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13_T 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72731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13_T 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213_T 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213_T 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213_T 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213_T 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150B52DB3213宿迁市地方标准DB 3213/T1035202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Technical rules for the breeding of large size Eriocheir sinensis larva2021-12-23 发布2022-01-23 实施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213/T 10352021I前言为规范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有关养殖技术,特制定本技术规程。本文件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提出并负责起草。本

2、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泗洪龙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起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建勇、王信海、丁辰龙、姜雪照、王宣朋、姜爱兰、覃宝利、单金峰、顾启花、吴春、颜怀宇、唐金玉、陆全平、孙修云、蒋后明等人。DB3213/T 103520211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术语和定义、池塘准备、蟹苗放养、投喂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蟹种越冬、蟹种捕捞和生产记录。本文件适用于宿迁地区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

3、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SC/T 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饵料安全限量NY/T 536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眼幼体河蟹在淡水中生长育肥,每年秋冬之交,完成成熟蜕壳后(长江流域一般为二秋龄)便成群结队向河口浅海处迁移。在迁移过

4、程中,性腺逐步发育,最后在咸淡水中发育成熟,并完成交配、产卵、孵化等过程。孵出后的苗体呈水溞状,称溞状幼体。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后变态为大眼幼体,俗称蟹苗。3.2仔蟹大眼幼体经过蜕壳后变态为I期仔蟹,仔蟹分三个时期,分别为I期、II期、III期。3.3幼蟹III期仔蟹经过蜕壳后变态为I期幼蟹,幼蟹分五个时期,分别为I期、II期、III期、IV期、V期。3.4扣蟹DB3213/T 103520212幼蟹再经数次蜕壳,至当年秋天,蟹种长成纽扣般大小,即成为扣蟹,也称大规格蟹种。4池塘准备4.1池塘条件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埂坚实,池底平坦,淤泥少,不漏水,面积以(12)667为

5、宜,蓄水深度要求能达到1.5m2m。4.2池塘水源、水质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无污染源,水质应符合NY 5051-2001 中的规定。4.3清池消毒在蟹苗投放前15d20d,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曝晒数天后,采用干法清池。将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向池四周均匀泼洒,生石灰用量80kg667100kg667,并于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4.4注水施肥蟹苗下池前7d10d,向池内注水50,并投施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培育饵料生物,为蟹苗下池后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通常投施经发酵后的牛、羊等有机肥,用量为150kg667200kg667。也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膏与培藻多肽进行肥水。4.5栽

6、植水草向池塘移植水花生,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70%左右。3月底在池塘四周带状栽插伊乐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30%;4月中上旬,在池塘中用毛竹打桩固定水花生,水花生每单元100200(20m5m或者40m5m),布设时水花生经过聚维酮碘消毒处理;在蟹苗投放之后,将长至15cm的轮叶黑藻切成8cm左右的段节,按30 kg/66750kg/667均匀播撒,茎节部分浸入泥中,再将池塘水加至15cm左右,以后逐渐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4.6防逃设施池埂上设立防逃网;防逃材料可用聚乙烯网或者防逃板;选择宽度在60cm左右的网布,在池埂边埋入土深15cm20cm,留出地面4

7、0cm左右,上部要缝钙塑板,钙塑板高20cm左右;每3m5m用毛竹、木柱固定。5蟹苗放养5.1苗种选择5.1.1亲本质量要求亲本健康状况良好,雌性规格以250g以上为宜,最低不应小于150g,雄性规格应不小于200g,该水域不属于河蟹重要疾病频发地区。5.1.2蟹苗选择DB3213/T 103520213选择优质的蟹苗,具体要求是规格比较整齐,体色呈淡黄色或姜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个体粗壮,游泳活泼,爬行敏捷,手感微刺,镜检体表无聚缩虫及其它异物。5.2放养密度通常蟹苗放养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放养密度为0.75kg6671kg667。同一池塘内放养蟹苗的批次应相同,规格应一致。5.3放苗

8、适宜的放苗时间为5月中旬。放苗前把整个装苗的蟹苗箱放入网箱中,活的蟹苗自动游出,慢慢捞起蟹苗箱,除去死苗,待蟹苗活动正常后,投喂大量水溞,蟹苗吃饱后下塘可增强适应能力和寻食能力。6投喂管理6.1不同发育阶段投喂方法不同发育阶段投喂方法如下:a)蟹苗下塘后至蜕皮变态为期仔蟹期间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不足时可增投豆浆、鱼糜、熟蛋黄等,坚持每天多次投喂,并做到量少次多;b)仔蟹期期间(5 月中旬6 月上旬)以 42%粗蛋白的优质配合零号饲料为主,投喂量占体重 8%10%;c)幼蟹 III 期(6 月中旬6 月下旬)以 42%粗蛋白的优质配合零号饲料为主,投喂量占体重7%9%;d)幼蟹 III 期(

9、6 月下旬7 月上旬)投喂粗蛋白为 38%的 1 号料,投喂量占体重 6%8%;e)幼蟹 IV 期(7 月中旬8 月)投喂粗蛋白为 32%的 2 号料,投喂量占体重 5%6%;f)幼蟹 V 期(9 月10 月)投喂粗蛋白为 30%的 2 号料,投喂量占体重 3%5%;g)越冬期间(11 月12 月)投喂粗蛋白为 38%的 2 号料,投喂量占体重 3%。6.2投喂原则6.2.1定时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下午各一次。6.2.2定点采用全池投喂的方法,均匀地投放在池埂四周离岸边浅水区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6.2.3定质投喂的饲料必须是营养均衡、新鲜的配合饲料,坚决不投劣

10、质霉变饲料。6.2.4定量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7水质调控DB3213/T 1035202147.1水位调控蟹苗刚下塘时,水位保持30cm40cm,池水浅接受光照升温快,有利于蟹苗的发育生长。当蟹苗蜕壳变态为期仔蟹后,加水5cm,变态为期仔蟹后,加水5cm,变态为期仔蟹后,加水10cm15cm。高温季节,将水深加至最高水位,控制幼蟹有效积温,降低性早熟比例。7.1.1勤注新水养殖池塘一般不进行大换水,通常以加注新水为主,特别是在生长旺季,大换水容易使环境突变,致使蟹苗产生应激反应,影响蜕壳,夏季加水应在夜间至上午水温较低时。7.2调节 pH 值pH值调节方法

11、如下:a)pH 值低于 7,每半个月需要全池泼洒生石灰水 15mg/L20mg/L 调节;b)pH 值大于 8.5,每半个月全池泼洒漂白粉 2mg/L4mg/L 调节。7.3调节水质池塘水质太瘦时,除了每半个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水20mg/L外,还应当添加过磷酸钙,以2mg/L3mg/L为宜。7.4适时增氧适时开启微孔增氧机防水体缺氧,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使池水溶解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7.5微生态制剂净化水体7.5.1水温大于 20时,可以全池泼洒 1mg/L 光合细菌,或者 EM 菌,全池泼洒 5mg/L;同时添加具有抑制致病菌群体感应功能的芽孢杆菌,按

12、 1mg/L 浓度添加,可以添加适量的秸秆等,一方面给芽孢杆菌提供附着物,另一方面提供 C 源,调节水体 C/N 比例,利于净化水质。7.5.2水温低于 20时,可以全池泼洒 2mg/L3mg/L 光合细菌或者 10mg/LEM 菌。8病害防治8.1防治原则病害防治应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防病治病贯穿于蟹种培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防治药物的使用执行 NY 5071-2002 规定,防治重点为预防纤毛虫病、烂肢病、肠炎病等。8.2防治方法8.2.1化学预防:用漂白粉(2mg/L4mg/L)或者生石灰(15mg/L20mg/L)每半月定期进行水体消毒。8.2.2生物预防:每半个月使用复

13、合芽孢杆菌(5mg/L)进行改底,常见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见表 1。DB3213/T 103520215表 1常见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常见疾病名称疾病症状治疗方法肠炎病病蟹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体色发白。解剖后发现肠道发红且无食、无粪便,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用大蒜素拌料投喂,每 10饲料用量为40g50g,连喂3d4d。烂肢病病蟹步足上均有块状溃疡斑点壳下有洞穴状,背甲、腹部以及附肢上也有腐烂、溃疡的症灶,肛门肿胀,活动力下降,摄食量减少。全池泼洒聚维酮碘,用量为240g/667300g/667,每日1次,连用2次。纤毛虫病河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

14、,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镜检可见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后期,蟹体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造成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继而引发细菌病,造成食欲减退,体质虚弱,最终因蜕壳不遂而死亡。全池泼洒纤虫净,用量为200g/667250g/667。9蟹种越冬越冬前用生石灰(用量为8kg66710kg667)对培育池进行消毒后,换去一半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将池水深度控制在2m 左右,若水位过浅,应及时补充,以防蟹种被冻伤或冻死。若水质过肥,应及时加注新鲜水。越冬前一个月要强化饲养管理,多喂高蛋白和高能量配合饲料,促其肥壮,减少越冬死亡;越冬期间,扣蟹会在向阳池坡活动,应投喂一些饵料供觅食;如发现水面结冰,冰上积雪,应立即破冰除雪,以防缺氧;冬后水温达8后,要逐步强化饲养管理,投喂高蛋白配合饲料,以促其肥壮,保证第一次蜕壳顺利进行。10蟹种捕捞蟹种的捕捞时间一般为翌年春季,捕捞方式有投饵诱捕、地笼捕捉、陷阱捕捉、灯光诱捕、注水捕捉、干塘捕捉等多种方法,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捕捞效果更佳。11生产记录全程记录建档,包括蟹苗来源、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培育过程及销售等,记录保存2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