面人物的惠子形象可能有所歪曲;有同学读到了庄子徐无鬼中庄子为惠子送葬的故事,指出庄子与

14、惠子互为知音,而本篇文章首句即指出庄惠“游”于濠梁之上而非“辨”于濠梁之上,因此整篇文章是在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发生的,我们后人为辩认二人身份吵到不可开交,庄惠二人如泉下有知,定会嘲笑我们的不懂“逍遥”从课堂讨论看来,这个由插图带来的人物形象争论问题已经深人对先秦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庄子作品思想内容与主旨的探究,虽然关于这幅图中谁是庄子谁是惠子的争论尚无定论,但因着对插图内容的探究,学生对课文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都有了深刻的理解。钱理群认为:语文教育的过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终是要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个性的健全发展,以此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插图设疑,抓住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良好契机,不仅可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欣赏与创造能力,培养思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