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601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3 125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3.020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陈 振1,付文凤2(1.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2.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摘 要:基于南京市六合区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引导宅基地有序退出,提高宅基地退出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认同因素: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习俗重视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社交联系因素:农户参与村庄集体活动的参与

2、度、以及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的便捷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地方依赖因素:农户对目前所在村庄和宅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在制定引导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土地依恋对农户意愿的抑制作用,一是应建立村庄文化感召凝聚机制,增强农户村庄认同感;二是搭建村民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便捷度;三是加强安置小区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经济;宅基地;退出意愿;农户;土地依恋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3-0125-07宅基地是我

3、国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宅基地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迁1-5。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将宅基地制度变迁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如:按照宅基地权属性质6、按照土地管理体制演变7、按照经济体制演变8划分。不可否认,这种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明显身份性和福利性的宅基地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利和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9。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仅仅依靠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只增不减”的供地模式将导致建设用地规模日益逼近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与此同时,大量

4、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宅基地“建新不拆旧”“新房没人住”等闲置浪费问题日益凸显,城镇建设用地供不应求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的矛盾成为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亟需解决的问题10。为了解决该矛盾,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在多地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20162021 年连续 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该问题作了具体部署,提出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2015 年开始的“三块地”改革试点,宅基地退出试点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从各地试点情况来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不高、总体水平偏低是进一步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最大瓶颈,“如何提高

5、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成为各地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术界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学者们试图从农户个人特征11-12、家庭特征13-14、资源禀赋15-16、分化程度17、收益成本18、风险预期19-20等方面给出相应解释,这些研究成果对各地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但是纵观已有研究,不难发现:现有文献大多基于西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将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看作是一项单纯的经济行为,过于强调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能够获得哪些收益、损失哪些成本、面临哪些风险等,而忽视了农户个体文化、认知和情感等“感性”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受几千年传

6、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农民往往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风俗和文化氛围造就了其对故乡强烈的归属感和依恋感21,最新收稿日期:2023-05-09修回日期:2023-08-25作者简介:陈振,1990 年生,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政策研究。电子邮箱: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本下乡介入农地流转:运行机制、风险测度及政策优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YJC6300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SJA0088);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YY221037)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Resourc

7、es126 2023Vol.44.3 的研究成果表明,由土地依恋形成的特殊人地关系能够有效提高个体参与当地环境保护的意愿22-24。那么,对于故乡的“土地依恋”是否会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现有文献对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鉴于此,本文拟将较为“感性”的“土地依恋”变量引入到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建立新的理论框架,探讨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促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提供参考。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何为土地依恋?土地依恋是环境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起源于地方理论(place theory),最早由Gerson 等人于 1977 年提出,但其并

8、未对这一术语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直到 1983 年,Shumaker 等人将土地依恋的概念界定为人与地之间的一种特殊情感联系,此后学者们纷纷依据这一界定对其构成维度、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等展开了大量探讨25。其中土地依恋的构成维度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以 Williams 和 Roggenbuck 为代表提出的“二维理论”认为,土地依恋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个维度构成,其中“地方认同”是一种精神依恋,而“地方依赖”则是一种功能依恋26;以 Scannell和 Gifford 为代表提出的“三维理论”则认为,土地依恋由“人、地方和心理过程”三个维度构成,其中“人”指产生依恋的主体,“地方”是

9、产生依恋的客体,而“心理过程”则指人对地方产生依恋的情感经历23;以 Chen为代表的“四维理论”倡导者认为,土地依恋由“地方认同、情感依恋、社交联系、地方依赖”四个维度构成27;除此之外,还有以 Hammitt 和 Stewart 为代表提出的“五维理论”将土地依恋按照金字塔形状划分为“熟悉感、归属感、认同感、依赖感和根深蒂固感”等五个维度28。土地依恋是特定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的一种积极情感联系,反映了人对地的接近倾向。上述学者对土地依恋构成维度的划分虽未达成一致,但均是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相应划分依据,其中“三维理论”侧重于土地依恋的构成要素,“五维理论”强调的是土地依恋的程度高低,而“二维理

10、论”和“四维理论”则侧重于土地依恋的性质类型。相较于“二维理论”,“四维理论”同样是将土地依恋区分为精神依恋和功能依恋两个层面,但其认为精神依恋反映了个体对其居住地的认同和积极情感,应进一步划分为“地方认同”和“情感依恋”两方面;而功能依恋反映了居住地能够满足个体日常社交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应进一步划分为“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两方面,因此,土地依恋应包括“地方认同、情感依恋、社交联系、地方依赖”四个维度。这种划分方法显然更能全面反映农户个体对宅基地的积极情感联系。综上,本文参考Chen提出的“四维理论”,基于精神依恋和功能依恋两个层面,从地方认同、情感依恋、社交联系、地方依赖等四个维度,

11、考察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图 1)。1.1 地方认同地方认同主要反映农户对所在村庄特有印记的认同,这些特有印记包括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村民价值观等,本文以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传统习俗重视度、以及村民价值观认可度等变量表征地方认同因素。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对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而言,宅基地退出不仅意味着居住场所的改变,更意味着村庄历史文化的更迭与重塑。一般来说,如果农户对所在村庄的历史文化记忆越深、认同感越强,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反之,如果农户对所在村庄的历史文化缺乏记忆、认同感不强,则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9。

12、其次,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史的国家,传统习俗对村民日常生活也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如果农户对所在村庄的传统习俗足够重视、参与度很高,就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反之则不然30。最后是村民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农户与所在村庄其他村民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并对这种价值观认可度较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反之则不然31。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1:地方认同因素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1.2 情感依恋情感依恋主要反映农户对其长期居住的村庄和宅基地产生情感上的喜爱和归属,本文以农户对其长期居住的村庄和宅基地的喜爱感、归属感、以及搬离后的思念感等变量表征情感依恋因素。“环境心理学”中的大量研究

13、表明,个体对某个地方具有越强的情感依恋,就更愿意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行动,甚至愿意以牺牲部分个人利益为代价,换取当地环境的有效改善22-24。对于长期生活在传统农村的农民而言,其在潜移默化中早已对所在村庄和宅基地产生了情感上的喜爱感和归属感,甚图 1 理论分析框架Fig.1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3 127至会在搬离后难以适应,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思念感。通常,如果农户对所在村庄和宅基地情感上越喜爱,对当下生活于此满意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反则愿意退出32;如果农户对所在村

14、庄和宅基地归属感越强,认为只有居住于此才有家的感觉,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反之则愿意退出;同样,如果农户认为搬离目前居住的村庄和宅基地后难以适应,会产生强烈的不舍和思念,就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反之则不然33。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 2:情感依恋因素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1.3 社交联系社交联系主要包括村民与集体之间、以及村民与村民之间两个方面,即反映农户基于共同历史和兴趣参与村庄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以及与家人亲戚和邻居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本文以农户参与村庄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的便捷度等变量表征社交联系因素。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虽然我国农村社

15、会正在经历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但根植于“熟人社会”的当代农村依然维持着相对传统的社交关系34。一般而言,如果村集体凝聚力越强,农户对村庄集体活动参与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反则愿意退出;其次,农村社会中家人亲戚是农户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如果农户认为退出宅基地会阻碍其与家人亲戚之间的日常人际交往,就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反则愿意退出;同时,邻居朋友也是农户主要的社会关系,如果农户认为退出宅基地会给其与邻居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不便,也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反之则不然35。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 3:社交联系因素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1.4 地方依赖地方依赖是指村庄自然环境、

16、基础设施等条件如何满足农户基本生活的需求,反映了村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本文以农户对所在村庄和宅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等变量表征地方依赖因素。目前,农户退出宅基地后普遍被集中安置于统一的安置小区,少部分农户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方式跟随子女进城定居,对于长期生活在传统农村的农民而言,无论是安置小区还是城市商品房,与原先居住的村庄相比在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很多安置农户对此极不适应。一般而言,如果农户对所在村庄的自然环境满意度较高,认为居住于此十分舒适安逸,就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反,如果农户对所在村庄的自然环境满意度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感,则更加愿意退出宅基地3

17、6。其次,如果农户认为宅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便捷度较高,能够满足其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则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反,如果农户认为宅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薄弱,甚至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则更愿意退出宅基地37。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4:地方依赖因素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2.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六合区位于南京市最北部,素有南京市“北大门”之称,与浦口区、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共同构成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市江北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江苏省和南京市相继出台“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纲要”等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六

18、合区作为距离主城较远的三个行政区之一,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呈现出典型的“大散居、小聚居”的特征,严重阻碍了上述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全区结合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培育和市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盘活农村低效闲置浪费的宅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然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部分地区同样遇到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不高,总体水平偏低等问题。为了深入研究六合区宅基地管理现状,尽可能反映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对待宅基地退出的态度,2022 年 68 月,课题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分别选取宅基地退出实践较为典型的程桥街道、龙袍街道、冶山街道和竹镇镇等 4

19、 个街道(镇),开展宅基地退出现状调查,然后每个街道(镇)再选取 23 个较为典型的行政村(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 36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42 份,占问卷总数的 95%,其中,程桥街道 96 份、龙袍街道 83 份、冶山街道 78 份、竹镇镇 85 份。整体而言,样本农户特征符合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农户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现实(见表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 1 样本农户描述性统计Table 1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farmer特征选项频数 频率(%)特征选项频数 频率(%)性别男198 57.89 职业务农129 37.7

20、2 女144 42.11 兼业171 50.00 年龄(岁)3022 6.43 非农就业42 12.28 31-4041 11.99 家庭年收入(万)元 341 11.99 41-5065 19.01 3-574 21.64 51-60127 37.13 5-8134 39.18 6087 25.44 8-1262 18.13 受教育程度未上学57 16.67 1231 9.06 小学93 27.19 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不愿意157 45.91初中109 31.87 愿意185 54.09高中75 21.93 大学及以上8 2.34 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Resources

21、128 2023Vol.44.3 2.2 模型构建依据上述理论分析框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地方认同、情感依恋、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等四类自变量的影响,同时农户个人家庭特征也会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一定影响。对于要考察的因变量 Y(宅基地退出意愿)只有两种选择:愿意或者不愿意,因此,只需建立二元 Logistic 模型,将“愿意退出宅基地”定义为 Y=1、“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定义为 Y=0,Y=F(X1,X2,X3,X16)+。其中,X1X5表示农户个人家庭特征,X6X8表示地方认同因素,X9X11表示情感依恋因素,X12X14表示社交联系因素,X15X16表示地方依赖因素,为随机扰动项,为

22、常数项。通过二元 Logistic 模型“进入(Enter)”回归的方法,进行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分析。各变量定义与统计情况见表 2。3 实证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采用 SPSS17.0 软件对上述 16 个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均小于 2,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无需对自变量进行剔除处理(一般认为,当 VIF 5,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需要将相应变量进行剔除)38。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进入(Enter)”回归的方法对 342 个农户样本进行二元 Logist

23、ic 回归模拟,回归结果如表 3 所示。表 3 模型回归结果Table 3 Model regression results自变量BS.E.WalsdfSig.Exp(B)1.个人家庭特征性别0.697*0.5683.33210.0030.647年龄-0.785*0.4560.53710.0211.654受教育程度0.6690.9657.73910.3160.275职业1.654*0.3474.65710.1653.864家庭年收入1.124*1.1245.63110.4452.8592.地方认同我非常认同本村的历史文化-1.875*0.5483.36710.0231.253我非常重视本村的传

24、统习俗-3.426*0.9723.89210.1382.174我非常认可本村村民的价值观0.7630.2542.86710.0431.7323.情感依恋我非常喜欢自家宅基地4.3410.1974.74310.0651.749我对自家宅基地很有归属感2.2330.5883.27510.5210.821如果搬离自家宅基地,我会很思念7.4213.1224.98210.05964.182本村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我的日常需求-2.142*3.1122.75610.0032731.735表 2 变量定义与统计表Table 2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statistics变量类型变量

25、名称变量代码变量赋值均值标准差因变量土地转出意愿Y0=不愿意;1=愿意0.460.5自变量1.个人家庭特征性别X10=女;1=男0.580.49年龄X21=30 岁;2=31-40 岁;3=41-50 岁;4=51-60 岁;5=60 岁3.631.17受教育程度X31=未上学;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及以上2.661.07职业X41=务农;2=兼业;3=非农就业1.750.66家庭年收入X51=3 万以下;2=3 万-5 万;3=5-8 万;4=8 万-12 万;5=12 万以上2.911.112.地方认同我非常认同本村的历史文化X6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

26、同意,5=完全同意4.161.98我非常重视本村的传统习俗X74.230.79我非常认可本村村民的价值观X83.581.143.情感依恋我非常喜欢自家宅基地X9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3.070.98我对自家宅基地很有归属感X102.931.12如果搬离自家宅基地,我会很思念X113.111.234.社交联系我经常参加本村组织的集体活动X12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3.232.32住在这里和家人亲戚来往非常方便X133.891.07住在这里和邻居朋友交流非常方便X144.331.285.地方依赖我对本村的自然环境非常满

27、意X15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4.050.97本村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我的日常需求X164.211.56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3 129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个人家庭特征、地方认同、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因素影响,验证了前文假说 1、假说 3 和假说 4;而精神依恋层面的情感依恋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这与前文假说 2 有一定出入。可能的解释是:对于长期生活在传统农村的农民而言,其对宅基地的情感依恋程度均值为 3.04,明显低于其它三类变量,说明当前受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功利等因素

28、的影响,农民的家园感正在逐渐淡化,农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对所在村庄和宅基地的喜爱感和归属感不断降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精神依恋层面的情感依恋因素影响大为削弱,情感依恋更多成为一种“口头”概念,当农户面临宅基地退出的选择时,更多还是考虑功能层面的需求39-40。因此,其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不显著。3.1 个人家庭特征农户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显著。其中,性别的影响为 5%水平上的正向显著,说明男性相对于女性更愿意退出宅基地,可能是因为男性非农就业能力相对较强,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女性则相对喜欢安定的生活,不愿意轻易退出宅基地。其次,年龄的影响为 10%水平上的负

29、向显著,说明农户年龄越大,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这可能与年龄偏大的农户土地依赖程度越高有关。第三,职业的影响为 10%水平上的正向显著,说明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越高,越愿意退出宅基地,这是因为部分兼业农户和非农就业农户工作地点距离农村较远,为避免两地奔波,就倾向于退出宅基地,向城镇转移。最后,家庭年收入的影响为 5%水平上的正向显著,说明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越愿意退出宅基地,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农户倾向于退出现有宅基地,搬迁到城镇居住,享受城镇便利的资源。此外,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这似乎与已有研究有一定出入,但也有其内在的逻辑,一方面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就业

30、的机会越多,为避免宅基地闲置浪费,愿意退出宅基地;但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产权保护意识越强,为避免其土地权益受到侵犯,而不愿意轻易退出宅基地。3.2 地方认同地方认同的表征变量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习俗重视度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分别为5%、1%水平上的负向显著,与假说 1 一致。这说明:对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而言,宅基地退出不仅意味着居住场所的改变,更意味着村庄历史文化的更迭与重塑,同时,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史的国家,传统习俗对村民日常生活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习俗重视度越高,就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而村民价值观认可度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

31、的影响不显著,这与假说 1 有一定出入,可能是因为当前农村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城镇化造成农村社会异质性与流动性不断增强,原本较为传统保守的村民价值观受到外来思想和观念的全方位冲击开始不被部分农民认可,导致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调研中发现,兼业和非农就业的农户思维意识较传统农户明显活跃。3.3 社交联系社交联系的表征变量农户参与村庄集体活动的参与度、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的便捷度,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分别为 10%、5%、1%水平上的负向显著,与假说 3 完全一致。这说明,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但根植于“熟人社会”的当

32、代农村依然维持着相对传统的社交关系。村集体的凝聚力越强,农户对村庄集体活动参与度就越高,这部分农户往往不愿意轻易退出宅基地,调研中约 50%的农户反映,安置小区高楼林立,缺乏集体活动的场所,不利于其组织、参与村庄集体活动。此外,农民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多限于亲人邻里之间,家人亲戚、邻居朋友可以说是农户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调研中发现,农户普遍担心退出宅基地后自己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被安置到不同的小区,或者即使安置在同一小区,但楼栋之间距离太远,这不仅会阻碍其与家人亲戚之间的日常人际交往,也会给邻居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诸多不便,是导致其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重要原因。自变量BS.E.WalsdfSig

33、.Exp(B)4.社交联系我经常参加本村组织的集体活动-4.239*2.6941.00510.114231.634住在这里和家人亲戚来往非常方便-0.986*1.6720.63210.1280.562住在这里和邻居朋友交流非常方便-1.128*0.6421.25110.15922.5425.地方依赖我对本村的自然环境非常满意-5.214*0.4583.86910.0081252.734本村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我的日常需求-2.142*3.1122.75610.0032731.735注:*、*、*分别表示在 10%、5%和 1%水平上的显著(续表 3)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Re

34、sources130 2023Vol.44.3 3.4 地方依赖地方依赖的表征变量农户对所在村庄和宅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满意度,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分别为 1%和 5%水平上的负向显著,与假说 4 相吻合。这说明,对于长期生活在传统农村的农民而言,宅基地退出后无论是统一居住在安置小区,还是跟随子女进城定居,与原先居住的村庄相比在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目前所在村庄的自然环境越好,宅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越完善、便捷度越高,农户对此满意度越高,就越不愿意轻易退出宅基地。调研中发现,约 70%的农户对目前所在村庄的自然环境表示满意;约80%的农户认为目前宅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可

35、以满足其日常需求。农户普遍担心退出宅基地后,安置小区内楼间距过于密集,缺乏绿化环境,长期居住会很不适应,同时集中居住会改变其土灶做饭、井水洗衣等生活习惯,且安置小区距离自家承包地较远,降低了其日常耕作便捷度,极大影响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4 结论与政策建议4.1 结论本文基于南京市六合区 342 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精神依恋层面的地方认同因素,功能依恋层面的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因素显著抑制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2)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地方认同因素影响,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传

36、统习俗重视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3)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社交联系因素影响,农户参与村庄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的便捷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4)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地方依赖因素影响,农户对目前所在村庄和宅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此外,农户性别、职业、家庭年收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年龄的影响为负向显著。4.2 政策建议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引导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时,应重视农户对宅基地在地方认同、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等方面的土地依恋,降低其对农户意愿的抑制作用。具体而

37、言:首先,从精神层面着手,建立村庄文化感召凝聚机制。在安置小区附近配套建设“乡愁馆”、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节”,加大村庄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增强农户村庄认同感,提高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其次,搭建村民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便捷度。在安置小区内建设村民活动场所,方便农户组织参与村庄集体活动;同时,充分考虑农户意愿,尽量将原来居住在同一村庄的村民安置在同一安置小区的相邻楼栋,提高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再次,加强安置小区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保证小区各项建设指标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宽楼间距,提升小区绿化水平;同时,强化小区水电、排污、农具摆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尽量满足农户

38、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最后,为年龄偏大农户及女性农户提供就业培训,为其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其非农就业竞争力,拓宽家庭增收途径,从而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参考文献(References)1 黄小虎.征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J.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7-13.HUANG X H.The evolution retrospective and consideration for reforming in land requisition system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11,32(2):7-13.2 黄贤金.中国土

39、地制度改革 40 年与城乡融合的发展之路 J.上海国土资源,2018,39(2):1-3.Huang X J.Chinas land system reform in 40 years and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18,39(2):1-3.3 刘守英.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J.上海国土资源,2014,35(1):1-8.Liu S Y.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land system reform in ChinaJ.Shangha

40、i Land&Resources,2014,35(1):1-8.4 张勇,周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进展与展望 J.上海国土资源,2023,44(1):1-9.ZHANG Y,ZHOU J.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prospect of rural homestead system reform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23,44(1):1-9.5 刘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1):10-15.LIU H.Comparing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and inn

41、ovation patterns during new urbanization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15,36(1):10-15.6 朱新华,陈利根,付坚强.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规律及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39-44.ZHU X H,CHEN L G,FU J Q.The law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hanges of rural homestead systemJ.China Land Science,2012,26(7):39-44.7 姜爱林,陈海秋.新中国 50 多年来宅基地立法的历史沿革 J.重

42、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91-95.JIANG A L,CHEN H Q.On historic evolu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legislation after over fifty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J.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24(2):91-95.8 喻文莉,陈利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嬗变的历史考察 J.中国土地科学,2009,

43、23(8):46-50.YU W L,CHEN L G.Overview on history of evolution of 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 Land&Resources 2023Vol.44.3 131institutional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rightJ.China Land Science,2009,23(8):46-50.9 陈振,罗遥,欧名豪.宅基地“三权分置”:基本内涵、功能价值与实现路径 J.农村经济,2018(11):40-46.CHEN Z,LUO Y,OU M H.“Division of thre

44、e rights”of homestead:the connotation,functional value and realize wayJ.Rural Economy,2018(11):40-46.10 孙鹏飞,赵凯.社会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28-141.SUN P F,ZHAO K.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farmers behavior of quitting rural residential land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

45、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0(5):128-141.11 郭杰,韩文静,欧名豪.政府激励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影响研究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14-121.GUO J,HAN W J,OU M H.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centive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consolidation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

46、ciences Edition),2015,15(4):114-121.12 邵子南,陈江龙,叶欠,等.基于农户调查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9):1117-1122.SHAO Z N,CHEN J L,YE Q,et al.Analysis of the 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rrangement based on farm household survey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47、 Basin,2013,22(9):1117-1122.13 戴燕燕.上海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 J.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28-34.DAI Y Y.Establishment of an Exit Mechanism from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Shanghai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12,33(1):28-34.14 李敏,陈尧,唐鹏,等.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J.资源科学,2020,42(9):1692-1703.LI M,CHEN Y,TANG P,et al.The impact of

48、 family life cycle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withdraw from homesteadJ.Resources Science,2020,42(9):1692-1703.15 韩文龙,刘璐.权属意识、资源禀赋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J.农业经济问题,2020(3):31-39.HAN W L,LIU L.Ownership awareness,resource endowment and willingness to withdraw from homestead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20(3):31-3

49、9.16 张成玉.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宅基地改革模式比较研究 J.上海国土资源,2022,43(1):6-11.ZHANG C Y.A comparative study on homestead reform models under different resource endowmentJ.Shanghai Land&Resources,2022,43(1):6-11.17 鲍海君,王犁苑,俞红燕,等.农村宅基地适宜性评价集对方法及其应用 J.上海地质,2010,31(3):45-48.BAO H J,WANG L Y,YU H Y,et al.Application of set pai

50、r analysis to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housing landJ.Shanghai Geology,2010,31(3):45-48.18 陈雨欣,陈红霞,俞美佳.农村宅基地退出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综述及展望 J.上海国土资源,2016,37(2):30-33.CHEN Y X,CHEN H X,YU M J.An over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of peasants rights and interest protec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itJ.Sh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