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2T1824-2022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181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1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2T1824-2022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T1824-2022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T1824-2022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T1824-2022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42T1824-2022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8242022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herbaceous cultivation of protein mulberry 2022-03-03 发布 2022-05-0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建园技术.1 4.1 产地环境.1 4.2 园区规划.1 4.3 苗木栽植.2 5 园地管理.2 5.1 施肥.2 5.2 水分管理.2 5.3 杂草管控.3 5.4 冬

2、季清园.3 6 病虫害防治.3 6.1 防治原则.3 6.2 主要病虫害.3 6.3 防治方法.3 7 刈割采收.3 7.1 刈割.3 7.2 枝叶处理.3 附录 A(资料性)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荣利、于翠、张成、朱志贤、董朝

3、霞、夏宏义、李勇、邓文、王希搏。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389990,邮箱:。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蛋白桑草本化栽培的建园技术、苗木栽植、桑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刈割采收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蛋白桑草本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4、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9173 桑树种子和苗木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027 桑园用药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蛋白桑 protein mulberry 蛋白桑,是以收获叶片、嫩枝为栽培目的,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的蛋白质含量22%的杂交桑品种,具有生长期长、耐剪伐、抗逆性强、萌芽力强等特点。3.2 草本化栽培 herbaceous cultivation 采用高密度栽植、无主干养成形式,枝条木质化程度低,一年多次刈割的栽培方法。4 建园技术 4.1 产地环境 按NY/T 39

5、1的规定执行。4.2 园区规划 4.2.1 道路系统 桑园内设计修筑干路、支路。干路与外部公路相连,路面宽3 m5 m。支路与干路连接,路面宽2 m3 m。生产便道路面宽1.5 m2 m。4.2.2 排灌系统 根据桑园地势及道路系统修建排灌沟渠,安装喷灌系统,保证桑园排灌畅通。山地建园,有暴雨或洪水威胁的园地,修筑腰沟和围沟,确保3 d5 d内排除积水。4.2.3 园地耕整 秋冬季进行全园除杂、翻耕,耕深30 cm35 cm,碎土、耙平。4.2.4 施底肥 每667 m2撒施入4000 kg5000 kg商品有机肥,并拌入钙镁磷肥50 kg。施肥后全园旋耕一遍。4.3 苗木栽植 4.3.1 品

6、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省级审定的蛋白桑良种,适于湖北栽培,桑叶蛋白质含量22%。4.3.2 苗木选择 选择茎干粗壮结实,地径0.3 cm,根系发达,无植物检疫病虫害的1年生苗。苗木质量按GB 19173的规定执行。4.3.3 定植密度 按宽行行距90 cm,窄行行距40 cm,宽窄行均匀间隔。株距20 cm25 cm,每667 m2栽植4000株6000株。4.3.4 开沟定植 按照宽窄行定植模式,开沟宽25 cm、深30 cm的定植沟。将苗木按密度放入,苗干与地面垂直,根部用细表土壅埋,边壅土边轻抖苗干,使根系伸展并与土壤密接,最后填土踏实,浇足定根水。5 园地管理 5.1 施肥 5.1.1

7、基肥 施肥时间为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采用沟施方式,每667 m2施生物有机肥1500 kg2000 kg,结合冬耕施入。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 884规定。5.1.2 追肥 苗木定植当年,4月中旬施第一次肥,每667 m2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20 kg30 kg,加4 kg6 kg尿素。以后按每刈割一次就施肥一次,每667 m2施入尿素15 kg30 kg、氯化钾2 kg、过磷酸钙5 kg。采用沟施或者撒施方式进行施肥。5.2 水分管理 保持桑园排灌系统畅通,雨季及时排水。出现叶片萎蔫等现象,应进行灌溉。灌溉水质要符合GB 5084规定。5.3 杂草管控 春季桑树发芽前,

8、结合春耕除草1次。生长季节每次刈割后,结合中耕施肥除草1次。5.4 冬季清园 落叶后刈割全部枝条,清理枯枝落叶、杂草、杂物并集中无害化处理。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6.2 主要病虫害 常见害虫主要有桑蓟马、桑螟、桑象甲、桑白蚧等;常见病害主要有黄化型萎缩病、紫纹羽病、叶枯病、桑疫病、桑炭疽病等(参见附录A)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做好肥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挖除病株,清理病虫枝和枯枝落叶。6.3.2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害虫,清除虫卵。在田间安置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

9、色粘虫板、放置性激素诱捕装置等。6.3.3 化学防治 按NY/T 1027规定的方法执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7 刈割采收 7.1 刈割 植株枝条长至80 cm100 cm,枝条尚未完全木质化时刈割,留茬5 cm8 cm,采用双行草本桑割捆机刈割。一年刈割3次5次。全天最适刈割时间为上午700时1000时。7.2 枝叶处理 收获的桑枝叶要进行保湿保鲜处理,并置于阴凉通风处或0 10 低温库中暂存。经植物破碎机破碎成0.5 cm2 cm的小段,用于蛋白质提取。附录A (资料性)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蛋白桑栽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

10、。表A.1 蛋白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 主要危害状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 紫纹羽病 初发病时,根皮失去光泽,由黄变褐,根表面有细丝,之后菌丝体缠绕结成根状菌丝束,纵横交叉呈网状布满桑根。受害桑树生长缓慢,叶小而黄,逐渐枯死。温度 26 28 ,pH在5.26.4条件下适宜病菌生长,排水不良、采伐过度、酸性土壤及砂砾土壤发病多。1.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 亿活芽孢/克 300倍400 倍液浸苗根 30 min。桑苗栽植前可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根20 min30 min。2.发病严重时及时挖除桑园内病株,连根烧毁,改种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

11、。栽植前进行苗木检疫,栽植前进行药剂处理。桑疫病 黑枯型疫病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及新梢,初发病时病斑呈油渍状或不规则斑点,后扩大连片呈黄褐色病斑,干燥时中间破裂呈孔,严重时叶片枯黄,皱缩呈畸形易脱落,嫩稍被害时腐烂呈烂头现象。缩叶型疫病多发生在嫩叶嫩稍上,初期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周围稍退绿,病斑后期穿孔,叶缘变褐,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易脱落;新梢受害时出现黑色龟裂状梭形大病斑,变黑枯萎。高温多湿条件下利于病菌繁殖,树势较弱或有伤口时病菌易侵染。硫酸铜 1000 倍或畜用土霉素 500 单位或农用链霉素100 单位 栽植前进行苗木检疫,剔除病苗及时烧毁。桑园内发现病株时,及时剪去病叶病稍,并用药

12、剂防治。桑叶枯病 以嫩叶发生较多。春季发病叶缘呈水渍状,后呈深褐色病斑,向反面卷缩,最后全叶发黑、脱落。夏季顶端叶片叶尖及叶缘变褐,渐次前半叶成黄褐色枯斑;病斑吸水腐败,干燥时裂开。病叶易脱落。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暗蓝褐色霉状物。梅雨季节病原孢子增多并随风雨传播,危害扩大。一般春季 4月下旬到 5 月上中旬发病,7 月8 月发生较多。地下水位高,密植、通风不良桑园易发病。1、选用抗病的品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冬耕时将病叶深翻到深层土中。2、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 倍喷雾或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亿活芽孢/克 500 倍液,隔 6 d7 d 喷一次,连喷 2 次。春

13、季及时剪除病叶,晚秋彻底扫清落叶。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表 A.1 蛋白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续)主要病虫害 主要危害状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 桑炭疽病 被害叶片病斑圆形,初期(红色)黄色乃至黄褐色小病斑,后逐渐加深,呈(暗红色或红褐色)赤褐至暗褐色,中间可见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叶脉受害时变红,删除),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叶柄变红,叶片枯焦脱落。气候温暖湿润时易发生病害,一般 7 月开始发病,8 月9 月为高发期。地势低洼多湿,密植桑园发病严重 70%甲基托布津 10001500倍液或 25%炭特灵可湿粉剂1000 倍液喷施桑叶。发病季节及时用药。将病株病叶及时清除烧毁

14、。桑蓟马 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成片桑树枝条上、中部叶干瘪,叶缘向叶背方向卷缩。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发生严重,雨水对桑蓟马种群有抑制作用。25 g/L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4000 倍液,5%甲维盐乳剂 6000 倍液喷雾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在桑蓟马若虫孵化高峰时喷药,喷药的重点部位在桑枝中上部叶片的正反面 桑螟 幼虫吐丝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形成孔洞。危害严重时,成片桑枯黄,不见绿叶。桑螟幼虫 6 月中旬开始孵化,每月一代,每年 4 代5 代,主要危害夏秋季桑叶。幼虫发生期,用 24%桑虫清乳油 1500 倍液进行喷雾。保护寄生蜂等天敌可有效抑制桑螟

15、发生。夏秋季在各代盛发期喷药,晚秋落叶前进行束草诱杀,冬季捕杀越冬幼虫。桑象甲 幼虫蛀食形成层致受害处破裂。成虫在春季及夏伐后啃食嫩芽、新梢及叶片。成虫在嫩芽基部蛀孔产卵,致新枝枯死或折断。每年 3 月下旬到 4 月上旬成虫开始为害冬芽及嫩叶新梢。6 月上旬在嫩芽基部产卵,为害新枝。1、剪除半枯桩或枯干的枝条并集中烧掉。2、夏伐后立即喷洒 40%乐桑乳油 1500 倍液或强力桑虫净乳油 1000 倍液。春季萌芽时以及夏伐后 3 d5 d 内虫口密度高时进行药剂防治。桑白蚧 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干上吸食养分,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致枝条表面凹凸不平,树势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湖北每年 3 代,春季 3月份越冬成虫产卵孵化,开始为害,高温时产卵多,孵化快。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用40 倍机油乳剂涂刷树干,或人工抹杀桑白蚧虫体。在各代孵化盛期进行药剂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