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1267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索139新时代,网络传播呈现出爆炸式的信息渗透、纷繁复杂的信息消解、碎片化的信息呈现、不完全语境的信息理解等特点,这会进一步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失衡,负面舆情积聚,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工作带来障碍。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倘若没有得以妥善解决,极易发酵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大学生甚至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非理性发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职责在于铸魂育人,帮助大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科学的三观,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助力。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大而迫切的实践课题。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的关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舆情引导

2、的教育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是自我表达的方式之一,网络传播呈现出爆炸式的信息渗透、纷繁复杂的信息消解、碎片化的信息呈现、不完全语境的信息理解等特点,这会进一步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失衡,负面舆情积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认知、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路径的思维和能力1。从根本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网络舆情构筑了正确引导的第一道防线,能够为网络舆情引导提供最坚实的教育保障。(二)网络舆情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

3、创新实践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和形式均呈现多样化,尤其是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披着网络时代既开放又隐蔽的特性的外衣进行传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网络舆情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思想,进而引导其正确的网络言行。第二,网络舆情催生了“网络+思政”的育人模式,创新并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高校可以互联网平台,有效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合力,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

4、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创新实践。二、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一)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网络舆情具有瞬时性、突发性等特点,这使得高校很难及时、有效地掌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正视网络舆情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存在着时间滞后性。高校要重视对教育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但是一些高校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信息更新慢、滞后期长等问题,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传达,与瞬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何娟(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肇庆526100)摘要: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应时代发展要求

5、的重要体现。文章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出发点,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的关系,分析了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明确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教育平台资源整合与技术支撑不足、网络舆情引导针对性不足、舆情监管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不充分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即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善用技术助力提质增效;畅通舆情引导传递,提升舆情监管时效性;构建全方位舆情综合治理体系,打造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高校作者简介:何娟(199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

6、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意识的现状与提升对策”(项目编号:2021GXSZ114);广东理工学院2021年科技项目暨“创新强校工程”科研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GKJSK023)。教育探索140间突发网络舆情裹挟着信息彼此不对称等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二)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大学生群体思想素质、价值理念还未充分成熟,错误的社会思潮裹挟着虚假的外衣,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认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多地追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传统

7、的课堂教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隐匿与散布于网络舆情后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活动速度更快、掌握难度更大,高校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更不能及时、有效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这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的难度。(三)妨碍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互联网的开放性程度较高,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论是国际时政、社会现象,还是社会思潮,都有可能在网民的热议下发酵成为具有倾向性的网络舆情。“大学生群体是活跃在网络的 生力军,对参与社会生活的热忱渴望和主体意识的表现欲望日趋强烈。2”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大学生从现实社会中挣脱重重羁绊,最大限度地

8、获得表达自由和自我主义。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自我认同而反映到网络世界中的自由表达上,把现实中他们所不能实现的情感释放与情绪宣泄都表达到了网络社会之中,这一过程中不缺乏大学生编撰与发布不实舆情信息,使其自身自律意识逐渐削弱,这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律意识。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一)教育平台资源整合与技术支撑不足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投入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的时间相对较多,其背后既包含了弘扬正能量的声音,也包含着错误思潮的杂音。但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的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平台发挥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一味地抵制并不能彻底根治其带来的影响,进而适得其反。

9、平台资源的整合不足,导致主流媒体、网络平台没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成为困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因之一。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为网络舆情实时监控提供可行性,智慧化、精准化的舆情监控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能。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中,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数据共享闭塞,导致舆情数据成为孤岛,无法有效地进行全方位监测,进一步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执行难度。(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针对性不足高校网络舆情呈现的特点是多元性、丰富性,涉及校园内外的各类社会现象、热点时事,加之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极易引发舆情聚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在强化思想渗透功能,更注重政治观念、政治素养及社会认知等

10、理论方面的内容,对关注生活现实与回应社会热点等方面关注度不高3。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情引导中涉及的内容会出现真空环节、薄弱环节。从舆情引导的内容和方式来看,高校未能做到将舆情引导与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相结合。从舆情引导的阶段来看,呈现两极化,即只注重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引导教育和只看重入学阶段和毕业阶段。因此,就会出现对具体实例的舆情引导针对性不足问题,存在缺乏持续性的问题,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带来一定的阻碍。(三)舆情监管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不充分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主体人员较多,社会影响力巨大,既需要健全的工作制度保驾护航,也需要素质

11、过硬的人才队伍发挥引领作用。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缺失4、管理观念落后5、管理队伍建设不足6等问题阻碍着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扎实推进。舆情监管机制导致舆情处理无章可循,舆情处理效果大打折扣;管理观念落后导致舆情处理无法深挖问题根源;专业化、专职化舆情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导致舆情监管力量薄弱,业务水平乏力。机制建设层面没有形成网络舆情引导的合力,队伍建设层面无法组建专业化团队,导致舆情处理最佳时间流失,使舆情处理工作被动开展。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一)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平台,善用技术助力提质增效新媒体环境下,融媒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把关人”的示范作用

12、,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议题设置与舆论引导能力7。高校应充分发挥融媒体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教育资源平台的优势,吸收更多的平台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之中,将这些教育资源平台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平台。通过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教育探索141文化、重要科学理论等,提升平台的内容质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建设,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精品。同时,加强技术支撑,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建立集大思政课、党建、红色教育、素质教育、舆情教育等于一体的资源库,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二)畅

13、通舆情引导传递,提升舆情监管的时效性高校舆情治理不能一味地采用围追堵截、压制封杀的手段,只有畅通舆情引导的信息传递和疏导学生合理意愿的表达,着力构建学生意愿表达与诉求的平台,坚持具体舆情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思想引导,也才能进一步发掘舆情治理的合理方式。在此过程中,高校还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利益诉求和思想状态等影响因素,以学生为出发点,在舆情引导中做到全方位监控舆情,加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8。高校应以学生间的互动性为切入点,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将舆情引导宣传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形成话语体系的连接,激发学生参与舆情引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为突破点,

14、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引导,让舆情引导走入学生的内心,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教育9;以学生的利益诉求为关键点,把握学生的利益诉求,找到学生参与舆情引导教育的互动方式,深挖潜伏的不良情绪,方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三)构建全方位的舆情综合治理体系,打造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舆情治理体系构建是舆情治理的根本遵循。高校应结合舆情监管实际,建立分层分级的舆情治理工作体系,学校各机构和人员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引导的合力,建立舆情治理工作制度,做到舆情治理有章可循。加强高校舆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是人才队伍建设。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队伍专业化职业

15、化程度较低,多为兼职人员10。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专职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应通过选取党政、思政、学工、信息等部门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较高政治思想觉悟、敏锐信息甄别能力的人才,组建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精湛的高校网络舆情专职队伍,通过舆情引导基础知识教育培训11、舆情处置专业化能力提升训练等方式12,努力建设一支正规化、专门化、职业化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专职队伍。五、结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网络舆情构筑了正确引导的第一道防线,为网络舆情引导提供最坚实的教育保障。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的实践中,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出发点,关注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利益诉求和思想状态。要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

16、治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通过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畅通舆情引导的信息传递、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专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参考文献:1梅煜,卢黎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好“主渠道”与守好“一段渠”的关系辩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62-66.2崔国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82-85.3袁艳红,李亚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7-102.4赵鸿.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

17、道德认知的冲突与调适J.青少年学刊,2020(2):3-6,17.5李明付,李芳.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精准化管理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06-710.6陈小环.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5):155-158.7张宝君,常潇楠.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优的实践进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6-113.8双维,郭翀.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0-113.9赖颖茜.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下辅导员工作胜任力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4.10郭春侠,刘惠,储节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能力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2):46-54.11刁龙,赵阳,王亚飞,等.舆情对课外补习治理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大数据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21(8):77-86,95.12唐城.增强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9):56-5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