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11页例1、做一做。
设计理念:
创设具体情境,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①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②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2.创设情境。(呈现教材第11页例1中题图)
(1)思考:通过观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
(2)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提出什么相关问题?
(3)小组内交流,提出相关问题。
(4)每盒手工纸有多少沓?
(5)你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课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1。
(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手工纸?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2)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3)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因为20×3=60 所以60÷3=20(张)
方法二:6÷3=2 60÷3=20(张)
方法三: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4)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①口算写出结果。
②说说口算方法。
2.教学教材第11页例1后的想一想。
(1)出示第二个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6000÷3 60000÷3
360÷6 640÷8
三、 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
师: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五、 课后作业
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60÷3=20(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学习口算除法的计算犯方法。教材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知识,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只是和经验自主探究算法。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一方面强调每道题的算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找到题目的异同点,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归纳总结时就少有纰漏。
另外,我还发现在练习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还有些不理想,有待加强;在计算中,有些学生由于计算失误或是乘法口诀的用错而导致结果错误。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开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