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到201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近年来,山东省建筑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山东省
2、现有各类建筑企业8000余家,其中建筑施工企业570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200余家,监理企业300余家,招标代理企业200余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00余家。山东省建设厅于2010年12月发布了山东省建设行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建筑业。(二)社会需求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建筑业从业人
3、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工比例较大,需要大批施工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目前山东省建筑从业人员达到400余万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40余万人,各类持证上岗人员只有24万多人。山东省将组织实施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采取校企结合、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2015年计划完成培训技能操作人员10万人,以后将逐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比例。历城区地处济南市城乡结合部,“一带两区”战略的顺利实施及唐冶新城的开发建设,将有力拉动建筑产业的优化
4、升级。随着建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建筑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区域范围内唯一一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发展优势明显,就业前景广阔,培植潜力巨大。(三)专业定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建筑行业的骨干专业。与建筑行业的其它专业相比,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面相对较宽,毕业生工作的适应性较强,一直受到建筑施工企业和管理单位的重视,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规划,不仅能满足建筑行业对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而且对深化建筑行业领域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四)现有基础建筑工程施
5、工专业开设于1987年,是山东省骨干示范专业。在校生403人,专任教师22人,高级职称6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90.5%。济南市学科带头人1人。现有CAD实训室、工程算量室、测量实训室等6个校内专业实训室以及济南一建、中铁十四局等3个校外合作办学企业。现有师资结构与组成一览表类分数人目项人数学历情况职称情况研究生本科专科中职其他高级中级初级专任教师基础课60615专业课112956小 计17215611兼职教师5523合 计22220814该专业由于专业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明确,对准岗位群需求,教育质量意识强,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近三年来,凭
6、借当地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东风,立足当地,主动接轨企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实训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巩固知识,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该专业有11名学生获省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33名学生获市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该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就业率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一览表2009年2010年2011年人数就业率人数就业率人数就业率112/11098.2%125/125100%133/13198.5%(五)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还需加快。要进一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
7、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2)课程及教材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缺乏一批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双高人才的需要。(3)校内实验实训装备及实训环境还不能适应学生规模增长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4)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需进一步加强
8、建设,提高水平。(5)需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使他们能完全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专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二、专业建设目标通过该项目实施,针对区域建筑业发展需求,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准确把握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力求教学改革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又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通识教育、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核
9、心,建设共享型的精品课程,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素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理论扎实、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新建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建筑产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等具有较高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专业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的改革与建设,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积极创建国家级骨干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方向一览表专业专业方向就业岗位群建筑工程施工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施工员、安全员、测量员、预算员工程质量与材料检测质检员、材料试验员工程监理监理员1深化校企
10、合作,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山东省建筑大省的行业和区域优势,借助济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在校企合作的数量上,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要求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2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建设行业和建筑产品特点,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照认知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细化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实现工学结合,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学生毕业一年后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优良率达到95以上。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11、,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改革各类课程和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开发工学结合课程3门,施工教学录像1部,专业技术课程课件制作达到100。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条件,继续完善CAD实训室、工程算量室、测量实训室,新建建筑施工专项实训室、土木
12、工程实验室;按照工学交替的需要,再增加3家校外实训基地。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通过建立“走出去、请进来”、“聘、培、赛、派、研、创”等措施着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形成良性循环,每年与企业合作培训青年教师2-3名,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水平。二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2-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90%以上,兼职教师10名以上;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6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和
13、社会服务能力。根据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并与企业一起进行技术开发。同时每年为本区域内进行职业岗位培训1500人以上。三、专业建设思路坚持实用性、特色性、协同性原则,结合区域实际,融入建筑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高起点制定专业建设目标,高水平规划建设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师资水平和实训水平,强调理论基础与技能实训的协调发展,引进先进工程技术,彰显专业办学特色,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注重知识结构与学科之间的兼容、关联和互补,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树立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树立以学生为
14、本,智能并重,手脑兼修,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取得了进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业的特点,学业的成功不仅包含课程上一直优秀的部分学生,也包含在某一门课程上兴趣高、技能突出的有特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所有专业课程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部分课程用项目汇报与答辩考核方式代替传统的笔试考试形式,这种形式直接反映学生技能,对学生技能评价更客观。(二)密切联系企业,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专业建设要融入行业,才能了解企业用人的需求和岗位技能,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才能体会企业的职业氛围、职业要求和提高实战经
15、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工作;同样企业也需要校企合作,建立学习型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学校并为企业选送推荐优秀毕业生,增强企业后劲。校企合作办学能否长效、能否形成紧密型,关键是协调企业与学校各自需求,找到双方共赢点。(三)依靠行业专家,构建课程体系由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在此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建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四)密切与企业合作,搞好课程及资源建设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将企业中的项目案例、项目管理方法、质量保证体系、员工测评方法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提高职业
16、能力。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教材和课件。(五)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建立业务考评激励机制;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够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六)搞好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在学校制度建设的框架下,优先建立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和工学结合课程的质量监测制度,逐步完善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示范项目的监督运行机制,保障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四、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建立“11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建筑行
17、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提出“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完成所有基础理论和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二学年完成主要专业课程和相关实践教学强化训练;第三学年全部安排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互通、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形成“一主线、两体系、双证书、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主线:以培养专业技术动手能力为主线;两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极推行“滚动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提高教学质
18、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学生高水平专业技能。3.进一步探索并实施“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探索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培养过程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完善校企联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组织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图1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体系建设积极与建筑产业行业交流,探讨专业发展趋势,以跟踪学科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建筑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在保证课程体系总体建设的前提下,开发校级精品特色课程,稳定设计教
19、学环节,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强化核心课程实训内容。坚持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结合,适时调整更新课程设计内容,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1、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
20、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专项能力训练环节(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建筑材料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工种与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图2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1-3学期: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目标:提高综合素质地点:校内4学期综合实训: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工程质量与材料检测工程监理目标:岗位核心技能地点:校内或企业5-6学期顶岗实习:岗位素质岗位技能目标:胜任岗位能力地点:企业通识教育专业方向顶岗实习(三)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设计指导教材系列。一是通过对毕
21、业生“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分析,确立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核心课程,建设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门优质精品课程,编写建筑CAD等门校本教材。二是建设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常规考试试题库,实现数字化资源库共享。三是构建专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校风、学风的充分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在对毕业生进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进一步确立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核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紧密围绕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工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进
22、行规划。加强教学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建设8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门优质精品课程,编写建筑CAD等门校本教材。根据专业群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建设以下核心课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核心课程一览表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2.教学资源建设(1)广泛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的容量、课堂趣味性、演示直观性,解决学生听课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展课件制作培训,课件制作比武等活动,大量引进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课件,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或使用。建设多媒体课件库,收录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多媒体课件。(2)构建校园信息化平
23、台,倡导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实现更广泛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两年的时间构筑起多媒体终端的信息化交流系统,有利于实现专业教学与领先水平接轨。建设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比武)、常规考试试题库,实现计算机无纸考试和笔试的有机结合。图3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程序(3)建设建筑器材供应站,解决学生在自我开发学习项目过程中对建筑器材的需求的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建设目标课程负责人完成时间资金预算(万元)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校级精品课程李金翠2013年6建筑工程造价实训校级精品课程刘善华2013年6合 计(单位:万元)12校本教材编写规划表课程名称教材建设目标负责人完成时间资金预算
24、(万元)建筑识图与构造校本教材刘景新2014年10AutoCAD建筑制图校本教材韩伟伟2014年10建筑工程造价实训校本教材刘善华2014年10合 计(单位:万元)30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表项目负责人完成时间资金预算(万元)工程测量电子教案及试题库张化民2013年2建筑力学与结构试题库徐继东2013年1建筑识图与构造试题库刘景新2013年1建筑施工技术电子教案及试题库李金翠2014年2建筑工程造价电子教案及试题库刘善华2014年2AutoCAD建筑制图电子教案韩伟伟2014年1建筑五大员综合技能测试题库赵善武2014年5合 计(单位:万元)14(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促进知
25、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升级部分实训设备,把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广“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探索岗位教学。新建建筑施工专项实训室、土木工程实验室。 校内实训基地(室)建设一览表序号建设项目主要功能主要添置设备建设时间资金预算(万元)1新建建筑施工专项实训室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仿真教学砂浆搅拌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对焊机、钢筋调直机、双轮手推车、检测工具、冲击电钻、型材切割机、激光测量仪、各类量具、卡具等。2013302新建土木工程实验室实现建筑结构的仿真教学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 水泥胶砂成型振动台 、金属反
26、复弯曲机、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 、 砼搅拌机 、 砂浆搅拌机、 数显压力实验机 、 万能试验机、水泥稠度仪、水灰比测定仪 、 砼抗折试验装置、 多功能强度检测仪等。201440合计70(五)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实施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聘、培、赛、派、研、创”等措施,聘请建筑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达98%以上。每年选送2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激励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2-3人。实施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确保专业教师定期到建
27、筑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组建由本专业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动作用,推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专业技术和课改理念培训,对国内外优秀职业院校的参观考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省级以上课题的立项研究,企业累积2个月的生产实践,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的组织撰写,参与行业及企业专家工作室的专业技术科研等一系列方法,培养具有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设计及教学管理能力、较高科研水平的专业带头人1-2名,带动整个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将其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交流与推广。 2骨干教师培养通过专业技术和课改理念培训,国内优
28、秀职业院校的参观考察,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市级以上课题的立项研究,企业累积2个月的生产实践,国内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项目课程教材的撰写,进行2次公开课教学,参与行业、企业专家工作室的专业技术科研等方法,培养2-3名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骨干教师,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承担优质核心课程、产学研结合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任务的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并将1-2名教师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交流与推广。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累积1-2个月的生产实践等渠道,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100%,使其能够承担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得到与企业
29、技术要求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指导。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合作企业和本地行业中聘请8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对其做进一步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兼职教师。5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均能上规范课,均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水平普遍提高,都有个人的研究课题。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一览表项 目建设内容人数培养时间金额“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工程师高级工职业资格322013年2014年3万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国外考察学习国内相关院校进修1/15/5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5万3万队
30、伍结构优化计划引进专任教师特聘教授聘请兼职教师聘请专业顾问1/112/11/1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3万4万3万2万专业带头人培养国内培养1/12013年/2014年2万合计25万(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丰富合作模式、确保合作实效。一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重点面向区域内设计、质检、建筑施工等领域,联合成立共建领导小组,制定共建方案,落实共建内容,形成互惠双赢的良性运行机制,建成以中铁十四局为龙头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8家,形成稳定的课程实习、“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基地。二是建立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济南市建
31、筑工程施工职教集团,将济南市内范围的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企业一并纳入集团管理,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组建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积极进行建筑师资和从业人员培训,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扩大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职业规范化训练,校企共管,实现“教材的真实化,教学的实践化”,保证学生优质高效就业。1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完善各种制度,引进企业文化,以经营专业的思路,形成专业管理的“企业化”特色。建立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构,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托企业家协会成立由5-7人组成的专家
32、指导委员会,设立专家工作室,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促进专业的企业化建设。2参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教集团参加省、市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与5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实现企业项目进校园,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通过引进生产项目,促进师生顶岗实习机制的实施。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供专业设备或生产项目,通过专家工作室或职教集团共同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和制度,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确保学校和企业双赢。3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校内及社会培
33、训,加强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校外培训,服务本地区人才培养的需要。4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科学、民主、主体多元、与企业对接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能力成果评价体系、教学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反馈评价体系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严把技能鉴定关,实施“技能双考”制度,抓好过程管理,严把期中、期末考试关,单科结业考试关,实施补考制度,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5.拓展校企合作的渠道(1)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区域,与更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教育、就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2)
34、订单培养:积极加强与地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的合作,开展订单培养。(3)继续寻找合作伙伴,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育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合作。6.健全校企合作的机制(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把脉。(2)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和校外顶岗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发挥校外顶岗基地的功能。(3)制定学生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重在制度建设,强化落实。(4)建立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模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
35、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五、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为2013年至2014年,具体进度和预期成果见表4。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重点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负责人刘善华建设内容2013年 12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4年12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目标: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专业、实训基地一体化为保障,整合专业与基地的管理机制,构建“1+1+1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订单式”培养。验收要点:1修订后的专业培养目标。2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方案。3生产与教学结合、教学项
36、目与培训结合效果的案例、小结。4. 专业、基地结合的管理机制体系。5. “订单式”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开发内容。6. 顶岗实习协议,学生花名册。责任人:张宗辉 马明波预期目标: 按照初步形成 “1+1+1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深化专业教学实训环节与实训基地实际生产结合过程,专业教师与实训基地技术人员互通有无,实现师资整合;深化专业部分教学项目与社会培训项目结合;扩大“订单式”培养的数量。验收要点:1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2体现生产与教学结合的案例、总结;体现教学与培训结合成效的培训课程。3. 专业与实训基地共享师资计划、工作过程记录、总结。5. “订单式”培养方案、教
37、学计划、课程开发内容。6. 顶岗实习协议,学生花名册。责任人:张宗辉 马明波2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预期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整合课程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标准与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中,校企共建,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突出能力培养的、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的、融职业技能要求于一体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1 建立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2.建立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体系。3.建立涵盖核心岗位能力的实训课程体系。4.建立符合综合岗位能力的拓展课程体系。责任人: 刘善华预期目标:继续完善德育课、公共基础课、拓展课、专业实训课
38、的开发,丰富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突出能力培养的、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的、融职业技能要求于一体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1.完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2.完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体系。3.完善涵盖核心岗位能力的实训课程体系。4.完善符合综合岗位能力的拓展课程体系。责任人: 刘善华 33.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预期目标:1.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切入点,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市场新动态、人才培养新需求、培训需求调研,为构建配套的核心课程做好准备。2. 召开行业企业专家及相关人员座谈会,构建能够满足“生产、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
39、和教材建设方案。3.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完成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门优质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训教材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4.编写建筑CAD等2门校本教材验收要点:1包括行业市场新动态、人才培养新需求、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2课程体系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3教学模式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性小结。责任人: 赵善武预期目标:深化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边实践边总结,总结出典型经验,完成完成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门优质精品课程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施高效实训教学研究。编写建筑CAD等3门校本教材。验收要点:校本教材样本,教学模式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教学案例、经验总结。责任人: 赵善武4.建设专业教
40、学资源库预期目标:根据课程体系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初步建立起以校园信息化、数字化为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通过校园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实现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通过大量使用模拟仿真软件、课件,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技能、和生产服务岗位实景。验收要点:1. 硬件、软件购置合同,使用记录,现场查看。2. 视频教学资源库。3. 2门核心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库。4. 试题库。5. 器材供应站现场及业务账册。责任人: 周刚 赵永 预期目标:完善校园信息化、数字化为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完善校园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充实生产服务模拟场景,丰富模拟仿真软件、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技
41、能、和生产服务岗位实景。验收要点:1. 硬件、软件购置合同,使用记录,现场查看。2. 视频教学资源库。3. 3门核心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库。4. 试题库。5. 器材供应站现场及业务账册。责任人: 周刚 赵永 5.教学实践与实训室建设预期目标:建设建筑施工实训室1个,配备网络、电脑、投影、各种施工机具等能实现创新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的设备设施。验收要点:1. 实训室建设相关材料。2. 设备清单。3. 设备需求论证。4. 建成的理-实一体化建筑施工实训室。责任人: 赵静民 孟凡堂预期目标:建设土木工程实验室1个,配备网络、电脑、投影、各种建材实验设备等能实现创新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的设备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
42、项目驱动的研究,拉近专业与企业、学生与技师的距离。验收要点:1. 设备清单。2. 相关制度。3. 实训项目清单。4. 实训室研究成果。5. 建设完善的土木工程实验室。责任人:赵静民 孟凡堂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预期目标:派送选定培养的1-2名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企业实践、承担课题研究、进行教材开发等活动,使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并对行业有较清楚的认识。 验收要点:1. 培训相关材料。2. 企业实践计划、实践过程记录、小结、企业证明。3. 承担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过程材料。4.自编教材初稿及配套实训手册初稿。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预期目标:派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
43、级培训、企业实践、课题研究、总结工作及编写工作,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1. 培训材料。2. 企业实践计划、实践过程记录、小结、企业证明。3. 承担课题的研究过程材料及成果等。4. 自编教材及配套实训手册。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2骨干教师培养预期目标:派送选定培养的2-3名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培训、企业实践;参与课题研究、参与教材开发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 验收要点:1. 培训相关材料。2. 企业实践计划、实践过程记录、小结、企业证明。3. 参与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过程材料。4. 参与开发的教材初稿及配套实训教材初稿。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预期目标:派送上年
44、选定培养的3名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培训、企业实践;参与课题研究、课题总结、参与教材编写、承担实训手册编写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成为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1. 国内培训相关材料。2. 企业实践计划、实践过程记录、小结、企业证明。3. 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总结材料。4. 参与开发的教材及配套实训教材。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3“双师型”教师培养预期目标:培养实践技能突出、教学理念先进、工作作风严谨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2% 。验收要点:1. 建立培养与考核制度。2. 高级工以上技能证。3. 提出课程改革建设意见书一份。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预期目标:培
45、养实践技能突出、教学理念先进、工作作风严谨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5% 。验收要点:1. 建立培养与考核制度。2. 高级工以上技能证。3. 提出课程改革建设意见书一份。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4“能工巧匠”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预期目标: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引进合作企业中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3人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验收要点:兼职教师的聘用协议;兼职教师任课计划、内容、反馈相关材料。责任人:张宗辉 赵善武预期目标:拓宽校企合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引进合作企业中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3人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验收要点:兼职教师的聘用协议;兼职教师任课计划、内容、反馈相关材料。责任人:张宗辉 赵善武5教师职业能力培养预期目标:全员能上规范课,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有个人的课题研究。验收要点: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研究成果。责任人: 李金翠 韩伟伟预期目标:全员能上规范课,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有个人的课题研究。验收要点: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研究成果。责任人: 李金翠 韩伟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