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刊特2023/1516现代教学区域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逻辑理路与实施策略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文/贾永春【摘要】让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自觉良好行为是行为规范教育的最终目标。上海市闵行区以“从被动走向主动”为区域行为规范教育核心理念,通过在认识上不断提升立意高度,在理念上不断凝练核心要义,在策略上不断增强系统思维,在方法上不断凸显人文关怀,引领区域中小学不断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关键词】区域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
2、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强调了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意义。2 0 1 7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 0 1 5 年修订)为抓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中小学阶段,行为规范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是学生实现有秩序、有品质生活的基础,也是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规范办学的基础和重要抓手。让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自觉良好行为是行为规范教育的最终目标。上海市闵行区以“从
3、被动走向主动”作为行为规范教育核心理念,通过在认识上不断提升立意高度,在理念上不断凝练核心要义,在策略上不断增强系统思维,在方法上不断凸显人文关怀,引领区域中小学不断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知行合一,全面发展。一、在认识上不断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立意高度闵行区注重从先哲的思想中,提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认识高度,如:“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人是习惯的生物”(杜威);“道德出于天性,成于习惯”(亚里士多德道德形成观之概括);“对人施加一定的强制和规范,是为了指导他去运用自己的自由”(康德)先哲的思想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行为规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4、。我们希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发展理性和自治精神,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学生的行为表现与道德修养、内在品质、理想信念的培养高度关联,因此,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绝不是单纯指向学生外显行为的养成,而是与其内心的理性启蒙和自我教育相联系、相统一,指向育人,指6本刊特稿现代教学2023/1516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向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所有育人环节都应包含行为规范教育意蕴,教育者应从学校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教师专业精神培育、课程教学实施、学生活动开展、家校社协同等维度,在整体育人格局视野下不断改进和创新行为规范教育的理念与实施路径。近年来,闵行区在区校共同
5、努力下,学校和教师对行为规范教育的定位已经从行为规范日常管理的评价取向转变成为学生成长奠基的育人取向,从获评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的目标取向转变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价值取向。二、在理念上不断凝练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要义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以及外在规则要求的不断变化,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在变,学校行为规范教育面临的困惑也在变。比如,新时代还要不要反复规训学生的行为?行为规范教育会不会把学生管“死”了?高中阶段还大力抓行为规范教育是不是不合适了?等等。其实,在诸多变化和困惑背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规律性,只有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行为规范教育才能发挥其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
6、。为此,基于学理与实践分析,我们提出了“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区域行为规范教育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行为规范教育的机理、实施、时机等诸多方面。1.教育机理角度:“被动遵守”与“主动践行”教育机理角度的“被动遵守”与“主动践行”,涉及的是学生良好行为形成的内化机制与内化水平。以垃圾分类为例,不同学生对分类规则的内化水平、所处内化阶段可能是不同的。处于低水平内化阶段的学生认为不分类会被教师扣“操行分”,这是被动遵守规则;处于中级水平内化阶段的学生可能是出于榜样的吸引和对榜样的模仿,这是主动遵守规则的萌芽;处于最高水平内化阶段的学生则是基于深刻领悟了垃圾分类这件事情本身的重大价值和意义之后的主动践
7、行。最高水平的内化是行为规范教育的最终目标,即让学生外在体现为良好行为习惯,内在受道德信念的指引和支撑,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强调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实现知行合一。2.教育实施角度:“被动接受”与“主动建构”教育实施角度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建构”,涉及的是行为规范教育举措中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程度。行为训练的方法虽然简单、明确,但有时枯燥、乏味,学生常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有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实现自主管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自主管理或自律能力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规则内化的深度和教育效果。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实现自主管理具有一定难度,能力要求过高。因此,
8、对于低年段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行为训练比重会高一些,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育者需要认识到在实施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主动建构能力的重要性。3.教育时机角度:“被动改变”与“主动养成”教育时机角度的“被动改变”与“主动养成”,涉及的是行为规范教育的预见性、主动性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必须事先有一定的教育远见、制订适切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主动养成”与“被动改变”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此消彼长,如果早期主动养成把握得越好,也就越能减少将来被动去改变、矫正的情况。“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区域行为规范教育核心理念就像一个“魂”,有了这个魂,就让行为规范教育在学校和教师心中“立”
9、起来、“活”起来了。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和教师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不断深化,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设计、实施和改进行为规范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提高教育实效。三、在策略上不断增强行为规范教育系统思维在实施策略上,我们认为新时代学校行为规范本刊特稿2023/1516现代教学教育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应以系统思维设计和推进,并能形成自成一体的学校行为规范教育逻辑脉络,具体体现为以科学目标为引领、以行为训导为主线、以全面融入为保障、以协同共育为支持等关键特点。1.基于行为规范养成目标,科学建构行为规范目标体系我们引领学校在行为规范教育目标上基于规律、基于原理、基于学情,进
10、行整体设计、分层实施,目标之间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道德水平的持续进步。一方面,要关注道德原则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经过长时间验证的、普遍被认可的养成目标,这些目标是对各方面行为规范内容细则核心的提炼和反映。比如,生活习惯方面是健康和规律,做事习惯方面是规则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关注道德理想的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价值养成,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道德底蕴和文化认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方向正确的、稳定的教育导向。2.基于学生行为发展特点,形成行为规范训导主线当前闵行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行为规范专题训导课、两分钟预备铃训导
11、、午会行为规范专题教育等为统领的系列化载体。我们强调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应立足行为训导,并遵循思想引领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化水平,提升行为规范教育实效。我们认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应牢牢坚持以行为训导为主线和开端,同时以此为中心,向认知、意志、情感、信念等方面辐射,注重引导学生在行为态度上对行为规范本身价值和意义的深层次理解以及认同和践行,并最终发展为道德品质、人格特点。3.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行为规范教育一体化实施保障系统我们强调要让行为规范教育成为各项教育的应有之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生涯教育等相结合,体现行为规范教
12、育的全域性。要通过多措并举,引导学校将行为规范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中,不仅要与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各类课程等相结合,体现行为规范教育的常态化;还要与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体现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性、生活化。4.基于协同育人格局,形成行为规范教育一体化支持系统在行为规范教育实施过程中,通常学校是绝对主角,家校双向互动较少。常常是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家长再和孩子强调教师的要求。这样的家校合作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育人效果不甚理想,难以通过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将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为此,我们强调家校协同的行为规
13、范教育不能仅仅是家长单一地支持配合学校,还要注重发挥家长的主体性,通过家校协同共育,经由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榜样示范、教育引导,让行为规范教育回归家庭生活、融人社会生活,从而将教育目标落细、落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行为自觉,让学生拥有学会自律的内在力量。四、在方法上不断凸显行为规范教育的人文关怀德育旨在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应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为根本,即人文关怀价值是统领德育价值系统的核心价值,是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也理所应当成为推动行为规范教育科学有效的应有之义。1.实施方法要“目中有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常被作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良好校风
14、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不可否认这也非常重要)。因此,对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有时会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工具理性层面,使得行为规范教育8本刊特稿现代教学2023/1516表闵行区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施要点教育方法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关注不同年段年级差异学段认知学习行为训练榜样示范自主管理评价导向道德辩析关注直观性、生动性和注重训练中的家校引导学生向更高道小学重视教师垂范关注自主精神的启蒙注重激励性趣味性合作德认知阶段发展注重同伴间的榜样思想引领下的行为中学关注时代性、创新载体体现训练的导向性促进主动发展凸显导向性示范规范教育在方法上偏向于僵硬的管束、单向的灌输、强制的要求,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
15、性,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排斥心理,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我们认为,行为规范教育不是一个单向的教育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教育者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过程,教育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育要求、社会规范等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行为规范教育的人文关怀。在方法层面,我们以区校联动为基本模式,体现“从被动到主动”的理念,关注年段年级差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出一些要点(见上表),让行为规范教育“目中有人”,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地位。即小学阶段注重行为规范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中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认知与态度上对行为规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深层次理解与认同,并
16、能够主动践行行为规范,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2.评价方法要“更有温度”学校常常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学生行为规范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便捷性、可操作性,便于开展对各班级或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选树先进典型等工作,并将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最重要依据。但量化方式使用不当易导致行为规范评价过程缺少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人格的基本尊重,甚至可能导致反道德现象的发生。1 2 1为了体现人文关怀,我们认为应采取更具温度、更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规范评价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教师要客观描述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划定行为等级;尝试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原因,而不仅仅是获取评
17、价数据;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多的肯定、赞赏和鼓励,而不仅仅是用分数、等级向学生呈现其行为规范发展水平。在做批评性、否定性评价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有温度”的行为规范评价追求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与理解,如正确看待、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包容、宽厚的心态以及坚定而和善的语气与学生沟通,给出批评性、否定性评价的理由,这也是对学生行为进行价值引导的过程。行为规范教育看似简单、基础,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怎样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理上的思考追问和实践中的探索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通过行为规范教育,让文明行为成为学生的习惯,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筑基,引导学生走向真正的精神自律,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贾永春,徐晶星.让行为规范教育更科学更高效一从被动到主动的实践探索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7:1 3-1 5.2王东莉.人文关怀:当代学校德育的逻辑起点 .当代青年研究,2 0 0 4(4),(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上海,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