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62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努恩吉雅(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017000)摘要:美声与民族唱法,这两种唱法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诞生的歌唱模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中国化、科学化、新型的演唱模式,使我国的演唱水平在世界声乐艺术之林中屹立不倒。目前在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要学习和融合本民族歌曲的演唱方式和外来的演唱方式,具有包容性的审美观念。这两种演唱方法,有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不断提

2、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水平。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唱法融合引言在声乐演唱方面,尽管美声的融入给民族声乐带来了发展的新活力,相应地,民族声乐与美声的融入也让美声的唱法日臻完美。所以,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对民族美声进行借鉴和融合来指导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对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一定的调节。能够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在课堂上发挥完美的艺术效果和演唱技能。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的重要价值(一)融合的必要性 自美声出现在中国以来,许多人都爱上了它。美声的学习逐步丰富起来,教学也随之发展起来。不仅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还促进

3、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在中国的声乐教学正逐步向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山方向发展。但对于学生的确切课程并没有达成共识,学术界的争论已经转移到课程中哪种演唱风格更受欢迎的问题上。今天,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不久就被要求主修美声或民歌,然后只参加一次考试和培训。美声源于欧洲,所以歌剧咏叹调和外国艺术作品是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民族唱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因此,传统民歌和中国作品是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们可能会将视野局限在专业方向,逐渐排斥其他优秀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声乐技巧,提高唱功。另外,国外的音乐作品是靠元音发音的,这与中国音乐有很大的不同,所以

4、学美声的学生在唱中国歌曲时一定要处理好吐字和发音,才能唱出好歌。由此可见,有必要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便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这说明,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探索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之路。同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取长补短。民族唱法要多学美声“发音阵地高”这一招;美声要多借鉴“咬文嚼字当头”的民族唱法.演唱美声作品,高音要多想哼鸣的状态,不能唱得太“壮”,太宽,而是应该细一点、窄一点。高音平着走,不要往起抬。(二)融合的可行性美声唱法最早出现

5、于 18 世纪的意大利,作为一种科学的20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唱法,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美声强调发声器官的控制,注重提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实现声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此外,美声还注重句法的连贯性和声音的灵活性,使音质清晰、圆润、饱满,具有科学性,符合人们演唱的需要民族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讲究腔调韵味,要求吐字清晰、吐字自然,用发音控制声调,表达出甜美清亮的声调,最后结合词句,声音、旋律、肢体表演达到自然、全面的表现,既要表达出优美动听,又要表达出整体的协调性。最终将字、声、腔与形体表演结合起来,实现浑然天成的综合性演

6、唱。作者结合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特点,对二者的互通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一是呼吸的互通性。它的发声基础是呼吸,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情感的表达,音色的变化,音质的美感,无论是西方的艺术歌曲或歌剧,还是中国的民歌、戏曲、曲艺等等美的发声基础是呼吸,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情感的表达,音色的变化,音质的美感。美声的呼吸特征为胸腹与呼吸相结合,运用丹田气为民族唱法的呼吸特征,两者都需要扎实的呼吸基础,然后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来调节声音的深浅。在演唱各种风格的作品时,可以通过呼吸技巧和共鸣腔对音色进行调整,做到技巧、气息、和声三者合一,完美地融合了色调。第二,共振交流。美声和民族唱法都具有整体共鸣的形式,主要区别在于

7、共鸣腔体的调整,以实现不同作品的表现。民歌演唱和美声演唱的声部位于喉部下部,能发出圆润、饱满、清亮的共鸣声。国家歌唱规则主要强调共鸣方法和声部的使用专注鼻腔、口腔、头腔,实现中、低音、高音区的表达。因此,共鸣腔对歌唱音色的影响,教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丰富声音特点。三是声区互通。美声有不同的高音、中音和低音的训练方式,以突出使用真、假混音的能力。目的是达到三个音区的连贯统一,增加音域的宽度,弱化变音点的差异。民族唱法低音不浑浊、中音不嘈杂、高音不刺耳是民族唱法对音域的要求。三不原理是在混音中追求假声中的真声和真声中的假声,即实现真声的音色与假声的歌声相结合,以丰富色彩。声音友好

8、柔和、明亮和集中的特点。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一)两者的共同性唱歌是艺术,更是学问。从唱法来说,正确掌握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方法和综合运用,除了先天条件外,最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基础训练。声乐的本质是歌唱,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唱法,歌唱一定要有呼吸的基础。就两者的唱法而言,统一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演唱部分处于较高的位置,声音和气息的倾向呈现出相反方向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演唱中,不能让喉头稍微挤压一下,就像打哈欠一样,让喉头张开唱歌。另外,美声也好,民歌也罢,对演唱者的音域要求都在八度以上,更需要唱功。为了耐久,还必须注意声音的洪亮和词句唱歌时是正确的。最后也是最重

9、要的一点是,必须能够自由控制音量。总结起来,民族唱法和美声呼吸的使用,两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自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遵循的自然法则也是始终如一、始终如一的。由于所演唱作品的格式不同,语言特点不同,唱腔风格不同,感情表现不同,对声音的要求也不同,两种唱法即使有差异,也会有不同的唱法。(二)差异性1.呼吸方法的差异至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然,在呼吸方面,两者已经不同了。差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呼吸的不同,美声呼吸一般是结合胸腹式呼吸进行的。并且因为对呼吸的流畅性要求很高,所以每次吸气的过程都要保证普通空气充满,这样空气才能支撑声音。民族呼

10、吸过程主要集中在人的“丹田”部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横膈膜呼吸”。至于方法,我国一位著名歌唱家曾比喻为“吸一大段,吐出一行”,这无疑是对国歌呼吸最准确的说法。2.竖喉和张喉的区别二是喉头位置和喉咙开口的不同。在唱美声的过程中,要保证喉咙完全张开,而在随后的吸气过程中,也需要在喉咙的下部检查喉部。关于维护喉部的问题在歌唱过程中。根据男性自身的生理特点,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通过观察唱歌时喉结是否下移,实际唱歌时喉结是否稳定,可以判断声音是否稳定,声音的高低是合理的。男性性的喉结比较隐蔽,喉头的位置是否稳定,喉咙是否张开,只能靠发声的感觉。而民谣演唱通常需要根据声乐本身的风格来确定喉口的位置

11、和喉口的大小,并结合实际上下移动。对于民歌的民声作品,喉部需要适当上移。与美声唱法相比,由于喉部的位置,民族歌唱略高。(三)共鸣的差异因为共鸣的差异,美声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融合的共鸣上。如上所述,对于这两种唱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宽度、音量、声音的响度和正确的重音和词的圆润度。但是,美声唱法还需要用竖柱共鸣的方式,在转换后的音区的共鸣位置不留痕迹地通过声道演唱,这样音量才能尽可能的大,声音才能有很强的穿透力。毫无疑问,麦克风是用来放大音量的。目前很多美声演唱者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头腔的共鸣,声音再大声,却体现不出美声应有的浑厚。胸腔共振加得太多,声音会更加洪亮,但厚度会大大降低。由于其以

12、局部共鸣为主,因此在演唱时并没有太高的共鸣要求。以这种唱法为基础,由此清脆、悦耳、清晰,是民族唱法最重要的体现。(四)音位的差异美声的音位是相当靠后的,而民族唱法却是南辕北辙。21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此外,美声的耳道向管内稍有倾斜,民族唱法则比较靠前。唱高音时,美声一般要求声音向后,但在靠近咽壁时必须从头腔弹回,而民族唱法的高音则必须维持不变。(五)发音位置不同美声的吐字和吐字相对于民族唱法来说,显得比较内敛,给人的感觉比较含蓄。当然,字正腔圆永远是两种唱法都要遵循的一个基本道理。至于民族唱法,发音时更强调口腔力量的调动,发音基本在口腔上部皮肤和虎牙之间穿行。基于声音本身

13、的反射特性,当它传到硬腭时,嘴巴变平,形状分成两侧,从而保证唱词的可懂度。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的具体方式(一)运用气息方面的借鉴和融合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也是歌唱的源泉,要发出声音,呼吸才是对的。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都强调声音要有正气来支撑,“唱得好,调得气先”气沉丹田骨,这是传统民族声乐的经验。“唱一行,不唱大片”,也就是声息起,音色要凝神。美声强调呼吸乃万物之本,推崇吸气入肺底、维持横膈膜强度、拓展胸腔空间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发声时,声带闭合,呼吸均匀地打在声带上,上眼皮的兴奋度上升,声音在口罩内产生共鸣,这时声带就会发出声响。不难看出,两种唱法都要求深呼吸,都强调声音一定是从深而饱满

14、的呼吸中传来的,尽管在呼吸和声音的要求上略有不同。两种唱法的跨界演唱,恰恰是在呼吸与发声技巧上借鉴了民族唱法与美声的共通之处,将气息运用得当、驾驭自如,从而达到了一种纯净动听的声音效果。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深呼吸充分利用横膈膜来维持气息,然后通过肌肉群的对抗来支持呼吸。在一定的歌唱过程中,呼吸一定要充足,以达到速度均匀、速度均匀、流畅连续的伴奏声。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般用小口气来分割句子,即所谓的“以气唱情”。之所以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喜悦、诉说等不同的情绪。例如,在演唱船工号子这首歌时,呼吸的演唱技巧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所以在特殊的民族声乐教学中,要特

15、别注意呼吸的运用,可以借助呼吸的辅助。曲目中的各种差异都经过充分调整,以便更好地演唱。因为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和情绪,所以也需要不同的呼吸和技巧,这就需要在特定的教学中对呼吸的具体运用有更准确的理解。(二)在使用共鸣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口腔共鸣术是中国民间歌谣唱法中一种十分普遍的手法,更偏重于局部的共鸣术。美声混响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借鉴。混合共鸣音技术要求演唱者充分调动各种共鸣腔,利用腔体大小的变化,改变声音的圆润度和音色,对真假音的配比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声音达到头、嘴、胸三个层次。比如在演唱努恩吉雅的时候就对混合共鸣进行了积极的使用,从而将气势宏大的效果很好的展示了出来。同时

16、,中国其他地区的民歌也被多次使用,也需要依靠不同风格、不同作品,科学合理、和谐共鸣、和声,才能演唱出多情东江水、绣荷包等情感细腻的民歌。总之,针对不同声乐作品的特点,对共鸣腔进行调整,就能很好地表现不同曲种不同的曲风特征。(三)在咬字技术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使用以意大利语言为基础的西方美声,往往很难将流畅的声音和清晰的吐字两种情况有效地协调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元音和辅音在意大利语中的距离比较远,与汉字的发音习惯有较大的差异。在唱歌的过程中,必须抬起软腭,竖立咽后壁,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咽腔。一般来说,在语音训练中,充分利用意大利语中的基本元音,采用纯元音混合法,将纯元音

17、与其他元音混合,使元音听起来更加圆润。理清意大利语的基本元音,对声音的流畅非常有利,也能更好的找到共鸣。在具体训练中,还要积极寻求声部的高位,这样才能更好地统一声部,保证演唱的圆润和连贯。有了好的方法之后,也就有了技术上的自由度和空间,可以轻松把汉字的读音发清楚。我国早期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黄有奎等人一开始就学习西方美声演唱,并积极尝试用美声演唱中国作品,如他们演唱的黄水谣、梅娘曲、长城谣、牧羊女、康定情歌等,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他们的演唱水准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结束语以声唱情是我国民族歌唱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积极吸取民

18、族传统声乐的精华,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美声唱法的理论、技巧和技巧,最终进一步丰富民族声乐的内涵。参考文献:1 朱琳,杨岩.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融性看中国声乐艺术的未来走向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3):138-144+150.2 刘畅瑞.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技巧在广西民族声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为例 J.黄河之声,2019,(05):41-42.3 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年4张洪波 蒙古长调借鉴美声唱法发声技巧的教学实践赤峰学院学报 2011 年 3 月7 张旭东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人民音乐 2010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