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探讨山西省太原市5 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规模度分析、数理分析和G I S空间分析等方法。【结论】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太原市新增工业遗产数量最多,行业门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军事工业和采矿业。空间分布上,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具有聚集特征,呈现“一区一带”的分布格局,分别是杏花岭区聚集区和万柏林区-晋源区沿汾河聚集带。空间分布演变上,新中国成立前,太原市工业遗产集中分布于汾河以东、府城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向城市北郊、汾河以西地区扩展延伸。在影响因素上,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受到自然、交通、人口、
2、历史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低高程、缓坡度的河谷平原地区,并沿铁路分布,与地区迁入率、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基于此,结合太原市“生活秀带”政策提出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群构建设想,以期为太原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旧城改造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太原市;工业遗产;空间分布;遗产群中图分类号:TU 9 8 2 文献标识码:AD O I:1 0.1 6 3 5 5/j.c n k i.i s s n 1 0 0 7-9 4 3 2 t y u t.2 0 2 3.0 4.0 1 7 文章编号:1 0 0 7-9 4 3 2(2 0 2 3)0 4-0
3、7 2 5-1 0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i n T a i y u a n C i t y a n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H e r i t a g e G r o u p sK A N G F e n g1,2,Z H A N G Z i b o1,C A O R u j i1,2(1
4、.C o l l e g e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T a i y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T a i y u a n 0 3 0 0 2 4,C h i n a;2.C h i n a-P o r t u g a l J o i n t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S c i e n c e,S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1 5
5、 0 3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P u r p o s e s】T a k i n g T a i y u a n C i t y a s t h e s u b j e c t r e s e a r c h a r e a,t h i s w o r k t r i e s t o e x-p l o r e t h e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6、f a c t o r s o f 5 9 m o d e r n i n-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s i t e s i n T a i y u a n C i t y,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M e t h o d s】S c a l e a n a l y s i s,m a t h e m a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G I S 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s w e r e u s e d.【C o n c l u
7、s i o n s】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D u r i n g t h e t i m e o f“F i r s t F i v e-Y e a r P l a n”a n d“S e c o n d F i v e-Y e a r P l a n”a f t e r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P e o p l es 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T a i y u a n C i t y h a d t h e l a r g e s t n u
8、 m b e r o f n e w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s,a n d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c a t e g o r i e s w e r e 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m i l i t a r y i n d u s t r y,a n d m i n i n g.I n t e r m s o f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T a i y u a
9、 ns t h e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h a s a f e a t u r e o f a g g r e g a t i o n,s h o w i n g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m o d e l o f“a d i s t r i c t a n d a b e l t”,w h i c h a r e t h e X i n g h u a l-i n g D i s t r i c t A s s e m b l y A r e a a n d G a t h e r
10、 i n g B e l t a l o n g t h e F e n h e R i v e r i n t h e W a n b a i l i n D i s t r i c t-J i n y u a n D i s t r i c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 t e r m s o f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e v o l u t i o n,b e f o r e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P e o p l es R e p u b l i c
11、o f C h i n a,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s o f t h e c i t y o f T a i y u a n w e r e c o n c e n t r a t-e d i n t h e a r e a t o t h e e a s t o f t h e F e n h e R i v e r a n d t o t h e n o r t h o f t h e o l d c i t y o f T a i y u a n;A f t e r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12、t h e P e o p l es 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t h e a r e a e x p a n d e d t o t h e n o r t h e r n s u b u r b s o f t h e c i t y a n d t o t h e r e g i o n w e s t o f t h e F e n h e R i v e r.I n t e r m s o f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d
13、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s a f f e c t e d b y n a t u r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p o p u l a t i o n,h i s t o r y,p o l i t i c s,a n d o t h-e r f a c t o r s,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l o w-l y i n g,l o w-s l o p e p l a i n s,a n d a l o n g t h e r a i l w a y,a n d i s c o r
14、 r e-l a t e d w i t h r e g i o n a l i n-m i g r a t i o n r a t e,p o p u l a t i o n d e n s i t y,a n d l e v e l o f r e g i o n a l u r b a n i z a t i o n.T h u s,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L i f e S h o w B e l t”p o l i c y o f T a i y u a n C i t y,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n c
15、 e p t o f T a i y u a n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G r o u p i s p r o p o s e d,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r e u s e o f T a i y u a n C i t ys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s,a n d p r o v i d
16、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r e n o v a t i o n o f t h e o l d u r b a n a r e a s.K e y w o r d s:T a i y u a n C i t y;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H e r i t a g e G r o u p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
17、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中提到“推动文化旅游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示范区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随后,太原市政府发布 太原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筛选出共1 3处工业遗产,以期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文化品味,让群众“记得住乡愁”2。山西省太原市是“一五”时期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3,太原市万柏林区也被确定为全国老工业基地4。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承载了太原市的工业发展史与城市建设史,塑造了当地居民独特的城市记忆。对工业
18、遗产时空分布演变的探究是工业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的重要前提。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保护发轫于2 0 0 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的 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5,之后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工业遗产被列为重要普查对象。全国各省、市、县对工业遗产的普查成果成为研究工业遗产时空分布格局的重要数据来源。近年来,在全国层面,黎启国等6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工业遗产的时空格局及演变进行了分析。曾灿等7、Z HANG e t a l8、赵永琪9则基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工业遗产名单,分析了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刘静等1 0结合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相关史料,建立G I S数据库,分析了我国近代工业
19、的时 空 演 化 与 地 理 分 布 特 征。在 省 域 层 面,赵洲1 1、佟玉权1 2对辽宁省工业遗产进行了数据库建立与可视化研究,并提出了相应保护策略。王雨萌1 3、刘静等1 4分别对河北省和山东省的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市域层面,季宏等1 5-2 0对福建省福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宁德市、南平市、龙岩市工业发展、分布格局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张家浩等2 1分析了天津市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结构,提出了工业遗产廊道建构设想。综上可见,学界对于各层面的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已有较为深入与丰富的成果。在对太原市工业遗产的既往研究中,研究者们更多聚焦于工业遗产建筑实体层面的价值研究
20、与改造利用,缺乏从宏观层面对太原市各类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鉴于此,本研究运用A r c G I S 1 0.2、S P S S 2 5.0等软件对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思路,为旧城改造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为4部分:1)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样本来源于太原市政府网站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2 2-2 3、“三普发现”2 4-2 5、山西省革命遗址普查成果2 6、太原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2 太原市西山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
21、利用规划方案 及相关学术论文2 7-3 0。整理得到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名单。2)太原市高程、坡度等数据,通627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5 4卷 过A r c G I S 1 0.2的表面分析工具,提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的G D EMD EM 3 0 M数据。3)公路、铁路、河流、政区图等矢量数据来自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4)太原市1 9 8 5年常住人口、地区人口密度、迁 入 率 等 数 据 来 源 于 太 原 市 志(第 二册)3 1。上述数据通过整理,在A r c G I S 1 0.2内进行配准、投影、裁剪等命令后,转为矢量和栅格数据,建立“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信息
22、数据库”。1.2 研究方法1.2.1 规模度分析规模度分析可通过规模度指数衡量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点要素在各地区分布数量的差异性。规模度指数即单位面积内分布的工业遗产数量,计算公式为Ki=nisi.(1)式中:ni为第i个地区中工业遗产的数目,si为第i个地区的面积,k m2,Ki为第i个地区的工业遗产规模度指数。1.2.2 G I S空间分析通过A r c G I S 1 0.2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重分类等工具,分析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探究高程、坡度、铁路对工业遗产布局的影响、评价工业遗产群构建的适宜性,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与表达。1.2.3 相关性分析通过
23、I BM S P S S S t a t i s t i c s 2 5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工具,探讨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与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地区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地区迁入率、机械增长率的相关关系。2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分析2.1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相关统计情况2.1.1 时间分布情况太原市的近代工业发展始于清朝末年3,辛亥革命后,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太原近代工业有了显著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原沦陷,大批机器设备受到破坏,工业发展停滞、衰败。新中国成立后,太原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结合上述对太原工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将太原市近现代工业发展
24、分为5个阶段,各时期工业遗产数量和占比如表1所示。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始建时间主要集中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发展期、表1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时间分布情况T a b l e 1 T e m 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i n T a i y u a n工业发展时期时间数量占比/%近代清末洋务运动及新政影响下的萌芽期1 8 6 0年-1 9 1 0年23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发展期1 9 1 1年-1 9 3 6年1 22 0日伪及民国晚期军
25、阀统治下的衰败期1 9 3 7年-1 9 4 9年61 0现代社会主义工业初创期1 9 5 0年-1 9 6 3年3 66 1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发展期1 9 6 4年-1 9 7 7年12改革开放后工业新发展期1 9 7 8年-23总计-5 91 0 0日伪及民国晚期军阀统治下的衰败期和社会主义工业初创期。1 9 3 0年,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倒蒋失败后,为增强自身实力,致力于实业建设,于1 9 3 3年正式成立“西北实业公司”3,其对太原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所统计的工业遗产中,其前身属于“西北实业公司”的工业遗产约占总数的1 7%.1 9 3 7年日军侵占太原后,奉行“只掠夺,不建设”的
26、政策,由日军建设的工业遗产约占总数的7%.1 9 5 3-1 9 5 7年,由苏联援建的“1 5 6项工程”有1 1项在太原建设,属于“1 5 6项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的工业遗产约占总数的2 9%.2.1.2 行业分布情况根据国家标准3 2对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行业门类进行划分,除去1 4项工业遗产附属的文化、居住类建筑,剩余的4 5项近现代工业遗产可划分为5个行业门类如表2所示。从统计结果看,太原市近现代工业行业门类丰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军事工业和采矿业。2.2 太原市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工具,搜集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坐标,通过A r c G I S 1 0.2在太原市地
27、图上进行可视化表达,即得到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中心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在行政区划上表现为万柏林区数量最多,共1 8个,约占全市工业遗产总数的3 1%;小店区、阳曲县、娄烦县、清徐县数量较少,共4个,约占7%.可见,太原市域内的工业遗产分布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2.2.1 时空分布密集性分析利用A r c G I S 1 0.2的核密度分析法,绘制出太727 第4期 康 峰,等: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遗产群构建02367101118各地区工业遗产数量12.52550?km0N古交市娄烦县尖草坪区杏花岭区迎泽区晋源区万柏
28、林区阳曲县小店区清徐县图1 太原各地区工业遗产分布数量F i g.1 Am o u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a i y u a n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核密度图如图2(a)所示。由图可知,太原市工业遗产总体分布不均匀,呈现出市域中部集中,周边分散的分布特征;在局部地区出现高度聚集的现象,如杏花岭区和汾河沿线地区,呈现出“一区一带”的分布格局。由于在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名单中,所统计到的始建于民国前(1 9 1 2年前)与“三五计划”后(1 9 6 3年后)的工业遗产数量较少,故将
29、其划分到相近的历史时期,因此,可将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建设时期划分为3个时期:抗日战争前(1 9 3 7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1 9 3 7年-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后(1 9 4 9年后)。1)抗日战争前(1 9 3 7年前)表2 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行业分布情况T a b l e 2 I n d u s t r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i n T a i y u a n行业门类行业大类数量占比/%采矿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71 6电力、热力、
30、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49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农副食品加工业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食品制造业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专用设备制造业1造纸和纸制品业1医药制造业1通用设备制造业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 94 2军事工业兵器工业8航空工业192 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铁路运输业5邮政业161 3总和4 5 4 51 0 0抗日战争前的工业建设主要聚集于杏花岭区如图2(b)所示,即原太原府城北部地区3 3。此时期,太原市工业发展受到了北洋军阀统治政策的很大影响。1 9 3 3年,通过兼并、扩建等方式,阎锡山将当时的主要工厂和企业转变为官僚资本工厂,同时,太原
31、工业进入官僚资本主义垄断时期3。如太原钢铁公0893.094?238?3893.094?238?41?786.188?4771?786.188?4782?679.282?7152.679.282?7163?572.376?9533?572.376?9544?465.471?1914?465.471?1925?358.565?4305?358.565?4316?251.659?6686?251.659?6697?144.753?9067?144.753?9078?037.848?1458?037.848?1468?930.942?3838?930.942?3849?824.036?6219?82
32、4.036?62210?717.130?86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核密度值50?km2512.50N(a)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总体核密度分布图0673.734?375673.734?375?11?347.468?751?347-468?7512?021.203?1252?021.203?1262?694.937?52?694.937?5013?368.671?875抗日战争前太原市工业遗产核密度值50?km2512.50N(b)抗日战争前太原市工业遗产核密度分布图0305.475?488?3305.475?488?4610.950?976?6610.950?976?7916.426?464?89
33、16.426?464?91?221.901?9531?221.901?9541?527.377?441抗日战争后太原市工业遗产核密度值50?km2512.50N(c)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太原市工业遗产核密度分布图01?430.858?5941?430.858?5952?861.717?1872?861.717?1884?292.575?7814?292.575?7825?723.434?3755?723.434?3767?154.292?969建国后太原市工业遗产核密度值50?km2512.50N(d)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市工业遗产核密度分布图图2 太原市各时期工业遗产核密度分布图F i g.2
34、K e r n e l d e n s i t y g r a p h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i n T a i y u a n i n v a r i o u s p e r i o d s827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5 4卷 司,前身为始建于1 9 3 4年的西北炼钢厂3 4,曾为山西省机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此时工厂选址并未在城市规划层面进行统一考虑,导致许多重污染工厂位于城市上风、水源上游处,且与居民区混杂,为日后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不便3。2)抗 日战争爆发 到新中国成 立(1 9 3 7年-1 9 4
35、 9年)这一时期收录的工业遗产数量较少,分布也较为分散,局部集中在万柏林区西山一带如图2(c)所示。日军统治太原期间,对所有工业实行军事管制,厂房、设备等均受到严重破坏3,太原近代工业进程进入衰败期。此阶段,收录的工业遗产多与日军控制、掠夺太原资源的工业建设有关。如见证日军侵占太原行径的西山白家庄矿日军办公旧址,还包括当时的日军慰安所、住所、变电所等,现已作为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爱国主义教育景区。3)新中国成立后(1 9 4 9年后)这一时期的工业遗产数量及分布较之前均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遗产数量共有3 9处,约占总数的6 6%;空间分布上,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集中在汾河以东、府城以北的格局
36、,出现了位于汾河西侧,且与汾河平行的纵向带状分布以及北郊尖草坪区的斑块状聚集(图2(d).此阶段的工业遗产,以太原市“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发展成果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郊工业区、河西工业区和河西南工业区3 5,这使太原市形成了新的工业发展格局;与之配套的生活区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加快了汾河以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如太原第一热电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地区第一座新建的大型热电厂3 4,其前开挖的蓄水池 晋阳湖,现已成为太原市重要的城市地标。2.2.2 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通过规模度指数对太原市各地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空间分布差异性进行衡量结果见表3,得出杏花岭区工业遗产规模度指数最高;
37、其次是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迎泽区规模度指数也较高;而小店区、阳曲县、娄烦县、清徐县、古交市的规模度指数均小于0.0 1.因此,从空间分布规模上看,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2.2.3 空间分布聚集性分析基于最邻近分析理论,当R1时,表明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类型为离散型;当R=1 时,表明其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型;当R1时,表明其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通过A r c G I S 1 0.2软件内的空间统计工具计算太原市工业遗产的最邻近指数,得到结果平均观测距离为1 8 3 7.3 1 0 9 m,预期平均距离为5 4 1 0.6 7 6 8 m,R=0.3 4 01,
38、表明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具有聚集特征。表3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规模度指数T a b l e 3 T a i y u a n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s c a l e i n d e x地区地区面积/k m2工业遗产数量/个规模度指数小店区2 9 010.0 0 3 4迎泽区1 0 540.0 3 8 1杏花岭区1 4 61 40.0 9 5 9尖草坪区2 9 61 00.0 3 3 8万柏林区2 8 91 80.0 6 2 3晋源区2 9 060.0 2 0 7清徐县6 0 820.0 0 3 3阳曲县2 0 8
39、400.0 0 0 0娄烦县1 2 8 910.0 0 0 8古交市1 5 1 230.0 0 2 03 太原市工业遗产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分析3.1 自然环境因素3.1.1 高程地形地貌是影响工厂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在地形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于A r c G I S 1 0.2软件内将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图与太原市的D EM高程图进行叠加分析,并将太原市高程平均分为4级,得到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高程分布图如图3(a)所示。宏观来看,太原市多数工业遗产分布于汾河河谷平原上;微观来看,所处海拔小于1 1 8 2 m的工业遗产有5 8处,占工业遗产总数量的9 8%;仅有1处
40、工业遗产位于海拔大于1 1 8 2 m的山区地带。太原市工业遗产更多地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地区,说明其工厂及附属建筑在选址上具有低地指向。3.1.2 坡度坡度是指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利用A r c G I S 1 0.2坡度工具对太原市D EM高程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图叠加,即得到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坡度分布图如图3(b)所示。根据场地坡度的不同,将太原市场地建设适宜程度划分为适宜(0 1 0),较适宜(1 0 2 5),需要大量工程措施(2 5 3 5),不适宜(3 5 以上)4个级别3 6。由图3(b)可知,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坡度主要在0 1 0 范围内,少数分布
41、在1 0 2 5 范围内。平缓的场地不仅减少了房屋修筑、管道铺设927 第4期 康 峰,等: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遗产群构建等工程建设中的人力、物力成本,还为生产设备安装、生产流程衔接、产品和原料转运等生产活动提供了便利。2?1922?6971?6872?1921?1821?6876771?182太原市工业遗产位置太原市高程/?m50?km2512.50N(a)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高程分布图(b)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坡度分布图35 以上不适宜2535 需要大量工程措施1025 较适宜(需要工程措施)010 适宜建设太原市工业遗产位置太原市场地坡度/?()50?km2512.50N图
42、3 太原市自然环境-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图F i g.3 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T a i y u a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m a p o f 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3.2 铁路交通因素铁路是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对太原近代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出于对生产原料、生产产品及相关人员运输便捷性的考虑,工业选址多靠近铁路等交通方便的区域。太原解放前,对外铁路有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境内铁路有西山支线、太兰支线以及1 3条厂矿专用线3。在
43、A r c G I S 1 0.2软件内,对太原市铁路分别做5 0 0 m、1 0 0 0 m、2 0 0 0 m、5 0 0 0 m缓冲区,与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图叠加并进行数量分析,如图4所示,统计发现,处于05 0 0 m缓冲区内的工业遗产有2 7处,约占总数的4 6%;处于5 0 01 0 0 0 m缓冲区内的工业遗产有2 1处,约占总数的3 6%.可见,在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中,约有8 2%的工业距离铁路线小于1 0 0 0 m,即大部分沿铁路分布,工业遗产分布与铁路因素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3 人口规模因素通过 太原市志 获得太原市各地区1 9 8 5年常住人口、人口密
44、度、迁入率等人口数据(太原市行政05005001?0001?0002?0002?0005?000太原市工业遗产位置太原市铁路太原市铁路缓冲区/?m50?km2512.50N图4 太原市铁路影响范围图F i g.4 T a i y u a n r a i l w a y i n f l u e n c e s c o p e区于1 9 9 7年5月进行了较大调整。因本文整理的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名单均建成于1 9 8 5年前,故相关人口数据仍沿用1 9 9 7年前的行政规划进行分析)。在S P S S 2 5.0中进行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数量与各地区非农业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镇化率的相关性分析
45、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上述3个相关因素与工业遗 产数量之间 的 相 关 系 数 均 大 于0.7,在0.0 5水平上相关性显著。说明工业在建设过程中,的确带动了地区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又会引起人口密度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形成一种双向促进的关系。通过对太原市城区、郊区、县(市)迁入率、机械增长率与工业遗产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迁入率与该地区工业遗产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新中国成立后,大量人口迁入太原市,其中1 9 5 6年迁入人数最多,近3 0万人3 1。此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大量人口的迁入支援了太原城市与工业基地的建设。表4 太原市工业遗产数量与人口因素相关系数T a
46、 b l e 4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h e r i t a g e a m o u n t i n T a i y u a n C i t y a n d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f a c t o r s相关因素非农业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相关系数0.7 1 9*0.7 2 7*0.7 2 4*相关因素地区迁入率地区机械增长率相关系数0.7 0 20.7 0 3 注:*在0.0 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0.0 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3.4 地区历史文化因素太原市所辖城区(北城区、南城区、河西区)、郊区(北郊区、南郊区)、市辖县(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因地理条件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工业发展历史,进而影响了工业遗产分布。具体见表5。北城区作为山西省、太原市首脑机关驻地,具有037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5 4卷 极高的政治地位,因而成为山西省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山西最早的民营工业、公营机械工业均创建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北城区经大规模建设,形成以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区3 7。“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在北郊区、河西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