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区角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提升的循证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102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角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提升的循证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角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提升的循证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6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区角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提升的循证实践研究周艺洁吴泽璇杨小兰左向莉肖亚兰(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来进行学习,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图形与空间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重有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符号,因此应该创设能够让幼儿通过直观体验和感受来进行学习的环境。本研究以 L 市 A 幼儿园的两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

2、以及实验法来研究数学区角材料是否能够提高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同时为今后有效开展循证教育学研究总结经验。关键词:区角材料;循证理论;数学能力根据杰夫佩第的观点,世界上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原理呈现多元化,由此产生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但是并非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效应值”都一样,因此为了节约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教育者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本研究将基于循证理论探寻幼儿园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的实际情况及问题,根据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尝试解决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现有问题,提升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质量,从而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一、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L 市 A 幼儿

3、园的两个大班幼儿,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幼儿园内的自然班,对照组 30 人,实验组30 人。(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对幼儿数学区角创设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并采用自制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统计表,了解 L 市区 A 幼儿园大班区角材料投放的情况,分析大班数学区角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2.实验法本研究选取L市A幼儿园的两个大班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幼儿园内的自然班,对照组 30 人,实验组 30 人。实验采用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发行的儿童智力开发百科中关于幼儿数学能力测试的内容,对实验前后幼儿数学能力进行测试。儿童智力开发百科中数学能力测试内容是由韩国启蒙社根据 2-6 岁幼儿数学

4、能力发展情况研发的,测试内容共有 27 道图画题,满分 120 分,得分越高者,证明其数学能力越好。3.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循证教育”理论、幼儿数学能力以及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相关研究状况,其次分析相关成果,找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在梳理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问题。(三)研究假设1.在区角投放数学材料具有可行性。2.在区角投放数学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提升作用。137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二、研究过程循证实践研究(一)提出问题,即教师对设

5、计和投放数学区角材料的问题具体化区角活动是幼儿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最好的场所之一,而适宜区角材料的投放,能发挥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最大用途。研究者在观察幼儿园区角活动时发现,发现幼儿园数学区角非常不受欢迎,原因其一是数学区角的材料非常单一,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不能从数学区角的游戏中获益。因此研究者决定从幼儿数学区角材料的角度来了解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二)检索证据,即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园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的情况本研究采用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统计表为观察工具对L市A幼儿园大班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大班幼儿数学区角材料存在以下问题:材料线索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不

6、强;材料的内容不丰富;材料不能够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调整。(三)评价证据,即基于调查现状,并根据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提出数学区角材料应投放的种类数学区的材料包括支持数学和运算标准的材料、发展几何与空间意识的材料和发展认知和代数能力的材料等,所有的材料都应该具备逻辑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层次性和丰富性。1.材料线索的逻辑性幼儿数学区材料应具有逻辑性和清晰的目标线索。幼儿数学区的内容包括数学符号、数与数量、图形空间、分类统计等,在每个类别中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总目标,并根据不同的目标开发出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以实现区角内容的逻辑性。2.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在数学区角中,

7、幼儿操作时应按照相应的步骤、方法和规则进行正确的操作,要以有一定步骤、方法和规则的高结构性材料为主。3.材料自身的引导性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宜有过多的干涉,应该投放具有引导性的材料,让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充分考虑到本班幼儿的能力以及材料所能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等方面。4.材料目标的层次性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会呈现年龄差异,还会呈现出个体差异。教师在提供区角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及经验,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来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5.材料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的材料不仅能够幼儿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在众多材料中成分发挥自身

8、感官,多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根据以上材料投放应具备的特点,研究者为实验班幼儿准备了 16 套数学区角材料,见表 1。表 1打包幼儿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幼儿数学区角投放的材料描写数字彩色串珠10 的合成加法板加法花塞根板 1塞根板 2邮票游戏加法 红蓝棒 10 的分解分杯子数数架减法蛇形游戏点的游戏银行游戏加减法应用题量一量人民币换算(四)应用证据,即应用经过检索和评价的证据,实施干预措施1.实验干预前对幼儿数学能力的组间比较结果为了更好地验证区角材料的干预对大班年龄阶段幼儿数学能力的影响,在实验前分别对此年龄阶段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同质性检验,统计结

9、果如表 2 所示:表 2实验干预前幼儿数学能力组间比较年龄组别NMSDtP5-6 岁实验组3072.506.042.0170.05对照组3069.904.18注:P 0.05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干预前,大班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数学能力测试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这说明在实验干预前,大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数学能力均处于同一水平,符合实验的要求。2.实验干预后幼儿数学能力的组间变化结果将 16 套数学材料投放在 A 幼儿园的实验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投放。研究中所有被试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在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区角游戏,实验组的幼儿引导性的进行数学区角的游戏,引导幼儿使用区角材料

10、中投放的 16 种数学材料,干预时间为一个月;对照组的幼儿在每天的区角时间中,依旧进行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数学区角中没有投放与实验组相应的材料。其余时间所有被试将按照幼儿园安排各自进行教学活动。在实验干预后,将大班年龄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测试成绩再次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实验干预拉开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数学能力之间的差距,实验后实验组幼儿数学能力的测试成绩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数学能力测试成绩,这说明使用数学区角材料确实对大班幼儿的数学能力产生了影响,促进其提高,如表 3 所示:表 3实验干预后幼儿数学能力组间比较年龄组别NMSDtP

11、5-6 岁实验组3086.273.8214.450.01对照组3074.262.653.实验干预后幼儿数学能力的组内变化结果138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由上面表 3 可以看出,在实验干预后,大班年龄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数学成绩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区角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干预效果,将大班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如表 4 所示):表 4实验干预前后幼儿数学能力的组内比较年龄组别测试类型NMSDtP5-6 岁实验组前测3072.506.04-12.340.01后测3086.273.82对照组前测3069.904.

12、18-4.360.01后测3074.262.65将实验前后大班年龄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数学能力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干预前后幼儿的数学能力测试成绩之间呈现出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幼儿数学能力的测试成绩之间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这说明区角材料的干预能有效提高 5-6 岁幼儿的数学能力。4.实验干预前后幼儿数学能力差值的组间变化结果由上面的表 4 可知,区角材料的投放对大班年龄阶段幼儿的数学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探讨区角材料对大班年龄阶段幼儿数学能力的提升效果的差异性,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求得差值进行独立样本 t

13、 检验,检验二者的差异性。统计结果如下:表 5实验前后幼儿数学能力差值的组间比较年龄组别NMSD(后测-前测)tP5-6 岁实验组3013.776.115.818 0.01对照组304.375.48注:P 0.05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0.01 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如表 5 所示,将 5-6 岁年龄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前后测成绩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差值比较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实验组前后测成绩的差值要大于对照组(实验组 MSD 为 19.0010.79;对照组 MSD 为 12.838.67),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这说明对于 5-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

14、在区角中投放数学材料,引导幼儿使用,能提高其数学能力。(五)反思证据,即检验干预措施的效果,幼儿园开展数学区角活动提供建议1.研究结论(1)在数学区角投放材料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实施具有可行性。(2)在数学区角投放材料,并在区域时间引导幼儿使用材料,能够提升大班幼儿的数学能力。2.研究建议(1)根据幼儿特点,投放有针对性的材料教师在设计和投放数学区角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还要考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生活出发,投放有情境性的材料,赋予材料以角色和情景,吸引幼儿的同时,提高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力。数学区角材料的设计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以实际运用的材料,不仅让幼儿

15、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而且给幼儿提供一些运用以获得的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幼儿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2)材料的投放要包含数学学科所有必要的内容在学前阶段,幼儿数学方面的内容包括:集合与分类、计数、模式、数符号、数运算、量的比较和空间等方面。教师要根据 指南 和 纲要 中科学领域对数学认知方面的要求,进行投放材料。例如指南中“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 10 以内的加减运算。”教师要针对该条内容,选择符合此目标的材料进行投放。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是任意的、随意的进行投放,要根据分类,将同一类的材料放置在一起,而且要对同一类型的材料进行分层次的投放。(3)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材料材料投放后不是一

16、成不变的,随着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变化,曾经适宜的材料可能会失去其原有价值。当幼儿产生了新的需要时,产生新的兴趣点时,要对区角材料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超市买卖商品引起幼儿对钱币的兴趣,幼儿有认识钱币的需求和换算钱币的需求,根据幼儿新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及时在区角中投放“超市购物”等材料。【基金项目:洛阳师范学院 2022 年研究生教育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区角材料对幼儿数学能力提升的循证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YJSJYJJ-17)。】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S,2002.2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S,2012.3 王淑芹.幼儿数学

17、课程游戏化建设和幼师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J.智库时代,2018.4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D,西南师范大学,2001 年.作者简介:周艺洁(1998-),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吴泽璇(1999-),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杨小兰(1997-),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左向莉(1992-),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学方向。肖亚兰(1996-),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