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隋唐以前的牂牁郡治理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24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以前的牂牁郡治理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隋唐以前的牂牁郡治理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隋唐以前的牂牁郡治理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看历史 2023 年第 2 期 EYEONHISTORY 2023No.2历史之美40隋唐以前的牂牁郡治理研究罗秋燕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牂牁郡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在历史上,牂牁郡不仅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必经之地,也是中央王朝治理西南地区以及“制越”的重要阵地。但牂牁郡政区设置一直分分合合,直至隋唐时期才逐渐稳定下来,并成为西南边境的一道重要防线,其原因值得探究。本文梳理隋唐以前历代对牂牁郡的具体治理,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央政权与西南夷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关键词】牂牁郡;历代治理;西南地区【中图分类号】K928.61 牂牁郡概述牂牁原本归属于夜郎部落联盟中一个

2、较大的部落且兰,与各部落之间也只是保持着联盟关系。直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原夜郎部落联盟的基础上设置郡县,即牂牁郡,牂牁地区则开始由联盟关系变为统帅关系,这也标志着牂牁地区开始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管辖内。牂牁郡所在区域大致包括今日贵州大部分地区、云南东部以及广西西北部,境内人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人1。牂牁郡的行政区划在西晋武帝之前归属于益州,之后则归属于宁州。其地名也曾多次更改,汉平帝时改牂牁郡为同亭郡,南齐则为南牂牁郡,隋大业改牂州为牂牁郡,唐武德又复为牂州,北宋永徽后,牂牁郡被废除。牂牁地区的行政区划和地名的不断变化,无不隐藏着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一区域的碰撞与交流。2 历代治

3、理2.1 秦通五尺道史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2秦始皇时期,派遣了一名叫“常頞”的人前往滇川地区,在蜀郡郡守李冰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从僰道(今宜宾)至味县(今曲靖)的道路,即五尺道,并在这一区域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设置郡县、派遣官吏进行管理。伴随着五尺道的开通以及郡县制的实行,巴蜀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得以加强。公元前 216 年,秦王朝率兵攻打巴蜀国,秦灭蜀后,“移民万家以实之”,巴蜀地区的移民正是通过此条道路迁徙到滇东北地区,随着中原人民的到了,中原文化与西南本土文化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2.2 汉置牂牁郡西汉统治者在初期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至

4、汉武帝时期,社会进入空前繁荣阶段,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大增,心怀壮志的汉武帝开启了开疆拓土事业。元鼎五年,南越王赵胡在其丞相吕嘉的鼓动下,发生叛变。叛乱平定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区域的治理,元鼎六年,汉王朝在原夜郎、且兰等地区设置牂牁郡,辖十七县,并以故且兰县为牂牁郡首府,任命吴霸为首任太守。牂牁郡设置后,夜郎地区被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范畴。此后,汉王朝便派遣大量的汉族官员、军队以及罪人等进入牂牁郡,史载:“汉代牂牁之郡,其地沃壤,多是汉人”3。汉族居民的到来,给西南地区带来了许多变化,并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汉族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在贵州兴义和兴仁东汉墓中发掘出土的“水

5、塘稻田模型”,这表明了中原地区的耕作技术以及一些农田水利设施等已经传入到了牂牁地区4。2.3 诸葛亮南征刘备夺取益州后,将原隶属于刘璋控制的牂牁、益州、永昌等益州南部五郡国,通过和平易帜的方式将其全部纳入蜀汉的统治范围之中,而这一区域就是所谓的“南中地区”5。南中地区一直较为平稳的发展着,直至刘备病逝后,南中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出现了雍闿、高定、朱褒等的反蜀叛乱。建兴元年,益州从事常房巡视牂牁,太守朱褒因担心“有异志”的罪行被发现,遂将其杀害,同时以郡叛应雍闿。至此,南中变乱全面爆发。为了平定叛乱,稳固蜀汉政权,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兵全面进攻南中,兵分三路:令马忠进攻牂牁朱褒部,他自己则

6、进攻高定、孟获势力,李恢进攻盘江以北势力,是年,蜀汉政权取得南征胜利。南征胜利后,为了吸取这次叛乱的教训,限制和削弱南中豪强势力,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南中也由四郡增加到了七郡。与此同时,中央政权任命马忠为牂牁太守,李恢为庲降都督,镇守南中,并在南中地区继续沿袭汉朝的羁縻制度。作者简介:罗秋燕,女,籍贯:重庆彭水,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看历史 2023 年第 2 期 EYEONHISTORY 2023No.2历史之美412.4 两晋与南朝治理晋武帝时期,为了在南中地区实行内地各郡县的统治方式,把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四郡单独划出设置宁州,其余包括牂牁在内的三郡仍属于益

7、州6。虽这一政策并未持续多久,就罢宁州,置南夷;但中央这一举措激发了南中地区与中央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太安元年,建宁郡、朱提郡大姓发动叛乱,中央遂派李毅率军前往镇压,叛乱平定后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南中地区,下诏书重新开置宁州,增加了牂牁等在内的几个郡县,至此,牂牁归属于宁州。为稳定宁州,晋王朝委派王为逊宁州刺史,但王逊在南中采取的镇压、任意分合郡县等措施,使南中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民族、阶级矛盾愈发尖锐。王逊死后,东晋王朝委派尹奉前往宁州进行管理,但宁州局势并未出现好转。公元 332 年,蜀地李寿进攻宁州,次年,宁州除牂牁郡之外的地区全被成汉政权占领。南朝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分裂,中央王朝无暇顾及

8、西南地区,故对宁州并未实施过实际经营。这时的宁州几乎是被大姓爨氏所控制着,爨氏通过自立宁州刺史,以及任命异姓封建主的方式管理着该地区。这一时期的牂牁郡则是被爨氏属官白族封建主统治。3 历代治理牂牁郡的几个方面3.1 行政区划调整牂牁郡初置时辖十七县,归属于益州。但牂牁郡的行政区划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央王朝的政治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调整。昭帝元凤五年,中央废除象郡后,将其部分地区并入牂牁郡,辖境扩大。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社会极其动荡,西南地区局势大变。这一时期,南中的地方势力与中央王朝一边互相夺,一边又彼此利用。蜀汉时期,统治者在平定南中叛乱后为了削弱南中大姓的势力,又重新划分政区,在南

9、中地区设置了七郡,牂牁郡地区被分三郡,即牂牁郡从原来所辖的十七县变为现在只领原设六县,而以四县属建宁郡,七县属兴古郡。西晋怀帝时期,南中大姓、夷帅纷纷据地自雄,为了阻止这场叛乱,时任宁州刺史的王逊采取分合郡县的方法,而牂牁郡则被分置平夷郡和夜郎郡,辖境缩小。永明三年,“户口薄曰新置,无属县。”7牂牁郡分为东牂牁郡与南牂牁郡,东牂牁郡是按牂牁郡分其东境而设置,故后改牂牁郡为南牂牁郡,辖十县。简言之,隋唐以前,牂牁郡从十七县分属数郡,且各郡增设县治,并不是区域范围的扩大,而是由于统治集权的需要,治所加密。3.2 贸易汉初,因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无暇顾及西南地区,便“皆弃此国”,放弃了在五尺道一带

10、的经营,但是巴蜀地区与西南地区仍然保持着民间的贸易往来。“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巴蜀商贾前往夜郎地区或以物易物或钱财购买其马、髦牛、奴隶等时,也带来了内地的诸多商品,如唐蒙通使南越后,见其有杞酱,后回长安从蜀贾人得知“独蜀出杞酱,蜀贾多持窃出市夜郎。”中原与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得以贸易往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通道筑路。汉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在五尺道的基础上,分别在建元六年、元光六年、元封二年,开通了从僰道至牂牁江流域的南夷道、蜀(今成都)至邛笮(今西昌)的西夷道,以及叶榆(今大理)至永昌(今宝山)的博南山道,即所谓的“西南夷道”。西南夷道的

11、开通不仅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央王朝与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部族之间的交流。如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83.3 平叛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实施统治之初,便遭到了激烈的反抗。汉王朝能够在夜郎诸部落设置郡县,除了其自身势力强悍外,另一面是对西南地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山高路远,汉王朝不可能在此地进行长期统治,在接受汉王朝赏赐的财物后,遂接受了汉朝的封号并同意在此设置郡县。但当汉王朝真正开始在西南地区修筑道路,建构中央集权统治时,立刻遭到反抗。“孝昭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

12、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9孝昭始元元年,益州辖下包括牂牁在内的二十四个郡县发动叛乱,接到上报后,汉王朝立即派遣水衡都尉吕辟胡率蜀郡、犍为兵队万人前往镇压叛军。战乱平定之后,汉王朝又实施羁縻政策,牂牁地区的统治逐步趋于稳定。蜀汉时期,在平定牂牁地区的朱褒、高定等的叛乱后,牂牁地区在政治上与中央政权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于南中其他郡县,牂牁地区并未发生重大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叛乱,社会内部处于了一个较为稳定发展的时期。3.4 民族政策3.4.1 羁縻制度汉王朝虽然在西南夷地区设置了郡县制,但因该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中原的地方行政系

13、统在西南夷地区难以很好运行,因此在汉王朝看历史 2023 年第 2 期 EYEONHISTORY 2023No.2历史之美42统治时期,中央王朝根据西南夷地区的民族特色,实行了一套郡县制度与羁縻制度相结合的统治措施10。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诸郡后,派遣了大量的中原地区官吏前往管理,但显然,初来乍到的官吏在此实施中原统治方式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不可能不顾及土著上层的势力。对此,汉王朝保存了部分部落首领原本的势力,并封赐部分奴隶主、部落首领等为王、侯、邑长,利用其在本民族的影响力,按照以往的方式对本民族进行管理。这种封赐土著势力进行统治其本民族,并在政治上服从于中央派遣官吏的政策,汉王朝称之为“羁

14、縻”。羁縻制度的实行不仅便于汉族官吏对西南夷地区的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而且作为一种民族政策,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3.4.2 怀柔和抚与军事镇压政策当地方势力与中央政权发生冲突后,中央在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也会采取如封赐职官、赏赐财物等怀柔和抚政策。如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中战乱的过程中,一方面派遣汉族官吏驻扎南中,进行军事镇压;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着重于“心战”的方式令其诚服,在南中地区因俗而治,封赐部分大姓以及夷帅一定职官,利用他们在本民族的影响力来管理其民族事务,从而缓和民族、阶级矛盾。这种恩威并施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中央政权快速平定该地区的战乱,同时也利

15、于中央政权在此进行直接统治,加强中央集权。3.4.3 南夷校尉泰康三年,晋武帝为了在南中地区执行中央的集权统治,在南中地区实行“罢宁州,置南夷,以天水李毅为校尉,持节,统兵镇南中,统五十八部夷族都监行事。”南夷校尉是拥有一定实权的官职,其不仅拥有驻军镇守南中的权力,而且还拥有管理南中“五十八部夷族”地区事务的权力。李毅任南夷校尉时,“每夷供贡南夷府,入牛、金、旃、马,动以万计,皆预作忿恚致校尉官属。”11李毅此举动进一步激化了南中地区与中央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随后,南中地区部分郡县大姓发动叛乱。南夷校尉是西晋王朝为统治西南地区而设置的机构,之后也一直作为管理南中地区事务被沿置,直至隋收复爨氏才

16、被废除。4 结语汉王朝在西南地区设置牂牁郡以及其他郡县后,西南地区逐渐被纳入汉王朝的统治版图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对于南中地区的治理,在沿袭汉王朝的统治方式时,又设庲降都督、南夷校尉等加强对其管理。这一时期南中地区战乱频繁,牂牁地区虽也发生过动乱,但相较于南中其他郡县而言,牂牁地区的社会发展总体趋于平稳。简而言之,隋唐之前,中央政权对于牂牁郡的管理采取的是直接管理与委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用林超民先生的解释来说就是“流官治其士,土官治其民”。这种政策不仅加强了中央政权在该地的政治影响力,也加强了其民族的凝聚力。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历代对西南夷地区的治理,促使了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以

17、及东南亚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并进而影响其社会生活。参考文献1 方 国 瑜.汉 牂 牁 郡 地 理 考 释 J.贵 州 社 会 科学,1980(02):39-52.2(汉)司马迁撰.史记西南夷列传 M.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历史研究室,1979.3 方国瑜主编.徐文德,木芹纂录校订.云南史料丛刊 第 1 卷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4 张卉.“西南夷”地名考释二则 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01):120-123.5 何畏.论蜀汉南中变乱中的势力均衡问题 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9(01):80-87.6 尤中著.尤中文集 第 1 卷 云南民族史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7(梁)萧子显撰;周国林等校点.南齐书 M.长沙:岳麓书社,1998.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 M.北京:中华书局,1959.9(汉)班固撰.汉书西南夷列传 M.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历史研究室,1979.10 王文光,龙晓燕,陈斌著.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 M.成都:巴蜀书社,19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