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7715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骈文研究第六辑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日今关天彭撰 陆锦连 蒙显鹏译内容摘要:今关天彭()清代及現代駢文界(北京:今关研究室,年)是日本最早的清代(包括民国)骈文史著作。其结构主要如下:一、何谓骈文;二、骈文的变迁;三、清代的骈文界(清初的骈文界;乾隆时代的骈文界;嘉庆以后的骈文界;清末的骈文界;现代的骈文界)。其中列举的主要作家,清初有陈维崧、尤侗等人;乾嘉时期有“骈文八大家”,另有汪中等。嘉庆以后的骈文家有“十家四六”,此外有龚自珍等。清末骈文家有王闿运、王先谦。民国作家有:清末遗老樊增祥、陈三立等;江苏阳湖一带的冯煦、屠寄等;苏州有张尔田、孙德谦等;北京有王式通、邵瑞彭等;军阀幕僚有饶汉祥、

2、由云龙等。关键词:清代;民国;骈文家;骈文史一、何谓骈文笔者在此处想要谈论的是清代骈文界的状况以及骈文在当下转变为怎样的面貌。那么,骈文究竟为何物呢?关于这一点若不作些说明,可能会难以理解,所以尽管看似无用,但笔者这里还是试作说明。骈文是中国的一种文体,使用对句进行创作,又名四六文。另外,完全以表意为主的则称为散文。散文与骈文是中国文章的两大派别。骈,本义为牵引一辆车而并行的两匹马,引申为“对句”之意。之所以又称为四六,是因为骈文的一句由四字或六字构成。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之地名对“洪都”之地名,故郡对新府;“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前后句各以六字相对。如此以四

3、字成一句、六字成一句,但不以单句独立存在,必有另一句与之相对,这样相对的二句称之为一联。这与诗是相同的情况。一句与一句相对的对偶谓之单对。此外,每四字一对或每六字一对,在音律上会显得单调乏味,因而采用“偶对”使其表现更为丰富。即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每两句为一对,称作偶对或隔对。此对法由四字句与六字句间巧妙地结合而成,在朗读时自带节奏,引人入胜。虽然最常见的是四字句、六字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句,但字数并非一定得四六不可,只是概括而言,也有三字句、五字句或者七字、八字、九字句。这些句子巧妙地结合,并且重视音律,因此行文在呈现上达到了自然而合乎平仄的效果。加之对句选

4、词精当,使语义和文字都显得更为精炼。这就是骈文。如上所述,骈文与音律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此,六朝以来朝廷的诏诰多采用此文体,因此逐渐影响臣下上呈朝廷的文体中,此后作为“词章之学”而被运用到各种文章。诏诰之所以采用此文体,是因为在对臣下宣读时,音节庄重而流丽,又因其文字无比精炼,就威严而言也是最适宜不过的。在日本,宣命所使用的也是一种特有的文章,在运用枕词、音律协调等方面,与骈文的诏诰异曲同工。或许在奈良平安时期,日本就在学习骈文诏诰了。关于骈文的应用领域,从六朝至唐宋,骈文不受题材限制而被广泛应用,到了明代以后使用范围才逐渐缩小。在此,试举传为陈维崧的四六金针中的部分类型。诏诰表:贺表、谢表、进

5、表等。笺:贺笺、进书、赠物笺(笺为太子、诸王所用。)以上文体多与朝廷有关,而使用最广泛的则是启。启:为友人间相互通问的文体:谢启、通启、定婚启、聘婚启、贺启、小贺启。疏:用于一般大众的请疏,与佛教有关的劝缘疏等。此外,特殊的文体有:露布:战时发出的布告。青词:道士的忏过文。朱表:方士告天文。功德疏:僧侣向佛陀祷告之文。致语:乐人开幕时所用之文。上梁文:木匠在上梁时所用之文。宝瓶文:用于泥瓦匠在屋顶上(中国古代建筑)涂漆时的祝文。诸如此类。如此说来,在明末清初,骈文的应用也是相当普遍的。乾嘉以来骈文复兴以后,论说、序跋、传状、碑志,无论何种文体都使用骈文,但是从清末到现在,特别是现在,骈文已显著

6、衰落。然而,启和疏文不仅依然使用骈文,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总统的谕告和公事通电文,无一不用骈文。由此看来,把骈体文完全视作旧时的文体,至少是错误的。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遗留着各种具有历史的传统习惯。这并不是说要清除就能立刻改变的事情。虽说这七八年来白话文开始流行,但似乎都是发生在青年学生之间的事。上了三十岁的人,是无法仅靠白话文解决一切的。因此,首先大概了解一下骈文是骈文研究第六辑 非常重要的。我在此讨论骈体文,也正有此微意。二、骈文的变迁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骈文的变迁。关于骈文的起源,在上古时期,由于尚未出现文字的书写工具,古人用“漆”书写,或刻在竹上。因此,文字势必要求简洁,不仅如此,能用眼睛

7、来阅读的人十分有限,因此还要求通过耳朵进行记忆,因此音律就必须工整。对偶的兴起也正基于此。正如李兆洛所云,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万事万物皆如阴阳相对立。他认为对偶也起源于此,但这终究不过是一家之言。中国人的尚古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也有人在易经的文言,诗经的大序中探求骈文的本源,当然,骈文与之大概有一丝的联系。自屈原的离骚以来,音律工整的对句大量涌现,西汉有司马相如、扬雄,尤其是到了东汉,崔骃、蔡邕之作尽是对偶。三国、六朝初期以后,骈文绮缛妙丽,句斟字酌,逐渐迎来了极盛时期。必须知道的是,在骈体文中存在着汉魏体和晋宋体。骈文以六朝为鼎盛时期。其中人们对齐梁体和徐庾体评价最高。齐梁体是从南朝宋至齐梁

8、形成的,齐梁朝间沈约等人研究音韵,创立了四声的区分,并据此创作出音韵和谐的骈文作品。当时昭明太子编选的文选就是骈文的典范。而同一时期成书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论述有关骈文批评、创作规范等方面的典范之作。这两部书名有必要特别记住。徐庾体较之齐梁体,诞生的时代稍晚一些,梁出现了徐陵、庾信两位名家,徐陵入陈,庾信入周(北朝),文坛名声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的骈文,华丽巧密,极文章之变。然而此时骈文的法则还未十分绵密,其精华也尚未散尽,包含在文体之中,柔和饱满,如西汉之文、盛唐之诗,元气浑然。到了唐朝,随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唐代骈文规模大开。唐代骈文的特点在于各体兼备、法度森严。

9、风格虽不如六朝,但音节嘹亮,高华秀朗,难以企及。唐代的文章全用骈体,所以骈体也成为了通行之文。在此形势之下,文章中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于是韩愈开始倡导古文,极论骈文之弊端,尽管在当时产生了一些共鸣,但大体上唐朝仍是骈文盛行的时代。晚唐时代出现了李商隐(义山)。李商隐首次将其骈文集命名为樊南四六,骈文也开始被称为“四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六朝的文章不宜称之为四六。四六指的必定是唐朝以来的骈文。骈文的弊端以五代至宋初最为明显。此时出现的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倡导古文的思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想,成为了文体改革的先驱。随后苏轼兄弟、曾巩等人相继出现,极力推进这一主张。于是古文盛极一世,

10、骈文则随之日渐衰落。然而由于科举考试依然使用骈文,所以其应用范围却越来越广。欧阳修、苏轼本就是古文大家,同时也是骈文领域的名家,擅长以古文的笔法创作骈文,因此文章具有不同于六朝、唐朝骈文的气格。这是宋代骈体文的独特风格。此前的骈文使用吟咏风月的艳丽文字以成对偶,此时变成了自由剪裁经书、诸子的文字而成对偶,并且在句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长偶对也诞生于这个时代,如“臣闻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盛,而归于欲其生;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虽严,而不忍致之死”这样的对偶法。南宋的四六文与北宋相比,虽有清新的旨趣,但却较为靡弱。元明时期的骈文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皆继承了宋体之四六文

11、风,缺乏情藻之美。明弘正以后,前后七子虽提倡文章复古,但专以汉魏文风为指归,对齐梁不屑一顾。偶尔会在尺牍之类小小地卖弄一下四六对偶,但这些都不值一提。直到明末才出现喜爱六朝文字的倾向,自陈子龙等人出现骈文才变得精工。清朝复兴了骈文而使之大为流行,相关内容正如后文所述。总之,骈文以六朝为最先,后演变成为唐体,再变化为宋体。假如不知道这三个时代文章的差异,那么要说明骈文也是十分困难的。然而要了解其中的差异也绝非一件易事。有志之士若能再看看文选唐骈文钞(陈均纂)、宋四六选(彭元瑞纂)是很有帮助的。在我们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文章吸收了隋唐之风,清一色是骈文。太安万侣为古事记所作序文,在当时是出色之作

12、。本朝文粹收集了平安时代的文章,其中有些作品完全被认为是唐朝人的笔致。据说杨守敬到日本时看到这本书,钦佩不已。然而德川时代以后,唐宋古文大为流行,日本文人十分认同苏轼等人的言论,即韩愈文章一除六朝靡弱之恶风,并非常厌恶骈体文。此外,古文派执“文章乃载道之器”的意见,古文与儒教紧密联系,而骈文则与之相反。因为世间存在这样一种偏见,即六朝以来风俗的淫靡是骈体文这一种华丽、纤柔且不甚抑制男女之情的文体流行使然。日本的儒者如实地继承了这种偏见,也将平安时代的淫靡与骈文联系起来。这样的误解在世间常常存在,稍知历史、辨别事理,就不会随便被这些宣传蒙骗,但宣传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由此可知,世间之事出乎意料地

13、不可靠。我们需要站在公平的立场,提供真正的事实与道理来论述。这里离题万里了。总之,骈文蒙受了极大的冤罪。虽说如此,尚有皆川淇园等好事家,幕末至明治初年,作此体之人还有数人,但如今除内藤湖南翁外已无他人了。以后恐成绝响,实在是可惜的事。骈文研究第六辑 三、清代的骈文界 (一)清初骈文家骈文离不开清朝人的复兴,是清朝最得意的文体。由宋代开始衰落的骈文,到了明末又再次呈现出了流行的倾向。松江陈子龙(卧子)的出现,使该文体变得精工,江苏、浙江一带的才子们掀起了翕然响应之风。当时,受东林社影响,文会盛行。其中,以苏州复社、松江几社最为特出。陈子龙即为此两社的盟主。与复社有关的文人有诗人吴伟业(梅村),他

14、所称的“江左三凤凰”吴兆骞、彭师度、陈维崧均是出身于江苏一带的骈文名家,而陈维崧更是清初骈文界之大家。陈维崧(其年)陈维崧,江苏宜兴人,祖父为明末东林党陈于廷,父亲是陈贞慧(定生)(贞慧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四公子即冒辟疆、侯朝宗、方密之、陈贞慧。)字其年,号迦陵,因面部多髯,被称为“陈髯”,陈髯之名曾响彻当时的文坛。他曾游如皋,在冒辟疆的水绘园寄居长达十年之久。辟疆感佩于其才气,安排乐伎为其排遣无聊寂寞。乐伎即杨枝、紫云,二人均善解音律。尤以紫云最受宠爱。康熙十八年()应举鸿词科,由诸生授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于康熙二十八年()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著有湖海楼集五十卷。陈维崧也擅长写诗,得意之作在韩

15、愈与和苏轼之间。他天生爱好词作,据说兴起时还会吹笙为自己所作的词配乐,是非常优秀的词作家。四六文写作是最能体现此人才气之处,徐乾学谓其庾信以来一人而已,汪琬说唐开宝以来七百年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作品。然而,由于他创作了太多应酬文,难免重复赘述同一件事情,文笔有欠精炼。这不得不说是他的一个缺点。附录上芝麓先生书(略)。当时,作为四六文作家活跃于文坛的,除陈维崧外还有吴绮、章藻功。吴绮,字园次,江苏江都人,著有林蕙堂集;章藻功,字岂绩,浙江钱塘人,著有思绮堂集。二人与陈维崧并称“骈体三家”,但吴绮才学能力稍弱,旨在流丽;章藻功则旨在新巧,欲超越此二家,一变而为别调。李元度曾以明代诗人作比喻评价此三

16、家“其年导源庾信,才力富健,如李崆峒之学杜,园次追步李义山,如何大复之近中唐,岂绩专用宋格,则公安竟陵之流亚也”。由此可以想象三家之大略。在同时代,与陈维崧可共推为大家的是毛奇龄。此外能想到的人还有尤侗(西堂),但此人的创作多有近乎游戏之憾。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 毛奇龄(西河)毛奇龄,浙江萧山人,清初经学大师。此人也曾在明朝灭亡时奔走四方,飘荡于江湖近二十年,隐姓埋名,饱尝艰辛。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科后,才有了安稳的生活,得以专注于学术,所著诗文集共计四百九十八卷。此人聪明绝世,善于雄辩,听上去多少有点类似“坚白异同”之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着眼点有着崭然的见识。其文章气味甚近六朝,虽不是

17、特别以骈文著名,但妙手偶得,也有出色的作品。沈云英传平滇颂等都是很有名的作品,但由于篇幅太长,就不附载了。附录复沈九康成书(略)。(二)乾嘉时代的骈文家关于清初至康熙时代的骈文家就介绍到此,接下来进入乾嘉的骈文全盛时代。最先出现的骈文大家是胡天游。胡天游(稚威)胡天游,浙江山阴人,别号云持,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科,虽然最终未应试,但文名极盛。生性桀骜不驯,曾把当时很有名气的方苞骂到脸色发青,因此遭到憎恨而不得官职。晚年到山西投奔友人,直至乾隆二十三年(),结束了他一生的旅程,享年六十三岁。所著文集名为石笥山房集。胡天游的文章,即便是长篇大作也能信笔而书,学识渊博,引用颇多,“如长江大河砂石并下

18、,顷刻不能得分合之源、归虚之委”,是真正的大家,并且从中能窥见唐代樊宗师(绍述)的痕迹。樊宗师文章艰涩,虽不太为世人所知,但韩愈却十分推崇。胡天游的文章有多艰涩,大抵能想象得到。胡天游文章的特色是替换熟字,即选择字义相通的词去替换熟字而为新;向来使用熟字的对句颠倒而用之以示奇;此外,尽量不使用助词,以此加强意义深刻之感。正因如此,文章要如何断句,即使断了句也依然会有不明白的地方,阅读起来相当困难。世人大部分都爱好轻浮华丽的文章,但与之相反,胡天游喜欢诘屈的音调和难以理解意义的所谓艰深之文。此人颇受知识分子阶层的喜爱。对于胡天游的文章,朱仁琇等人表现出颇不满之意,与之相反,如齐召南等人则完全为之

19、倾倒。胡天游是骈文界的一代文豪不足为奇。附录贻友人书(略)。介绍胡天游的部分就暂时到这里,下面谈乾嘉骈文的极盛时期。方便起见,先介绍吴鼒(山尊)所编定的“骈文八家”。八家即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孔广森、吴锡麒、曾燠、骈文研究第六辑 孙星衍、洪亮吉。该八家于嘉庆三年()选出,故可以以之大体概括乾隆年间的骈文界。汪中虽漏选,但他在清代骈文界属出类拔萃之人,所以在八家之后稍作简短的说明。如前所述,在清朝初年走向复兴的骈文,随着各种学术的勃兴而流行开来。进入乾隆的极盛时代,骈文作者顿时辈出,除吴鼒所选八家之外,尚有许多作者不得不提,但由于笔者的这篇小作只是作极其简要的说明,所以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说了。此

20、外,这个时代最杰出的骈文作家是胡天游、邵齐焘、汪中、洪吉亮四人,关于这四人需要特别注意。江浙自六朝以来,就是文学的主要阵地。就如南京之于南朝、杭州之于南宋,其间的关系自不待言。而这个地方的文人爱读文选,因此也就自然成为了骈文流行的阵地。特别是江苏常州一带是骈文家的阵地,这也是要记住的(与古文的阳湖派也有一定关系)。那么,接下来就谈谈骈文八大家。袁枚(随园)袁枚与前述的胡天游一样,是乾隆初年被举博学鸿词科最年少且著名的文人。笔者在讲述清朝的诗界时,曾提到袁枚是乾隆时期的“三大诗人”之一,袁枚的确是诗文界之逸才,作诗恰如能言之人的叙说,毫无艰涩之感,其文如此,骈体文亦如此。但由于此人的诗文过于纵横

21、自在,也被世人讥为伪体或俗调,就连其骈体文也不免遭到这样的批评。收录其骈文的文集名为小仓山房外集。附录岳水轩诗序(略)。邵齐焘(叔宀)邵氏以擅长西汉、六朝、初唐风的文章而闻名。同时期的王太岳(芥子)也工于同样风格的骈文,传闻自他看了邵氏的作品后,遂决定弃笔不再写作。邵氏品行高尚,古人论文章云“于绮藻丰缛之中,存简质清刚之制”,可以直接移用这两句来概括邵氏的文章。总体来说,风格清新而蕴含雅丽之趣。文集名为玉芝堂文集。(字荀慈,江苏昭文人。)附录送顾古湫同年之荆南序(略)。刘星炜(圃三)刘星炜与邵齐焘处于同一时期,官至兵部侍郎。在文选中对班固、徐陵、王勃倾注心力,有“清转华妙”之称,但也有人批判他

22、古韵甚浅。但要注意的是,到了他的笺启和序记就没有了清初文章经常能看到的浮华和晦涩之感。刘氏字映榆,江苏武进人,著有思补堂集。前述的吴鼒曾私淑刘氏。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附录为胜国阎陈二公征诗启(略)。孔广森(顨轩)孔广森为孔子第六十八代孙,自唐孔颖达以后,世间再没有像孔夫子一样出类拔萃的子孙出现,而孔广森虽然年少却闻名于世。进士及第时年仅二十岁,可是却在三十六岁时早逝,实为可惜。学风受戴震(东原)影响,长期研究已绝迹于世的公羊学,并谋求公羊学的复兴,著有春秋公羊通义。擅长骈体文,在仪郑堂骈体文 中有相当好的作品。他的言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云,须熟读徐陵与庾信之文集;初唐四杰之文集,须注意除去其

23、平常之处,而要学其音节之古。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由于王勃的化用,至今仍时常有人模仿,但如果去掉“与”“共”二字就沦为了俗调。就如陈维崧“四围皆王母灵禽,一片悉嫦娥宝树”,调子俗套。若古人尚在,也许会把“灵”“宝”二字代之以两个“之”吧。这些都是他从实际的学习中得出的独到见解。附录闺秀王采薇长离阁诗集序(略)。吴锡麒(谷人)吴氏为浙派诗人的殿军人物,是论及清朝的浙派时不得不说的人物,而笔者在此首先要说的是,即使在骈体文领域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吴氏以前多学六朝,此人则以唐为主。随着吴氏文风流行,出现了与其他流派的摩擦,也是基于此。其门下的吴鼒曾激烈讽刺云“近代能者或夸才力

24、之大,或极摭拾之富,险语僻典,欲以踔跞百代,睥睨一世,不知其虚骄易尽之气为有学之士所大噱也”,恐怕指的就是胡天游等人。吴氏“不矜奇,不恃博,词必择于经史,体必准于古初”,也即他所持立场与胡天游完全相反。吴氏的文风总是带有新的风味。恰如其诗,色彩、声调自然地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这也是其骈体文能流行起来的原因。所著有有正味斋骈体文有正味斋骈体文续集。但与此同时,他气格柔弱,不免多应酬文之弊。出生于浙派阵地的浙江钱塘。附录张船山池南老屋图记(略)。曾燠(宾谷)曾氏出生于江西南城,江西向来就是两宋以后文士辈出之地,文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诗有黄庭坚;骈体文汪藻出焉,被称为继唐朝陆贽、李商隐之后的大

25、家。到了清朝,诗作方面蒋士铨首屈一指,骈文也当推此人。曾氏是比吴锡麒稍晚一些的后辈,但两人交情颇深,因而受到其影响。精通文选,骈文研究第六辑 文风学六朝、唐初,既有充满力量之作,也有姿态极佳之文。其著述有赏雨茅屋骈体文。曾燠编纂的国朝骈体正宗,收录了从清初的毛奇龄开始到汪全德为止,全编四十三人的作品,在文章的选择上也相当公平,是讲骈文必读的著作。只不过实际承担编纂任务的人是彭兆荪。附录:书徐阆斋桃花夫人庙碑后(略)。孙星衍(渊如)孙氏不仅是经学家,对于诗文、金石书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同乡(江苏阳湖)的洪吉亮齐名。文章方面不喜唐宋八大家之文风,而有意置身于六朝汉魏之间。且阳湖一带是

26、文选的流行地,孙氏自年少时起就受教于其父,据说达到了能全文背诵的程度,所以他获得骈文大家的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其骈文集名为问字堂外集。附录:三国疆域志后序(略)。洪亮吉(稚存)洪亮吉是血性好男儿,曾当街上书,直言时事,因此虽免遭斩首之罪,获嘉庆帝特赦,充军伊犁,无几赦免归乡,从此以后便完全进入了学者的状态。所作骈体文收录于卷施阁乙集更生斋乙集。洪氏之文章可见其性情流露。这一点是极好的,但是疏纵、繁碎的地方太多。但不管怎么说,在清代骈体作家中,他应该是可与汪中比肩的大家。附录:再与孙季逑书(略)。骈体八大家就讲到这里。吴鼒的编定多少夹杂着私心,这是显而易见的,即他只列举了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吴锡

27、麒作为其师列于首位;曾燠不仅是吴锡麒最好的朋友,同时也十分关照吴鼒本人;孙星渊与其有姻亲关系;洪亮吉与之亦师亦友;孔广森是与之相识之人,刘星炜是其私淑的人;还有袁枚、邵齐焘,作为其前辈给予他褒奖;等等。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关系,所以当时的人评价骈文八大家,就如桐城派一样,只把与自己有关的人列入其中,并非毫无道理。顺带一提,吴鼒号山尊,安徽全椒人,嘉庆四年()进士,因文章而为朱珪所知。所著有夕葵书屋集。汪中(容甫)我在清代诗文界文中已经对汪中进行了评论,其对近代学术的影响无需赘言,文章学汉魏六朝,尽管多少有些狷洁之感,但实在是文笔绝佳。梁启超曾评价,清朝的骈文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家中,属汪中一人最

28、善文章,余子免不了堆垛柔曼。这同样有些夸张的成分。然而,整个清代的骈文家中,以汪中、洪亮吉两人为最优已成为公论。可一读其所著述学中的外篇,感受其文采翩然之处。(江苏江都人。)附录:自序(略)。除这十几家外,还有彭兆荪(甘亭)、杨芳灿(蓉裳)、杨揆(荔裳)兄弟,以及刘嗣绾(芙初)。这个时代的文章大部分收录于曾燠的国朝骈体正宗,希望有志之士能够一览之。(三)嘉庆以后的骈文界从嘉庆至道光,清朝也已经从极盛时期走向衰落,不久便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因而嘉道的五十年间成为了一个变迁期,在学界,汉学也从后汉向前汉推进,公羊派崛起,出现了如龚自珍等人;在文学界,阳湖派文风一变,绚烂丰缛的骈文开始流行起来。譬如

29、董祐诚兄弟、方履篯等人,文采斐然。平定太平天国以后的清朝,史称“同治中兴”,实际上就如回光返照。随之,学界、文学界也发生了变化,学界开始出现汉宋折中的思想,文学界则发展了经曾国藩改革后的桐城派。而在骈文界,若要找寻贯穿前后两个时代的作家,首推方履篯、李慈铭两人。该时代前期需要注意的是李兆洛骈体文钞的编纂以及阮元对于骈体文的相关评论。李兆洛,阳湖派作家,效仿姚鼐(姬传)的古文辞类纂而编纂了骈体文钞,收录了秦至隋的各类骈体文共三十一卷,成为后学之典范。李氏的骈文理论说道:天地之道即阴阳,奇偶、方圆都是它的体现。阴阳相并而生,所以奇偶不能相离。文章亦是如此。秦至唐之间文体发生变化,但文不曾改名,自唐

30、开始有了古文、骈文的叫法。骈文以六朝为最佳。随后有了唐宋的派别之分。总而言之,他认为,古时骈文也好,散文也好,都是一物,强行将其划分为二,就违反了天地阴阳之道,两汉的文章不分骈散,是最好的文章,故而他推崇两汉的文章。阮元作为大官而尽心于奖励治学,是骈文的大力倡提倡者。他认为,“直言”或“论难”的语言不是有文采的语言。孔子在易经中所作文言多用韵和对偶,这是文章的鼻祖。然而后世读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要持反对态度呢?虽然骈体文到了唐朝变得卑俗,但那并不是文体之罪。作为文章的系统,骈体依然是正统。韩愈崛起,写出所谓的古文,是在矫正文选的流弊,竭力维护骈体文。正是因为该时代有着这样的倾向,所以在同治前后,“

31、骈散不分体”的文章流行开来绝非唐突之事。“骈散不分体”指的是骈文与散文混为一体,谭献等人频频创作此体。骈文研究第六辑 要选出这个时代的骈文家相当不容易。于是我出于方便起见,仿照前面所引用的八家四六文钞的例子,援引王先谦所撰十家四六文钞,介绍从该时代至清末的骈文界之一斑。由于十家四六文钞是接着吴鼒的八家四六文钞编纂的,将两书的内容汇总到一起,就能把握清朝三百年间骈文的大致情况。但这样难免有太过通俗之讥。王先谦所选十家有刘开、董基诚、董祐诚、方履篯、梅曾亮、傅桐、周寿昌、赵铭、李慈铭、王闿运,但也不能不提龚自珍(定庵)、郭麐(频伽)和姚燮(复庄)、王昙(仲瞿)等。此外,王氏十家中的王闿运放到下一节

32、的清末骈文界中介绍。因为王闿运一直活到了民国五年,至今其余流尚存。刘开(孟涂)刘开,桐城人,姚鼐的得意门生,可惜他还是个书生就英年早逝了。在文章方面是桐城派中的佼佼者,擅长古文自不必说,骈文也极好。所著孟涂全集四十四卷中有二卷为骈文。刘开认为,汉朝以后的散文杰出者当属韩愈,晋朝以来的骈文杰出者则是刘勰。刘勰是南朝梁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开感叹当时的骈文作家只学文选,不做学问。若根底不深,就不能发挥出骈体的妙处。因此他提出首先要熟读屈原的离骚,以培养哀怨之情和明丽之文笔。然后为使意蕴深远,在参考周秦诸子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山海经抱朴子淮南子等,为文章增添各种色彩。总而言之,他主张骈文和散文同源异流

33、,所以必须立经学之根底。以上是作为桐城派古文家视角的论述,注重哀怨和色彩,正是此人的价值所在。附录:游石钟山记(略)。董基诚(子诜)江苏阳湖人,阳湖派作家,并且还是著名骈文家李兆洛的亲戚。此人的骈文虽不及其弟祐诚,但与其弟、方履篯等相较,自有其独特才笔,善于描绘荒凉的光景和落拓的心情。所著有子诜骈文。附录:书舅氏庄达甫先生春觉轩诗集后(略)。董祐诚(方立)为前述董基诚之弟。弱冠之年游陕西时作西岳华山神庙赋而文名远扬。也许是因为后来殚精竭力专攻数理和地理学,年仅三十三岁就夭折了。其兄基诚痛惜不已,校刻其遗书十六卷。其中多数涉及数理,文集两卷左右。董祐诚与同乡方履篯交情颇深,其文章有许多与方氏的应

34、酬文字,可想见其友情。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董祐诚英年早逝后,方氏倾注平生的才华,写下董方立诔兰石斋骈体文遗稿序,其中遗稿序写得尤其出彩。道光年间的骈文界,可以说是此二人的擅场。他的文章于清峻的风骨中,带着满含哀伤的音节,尽管在整齐上逊于方氏,但清转之处却更胜一筹。虽然作为附录显得过长,这里还是收录其舆平县马嵬堡唐贵妃杨氏墓碑。这篇文章以申诉杨贵妃的冤情为主旨,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之事,小说家之说繁多,究竟哪些是真实的并不清楚,且玄宗末年怠于政事,致使国事衰颓,将其全部归咎于杨贵妃实在太过于残酷。何况杨贵妃马嵬坡一死,“可谓情系私家,而功存君国者矣”,董祐诚用尽极致艳丽之词,刻画了贵妃可怜的情态。附

35、录:舆平县马嵬堡唐贵妃杨氏墓碑(略)。方履篯(彦闻)方履篯是嘉庆、道光年间杰出的骈文家,所著万善花室文六卷是近代中国人喜爱的读本之一。方氏虽原籍北京,但实为江苏阳湖人,自幼写骈文,甚至震惊了杨芳灿。其前辈有张惠言、李兆洛,同辈中交情最深的是董祐诚。方氏记述了两人的交游情况:“清樽互赏,连襼借游。嘘霭生云,飞藻如雨。扬袖高咏,仰屋苦思。对影竟日,为欢弥年。”可以想见他们笔墨应酬之态。此人虽比董氏年长一岁,但在董氏早逝八年后的道光十一年()辞世,享年四十二岁。才刚刚步入初老,实为可惜。世人评价方氏的骈文,上溯齐梁,集晋宋之精粹,还有人评价其不让唐代开元、天宝名家。陈寿祺云,宋至明朝期间,未能出现此

36、等人物。读其作品,齐整中带有珠玉般温润,又以高古的语调来进行议论,其健谈在骈文家中十分少有。万善花室文的单行本近来在市上销声匿迹。如果想要一览,请在云自在龛丛书中查阅。附录:莫愁湖秋泛图记(略)。梅曾亮(伯言)此人也是姚鼐门下的著名人物。出身于江苏上元(南京),自幼爱好骈文,到了三十岁,开始立志于古文创作。据说其所作骈文多达十五卷,我曾阅读过柏枧山房集中收录的上下两卷。附录:展东坡生日序(略)。周寿昌(荇农)湖南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国藩欲辟之为幕僚,因周寿昌与胡林翼之间产生不愉快,遂作罢。周氏对骈文的看法是:“学胡天游之广博而骈文研究第六辑 去其僻怪;爱洪亮吉之俊

37、爽而除其细尖。”他本人的作品也大体如此。文稿虽多,但现在只留存下十家骈体文钞里收录的三十余篇。其门生有瞿鸿禨、王先谦、叶德辉等。附录:枌东老屋校书图记(略)。傅桐(味琴)号梧生,安徽泗州人,著有梧生骈体文钞。附录:夏瘦生诗序(略)。赵铭(桐孙)浙江秀水人,今嘉兴府一带。此人的文章颇为老练,他将清末的形势写入骈文之中,有主张,也有论辩,颇有趣味。著有琴鹤山房骈文。附录:十六国宫词自序(略)。李慈铭(莼客)笔者在清代诗文界也曾提到过李慈铭,但骈体文才是其最擅长的,简古凄艳、让人一读便手不释卷。他学识渊博,且喜好辩论,有点像毛奇龄。他常年居住在北京,俨然成为了文坛的盟主。所撰日记名为越缦堂日记,因其

38、持续记录长达四十年之久,所以能对当时的情况有清晰的把握。出身于浙江会稽,于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年)离世,享年六十六岁。我想通过撰写他的事迹来窥见清末文人的生活之一斑;通过寻访他的寓居所在地北京城商保安寺附近,看看轩翠舫旧址如今变成了怎样的光景,但还没有这样的机会。那附近还有王士禛和翁方纲的旧迹,是清代文学界的纪念地。李慈铭的骈文,善于叙情,更工于叙景。轩翠舫记等就是非常出色的作品。此外,由于他学识渊博,即便用了生僻的文字,也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反而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姿态。壬申七月北海郑司农生日集郑庵记是论述郑玄学术的文章,一读就能感受到阵阵古香袭来。若说嘉道至清末的这段时期的大家,非此

39、人和方履篯莫属。附录:极乐寺看海棠记(略)。(四)清末的骈文界清末也即光绪宣统年间,清朝全面衰落,随着万事更替,西洋的势力如决堤的洪水涌进中国。军械、练兵都采用西洋式,接着宪法也不得不学之,举世如饮狂泉,一片骚动。在此期间为何仍有骈文创作?然而大河之水不断绝,昆山之玉也搜不尽。在此举湖南的 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二王”为例,总论此时代的骈文界。此外,下一节将要论述的现代骈文界与这一节关系紧密,只是出于他们仍在世的缘由,并非别有深意。这点还请读者诸君理解。王闿运(壬秋)王闿运是湖南湘潭人,在近代中国学界、文章界颇负盛名。他在学问上属于公羊学,据说继承了戴望之学,然而何时遇到戴望仍不可知。词章之学出

40、于天禀,于诗尤其能发挥其妙,骈文亦被认为接近六朝的颜延之、庾信。他好谈经世之大略,实际上是迂远之人。然而人品相当之高。问及王先谦门人,虽不常如此评价,但都那么认为。王氏曾入四川,为成都尊经书院院长,又为湖南长沙的校经书院、衡州的船山书院院长,出其门下之人颇多。特别是四川至今仍有其显著影响。如廖平、宋育仁等人,都是受其熏陶而成长的人才。四川人的文章带六朝古艳之趣,也不得不说即是王氏的流风余韵。民国五年()殁,年八十八岁。另外,此人事迹也在清代的诗文界有论述,敬请参照。附录:秋醒词序(略)。王先谦(益吾)王先谦是湖南长沙人,与前述王闿运并称“湖南二王”。文章仿曾国藩,虽是桐城派中人,而骈文极好。然

41、而文学上的地位不可与王闿运之天才相比。此人与清末学界联系甚多。其在江苏学政时,继阮元的皇清解经之后,编辑出版了续皇清解经。其自身亦著有后汉书补注合校水经注等,多以考证为主,虽对学者有所裨益,而并无甚识见。我在乍看后汉书补注时,怀疑是改订其师周寿昌的旧稿。最近询问得知合校水经注是改订湖南著名诗人邓显鹤的旧稿。据说王氏依靠慈禧太后的“宠儿”李莲英而立身,其后为了掩盖此事实而攻击李莲英。这似乎是事实。其后似乎并不甚注意自身行为。戊戌政变前,门人苏舆等编修翼教丛编,相比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王氏所采取的行动比较倾向于主张孟子的护道,如今看来似乎可一笑置之。王氏在文学方面有诸多编纂。古文方面,继姚鼐古文辞

42、类纂之后,编修续古文辞类纂;骈文方面,继吴鼒八家四六文钞后,编修了十家四六文钞,更编修骈文类纂四十六卷。虽然这是取曾燠国朝骈体正宗之意而欲撰骈文之正宗;仿姚鼐古文辞类纂体例而划分部类,有意成为骈文界的指南,然而该书出版于光绪末年,尚未广泛行世。王氏殁于民国六年,门人甚多。附录:十家四六文钞序(略)。(五)中国现代的骈文界骈文在现代也未曾灭绝。黎元洪幕下有饶汉祥,唐继尧幕下有由云龙,从其骈文通骈文研究第六辑 电文可见一斑。如前所述,笔者也在此略述清末迄今的骈文界之事。现在在世的作家中,先从樊增祥(樊山)说起。此人是现代诗界的耆宿,也是骈文作手。光绪帝蒙尘西安时屡发诏书,即成于此人之手,作品充满哀

43、痛之感,善于抓住人心。其案件的判决文明辨是非,同时能权衡人情深处,可谓能言之士。在骈文方面,他收藏与之关系颇深的李慈铭的旧作,并将之装订成书,传为佳话。清末遗老陈三立(散原)、况周颐(字夔笙,广西临桂人)、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顺人)、秦树声(字幼衡,河南固始人)等都是骈文名手,且以上诸公不以骈文家名世,其看家本领在其他方面。也即陈三立于诗、况周颐于词、宋育仁于经学特别是周礼,只是秦树声在盛昱门下,精通佛典,有文人之风,此外没听说他有何特长。此外出自清代骈文的阵地江苏阳湖一带的还有冯煦。冯煦号梦华,现在应该已经八十五六岁,此人在中国中部地区相当有名,著书有蒿庵类稿。此外还有屠寄(字敬山,武进人

44、)、李详(字审言,兴化人)、孙雄(字师郑,昭文人)、曹元忠(苏州人)等,屠寄已殁,李详、孙雄如今是否在世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苏州人中有工于骈文的人,即张尔田(字孟劬)、孙德谦(字隘堪)二人。乍看张氏,惊讶其如乡野之人的风貌,然而他学问渊博,最精于史学,文章上工于骈文,有相当有趣之作。孙氏通史学,与张氏同奉章学诚之学说。孙氏近来著有六朝丽指之书,大论六朝骈文之本旨。此外戏曲通吴梅(字瞿安)尚未上年纪,由于是苏州人,也工于四六文。王式通(字书衡),祖籍山西汾阳,实际上是浙江山阴人,作为中国法律学者,也以四六文名手而闻名。此人作为官僚,仕途通达,曾任内阁秘书长。此外,在北京居住的还有邵瑞彭、高步瀛、

45、丁闇公等,都相当有名。现今以骈文挥洒其纵横才笔的是饶汉祥。此人字宓僧,出生于湖北,是樊增祥门人。入民国以后,应黎元洪之聘为秘书,屡屡创作长电文骈文,使读者产生共鸣,因而提高了黎氏声誉。黎氏为大总统时其任秘书长,是黎氏幕下最得力者。我当时也时常遇到他,他身材高挑,看起来是温和的文人,但也像是在吸食鸦片。我记忆中他谈到让我读庾信的文集,他自己则以书经为典范。饶氏创作文章非常迅速。发表于民国十二年()元旦的黎氏通电非常长,覆盖报纸的整个版面,然而听说他没有太费心劳神就完成了。去年冬天,饶氏受郭松龄所托,写了七八篇骈文通电文,都是情感饱满之作。由于郭松龄长期受张作霖恩惠,而以兵谏之名义迫其退隐,若非最

46、富情感、披肝胆、恻恻动人,则无论如何也不能赢得世人认同。然而不愧是饶氏,写作极巧妙地拉近了世人,似乎使张作霖都哑口无言。现今军阀官僚各自有各自写作文案的文人,他们都是善于写应用文的才子。从饶汉祥的骈文来看,虽是带有俗调的文笔,就这一文人群体来说也不失为鹤立鸡群。清代及现代的骈文界此外,唐继尧幕下的由云龙,号夔举,云南姚安人,曾留学日本,文章学洪亮吉,如艳丽之花,意气飞动。作为革命时代的电文,从鼓舞青年之心来说是最好的作品。唐氏势力衰弱之后,久不见其文章。附录:孙德谦六朝丽指序(略)。附录:饶汉祥为郭松龄与张作霖书(略)。作者简介:今关天彭(),本名寿麿,生于日本千叶县。主要著作有东京市内先儒墓田录(政教社 年版)、宋元明清儒学年表(年)、清代及现代的诗文界(今关研究室 年版)、清代及现代的中国文学界第 编清代及现代诗余骈文界(今关研究室 年版)、近代中国的学艺(民友社 年版)、骏河与临济禅(静冈谷岛屋书店 年版)、骏远之诗界(静冈谷岛屋书店 年版)、中国文化入门(元元社 年版)、朱舜水(东洋文化社 年版)、宋诗选(集英社 年版)等。译者简介:陆锦连,年生,广西贺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笔译硕士生。蒙显鹏,年生,广西贺州人,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骈文、宋代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