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泰山古建筑群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王母池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333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山古建筑群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王母池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泰山古建筑群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王母池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泰山古建筑群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王母池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0前言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其古建筑群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承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信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泰山古建筑群能探寻各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示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变迁、艺术审美的变化过程。基于此,本文以泰山古建筑群王母池为研究对象,对王母池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强化泰山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利用,将历史文物完整展现出来,对于弘扬泰山文化、彰显泰山古建筑群历史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1基

2、本概况1.1泰山古建筑群概况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前邻孔子故乡曲阜,背靠省城济南,贯穿齐鲁大地中部,作为我国“五岳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泰山海拔高度为1545米,海拔高度在“五岳”中排第三位,历史文物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通常指集中于山东省泰安市北部与济南市连接地区的古建筑群,该古建筑群历史文化深厚、研究价值极高,包含众多寺庙、宫殿、碑刻、石刻等历史遗址和文物古迹。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都将其作为封禅、祭祀、云游的重要场所,自秦代到明清期间,共有13位帝王先后亲临泰山。据统计,泰山共有寺庙、宫殿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大小碑碣、

3、摩崖石刻2000余处。1.2王母池古建筑群概况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红门宫东南,作为泰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教尊神王母娘娘的道场,也是泰山道教唯一的坤道院,古称群玉庵,又称瑶池,民间也称其为王母庙。王母池建筑布局呈长方形,由大门、王母池、观澜亭、药王殿、王母殿、东耳房、西耳房、悦仙亭、七真殿、蓬莱阁、北斗殿组成,南北长73.6米,东西宽53米,面积3900平方米,为三进式庙宇,共有三个院落,前院映入眼帘的是王母池,中院是正殿和东西配殿,后院是七真殿。整座建筑靠北面南,负山面城,依据山体建设而成,具有雄伟气势。王母池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泰山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珍贵的历史、科学、

4、文化和艺术价值。【作者简介】濮丽,女,汉族,山东临清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文物管理、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提高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泰山古建筑群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王母池为例摘要:泰山古建筑群作为泰山文化的传承载体,集皇家祠庙,儒家、道家等建筑形式于一体,用独特的表达方式记录着当地的历史脉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利用价值。文章以王母池为例,先介绍了泰山古建筑群及王母池的基本概况,分析了王母池的保护价值和保护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王母池保护原则及修缮措施,为更好地保护泰山古建筑群、弘扬历史文化提供借鉴。关键词:古建筑群;王母池;文化价值;保护利用DOI:10.20005/ki

5、.issn.1674-8697.2023.13.039濮丽(泰山景区虎山管理区,山东泰安271000)166Vol.256【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2王母池的保护价值2.1历史价值王母池历史悠久,自始建以来历代皆有重修,留有大量不同时期的古建筑遗存,现存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的。三国时期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代诗人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宋皇祐年间炼师庞归蒙辈居此,赐紫服,题名于石;清人聂剑光在泰山道里记中记载“群玉庵,祀王母”,足见王母池的历史久远。王母池现有10个古建筑物,道观内现存6块合山会碑,有泰山上树龄最老的蜡梅树,药王殿供

6、奉着药王孙思邈,王母殿供奉着王母铜像,七真殿供奉着七仙塑像,北斗殿供奉着斗母元君。千百余年来,王母池见证了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登临泰山祭祀祈福的过程,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承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泰山文化、道家文化、中国古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2文化价值王母池虽然建筑规模不大,但年代久远,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道观深受宗教文化影响,其古建筑也体现出古代自然崇拜的信仰形式,是人们了解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王母池作为促进传统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所,与重阳节、老人节、登山节等众多节俗相连接,先后举办过“迎新春

7、,祈洪福”“三月三王母池蟠桃会”等一系列民俗节庆活动,全国民众摸福石、沾福气,极大地宣传了泰山民俗信仰文化,使王母池的文化层次更为丰富,韵味悠长。王母池作为道教庙宇、民俗信仰场所具有特定含义和重要的宗教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相互融合共生发展的实物体现,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宗教的浸润作用,教育引导宗教人士和人民群众在文化中汲取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2.3艺术价值王母池属于水平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群,美学价值深厚的优势明显,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巍峨严整、气势宏伟,充分利用自然风貌,在风景美与建筑美之间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暗含古代风水中关于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幻之理,是一

8、座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王母池充分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其建筑雕刻细致,彩绘构图等技艺高超,建筑的檐角和屋顶线条优美,色彩和审美都表现出人们的信仰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王母池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我国古代追求对称、统一的艺术特性,采用以一条纵轴线为主、一条纵轴线为辅,向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布局形式,与祭祀有关的院落排列在主中轴线两侧,主要用于存放祭祀物品。这种空间布局体现出道教“有”与“无”的思想观念,营造出一种庄重神圣的祭祀氛围。王母池石桥两侧由石板连接,每个柱子上都雕刻了蚣蝮伏在石柱上。蚣蝮作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龙的九子之一

9、,多位于桥头或桥身,在故宫、天坛等古代皇家建筑群中常可以看到蚣蝮的形态,表示四方平安之意。3王母池的保护现状3.1修缮沿革现在所见的王母池建筑面貌及风格主要是明清时期多次重修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至今,王母池先后经历多次修建。2009年至2010年,实施烟感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和七真殿避雷设施加装工程,增设火池隔离栏,实施火池加固工程和王母池古建筑墙面维修工程。2011年实施王母池古建筑修缮工程,对观澜亭、北斗殿、山门、七真殿和院内排水及药王殿前平台等进行维修。2012年设计实施王母池综合整治工程,从虎山水库引水进入王母池消防水池,解决消防水池蓄水难题;实施视频监控和王母殿平台疏散通道等应急

10、工程。2013年更换药王殿、北斗殿、七真殿的抱柱联和匾额,实施东穿堂和观澜亭修缮工程。2014年实施王母池周边增设护栏等安全防护工程。2015年实施王母池院墙抢救性修缮工程,无线烟感自动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提升工程。2016年实施王母池火池维修及炉条更换工程。2018年实施泰山古建筑群王母池修缮工程,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文物局投入专项资金最多的一项修缮工程。2019年实施无线烟感自动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提升工程,实施了泰山景区山水林田湖草工程王母1672023.7(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

11、赏池公厕提升及污水管网改造项目。2020年实施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虎山管理区古建筑风灾抢险加固工程,涤尘泉和梳洗河景观提升工程,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虎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2021年实施泰山古建筑群王母池消防设施工程、王母池电气改造工程等。3.2病害现状(图1)由于王母池存世时间久远以及自然环境影响等原因,院内大多数文物建筑主体、屋面、木构件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风化、糟朽、油漆剥落等问题,部分建筑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王母殿、东耳房、西耳房、悦仙亭、药王殿、七真殿、蓬莱阁、北斗殿以及吕祖洞,共计8个建筑、1个构筑物需要修缮,总修缮面积达600平方米,包括建筑维修、院内地面维修、院墙维修

12、、吕祖洞屋面维修、吕祖洞周边环境整治等。其中,王母池古建筑群南侧围墙和东、北、西侧围墙墙体的修缮长度达249米;王母池建筑群地面、排水系统不畅;悦仙亭、七真殿瓦屋面及上木构架出现损坏,对空鼓或脱落的墙体,风化酥碱严重的墙体,以及飞椽、直椽、望板、木构件、瓦屋面进行修缮;七真殿、原火池影壁需要重新灰土垫层、修缮方砖地面;吕祖洞内漏雨,导致洞内淤泥堆积,需要对洞顶做防水处理;王母池东侧地基下沉,2块石碑倾斜,需要扶正处理。4王母池保护原则及修缮措施4.1保护原则针对上述病害状况,为保护王母池这一珍贵的文物建筑群,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虎山管理区始终把泰山古建筑群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

13、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王母池修缮保护方案,严格遵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和泰山文物管理办法等古建筑修缮要求,坚持将古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技法相结合,尽最大可能保留王母池古建筑历史信息,维护泰山古建筑的历史风貌,确保这座千年道观重新焕发独特神韵。4.2修缮前的准备措施为有效保护王母池古建筑群构件,在建筑修缮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虎山管理区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王母池进行现场勘查,现场工作人员采取录像、拍照、绘图等方法,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测量王母池整体建筑,将古建筑物尺寸及特征

14、记录在案,对古建筑内部无法移动的物品采取防水布遮盖措施,并提前收集整理古建筑老旧瓦件、木料等替换材料,对苫背所使用的麦秸泥、白灰提前过筛闷制处理,确保王母池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同时王母池院内古树名木众多,在修缮过程中制定了专门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在施工场地设置隔离带、防护网、警示牌,确保施工作业不危害古树名木安全,保证修缮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3修缮中的施工措施4.3.1木构件的修缮措施王母池大部分建筑属于木质结构,当木构件裂纹长度没有超过整体的1/2,深度没超过宽度的1/4时,使用2道或3道铁箍固定木构件即可,防止开裂缝隙持续扩大。当裂缝宽度超过35毫米时,使用备用木制条进行补严

15、,再使用环氧树脂粘贴结实。当有些木构件整体糟朽或破损断裂严重,采用传统的修缮技法也无法修补时,使用提前准备的同质木料进行更换,榫卯连接后方可固定使用。在此次修缮过程中,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虎山管理区十分注重王母池建筑原有面貌恢复,对药王殿和西耳房两处混凝土结构的梁架、椽子扒板等进行拆除,重新选用木梁架构进行支撑。对悦仙亭、七真殿等古建筑修复过程中替换下来的子角梁、柱子、椽子、升斗等原始木构件,以及交板瓦、筒瓦、勾头、滴水等铁瓦文物,进行分类、编码和存放。收集整理的这些特色古建筑构件,全部移交泰安市博物馆,为今后开展泰山古建筑研究和文物展览提供实物资料。4.3.2屋面瓦件的修缮措施泰山古建筑

16、屋顶多采用瓦件铺设,拆除瓦顶要特别注意,将破损的瓦顶及时运放至指定地点。在进行图1王母池古建筑群病害现状168Vol.256【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瓦面维修时,在不影响王母殿、药王殿、七真殿等建筑安全和艺术特性的基础上,对原有瓦片构建进行保留和修补使用,对损坏严重无法使用的瓦片构件按原材质进行更换,盖瓦搭盖外露不能超过瓦长的1/3,筒瓦屋面、底瓦和盖瓦接头处用灰浆涂抹严实,确保连接缝隙处不漏雨,使修缮区域与整体屋顶达到色彩统一。4.3.3酥碱病害的修缮措施本次对酥碱病害的修复采用脱盐和墙体加固相结合的措施,使用聚乙烯醇和聚醋酸乙烯乳液。这两种黏合剂的性能比较稳定,能对墙体

17、起到较高的加固效果。首先使用毛刷、鼓风机去除东院墙、南院墙等墙体表面的浮灰和杂尘,其次使用注射黏结剂注入墙体酥碱病害位置,再次使用修复刀具、棉球等工作对病害位置进行加固,让其固定结实,最后将吸水材料放置到酥碱病害位置进行吸附,使可溶盐随着水分转移到吸水材料中,通过反复多次的吸附处理,最终达到脱盐的目的。4.3.4地面保护修缮措施七真殿门前、原火池影壁等地点部分基石构件需要清除青苔和重新铺设,如果石材表面苔藓及植被生长过快,就会造成石构件表面加速风化。本次修缮使用小型蒸汽清洗机剔除缝隙内的尘土、青苔等杂质,使用油灰按照石灰、面粉、桐油传统工艺,采取111的配比进行重新勾缝;对断裂的石构件,清理干

18、净后采用环氧树脂进行粘贴牢固,需要补砌的用与旧石相同尺寸的石构件进行补砌。4.4修缮后的保护措施修缮工程结束后,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虎山管理区加强日常监测并保护王母池建筑(图2),尽最大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坏,每天定时打开各宫殿大门,对院内的湿度等进行调整,在重要区域安装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联系公安部门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明确每个建筑文物安全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及古建筑安全第一责任人,定期对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高日常防护能力。5结语总而言之,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泰山古建筑群作为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泰山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王母

19、池古建筑众多,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的变化过程,具有极强的宗教、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应遵循长远发展思想,坚持保留原始建筑原貌,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在保护中提升古建筑的利用价值,确保泰山文化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泰山古建筑群蕴含的历史文化大放异彩。参考文献1程采杰,徐志国.泰山古建筑的文化特色与保护策略探究J.收藏与投资,2021(9):74-76.2马蓉,朱英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泰山石敢当文化为例J.文化学刊,2022(10):10-13.3宋洪兵,姚起.保护世界遗产传承泰山文化:世界遗产泰山的保护传承实践探索J.文化月刊,2021(10):52-55.4安荣纲,安荣国.泰山古代建筑艺术营造与修缮修复J.名家名作,2020(10):108-109.5任霄.论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路径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5):52-55.6王景慧.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法的深化J.城市规划,2011(9):45-48.7李振,刘斌.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古建筑保护:以济南督城隍庙保护设计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4):33-36.8孟令谦,于军,曲业芝.岱庙,泰山脚下的宫殿建筑J.走向世界,2022(35):70-73.图2修缮后的王母池建筑1692023.7(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