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学概论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50227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概论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学概论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名词解释 1) 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 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按来源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 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北方称“庄稼” 4) 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 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6) 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7) 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 8) 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 9) 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 10) 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成的规范化种植 11) 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 12) 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 13) 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14)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15) 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6) 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 17) 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8) 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力的综合技术体系 19) 水蚀:水土流失,雨水和融雪和灌溉水流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和迁移 20) 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业生产的过程 二、 填空 1) 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 2) 农业发展时期:起源,过度,确立,发展 3) 农业区划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长期性,超前性,战略性 4) 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和室外调整,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结果应用 5)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把作物分为四部分,九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 6) 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为三类: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 7) 必需营养元素:N P K Ca Mg S Fe Mn Zn Cu Mo B Cl 8) 三大棉区:新疆、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 9) 棉花生长五时期: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10) 据春化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小麦分为三类:冬性品种 半冬性品种 春性品种 11) 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敏感性不同,小麦分为:反应迟钝型 反应中间型 反应敏感型 12) 小麦生长阶段:籽粒形成阶段 籽粒灌浆阶段 籽粒成熟阶段 13) 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不同,把作物分为:忌连作作物 不耐连作作物 耐短期连作作物 耐连作作物 14) 种植方式类型:单作一熟型 单作多熟型 多作一熟型 多作多熟型 15) 作物类型:区域型布局 单作型布局 16) 研究作物常用的温度指标:①≥0度活动积温 ②≥10度积温 ③无霜期 ④某些界限温度 17) 据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喜水耐涝型 中间水分型 耐旱怕涝型 耐旱耐涝型 18) 据作物对水肥适应性分为:适砂型土壤型 适粘性土壤型 适壤土型 19) 土壤耕作:(1)基本耕作:翻耕 深松耕 旋耕 (2)表土耕作:镇压 中耕 耙地 耱地 平地 开沟培土 20) 翻耕作用:①翻土 ②松土、碎土 ③翻埋肥料、作物残渣、杂草、草籽、病虫、绿肥和牧草 21) 诱变育种: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 三 选择 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复种指数=收成数/时间 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杂交 4、前3S-GPS GIS RSS; 后3S-ES SS DSS 四 判断 1、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 2、新疆常用的棉种:陆地棉 海岛棉 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连作:在同一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5、单作:同一田地上,种一种作物的方式 6、旋耕较特殊,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双重功能 7、精准农业的核心: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 五 简答 1、农业生产的特性与规律: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地域性和季节性 ③生产的连续性 ④资源的分散性 ⑤经营的综合性 2、提高产量途径: ①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 ②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 ③降低呼吸消耗 ④采用合理栽植技术 3、轮作作用:①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③有效减少病虫草害 ④利于经营管理 连作的利:①某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某种植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②种植作物种类少,投资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 ③可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连作的弊:①长期连作导致土壤感染病虫草害 ②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③使土壤中积累有毒物质 4、复种增产作用: ①利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 ②能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 ③利于稳产 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⑴充分利用空间、时间:①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 ②充分利用光能 ③延长光合时间 ④改善CO2供应状况 ⑵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间的有利因素 ⑶利于抗灾保收 6、作物布局原则: ①社会需要是前提 ②生态适应是基础 ③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主要条件 ④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 7、优良品种的作用: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改进品质 ③保持产量和品质稳定 ④扩大种植面积 8、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①机械混杂 ②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 ③品种遗传性发生变化 ④自然突变 ⑤不正确的人工选择 ⑥自然选择 9、土壤耕作的作用: ①松碎土壤 ②翻转土层 ③混拌土肥 ④平整地面 ⑤压紧土层 六 论述(注:仅为提纲,其他内容自己扩展) 1、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⑴人均占有资源少 ⑵各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⑶用地与养地相互脱节,阻碍农业持续发展 ⑷掠夺式生产方式和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⑸作物结构不合理 2、新疆土地资源特点; ⑴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高、中、低产田并存)⑵耕地94%以上为灌溉农业农田⑶土地沙化严重 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⑸草地退化严重 ⑹后备土地资源中,宜农荒地数量少,质量差 3、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 ⑴无限生长习性 ⑵喜温好光 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并进,时间长 ⑷根系发达 ⑸可塑性强,便于控制 4、少耕、免耕及其优缺点: ⑴少耕:传统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⑵免耕: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⑶免耕三环节:覆盖 直接播种 化学除草 ⑷少、免耕的优点:①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减轻 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 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 ④农耗时间减少,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时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 ⑤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减少燃油消耗 ⑸少、免耕的缺点:①多年少、免耕之后,土壤可能变紧实 ②耕作表层有机质与氮磷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 ③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 ④杂草虫害增多 ⑤残茬覆盖导致低温下降 5、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因:(优点多,请大家酌情缩减) ⑴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必要性:①有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②科学处理有机与无机关系,是我国农业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保障 ⑵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能性:①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的根本途径 ②可形成以无机促有机的良好土壤养分平衡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⑶有机肥优点:①供给作物必需养分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③有机质含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农产品所需的特殊养分 ⑷有机肥缺点:①含N低 ②肥效迟缓,需在土壤中分解,且分解过程受控于诸多因素影响,认为难控制 ⑸化肥优点: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粮食的增长与化肥施用量正相关 ⑹化肥缺点:①数量不足 ②质量不佳 ③N P K比例失调 ⑺有机肥与无机肥关系:①我国N、P资源缺乏,比例失调,不能合理利用化肥,要重有机肥,轻化肥 ②为维持土壤肥力,要采取以无机促有机的方法 ③杂交品种拔地严重,需合理增施有机和无机肥料 综上,我们应坚持“重视有机肥,大力发展化肥,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原则。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