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77913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玉米矮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感染此病,其中以苗期到7叶期发病最盛。被害玉米病叶褪色失绿呈斑驳花叶状,早期感染的幼苗,根茎腐烂,过早死亡。防治该病的综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区种子及抗病品种,培育壮苗。 调整玉米播期春玉米提倡地膜早播,于4月底前播种结束。夏玉米推迟到6月中旬后播种,避免蚜虫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病生育期相吻合. 提高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肥的用量,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 清除初浸染源及时清除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

2、尤其是多年生杂草,以压低蚜虫虫口基数,及时灭茬平田,破坏蚜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初浸染源。苗期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株,对已严重发病的田块应及时改种其他作物,以减轻经济损失。防治病虫害有病区的玉米在苗期用吡虫啉防治田间及地头、地边杂草上的蚜虫,同时苗期混合喷施12次病毒清等抗菌素及中华肥精补充微肥,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玉米缺肥症状及原因玉米缺氮的主要症状,玉米植物生长缓慢、叶片狭小,茎秆纤细、叶色变为淡黄绿色,并且下部叶片早衰老化。缺氮时,老叶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发展到植株较嫩的叶片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可作为缺氮的指标,根据土壤肥力适量施用氮肥,是有效的增产措施。玉米缺磷的主要症状:幼苗生长缓慢矮

3、缩,根系发育差,叶片不舒展,茎秆细弱,茎和叶呈暗绿而带紫色,叶尖干枯而成暗褐色,从叶尖沿着叶缘达叶鞘呈深绿而带紫色.紫色是因玉米植株体内糖代谢受阻,叶中积累糖分较多,促进花色素苷的形成,使植株带紫色。孕穗至开花期缺磷,糖代谢与蛋白质合成受阻,果穗分化发育不良。穗顶缢缩,甚至空穗,花丝也会延迟抽出,容易出现秃顶、缺粒与粒行不整齐、果穗弯曲等现象.玉米缺钾的主要症状:钾肥能促进玉米茎秆表皮内硅质化的厚壁细胞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机械组织,使茎秆坚韧,提高抗倒能力。钾肥能使细胞内原生质性降低,细胞的保水力增强,提高抗旱性。玉米缺钾,幼苗表现发育缓慢,叶色淡绿且带绿色条纹。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组织中,叶尖

4、和边缘坏死,呈干枯烧灼状。但叶片中脉仍保持绿色.如果严重缺钾.植株生长矮小,节间缩短,果穗发育不良,顶端特别尖细,秃顶严重,籽粒淀粉含量减少,千粒重降低。阻碍养分运向根部,使根系发育不良,出现早衰现象,并易感茎腐病或倒状.玉米缺锌的主要症状:缺锌在玉米早期叶片中脉两侧出现浅黄色的条纹,而叶片中脉和边缘仍保持绿色。如继续缺锌,有条纹的部分可能坏死,形成一个宽的退色带,玉米整株变成淡绿色,生长延缓,可能早衰而枯死。锌能影响玉米植株内原生长素的合成。锌可催化可绿素的光化学反应,缺锌会引起缺绿症.锌还是一些酶的活化剂,与蛋白质合成有重要关系.雨水多注意防治玉米褐斑病当前正值雨季,建议农民朋友多到玉米地

5、察看其生长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及时防治玉米褐斑病。一、危害特点玉米褐斑病是河北省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病斑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在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在感病品种上,一旦被病原菌侵染,全株叶片迅速产生大量黄色小斑点,叶片快速干枯。 二、发病规律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靠雨水传播到玉米植株上.温度较高、湿

6、度较大且阴雨日较多时,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由间郁闭发病重;低洼潮湿、雨后有积水的地块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土壤瘠薄的地块发病较重;具有黄早四亲缘关系的品种较为感病.三、发病情况建议农民及时防治玉米褐斑病,理由如下:1田间已有病株.2008年7月8日,通过对赵县套播夏玉米的调查发现:玉米褐斑病在下部叶片上已显现初期症状.此时初期症状不易观察到,但此时却正是控制病害扩展、蔓延,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期进行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待到大多叶片表现明显黄褐色斑点时再防治已晚。2今年河北省雨水多,特别是近期的连续降雨,空气湿度大,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极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3河北省生产上主推玉米品

7、种不抗病。4当前玉米处在58片叶期,部分地块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已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四、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2药剂防治。每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克;或70甲基托布津每亩70克;或50%多菌灵每亩50克;或12。5禾果利粉剂每亩30克,对水30公斤.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剂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以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喷药间隔期为7天左右,连喷施23次。喷施时注意着药均匀,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玉米种子播前处理晒种选晴天将种子薄摊在晒场上,连晒23天,可

8、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据试验出苗率可提高1328,出苗期提前12天。 清水浸种冷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612小时,可使种子发芽、出苗快而整齐。 人尿浸种用30%人尿浸种12小时,或用50人尿浸种68小时,可加速种子内部养分的转化,利于增育壮苗,可增产5%10%。磷酸二氢钾浸种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812小时,可比不浸种的玉米早出苗12天,增产效果明显.辛硫磷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对水2040千克,拌玉米种250500千克,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粉锈宁拌种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15%粉锈宁按

9、种子重量的04拌种,可防治玉米黑粉病。立克秀拌种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30克,拌玉米种10千克,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多菌灵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7拌种,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防治玉米干腐病。萎锈灵闷种用20萎锈灵500克,加水25千克,拌种25千克,堆闷4小时,晾干播种,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粘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玉米粘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粘虫种类多,分布广泛、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为害玉米尤以小麦套种玉米田块受害更重。是当前我县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一、粘虫蛾羽化后喜取食蜜源植物得到补充营养,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繁殖力强

10、,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粘虫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内取食嫩叶叶肉,3龄食叶成缺刻,5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时中。有假死性,3龄后还可自残,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为害。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和清晨及阴雨天最盛,粘虫喜温暖高湿条件,发育适宜温度为10.5,相对湿度在85以上。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宜成虫产卵。水浇地、多肥密植,生长茂密地势低的农田或杂草多的玉米地发生重。小麦套种玉米,因田间覆盖度大,且取食小麦后转移到玉米上,故有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二、防治方法:1、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2、药

11、剂防治:(1)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毫升或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不要忽视玉米田红蜘蛛的防治玉米红蜘蛛又叫玉米叶螨,近年在我县玉米田普遍发生,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1、生活习性:玉米红蜘蛛主要为害玉米、棉花、谷子、豆类、花生、瓜类、杂草等,以成、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为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向玉米田转移,七八月份为为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全田甚至猖獗为害。2、发生特点:适温干旱年份发生重,越是干旱越利于其

12、猖獗,七八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利,但大、暴雨或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为害.砂质土玉米田较其他土质玉米田发生重。3、防治方法:(1)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耿渠边杂草,减少玉米红蜘蛛的食料和繁殖场所,降低虫源基数,防止其转入田间。(2)避免与豆类、花生等作物间作,阻止其相互转移为害。(3)药剂防治:喷雾重点为中下部叶片。可选用15扫螨净3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15扫螨净与40%氧化乐果按1:1比例的混合液喷雾.或每亩用净螨3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熏蒸。每亩用1-1.5公斤甲拌磷颗粒剂或甲拌磷乳油拌细砂隔行均匀撒于玉米行间。大田玉米怎样防治蓟马 一、玉米蓟马是我县夏玉

13、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心叶汁液,叶片受害后,出现银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蓟马在玉米心叶内危害会释放出黏液,可造成玉米心叶成捻状展不开,造成植株畸形,重者造成烂心,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蓟马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常延误防治适期,造成蓟马在玉米苗期的危害逐年加重。 二、防治方法在蓟马发生初期,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施防治。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及时生长.玉米白苗原因及防治措施在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一般从4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

14、黄白色。56叶期,心叶下13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1015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措施增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合理施肥,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2500公斤左右,硫酸锌1.5公斤左右,与有机肥混合在一起,结合整地,施入土壤中,作基肥。锌肥拌种:可将每公斤玉米种子拌硫酸锌2040克,拌种时先用少许的水将肥料溶解,再喷施在种子上,然后拌匀,晾干后即可播种。科学追肥:主要是

15、根外追肥,这是发现玉米“白苗”后,补施锌肥的一种好办法。浓度和用量是每亩喷施浓度为0.1%0。2的硫酸锌溶液4050公斤,自玉米拔节时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比较明显。玉米螟危害盛期的综合防治每年的7月份和8月份是二、三代玉米螟危害盛期,主要危害晚播春玉米和夏玉米,危害特点是以幼虫取食玉米粉心叶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当心叶中期花叶率达20%、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时,应及时防治。防治用药,B。T乳剂每667平方米为200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每667平方米为250毫升,对水稀释后拌5千克炉灰渣制成颗粒剂,撒入玉米

16、心内.玉米秃尖缺粒发生原因及防止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形式。1. 玉米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玉米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1品种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缺粒.如2002年在聊城种植的丹玉24,由于天气高温干燥,再加上种植密度较大,秃尖缺

17、粒发生就较为严重,造成玉米大量减产,而聊玉18基本上就没有秃尖缺粒的发生。1。2土壤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瘠薄的土壤,秃尖缺粒发生较重. 1.3营养与肥水施肥时,氮磷钾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影响厂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 1.4气候玉米生育中期连续干旱,赞成多次卷叶,或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土壤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这是造成2002年聊城地区较多玉米品种发生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或

18、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了正常的开花授粉(这是造成2003年聊城地区多数玉米品种秃尖缺粒的主要原因);或授粉时天气无风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秃尖缺粒。 1。5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或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造成秃尖缺粒。1。6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缺粒。2.防止措施2。1种植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和种植抗病、抗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聊

19、城可选择聊玉18、郑单958、农大108等品种进行种植。2。2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深耕、中耕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2。3合理施肥用水要增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尤其是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硼肥;在水分供应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2。4加强栽培管理一是要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二是要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

20、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三是采用大小垄种植技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2。5防治病虫害2.5.1防治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可选用占种子量0。3%的30%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或用占种子量0。02的12的三唑醇乳油、12.5的烯唑醇乳油拌种;也可在田间发现发病植株后,用30%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80的绿亨2号700800倍液与稀释1000倍的天达2116混合喷雾,对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都有较好的防效.2。5。2对各种叶斑病的防治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当玉米叶斑

21、病发生后,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5.3对玉米蛔:虫的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3千克:或玉米蚜发生后,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50的久效磷乳油800倍液、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不要忽视防治玉米钻心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能使玉米主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为夺取玉米的丰产丰收,可采取两项措施防治。一是心叶期防治,这是前期防治玉米钻心虫第一代的最佳时期。主要采用撒颗粒剂的防治方法,常用药剂主要有50的16

22、05,每亩用药剂200克,对水适量,拌灰渣10公斤,灰渣大小要均匀,拌药后不宜过干或过湿,撒入叶心内。或者使用3甲基异柳磷微粒剂撒施,一般每亩用量不超过1公斤,且宜在阳光充足、露水干后撒施。二是穗期防治,雌穗灌浆中后期防治钻心虫咬粒.这个时期的钻心虫已钻入雌穗内,可用50敌敌畏乳油0.4公斤对水10公斤制成药液,或用50%甲胺磷乳油8001000倍液,用棉球或毛刷将药剂均匀涂抹在雌穗顶端和花丝中,或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把药剂注入雌穗内。玉米去雄有讲究“玉米去了头,力量大如牛”这是对玉米去雄后增产的表述,但在玉米去雄操作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果随意操作,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造成玉米歉收。 因此农

23、民朋友在玉米去雄时要掌握以下几点:一、去雄时间。玉米雄穗刚露头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去雄最合适,效果也最佳.这是因为此时植株尚矮,雄穗脆嫩,极易拔出。去雄时间过晚,容易拔掉叶片和折断茎秆。选择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温度较高的时段去雄较好,这样伤口愈合最快。二、去雄天气。玉米去雄时,要在天气晴朗时进行,避免阴雨天,因为晴天有助于伤口的愈合,阴雨天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三、去雄方法。套种夏玉米可采取隔行或隔株去雄,直播夏玉米可隔一行去一行或两行,集中在12天内把露出的雄穗全部拔除.此外,去雄时可一并拔除病株、劣株、弱株和虫蛀株上的雄穗,以集中养分供给雌穗,减少空秆,提高粒重。四、去雄数量。对植株发育良好、田间整齐度高、虫害较少的套种夏玉米,去雄数量可占全田的35%40,而直播夏玉米去雄数量则以占全田45%50最为适宜。五、保护顶叶。去雄时千万不要把最上部的叶片弄伤,更不能去掉,因为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对籽粒灌浆和经济产量具有决定性影响。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