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一、引言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艺术直觉、艺术想象、艺术灵感和艺术情感。这四种心理机制互为补充、协调配合,以促进创作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艺术直觉奠定文学创作艺术直觉是创作主体在面对客观事物时不依靠逻辑推理,只是瞬间一瞥就立刻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其内在意蕴的能力。直觉不同于感觉和知觉,如果一个人面对一棵柳树,只能从感官的角度认识到它只是一株木本植物的话,那么这就是感觉或知觉。但是有人却能在刹那间不经过逻辑的推断就进一步从柳树的形象感受到“杨柳依依”的离愁别绪,捕捉到某种令人感动的意味,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意象,那么这就是艺术直觉。中国古代很多常见的意象都是创作主体运用艺术直觉的产物。如明月
2、象征团圆和思念,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的高雅品格,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等等。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是创作主体经过长时间的社会积累、文化知识学习、创作实践等锻炼形成的艺术洞察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创作主体想要创作必须具备艺术直觉这一基本能力。没有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就不具备审美能力,以至于眼中都是死气沉沉的物,更谈不上能进行文学创作了。三、艺术想象贯穿文学创作(一)想象与艺术想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想要了解艺术想象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想象的概念。想象是指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的能力。想象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顾名思义,科学想象主要运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并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势必
3、会依赖想象主体的知识基础、逻辑思维、理性经验等等。因此,受制于研究的需要,科学想象往往目标明确,在一定条件的规约下展开。与科学想象不同,艺术想象偏重于用感性经验来统摄想象的全过程。创作主体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审美情感进行自主想象,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心理的艺术画卷。不同于单一的想象,艺术想象是指创作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是文学创作的一个不容或缺的重要心理因素。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素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有理性的生物,甚至不能算是一个人。”由此可见,狄德罗把想象力看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能
4、力。如果没有想象力,人就与行尸走肉无异,就不能称其为人了。(二)艺术想象的特点古今中外都有理论家关于艺术想象及其特点的论证。陆机在文赋中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强调了艺术心灵能通过想象遨游四海八荒、古今中外,体现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他运用充沛的艺术想象力,将思绪回溯到唐朝,以玄奘取经的历史事件为蓝本,塑浅析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文|张竣淇摘要: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产物。文学创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创作主体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且还需要各种心理机制的协调配合。文章着重从心理机制运行的角度来拆解文学创作的
5、整个过程。关键词: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想象;艺术灵感;艺术情感文 学 文 艺163造了师徒四人的形象,他们一路跋山涉水,走过车迟国、女儿国、比丘国等到达天竺,历经十余载,行程轨迹从东土大唐到天竺国,对风土人情也有细致的描写,时间空间跨度大,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雄奇瑰丽、似真似幻的艺术世界,足见艺术想象力跨越时空局限的无穷魅力。艺术想象还具有创造性。创作主体能够通过艺术想象将此物想象成彼物,将无物想象成有物,将抽象物想象成具体物。古希腊阿波罗尼阿斯说:“模仿只会仿制它所见到的事物,而想象连它没有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因为它能从现实里推演出理想。”阿波罗尼阿斯认为模仿类似于高级一些的复制,
6、而想象则可以创造出前所未见的事物。从贡献的角度来说,模仿是在传承艺术,而想象则是在创造艺术。以西方神话为例,埃涅阿斯纪描写了特洛伊城英雄埃涅阿斯被希腊联军破城之后,率领众人到意大利成为罗马开国帝君的经历,具有史诗性质。这部作品是维吉尔应当时帝君的要求而创作的,目的在于为古罗马帝国建构出历史渊源,并为其歌功颂德,加强统治的合理性。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史诗却是模仿荷马史诗而创制的。荷马史诗是西方第一部史诗,无论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还是对诸神形象的塑造,都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想象力,风格明快昂扬,而埃涅阿斯纪中的人物略显机械化,在艺术水准上比荷马史诗逊色一些。此外,笔者认为创作主体呈现出的艺术想象应该具有
7、“完整性”。李白的诗歌向来以其雄奇瑰丽的风格著称。梦游天姥吟留别就勾勒出李白的一个梦境,他在梦中可如同仙人一般,脚上穿着谢灵运制作的木鞋,一晚飞过镜湖来到天姥山上,看见神仙纷纷下界,老虎鸾鸟能弹奏乐器,梦幻绮丽。因此,笔者认为更高境界的艺术想象力不仅是刹那间的灵感涌现,还应该是完整艺术世界的缔造者。(三)影响艺术想象的因素文心雕龙中有语言对艺术想象力表达效果影响的论述:“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就是说,在提笔之前,气势很充足,艺术想象力也很充沛,但是在动笔成文过后却发现效果大打折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符号学的角度讲,语言是一种符号,文字
8、同样是一种符号,而语言是对思维的模仿,文字是对语言的模仿,自然就“越学越不像样”了。语言是比较实在的东西,很难巧妙地驾驭并把奇特的艺术想象传达给读者。这就要求创作主体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想象力,还要有驾驭言辞文字的功力,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把文章写得天衣无缝。除了语言,艺术想象还受制于创作主体的情感状态。当创作主体身心愉悦时,艺术想象便能贯通主体与客体,形成一种情感纽带,这有些类似于德国美学家费肖尔所提出的“移情说”。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辛弃疾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辛弃疾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将主观情感投射于客观景物,想象青山一定也认为
9、自己潇洒多姿。在女神中,艺术想象被郭沫若发挥到了极致,服务于作者价值立场的树立以及强烈情感的抒发。以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为例,郭沫若在诗歌中表明自己崇拜太阳、山岳、海洋、水、火山、江河、光明、黑夜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原始的、粗犷的意象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有着相当的距离。这些意象看似毫不相关,却被作者的艺术想象勾连在一起,读者的视野也跟随作者从太阳到山岳,到海洋再到火山形成了一幅跳跃性极强、张力十足的画面。最后,郭沫若又说自己崇拜偶像破坏者,意指自己要打倒、推翻世间丑陋的、不合理的制度和秩序。因此,与这首诗类似,女神中的其他诗篇也都有宏大的意象。作者运用瑰丽的艺术想象将它们串联在一起,表明自己的
10、革命立场,抒发自己强烈的革命浪漫情感。(四)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及理论支撑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性在于影响着创作主体的文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164后,研虑方定。”这就是说文思敏捷之人,创作的相关方法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能够当机立断,而文思迟缓的人容易左右摇摆不定,反复怀疑、仔细考虑之后才能决定如何创作。张衡精心创作二京赋花费了十年时间,左思锤炼三都赋则花了十二年时间,刘安只用一个早晨就写好了离骚传,阮籍常常靠着马鞍就能写好曹操吩咐的书信。笔者认为,艺术想象力是影响文思快慢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文思的快慢还受创作主体的才能禀
11、赋、作品的篇幅、体裁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充沛的艺术想象力势必能够促进文思的理顺,加快创作构思的过程。此外,笔者认为艺术想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折射出人类不同文明的差异性。最早体现较为完备的艺术想象的文艺作品当数各个文明中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中的盘古手拿开天斧劈开眼前的一片混沌,死后身体各个部位化成了山川河流,这恰恰印证了中国古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女娲黏土造人显示出土和水的重要性,这又反映出华夏祖先生长在大河文明中的现实;精卫能坚持用石块和树枝把大海填满,展示了华夏民族勤奋顽强的精神印记。古希腊荷马史诗中人神共同参与的希波战争,以及奥德修斯返乡途中的种种奇遇,反映了西方历
12、史以及西方人民的生活方式。荷马史诗中艺术想象的内容除了那些美艳的女神和健壮、神圣的男神,还有很多原始、粗犷的意象,比如酒色的大海、初升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盘旋的秃鹫以及残暴的凶狮等,都能反映出在海洋文明背景下西方人类祖先的审美心理、生存环境等等。因此,从艺术想象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祖先对宇宙、自然的追寻探索以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逻辑。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里说的神思就是想象的方法。创作
13、主体在构思的时候,微微在脑海中想一想,思绪就能回溯到千年以前,稍微地动一动表情,目光就能跨越万里的距离,凝神静思片刻,一派变幻的景色便能浮现眼前。以上都是借助艺术想象力才可以达成的,当创作主体身体机能灵活畅通、思路敏捷之时,其脑海中的想象便能够通过语言这个枢纽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艺术想象虽是一种心理机制,但也离不开生理条件的制约。因此,只有当创作主体身体机能发达、五官敏锐、文思畅通的情况下,才能与其艺术想象达成契约,产生艺术水准较好的文学作品。(五)艺术想象的限制艺术想象虽然可以随意驰骋,但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艺术想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艺创作者必须要扎根现实的土壤,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
14、养分,运用充沛的艺术想象力帮助读者认识现实世界,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大文学作品。总而言之,艺术想象是创作主体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创造性和跨时空的特点,而且能够缔造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艺术想象这种心理机制的运转需要创作主体较好的生理条件和娴熟的语言功力与之配合。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剧本、散文,其中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虚构的,这就证明了艺术想象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四、艺术灵感激发文学创作艺术灵感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各种心理机能协调畅通,创作过程超常顺利的特殊思维状态。在笔者看来,艺术灵感是一个“触发按钮”,可遇不可求。正如朱光潜先生所
15、说:“灵感大半是由于在潜意识中所酝酿成的东西猛然涌现于意识。”不同于艺术直觉初遇事物即得,灵感较难遇,是久思苦劳后的偶然爆发。一旦艺术灵感降临,创作主体文思泉涌,倚马可待,下笔如有神助。因此,如果没有艺术灵感,创作主体文思阻塞,艺术直觉和艺术想象自然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所以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灵感影响着艺术想象和艺术直觉所能达到的效果。文 学 文 艺165五、艺术情感统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灵魂是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艺术情感也是情感的一种,有别于日常情感。日常情感泛指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日常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
16、础,艺术情感是日常情感的升华。艺术情感不像日常情感那样基于个体的利害得失,而是超越其束缚上升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也类似于“审美无功利”一说。因此,艺术情感可能包含像哀怨、痛苦、孤独等看似负面的情感,但本质上却是审美的愉悦。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情感的流露对作家来说实际上是情感的再度体验,因为艺术情感的客观基础是作家日积月累的情感经验,作家通过对以往情感积累的回味和关照来将日常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可以看作是主体的创作动力,因为作家在情感再度体验时不但会收获审美体验,而且还会创造出新的情感。通过艺术情感还可以了解作家的价值取向。如果没有艺术情感,那么文学作品就会变成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了
17、。以杜甫的春望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出现了花、鸟两个意象。杜甫在国破家亡之际再次关照国家的景象,看见花开会落泪,听见鸟叫会心悸,以往的情感被再度唤起,日常情感熔铸于景物之中被升华为一种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艺术情感。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一艺术情感主线展开的,可以说艺术情感对整个文学创作具有统摄作用。六、结语综上所述,艺术直觉、艺术想象、艺术灵感、艺术情感构成了文学创作中的主要心理机制。艺术直觉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能力,需要作家不断地对客观世界观察、积累、总结、反思。在具备较强的艺术直觉能力后,作家开始进行艺术构思,经过一番久思苦劳,艺术灵感刹那涌现。在艺术灵感的指引下,作家发挥艺术想象力迅
18、速创作,其间流露出的艺术情感统摄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直至创作结束。不论哪种心理机制,都需要作家不断从现实世界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完善自己的创作机制,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导向,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参考文献:1狄德罗.论戏剧诗M.徐继曾,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61.2阿波罗尼阿斯.阿波罗尼阿斯传M.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钱锺书,杨绛,柳鸣九,刘若端,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9.3刘勰,范文澜.文心雕龙神思M.文心雕龙注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93-494.6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朱光潜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97.作者简介:张竣淇,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