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把“连续细致观察的记录”转化为“准确生动表达的日记”,寻找隐性的表达支架,扎实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具体可以从“整课、单元、项目”三个角度实现多形式的转换,优化、导引、落实、拓展语文要素学习,构建读写结合任务群。关键词:转换观察记录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23)09-0074-03DOI:10.13525/ki.bclt.202309025作者简介:吴江君(1977),女,浙江义乌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浙江省义乌市佛堂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项目化学习。以蟋蟀的住宅为例2023 年
2、 9 月 语文教学通讯 Sep.,2023第 1270 卷第 9 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270 No.9转换是表达形式的创新,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必要策略,更是提升终身学习品质的必备能力。转换学习指向读写结合双轨推进,学科内外双线并行,突出表达、思维的双向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资源,实现文本内外的表达元素相互借鉴和相互提升,从而达到不同表达之间的双向迁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观察”为训练核心,语文要素指向“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立足写作角度,观察日记离
3、不开连续细致观察;关注阅读角度,借助准确生动表达,能感受、还原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状态,再现文本从观察到构思,直到写作成文的拉线式过程。如何实现“准确生动表达”和“连续细致观察”双向迁移,融合达成学习目标,笔者统整单元内容,借助“转换理念”,倒推“转换要求”,有梯度地落实语文素养,从“整课、单元、项目”三个角度实现多形式转换,优化、导引、落实、拓展语文要素学习,形成读写结合的回合体。一、课文学习转换,以读促写夏雪梅指出:“学生对驱动性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都要转换为有意义的读写实践活动,凝为素养。”学生围绕富有挑战性的读写项目主题,参与较长时间的开放性探究,体验解码语言表达的联系,深度激发真实阅读思考
4、,还原作者真实观察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观察的能力。(一)“作家文章”摘录转化“学生记录”,厘清表达思路本单元学习伊始,笔者根据小练笔要求,给学生布置前置性预习作业观察绿豆发芽。学生读熟 爬山虎的脚 和 蟋蟀的住宅 后,完成“观察方法”交流。笔者引导学生尝试将两位作家的记述改成图表类的观察日记,时间就用第一次、第二次将长课文转换成非连续文本,这一转换能帮助学生厘清观察类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帮助学生752 0 2 3.9学术构建后续的自主习作框架。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师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性,指导学生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记录下发芽的过程,用课文内容对接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二次转化,
5、尝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层层推进,语文要素互相勾连,以期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单元阅读要素训练指向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学段侧重于“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中学段强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借助画面想象法,体会优美生动表达的语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层层递进。(二)“学生记录”口头转化“观察片段”,寻找观察细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在年段习作目标里编排了“观察与表达”的相应内容。本单元表达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学生从“留心观察”“观察变化”到“感受细致观察”是层层递进的
6、,从方法指向能力,内在关联非常显著。学生留心观察才能感受变化,才能记录自己的想法;只有在感受观察变化中才能更细致、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学生通过对作家文章的摘录转化,实现与教材、作者的多次“对话”,在“对话”中领悟法布尔的细节描写方法。学生从“时间”入手,通过细小的数字描写,形成特色语言的表达与积累,润物无声地汲取作者的观察方法。1.学生找到“开始时间”。作者观察开始时间大多在十月,让学生体会“大多”这个词语表达的准确性。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发豆芽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学生说,大多数豆子还没有充分“吸养料”,只有一两颗豆子涨得鼓鼓的,圆滚滚,芽儿宝宝估计马上就要探出头来了。2.学生关心“休息时间”。学
7、生发现在法布尔眼中蟋蟀就像自己的亲人,“一连看了两个钟头”蟋蟀就这样反复休息、工作,工作、休息,语言富有童趣。学生联系自己的真实体验,说出当看到豆子两三天没有变化的时候,就会有不耐烦的表现。(三)“观察片段”书面转化“观察日记”,分享表达特点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间联系的重要手段。体验学习活动中不断将观察知识与活动建立关联,引发观察问题“阶”的思考,引向深度学习。学生紧扣表达有特色的句子,根据内容推断观察过程中的次数,逐步推动语文要素落实。教师采用“换”“删”方法,对比感受“拟人化”语言童趣。语文要素无缝对接,“表达”与“观察”并步前行。二、单元资源转换,读写并轨教材注重单
8、元的整体性,鼓励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解读分析、重组文本内容,螺旋设计教学体系,注重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课后练习与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抓手,形成“资源群”,含有大量观察笔记转化成观察日记的信息。笔者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整合后转换成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其积极深入表达思考。(一)转换“语文园地”为“开放性任务”“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大量动物住所名称不一样,“泡泡”中引导鸟窝、鸟巢的同名意义。学习 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动物找家”这个栏目就变成了导入课程的开放性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产生质疑
9、:蟋蟀住处为什么叫住宅?因为法布尔将蟋蟀当作人来观察,语言很有趣。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象形文字演变历史,区分“住宅”和“洞穴”,激发其学习探究兴趣。(二)转换“课后习题”为“驱动性任务”驱动性问题是转换的“心脏”,蟋蟀的住宅是长期持续的观察笔记,衔接对比叶圣陶 爬山虎的脚的课后练习题,从“关注观察特别仔细”到“关注观察方法”指向学习观察的目的性;从“说说爬山虎爬的过程”到“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修建762 0 2 3.9学术过程”指向表达的创造性。学生积极对材料语言吸收存储、积累内化、重组表达。师生围绕“观察”和“表达”语文要素,采用“大师”角色转换法设计驱动性问题并提示合作性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
10、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研究问题。1.设计师:蟋蟀住宅与其他昆虫洞穴比,请说说优势在哪里?(1)默读后,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精准表达的句子,说说构造和特点。思考为什么称蟋蟀的住宅为“伟大的工程”。(2)收集相关资料,填写信息卡,合作小组内交流。2.建筑师:修建这样一座住宅,您觉得难在哪里?(1)阅读资料,说说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蟋蟀住宅的。(2)联系蟋蟀修建住宅的工具说说施工的难处。(三)转换“交流平台”为“引导任务”教材的“交流平台”与“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一脉相承,由浅入深整合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对比交流平台“泡泡”中的语言,加上一些有效提问的策略,习得相对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
11、 蟋蟀的住宅 时,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侧重于语言体会。教师整理转换交流语言,提升思维亮度: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法布尔观察细致?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紧紧抓住蟋蟀个头“小”而工作却非常精准,体会细致观察。三、项目学习转换,读写循环要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养成其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还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转换各种形式学习单,建立项目式阅读和习作内容,将课内学习转换成课内外学习,一篇文章的阅读转换成整本书阅读。这华丽的转身促使观察学习形成了“大视野”“大概念”,学生边阅读边记录,最后转换成“观察日记”“读书日记”“研学日记”。以“转换”导学,有效建构了一个循环体回合。(一)燕子窝
12、 对比阅读学生体会生动表达,开展思辨式比较观察,了解观察日记形式。细化观察描写,仿“连续动作”,学“展开想象”,习“融入感受”。(二)昆虫记 档案资料袋学生填写“明星昆虫”推荐单,摘精彩片段,写独特感悟。学生逐步了解昆虫个体和家族故事。(三)我是“法布尔”项目式习作借助本单元习作主题“树叶变色”“月亮变化”,学生成立协同组,设计研学单,记录观察对象、过程、心情变化,内化观察表达。学生在阅读完 昆虫记 后,开展“一站到底”竞答活动、“我的观察记”习作展示。成果展示中,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和驱动性问题开展自我总结与反思。鲁迅先生说:“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紧扣项目要素,整合、转换设计活动任务群,借
13、助本文独特观察视角所形成的对应语言,体会“准确表达”与“连续观察”的连接点,内化“生动表达”与“细致观察”拓展点。转换式学习引导学生从课内外、书内外的更高层面、更广范畴观照语文要素,从简单的语言“识记、训练”转向“思考、创写”。真实评价中,驱动学生从一篇到一本的阅读体验,反复行走在“表达与观察”应用中,内化表达和观察能力。在“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与“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显性、隐性交替学习过程中,有型、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1 8.2 黄莺.围绕单元主题 整合板块内容 达成语文要素四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构想 J.小学教学设计,2 0 1 9(2 5).3 梁润娇.推进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J.广东教育(综合版),2 0 1 8(0 7).4 许发金.“引子课文”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J.福建教育,2 0 1 8(1 0).(编辑:张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