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683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5 第40卷 第3期 Vol.40 No.3 2023年6月 Jun.,2023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谢梦洁,王雨喧(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申钦(15661628),字敬叔,少号敬堂,又号百拙、南皋、玄轩,又因别业在黔浦的象头山下,号象村居士,晚年号玄翁,归田后称为放翁。申钦自幼聪颖、博闻强识,八岁学习千字文;九岁学习十九史略,能疏通文义,不需要老师教授;十二岁学习文选。申钦与月沙李延龟、溪谷张维、泽堂李植并称为“月象溪泽”四大家,文学成就很高。金尚宪曾评价申钦:“先生之文,概括百家,资料取之经骚众体,趣拯言雅。”(象村先生集序)1260申钦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2、辞赋,作品辑入象村稿,其中有 102 首和陶诗,这些作品对研究申钦有重要价值。申钦在十二岁时就已经接触到萧统编辑的文选,该书收录了陶渊明的 8 首诗歌和 1篇辞,这是申钦第一次接触陶渊明的作品。有学者论道:“韩国古代文人的和陶风气还是等到宋人苏轼开创 和陶 范式,并且苏轼诗文传入韩半岛之后,才萌生出来。”2申钦的 和陶诗序有云:“于世已赘疣矣,既无所事事,间取简策阅之如梦境已复置之。一日,见苏长公和陶诗,深有契于衷。盖苏翁之偃蹇折困于惠、于儋,仿佛于余。而乃若陶翁之高标清节,余之景慕又不啻苏翁,兹故踵其和而继和之。凡一百二首。噫!九原可作,吾其丽泽于苏,而函丈于陶乎?”3370明确表明了自己追

3、和陶诗的缘由是受苏轼和陶诗的启发。一、申钦的和陶诗陶渊明于乱世退隐,醉心自然,写下许多山水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这个新的诗歌题材。其诗歌率真自然的语言、优美和谐的意境引来无数文人效仿。申钦以 102 首和陶诗向他钦慕的文学巨匠致敬。申钦的和陶诗多写恬静自适的田园生活及农村秀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然和田园的赞美。此外,在追和陶诗的作品里,申钦还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人品摘要:陶渊明诗文在朝鲜王朝时期影响广泛,文坛曾出现大量的和陶诗。申钦的象村稿收录了他创作的 102 首和陶诗。申钦效仿陶渊明闲适自得、躬耕田园的生活方式,探索并接受陶渊明的思想,表达对陶渊明的钦慕之情。此外,申钦还从物象、典故

4、、词句和语言风格等多角度对陶诗进行模拟、赓和,将陶诗平淡醇美的风格融入自己的诗歌,使其诗歌具有陶诗的韵味和境界。关键词:申钦;象村稿;和陶诗;陶渊明;接受;朝鲜王朝时期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23)03-0025-09收稿日期:2022-09-12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基金项目(20WX22)作者简介:谢梦洁(1989),女,江西南昌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东亚汉诗学;王雨喧(2001),女,湖南株洲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引文格式:谢梦洁,王雨喧.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40(3):25-

5、33.DOI:10.16217/ki.szxbsk.2023.03.004 26 第40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的仰慕和钦佩。(一)自由闲适、丰约自得之趣申钦被贬后谪居乡野,远离政治官场,他将诗文的笔触聚焦于日常生活,用自然之眼去发现田园之美,用笔墨抒写生活的乐趣。和陶诗中有归园田居六首、怨诗楚调示庞参军邓治中、和戴主簿、和郭主簿、江陵夜行途中、和刘柴桑、贫士其一、拟古其一及饮酒(其九、十四、十五、十七)、读山海经 (其一、其二、其三、其七)等山水田园诗,申钦以山水田园景色、闲居生活、躬耕体验和邻里交往为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经营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申钦颇爱探索自然,经常只身一人策杖出游,享受游山

6、玩水的清闲自由,并且用诗句记录自己眼中的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描绘一幅幅优美的山水风光图景,如和戴主簿:杖策登南峰,遐眺将安穷。山川与云物,萦回一气中。秋高林已疏,霜下草不丰。因之起远怀,矫然思古风。3373诗人拄着手杖登上南峰,站在山顶眺望远方,视野仿佛没有尽头。云气萦绕着山川,秋日的林木已凋落,下霜后的野草也不再茂密繁盛。旷野中没有俗世的喧嚣,人与自然亲密无间,面对这样疏朗寥廓的景色,申钦思绪万千,由此内心产生了思古之幽情。归园田居(其六)描绘了优美的乡村风光:村路纵复横,东阡接西陌。野人日无事,放游颇闲适。舒啸上林皋,悠然忘景夕。须臾暝色起,新月映林隙。3372此诗记述了诗人闲游时的所见所

7、感。先写村庄的路况,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是乡野生活的痕迹。随后诗人怀着愉悦的心情,登上山皋,放声歌啸,陶醉于自然之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须臾之间,天色就逐渐暗了下来,暝色四起,新月初上,穿透林间的缝隙,洁白的月光洒落下来,诗人沉浸在此情此景之中,胸怀变得开阔起来。由此看来,申钦的田园生活与陶渊明相比有一定区别,描写游山玩水的诗歌似乎是申钦田园诗的主旋律,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纵情山水之上,“林皋”是他最喜爱的托身之所,“林中何所有,涧水激清音。坐久却成趣,寥寥太古心”(读山海经 其七)3381,于山水之间,他享受到独有的自在与适意。申钦在诗歌中还记录了珍贵的邻里交往,如杂诗其一曰:舒啸步南涧,禽鱼自

8、来亲。呼童理游屐,酽酒邀西邻。3379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记录自己平实的生活:漫步南涧,与烟霞相伴,看溪水中的鱼儿嬉戏,待从山中归来后,又用香醇的美酒邀邻人共饮,轻松自在的氛围,一幅悠游惬意的田园生活画卷铺展开来。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诗歌中的“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杂诗十二首其一)4115、“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477等诗句,申钦的诗同样描绘了与邻人畅饮交游的欢乐情景。陶渊明很享受与田夫野老轻松愉悦的相处,喜爱记录闲适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田夫野老的质朴与善良让陶渊明的心灵颇得慰藉。但是对于喜爱闭关独处的申钦而言,这种邻里交往的热闹情形在其诗歌中其实并不多见,“

9、寂寂居无邻”3373、“寂寂四无邻”1376都是其日常的写照,他不能像陶渊明那般迅速地融入村野生活。他在诗中常常借助伯夷、叔齐隐居山林与麋鹿同群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隐遁之心。申钦的隐居生活像是一曲孤独的田园牧歌,只有先贤古人、书籍典册才能真正与他的精神产生共鸣,并予其些许的温慰。申诗在归园田居(其二)直接表达了对田园闲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诗曰:27 2023年第3期万事既无求,一室有以娱。时时出门望,极浦连郊墟。不羡桃源人,独向桃源居。塘里芙蓉花,塘上垂柳株。杖屦日来往,此乐长自如。丰约且安分,那复记赢余。浮生贵与贱,毕竟同归虚。所以老聃翁,谈经唯说无。3372诗中出现了“桃源”的意象,“桃源”

10、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文化承载,象征着一种完美的理想世界。申钦却不羡慕桃源人,他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朝鲜王朝的桃源之地。生活环境优美舒适,艳丽的芙蓉与婀娜的垂柳是那么地令人喜爱。闲暇之余,还能穿着麻鞋恣意于山林田野之间。生活宽裕且安于本分,哪里还会去计较得失呢?从诗中可以窥见申钦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满足。诗人认为,人生无论富贵与贫贱,一切都将归于虚无,这与陶渊明“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五首其四)442的思想不谋而合,看似平淡的诗句,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正如朱光潜诗论评陶渊明所言“灵心迸发,一语道破”5182,从日常的生活上升到哲学理念,可见申钦对世事人生的透彻认识。在隐居期间

11、,除了寄身山林,享受林泉之乐,申钦像陶渊明一样亲自投入农耕与劳作,在农耕中切实体会归耕的乐趣,并创作了大量描写躬耕的诗歌,有“葺茅盖矮屋,把锄开荒田”3372的辛勤,有“畚锸事畦圃,艺兰还翦荆”3375的闲适,有“食力是我愿,犁锄充赋廛”3373的自足,有“丹田三寸地,聊复勤菑畬”3374的自勉,还有“我亦把耕犁,余生逃网罗”3349的庆幸。申钦以长沮和桀溺为师,隐居不仕,独自在南溪水边从事耕作,每天劳作、游玩赏景和创作诗文,在自然中忘却官场失意。与陶诗描写躬耕的劳作相比,申诗多了一分从容自适。陶渊明以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归园田居等诗记录了早出晚归的农耕生活,这时的陶渊明已经摆脱了文人雅

12、士的身份,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家人,即使耕种不足以自给,饥寒交迫的生活也没使陶渊明放弃躬耕而出仕。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八曰:“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4119诗中有些许的愤懑之情,委婉地申述了固穷之志。对申钦而言,躬耕劳作并不是他赖以为生的手段,这类体验只是诗人寄身于乡野的一种方式,申钦试图效仿陶渊明与村夫农人为伍的质朴的劳动生活,借此逃离俗事烦忧,因此少了一分陶诗的真切自然和自得之感。(二)甘贫守节、忠君节义之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安贫守拙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历来为世人赞叹。钟嵘曰“每观其文,想其人德”666,朝鲜王朝诗人李奎报称叹:“读诗想见人,千

13、载仰高义。”7439朝鲜王朝中后期,陶渊明的诗文流传甚广,尤其在“壬辰倭乱”之后,陶渊明忠义守节的品格成为文人们追效的对象,在和陶诗中,申钦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赞颂其人品的。一是超脱俗世之风骨。申钦在“和陶卷”中谈及陶渊明有“陶潜”“陶翁”“陶都督”“陶渊明”“靖节翁”等多种称呼。在创作和陶诗时,他从陶渊明的人生和诗歌中汲取力量,在品味陶诗优美的诗句的同时接受其人格的熏陶。陶渊明经常在诗歌中表达对荣华富贵的否定以及甘于平淡的心理,如“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五月旦作和戴主簿)453,“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七首其五)4126,“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拟古九首“壬辰倭乱”:又名万

14、历朝鲜战争,是指明朝 15921593、15971598 年两次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重创日本元气的战争。谢梦洁,等: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 28 第40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其四)4111,等等。陶渊明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即使是过着清寒的生活,也能从中找到乐趣,贫贱不是羞耻的事情,荣华富贵到头来都只是虚幻,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冲突,出世与避世产生矛盾时,选择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归隐田园,陶渊明超脱名利的品格影响了申钦,和陶诗中有关贫富的观点很是透彻,如其读山海经 其九诗云:不义富且贵,不如牛马走。纵或荣其身,神明岂无负。謇余日三省,此事吾何有。百世在吾前,百世在吾后。3381申钦对贫富

15、贵贱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他认为,不讲道义而一心追名逐利之人还不如替人掌管牛马的仆役,纵使荣华傍身,终不能长久,神明也不会因此保佑富贵之人。在短暂的生命中,人要时常反省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被财富权力诱惑,淡泊名利、践行大道才是人生真理。陶渊明脱离樊笼、重返自然向世人传达了功名利禄非己所求的观念,遭遇贬谪的申钦便借陶诗“樊笼”这一意象进行自我审视,“却愧樊笼里,半生为物役。贫贱无所羡,富贵有何绩”(归园田居其六)3372,以此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到契合。这些诗歌正是申钦对陶渊明坚持本心、淡然超脱之风骨的继承与歌颂,诗句之间都流露着陶诗的理趣。二是至诚高洁之品格。申钦的一生政绩卓越,“壬辰倭乱”之时

16、,身为文官的申钦代替武官上前线,之后便在政坛大放异彩,逐渐靠近朝鲜王朝的政治中心。张维在 象村先生集 序中留下“处宰辅之地,功名著于春秋”1357的高度评价,肯定了申钦的政治地位和行为操守。申钦对陶渊明“不事二君”的忠义表达了高度的赞赏,他在山中独言中直言:“陶元亮忠臣也,处乱世而陶然无迹。”3351他认为退隐是作为忠臣的陶渊明在乱世之中的正确选择。申钦在贫士其七中抒写道:昔者陶都督,棨戟临八州。何事靖节翁,贫与黔娄俦。秋来三径芜,一帆遡江流。庭柯足悦颜,舒啸堪销忧。白衣是知己,独酌忘献酬。斯人不可及,盛名千古修。3380申钦发出了陶渊明的声望是他人难以企及的感叹,直接抒发慕陶之情,“秋来三径

17、芜”“庭柯足悦颜”则脱于陶语,表现出自己和渊明一样安于隐逸的心态。申钦作为七名“遗教大臣”之一,本应遵照宣祖(李昖,15671608)遗愿辅佐永昌大君(李,16061614),但惨遭政变,光海君(李珲,16081623)夺位并将申钦流放,直至仁祖(李倧,15951649)即位他才重回政坛。在被流放的十年里,申钦深居不出,修身守己,一直坚守着“不事二君”的观念,写下“平生岁寒盟,看此庭前柏”(乙巳岁三月)3375、“惟松有直干,惟竹有劲节。不受霜雪欺,挺然独清澈”(和郭主簿 其二)3374等诗句,表明自己像松柏劲竹一样不惧风霜、坚贞不屈的意志,在品格上向陶渊明的“高标清节”靠拢。观其一生,申钦为

18、官清廉,文学造诣颇深,他向世人展现了卓越的能力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这些人格魅力深深地融入他的骨血,给后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二、申诗学陶的角度申钦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象村稿辑录其五言古诗就有 178 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四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古诗等,申钦的和陶诗继承了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无意识“遗教大臣”:1608 年,宣祖与世长辞,临终时将嫡子永昌大君托于申钦、柳永庆、韩应寅、韩浚谦、朴东亮、许筬、徐渻七名重臣。29 2023年第3期中仿效其遣词造句。申钦诗歌对陶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物象接受、典故接受、词句接受、语言风格接受等方面。在物象接受方面,申钦主要接受了陶诗“菊”“松”的物象。象村稿中

19、收录的诗歌,写菊的有 25 处,写松的高达 77 处。物象的选取往往承载着诗人的价值取向,菊花历来被视为凌霜傲雪的代表之一,而松树则是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象征,申钦便以“苍苍岩下松”(次李白紫极宫韵)1352、“烈烈霜后松”(寓感其二)1358寄寓其孤高之志。东篱下的菊花是陶渊明闲适无忧的田园生活的见证,是隐逸脱俗的象征。申钦一方面通过菊来缅怀陶渊明,另一方面接受了陶诗以菊写人格之高洁的倾向,他夸赞陶渊明和菊一样“馨德俱高”1466。与陶诗相比,申钦笔下的东篱菊多了几分傲骨,如“秋菊巧耐霜”3379、“东篱傲霜菊”3375、“松寒菊亦存”1394等诗句,描写并赞赏了严寒之下依旧富有生机、傲

20、然挺立的秋菊,一个“傲”字映照出申钦的坚韧与清高,象征着诗人傲世独立的精神品格。在典故接受方面,申钦一方面援用有关陶渊明事迹的典故,另一方面与陶渊明引用同类型的典故,借用典故来抒发己志。一是“北窗高卧”。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写下“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4188一句,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太古时期无忧无虑的古人,抒发了隐居田园、闲适自得的感受。申诗中用此典共 12 处,他喜用“北窗高卧”的典故来表达岁月静好之意,他尤爱在北窗之下酣眠,此时他与羲皇、渊明消除了距离的隔阂,达到“靖节即我,我即靖节”的境界,因俗世烦忧而消沉的内心也在这种悠然中得到了抚慰。二是古代隐士。陶渊明作为隐居之人,

21、很喜欢在诗歌中写隐士,从颍水的许由到颜回、伯夷、叔齐,再到商山四皓,他钦佩隐士们的崇高节操和旷达境界,如“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拟古九首其八)4113就赞扬伯夷、叔齐宁死不屈、抱节守志的高尚品格。在申钦看来,陶渊明堪与古代固守穷节的隐士比肩。申诗中随处可见对古代先贤追从之迹象,例如对伯夷、叔齐避隐首阳的典故的引用,“伯夷有其道”1329、“首阳死薇蕨”1338、“伯夷夭亦长”3381、“首阳之清,箕颖其肩。日夕南山,我趣悠然”1337等句,诗人将自身精神理想寄托在这些高士身上,通过歌咏高士来表明归隐之思和对其气节的称赞。三是“白衣送酒”。申钦的“白衣是知己,独酌忘献酬”(贫士)3380、“

22、未见白衣人,空怀陶处士”(寿春九日杂咏)3359是对陶渊明“白衣送酒”典故的援用,他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融为一体,渴望有像白衣人一样的知己来抚慰自己。四是“无弦琴”。一提及无弦之琴,就会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自适、抚琴抒怀的情形。虽然申钦并未置办一把相同的“无弦琴”以示追摹,但是效仿了陶渊明琴、书相伴的生活方式,以陶然自乐,其诗作中有 9 处将琴、书并举,可见诗人对两者的喜爱。从一定意义来看,“琴、书”是申钦在遭受疾病折磨时的精神寄托,他通过抚琴舒缓精神的压力,排遣内心的愁情:多病仍多暇,家居是道居。晚凉生草树,微雨润琴书。(甲午春,以吏部病告休沐,寄秋浦)1378一卧春将暮,支离病未除。乍绿疏奏记,聊

23、复整琴书。(公退)1383岁月供愁疾,琴书破寂寥。(新春)1396古琴不似钟鼓之乐热闹,文人大多自抚自赏,这对于疾病缠身、无法涉足野外的申钦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消遣方式,因此申钦居家便以琴、书自娱,用书破除内心的寂寞空虚,用乐声驱散病气,解除郁闷,使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丝生气。谢梦洁,等: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 30 第40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申钦引用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将陶渊明淡然平和的心态融入自己诗歌的血脉,使其诗歌显得更加清远自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陶诗的韵味。在词汇接受方面,申钦学习陶渊明以散文化的语言入诗8,多用虚词“吾”“我”“此”“然”“何”等,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我”“吾”在申钦的

24、诗歌中俯拾皆是,如“我伴”“我衣”“我家”“我年”“我庐”“吾庐”“吾所求”“吾欲罪”等,诗人从自我观念出发,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诗句成为诗人表达内心想法、诉说情绪、抒发议论的手段,用词有一定的灵活性,具有散文美。在诗句接受方面,在申钦诗歌中随处可见对陶诗的化用,有的几乎不易字,如“枉落翁盎中,浮沉三十年”3373是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五首其一)440的直接化用;“息交且绝游”1345、“世与我相遗”3374是对 归去来兮辞 中“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4161的化用。申钦对陶诗词句的援用信手拈来,可见其对陶诗了解程度之深。申诗冲淡自然的风格与陶诗一脉相承,在语言组

25、织方面多向陶诗学习,得其自然神韵;艺术手法上多用白描,以寥寥数笔勾勒出鲜活生动的画面。申钦追求“清”的审美意趣,在晴窗软谈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古人云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清是诗之本色境与神会,神与笔应而发之。”3330申钦欣赏“无声”“无色”之作,强调诗人的创作应该情神交融、有感而发,在“清”气的影响下,申钦的诗歌呈现出“冲澹”的特色,其友人月沙李延龟评其诗云“诗尤冲澹有趣”3444。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杨时在龟山先生语录中的评价:“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843申钦实践了陶诗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于自然之景中抒发自然之情,诗歌表现出真率自如的气质,如次翊亮韵仍迭成十五首示翊圣其

26、一:一犬吠深巷,孤烟生远村。芙蓉秋飐水,萝薜雨埋垣。世路尘缘隔,田园晩计存。翛然望前巘,林外夕禽喧。1394全诗清新自然,晓畅明白,几乎如白话。诗人笔下的犬吠、深巷、孤烟、远村、鸟鸣等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以质朴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写活了农村自然风光,将读者带入诗人构造的世界,如同陶渊明笔下的山村,极具平淡的自然美。“翛然望前巘,林外夕禽喧”一句颇有韵味,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翛然”二字写出了诗人身心无拘无束的状态,日暮归鸟的喧闹反衬出申钦宁静平和的心境,自然中的飞鸟、夕阳和诗人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句间的悠然之意自然流出。陶诗多从现实出发,描写所见之景、之事,语言质直朴素

27、、自然贴切,鲜见斧凿之痕,被钟嵘称为“田家语”666。“自然”是历代文人对陶渊明诗歌风格最为统一的评价。“自然”是指陶诗的语言从肺腑自然流露而出,少有刻意的痕迹。受此影响,申钦在创作时也尽量避免使用繁琐华丽的辞藻,多用白描,少有冷僻典故的堆砌,诗句追求简洁朴素,用田家语述田家事。如村兴:茅覆堂檐松作篱,大姑锄菜小姑炊。主人自占闲中乐,坐向前溪理钓丝。1489厅堂顶部覆盖着茅草,屋子周围种植松树作为篱笆,大姑在一旁耕地种菜,小姑在厨房烧火做饭,而自己得闲偷乐,坐在溪水旁整理钓鱼的丝线。全诗语言几乎无晦涩难懂之处,先写居所的大概环境,再介绍家人各自劳作的情形,“锄”“炊”“坐”“理”四个动词简练地

28、勾勒出一幅动态的乡村生活图景,表现诗人悠然自得之乐,诗句直白简练、通俗易懂,读之有余味。又如秋怀中“蟹梁水初落,稻苗霜始下。瓜收蔓空悬,豆肥箕已赭。灿灿篱菊华,31 2023年第3期团团园栗颗”1352几句,稻苗、瓜、豆、菊、栗等都是秋日田园里的普通之景与物,诗人没有使用复杂的修辞去描写景物,而是用生活化的语言写生活之景。语言虽然质朴但并不普通,平实的语言营造出极具诗情画意的景象,叠词“灿灿”“团团”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还通过“雅志在丘壑”句表达了对此田园生活的喜爱和眷恋之情。三、申钦对陶渊明回归思想的追慕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唱响了归田宣言,他感慨做官使得自己内心被拘役,发出了“

2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162的感慨,陶渊明志在陇亩之间,“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440是他对自己本性的深刻认识,没有什么事情比回归田园更快乐,他不仅在诗歌中表达对古代隐士的钦慕赞赏之情,还劝慰他人随自己一同归隐。申钦出生在官宦世家,其先祖申崇谦是建立高丽王朝的元勋之一,被赐籍平山,世称“平山申氏”。申钦从小便展露过人的才能,21 岁时考取殿试丙科入朝为官,开启其仕宦之路。作为一个推崇儒学的政治家,申钦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渴望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宣祖在位期间,申钦充分施展出色的政治才能。“壬辰倭乱”之时,怀着忧国忧民之心的申钦积极参与抵抗倭寇的斗争,随后便多次升官,

30、越来越靠近权力中心。但繁忙琐碎的政务使申钦身心俱疲,由此萌生出回归之心。虽然申钦痛恨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于身处的政治环境,却并未抛下官职回归田园。他真正远离官场是在 1613 年,也就是经历了七名遗教大臣入狱流放之事后。谪居的申钦一边从田园之中寻求安慰以归隐自娱,一边又无法真正地割舍官场,希求贤能之士创造理想的政治环境以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申钦仕与隐的矛盾抉择。申钦和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窃独乐夫天游,宁为迟之学稼,耻作宰之冉求”“后元亮盖千祀,托神交而不疑”1314解释了归隐的原因,点明了追从陶渊明的回归之志。其“床头唯有和陶篇”(咏怀)1371、“长咏归来辞,陶翁是知己”(自平坏狄串

31、抵顺安由间路)1345等诗句都表明了申钦将陶渊明视为知己,跨越时空,在精神上寻求共鸣。“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473是陶渊明 36 岁出差途中停留在规林时所作。在归乡的路途中,诗人一直在计算着时日,想到回家后可以侍奉母亲和见到兄弟,心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全诗充满羁旅之思。申钦在朝为官时也常常思念故乡,思念在金浦的生活,渴望回归田园,如忆归诗云:共老烟霞有逸妻,世缘何事却栖栖。归期只待乌头白,远信难凭雁足西。少女已应从姆训,稚儿想复与门齐。朝朝屈指寻前路,绝塞烟花意正迷。1415申钦用“逸妻”的典故展现归隐之志,无奈世事繁琐归期遥

32、遥,他因不能回到家乡而烦忧,便借着对儿女的近况的猜测传递思归念家之情。申钦被贬之后,心境慢慢平和,他开始享受归隐后平静祥和的生活,逍遥自在,并且像陶渊明那样不仅归于自然,更是回归内心。如诗曰:一径穿蒙密,悬崖有小茨。艺兰仍作亩,贮月欲成池。竹坞还听瑟,香灯却对棋。山家清事足,煮茗又题诗。(池上其一)即 1613 年发生“癸丑狱事”,申钦因是遗教大臣之一,受此事牵连与其他旧臣一起被流放,并度过了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流放的生涯里,申钦深居不出,专注于文学研究。谢梦洁,等: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 32 第40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好闲复爱仙,垂老幸归田。护肺仍噤语,惺心已屏缘。雨池晴听响,风柳软酣眠

33、。观物还观世,从今得自然。(池上其三)1393一个“幸”字交代了归田庆幸之感,环境舒适优美,没有繁忙的政务打扰,生活惬意,品琴、下棋、煮茗、作诗等文化活动使申钦暂时从苦痛里挣脱出来,诗人在体察万物、观察世事之后觉得回归自然是遵从内心的选择。陶渊明厌恶黑暗的官场,对功名利禄无心追求,赞扬归田躬耕的生活,却未能完全放下朝政,正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9。从陶渊明创作的诗歌也能看出他的不平之志,如杂诗十二首其二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4115-116作者感慨时

34、光的飞逝,而自己的志向却无法践行,为此深感忧愁。同样,申钦的归隐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政治上失意的苦闷使他转向内心,虽然田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他,但他仍然对朝廷有所留恋,避世和出世的矛盾心理体现在其诗句里,如:少从朝市居,老卜山中宅。世故如棼丝,幽忧度日夕。赖有四壁书,诗骚为我役。终岁不出门,终朝不下席。今人难与言,抗志在古昔。肝胆郁未平,谁来共剖析。(移居)3374申钦在屋内怀着忧愁度日,被放逐的孤独寂寞之感与郁郁不得志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今人难与言”说明他在生活中寻觅不到知音。申钦确实是孤独的,他大多数时候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百年中“归来田里间,闭户恒独处”1352直接揭示了他闭户独

35、居的日常生活;游斜川的“青松为我伴,白云为我俦。呼酒时命侣,得句无人酬”3373与陶诗游斜川的“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444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但这种孤独也使申钦更加专注于思考和创作。从游斜川可以看出申钦虽然远离官场之地,却时常挂念要在官场上实现抱负。申钦即使被贬,也不曾批判朝廷,从其记谪居自嘲中“金浦田庐过四年,圣恩如海又如天”1503的“圣恩”、归去来辞中“归去来兮,恭承嘉惠得放归”3382的“嘉惠”、归园田居其一中“获罪圣明时,角巾归故山”3372的“圣明”就可以看出他对原来官场和君主的留恋与恭敬,最终申钦在仕与隐之间选择了出仕,在 58 岁时重回官场,并处于政治的中心。申钦重回政坛的

36、行为与陶渊明享受田园的隐逸思想并不冲突,童仁亮在朝鲜文人申钦对中国诗学的接受中说道:“肯定陶渊明忠的特质,便与申钦入世的行为不再冲突。”10这反而是忠于人主的一种表现。陶渊明和申钦的归隐同异共存,他们均因现实政治繁重的枷锁而憧憬田园,也因现实原因而归田。但对于陶渊明而言,他经历了多次出仕与避世的抉择,喜爱闲逸、淡泊名利的本性是促使他最终归隐的主要原因,在最后一次辞官后,陶渊明便不再出仕,专注于读书和躬耕,这是陶渊明的主动选择。申钦虽然追慕陶渊明的回归思想和人生理念,却并没有真正践行陶渊明的“归”,他在归隐前期的内心十分挣扎与痛苦,直至后期才开始享受田园生活带给他的慰藉。前半生光明的政途因一场政

37、变而被迫中断,在乞食一诗中用“木秀风必摧,季世忌高才”3373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他将自己喻为高大的树木,即有用的人才,却容易受到嫉妒和迫害,诗句间满溢着不甘。对申钦而言,他的归隐心态和苏东坡颇为相似,带着一种东坡式的挣扎,申钦被贬后只能凭借读书获得精神慰藉,偶然间读到苏轼的和陶诗,内心深有感触,相似的人生经历和贬谪遭遇使申钦寻到了知己。于是他以苏轼为友,以陶渊明为师,在阅读陶诗中不断宽慰自己,学习和效仿陶渊明随遇而安、率真旷达的人生态度。33 2023年第3期综上,申钦对陶渊明的接受是主动和自觉的,在谪居的十年中,他暂且放下琐碎的政事,开始专注内心和自我反思。面对人生境况,他从陶渊明的诗文

38、中寻求安慰与认同,由人及诗,从人品到诗品,继承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首先,申钦从词句入手,诗文里大量穿插陶诗语言,并且还袭用了陶诗中的部分物象和典故抒明己志;在语言风格上,申钦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颇具陶趣。其次,申钦追慕并践行了陶渊明的回归思想,归于田园,归向自然,回归本心,在创作题材上效仿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写田园生活的悠闲之态和躬耕之乐,但同时又表现出归隐与出仕的强烈矛盾心理。参考文献:1 申钦.象村稿 M/韩国文集丛刊:册七十一.首尔: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1993.2 金甫暻.苏轼“和陶诗”考论兼及韩国“和陶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63.3 申钦.

39、象村稿 M/韩国文集丛刊:册七十二.首尔: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1993.4 陶渊明.陶渊明集 M.逯钦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5 朱光潜.诗论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82.6 周振甫.诗品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98.7 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 M/韩国文集丛刊:册一.首尔: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1993.8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究.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 G.北京:中华书局,1962.9 鲁迅.而已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3210 童仁亮.朝鲜文士申钦对中国诗学的接受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责任编辑:

40、刘中文,吴井泉)The Study on the Acceptance of Tao Yuanming in Shen Qins PoetryXIE Mengjie,WANG Yuxuan(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Jiang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Abstract:Tao Yuanmings poetry and prose had a wide influence in the literary world of the Korean Dynasty,

41、when a large number of“Tao-rhymed poems”emerged.Shen Qins Xiangcun Works included 102 poems that he wrote by rhyming after Taos poems.Shen Qin imitated Tao Yuanmings leisurely and pastoral lifestyle in his poetry writing,exploring and accepting Tao Yuanmings reclusive ideas,and expressing his admira

42、tion for him.In addition,Shen Qin also accepted Taos poetry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uch as imagery,allusions,phrases,and language style,integrating the plain and mellow style of Taos poetry into his own poetry,giving it the charm and spirit of Taos poetry.Key words:Shen Qin;Xiangcun Works;Tao-rhymed poems;Tao Yuanming;acceptance;Korean Dynasty谢梦洁,等:申钦汉诗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