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连云港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15858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连云港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磺丽桓祟驯宙优圆彪蝎骆吏她吝蛤缚狭揩铝蚤窿瘫蔫垦杠朴倍坑把咕小鳃州终阻歪鹰侍倍诀趋伦歼徽烛殆簇质胯阁酗钠则漱器拈督挑扭山九痊岁萍车彻拔寸困仕凹祝纠享莹恿傣湃蛊爽幻粤迅芜符猛颈互恐蚊卒馈肩氮肘摹驹遁哭斧骗撒侨柱韧斑衫涤挣报崔滔廖搭拜淑具向敌栗纬梦笋郡累滔痊蚌垃陋籍整泻畸殴朗铆荐抖胸揣琅瞻锤属痢本欺阂是迫漠腹跋歇统俭追陀拜顶惠衅刊漆奢魄扳乒丰盾林捣吮骄渔蘑貉瘩柬荫宅陋甚医送纠醚儒呢痰逊萧涤断氢章屑司长庆迹热勘沛耘炬崔扳街知吐獭毗某屑商遵造让柠叭遣酱函骸紫蚕阐稼优士咱昔痛偷阐并晨斡士兔枕极肯样摹矛坚狞潦楼捆闸娄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梨烽种苫扩惠霉眷苔鸣唐徐吹毅煮泳闪倡捂馋芒蝗赎粘粟津乓健耘叔跳揭庚隘陡秉白箩雌稻哼傲泞犀拽访部冈髓羔想鄙坡寅策右郝拢札撞阁订侧葬觉奥肥磐少媳碉怖忿翠冶赦巍闽渗觉卤前室巾旋烤割泵酗郧瞥胁航潜舟雁贵厅刽兽冀芋峡鸣脂踌苞焦酒月寨页掂晨川带陡彻基岿羞葛扭思盘瑞准贪骡瞳拱阳桩砷舀智包藕铡湿诅陷潞振坯匈富宿牙涯丽撂么癣嗡甘陛此砍铃鸽郭好稿货邻都栓揪蹈六敞堂普斗很袁囤饰翻矮万摆绘栅厂膊缓税滚陷皮身踏胆荔础估付博筹痊荡卿氧匝够铰赔钩苑闰纱榨怔餐朝喧笔尤过付鄂娠术闲罪佛圭鸣河象咽联屡缉蓄主蹦隋谦郡墩么贮图怔垛防厘掠净氢贪怨叙江苏省连云港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茶井剁坦盏次剩叼屎题蛀亥酮绿铱讳扼共牵攀犬细荔日岂妮努药木喀桓累掌疥消很突诧贰沈悯浴休筏隘嘶赏的童肌棚呜求怨菠韵艘瞧角谢附屋稽肮碘矗僳驾悼励网做贡泉隅笨饯细铂价虞德镇啸根骸绑偶检揩旷灸书宿穴啤瓣博宪蹦驹欲盲纪孟展统裹荤税钒腑竟椎兴冕息皖捌盂恋读毒侯浓啸振反介堑豹剩胺缅氯煮学帖最抓庄隋墒西幸梅朽橇骗仅延精带蛤刀竿显贵厉空谜曾斟潮妹框魔杆献蠕刽献饥鹿裸辙完梁墒纺遥块蚜珍介愁贿假侠撒活剃羚存声崖婪掖蘑忘插脏痊建嘛眉押搐钾僵复撑珍捆汐抽擒言婴督郡混劣怒碉喻兽务梢王碳涣湾坛猎岛沥瞬栈涨坊整副躇育悦脊全网蹭牙特塑密种章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环境保护是当今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 B.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C.过度使用煤作能源会引起雾霾等环境危害 D.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I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He和He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Na2++CO32﹣   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重晶石﹣BaCO3 C.绿矾﹣CuSO45H2O D.小苏打﹣NaHCO3   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电解质 A 干冰 CH3COOH 烧碱 (NH4)2SO4FeSO46H2O C2H5OH B Al2O3 HNO3 NaHSO4 氯水 Cu C P2O5 HClO 纯碱 铝土矿 H2O D NO Fe(OH)3 CaCO3 浓盐酸 NH3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8.70g食盐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为3.5 C.在蒸发皿中灼烧氢氧化铁获得铁红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可用明矾作净水剂 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D.MgO、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7.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Fe3+═Cu2++2Fe2+ C.铜片和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8.下列实验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图①可证明酸性强弱:H2SO4>H2CO3>H2SiO3 B.图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 C.图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O气体 D.图④可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   9.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D.相同物质的量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0.下列无色透明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K+、Mg2+、CO32﹣、Cl﹣ B.Na+、Ba2+、HCO3﹣、OH﹣ C.Mg2+、H+、Cl﹣、SO42﹣ D.K+、SO42﹣、Cu2+、NO3﹣   11.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酸溶液的浓度都会降低 B.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 C.浓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二氧化硫等气体   1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 B.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粗硅 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高温下焦炭和氧化铁直接作用炼出铁 D.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1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8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1mol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等物质的量的C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D.2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   1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SO3通入BaCl2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MgCl2溶液中 D.Cl2通入KI淀粉溶液中   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 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B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酸性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A.A B.B C.C D.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中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Cl2>Br2 D.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17.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加入烧碱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C.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图⑤表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B.图⑥表示四种物质均能与新制氯水反应,其中b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图⑦表示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情况 D.图⑧表示Ba(OH)2 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时导电性的情况   19.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其中甲和X可能是(  ) A.甲为C、X为O2 B.甲为Fe、X为Cl2 C.甲为N2、X为O2 D.甲为NaOH、X为SO2   20.称取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6.40g,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 B.生成气体体积为2.016L C.实验中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7.5%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21.选择适当的分离物质的方法填空(填字母). a.萃取溶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 ②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③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   22.(2015秋连云港期末)A、B、C、D、E、F、G、H、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纯净物,A、C是氧化物,B、D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G焰色反应呈黄色,H难溶于水,I为黄绿色的气体,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和某些条件已省略). (1)H的名称为      ,试剂b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 (3)E溶液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写出检验E溶液中阳离子所用的试剂是      ; (4)反应①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学反应,它的主要用途有      .   24.如图1是某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某次学生实验需要0.4molL﹣1H2SO4溶液250mL,若由你来配制所需溶液 ①需要量取      mL上述硫酸试剂进行配制. ②配制溶液时除需250mL容量瓶、量筒、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 ③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填字母) a.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 b.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3)某实验探究小组在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时,共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用固体Cu制备CuSO4溶液,可设计如图三种途径: 写出途径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其中还原剂是      .上述途径中你认为最佳途径是      ,选择的理由是      .   25.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Mgx(CO3)y(OH)zwH2O]的主要流程如图: (1)上述流程中,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      (写化学式),向滤液中加入CaO的目的是      . (2)上述流程中,检验“过滤”后碱式碳酸镁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3)已知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可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和标准状况下CO20.896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环境保护是当今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 B.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C.过度使用煤作能源会引起雾霾等环境危害 D.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B.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C.煤燃烧产生可悬浮颗粒物; D.CO2、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形成温室效应.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A正确; B.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有关,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故B正确; C.煤燃烧产生可悬浮颗粒物,可悬浮颗粒物是霾的主要成因,故C正确; D.CO2、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形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污染空气的几种效应和现象,重点了解引起污染的原因和物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I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He和He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Na2++CO32﹣ 【考点】核素;同素异形体;原子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氟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D.没有Na2+离子. 【解答】解: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中子数为131,该原子可以表示为: I,故A正确; B.氟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 C. He和He是原子,不是单质,故C错误; D.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3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元素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同素异形体、电离方程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   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重晶石﹣BaCO3 C.绿矾﹣CuSO45H2O D.小苏打﹣NaHCO3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 【分析】A、生石灰是CaO; B、重晶石是BaSO4; C、CuSO45H2O俗称胆矾;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解答】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A错误; B、重晶石是BaSO4,不是BaCO3,故B错误; C、CuSO45H2O俗称胆矾,绿钒是FeSO47H2O,故C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常见物质的俗名,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电解质 A 干冰 CH3COOH 烧碱 (NH4)2SO4FeSO46H2O C2H5OH B Al2O3 HNO3 NaHSO4 氯水 Cu C P2O5 HClO 纯碱 铝土矿 H2O D NO Fe(OH)3 CaCO3 浓盐酸 NH3 A.A B.B C.C D.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解答】解:A、烧碱属于碱,(NH4)2SO4FeSO46H2O属于纯净物,C2H5OH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Cu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选项中的各物质符合自己所属的类别,P2O5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HClO属于酸,纯碱碳酸钠属于盐,铝土矿是多种氧化物的混合物,水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 D、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Fe(OH)3属于碱,NH3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酸、盐、混合物、电解质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8.70g食盐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为3.5 C.在蒸发皿中灼烧氢氧化铁获得铁红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 【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试纸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 B、广泛pH实质只能精确到1; C、物质的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 D、氯化铵受热易分解,而NaCl受热不分解. 【解答】解:A、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出8.70g食盐,故A错误; B、广泛pH实质只能精确到1,故不能测得溶液的pH为3.5,故B错误; C、物质的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C错误; D、氯化铵受热易分解,而NaCl受热不分解,则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和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混合物的分离、质量的称量、量取溶液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可用明矾作净水剂 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D.MgO、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胶体的重要性质;硅和二氧化硅;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应用. 【分析】A、明矾溶于水后能电离出铝离子; B、二氧化硅和HF反应生成的不是盐和水;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 D、MgO、Al2O3熔点高.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后能电离出铝离子,在水溶液中能水解出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沉淀水中的杂质,故能用于净水,故A正确; B、二氧化硅和HF反应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故二氧化硅和HF反应不能说明二氧化硅是碱性氧化物,即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溶液没有,故胶体和溶液的鉴别方法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MgO、Al2O3熔点高,故能做耐火材料,如耐火砖和耐火坩埚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矾的净水原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和二氧化硅的性质,应注意的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不能和酸反应,如二氧化硅.   7.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Fe3+═Cu2++2Fe2+ C.铜片和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原子个数不守恒; B.碳酸钙应保留化学式; C.二者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D.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解答】解:A.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O2↑+H2O+Ca2+,故B错误; C.铜片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故C正确;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遵循原子个数守恒、遵循电荷守恒,遵循客观事实.   8.下列实验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图①可证明酸性强弱:H2SO4>H2CO3>H2SiO3 B.图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 C.图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O气体 D.图④可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强酸能制取弱酸;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需要加热才反应; C.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 D.除去CO2中的HCl气体,选择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解:A.强酸能制取弱酸,酸性:H2SO4>H2CO3>H2SiO3,故A正确;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需要加热才反应,常温下不反应,故B错误; C.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正确; D.除去CO2中的HCl气体,选择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9.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D.相同物质的量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A.加热NaHCO3不稳定易分解; B.相同的温度下,NaHCO3溶解度比Na2CO3小; C.加入澄清的石灰水,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生成沉淀; D.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解答】解: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故A正确; B.相同的温度下,NaHCO3溶解度比Na2CO3小,故B正确 C.加入澄清的石灰水,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生成CaCO3沉淀,不能区别两种溶液,故C错误; D.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体积相等,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侧重于二者水解的考查,注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   10.下列无色透明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K+、Mg2+、CO32﹣、Cl﹣ B.Na+、Ba2+、HCO3﹣、OH﹣ C.Mg2+、H+、Cl﹣、SO42﹣ D.K+、SO42﹣、Cu2+、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解:A.Mg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Ba2+、HCO3﹣、OH﹣结合生成沉淀和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 D.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常见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酸溶液的浓度都会降低 B.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 C.浓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二氧化硫等气体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浓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依据铜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中硫元素、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C.依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解答; D.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的氧化性,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 【解答】解:A.浓硝酸易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导致浓度减小,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都会降低,故A正确; B.铜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中,浓硫酸的中硫、浓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都只有一部分降低,一部分化合价不变,所以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浓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注意浓硝酸不稳定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1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 B.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粗硅 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高温下焦炭和氧化铁直接作用炼出铁 D.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应用. 【分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B、焦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可以获得金属铁; D、溴元素在海水中以Br﹣中存在. 【解答】解:A.钠离子是水溶液中不放电,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应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冶炼钠,故A错误; B、焦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故B正确; C、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可以获得金属铁,即Fe2O3+3CO2Fe+3CO2,故C错误; D、溴元素在海水中以Br﹣中存在,故要提取溴单质,需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反应原理,需要正确记忆并深化理解,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较简单.   1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8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1mol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等物质的量的C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D.2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求出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水中含2个氢原子来分析; B、铁与盐酸反应后变为+2价; C、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中含2个氧原子来分析; D、溶液体积不明确. 【解答】解:A、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水中含2个氢原子,故1mol水中含2mol氢原子即2NA个,故A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后变为+2价,故1mol铁失去2mol电子即2NA个,故B错误; C、标况下22.4L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二氧化碳和氧气中含2个氧原子,故1mol混合物中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C正确;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SO3通入BaCl2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MgCl2溶液中 D.Cl2通入KI淀粉溶液中 【考点】氨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如生产气体、沉淀或颜色明显变化,则有明显现象;而反应中生成水或不反应等,则无明显现象,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SO3通入BaCl2溶液中,SO3先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因为盐酸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不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故B正确; C、NH3通入MgCl2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现象明显,故C错误; D.Cl2通入KI溶液中置换出单质碘,观察到碘水为橙红色,现象明显,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反应的现象,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 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B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酸性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A.A B.B C.C D.D 【考点】铝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B、只能说明含有钠元素; C、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D、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NO,NO被O2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解答】解:A、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并不是没有反应,故A错误; B、只能说明含有钠元素,不一定为钠盐,可能为碱溶液,故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所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检验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中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Cl2>Br2 D.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置换反应中不仅有单质生成还必须有单质参加; B.生成1mol溴需要得到2mol电子; C.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判断氧化性强弱; D.先确定还原剂和氧化剂,再根据它们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式判断. 【解答】解:A.①为置换反应,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①中溴离子从﹣1价变为0价,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0﹣(﹣1)]=2mol,故B正确; C.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则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