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柏井中心小学 费秀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感知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今天与往日不同,因为我们班来了好多老师,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他们。(拍手,不小心手中的两支彩笔跌落在地。) 哎呀,我的彩笔,我的两支彩笔掉地上了。哎,你们猜猜这两支彩笔落在地上会是什么情况?一生试猜,举。 二、分类探究,掌握特征 (一)、动手
2、操作,探索关系 1、师:下面,用两条线代表两支彩笔,将你猜想到的可能出现的情况用彩笔画在纸上,每张纸只能画一种情况。(巡视) 2、展示画法,一次分类 a、师:刚才你们当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在了黑板上,这么多画法,看的我眼花缭乱,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先给这些作品编上号。 b、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脑思考,你准备按什么标准分类,分成几类。 生思考后两人一组讨论交流。 c、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新黏贴) 3、想象直线,二次分类 a、师:同学们,生活中很多物体所表示的都是线段,如刚落地的彩笔,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直线,大家都知道,线
3、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如果把两支彩笔想象成两条直线,又该如何分类呢?与刚才的线段分类一样吗? b、学生思考,并重新分类。 c、小结:那说明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不相交和相交。现在,将你所画的想象成直线,是相交的举起来,是不相交的举起来。 (二)、认识平行、垂直 1、认识平行 (1)a、课件出示: 师:现在你来看直线a与直线b,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生答 师:对于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生像这样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所以直线a与直线b是一组平行线,也可以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互相说说。 b、刚才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互相是什么意思?你们常说互相学习什么意思?互相拥抱?
4、互相成为朋友?互相平行?对,两条直线ab互相平行,就是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那我这样说对不对,a是平行线。 怎样说?(边说边画箭头)谁看懂我画的符号了? c、么就这两条直线,我们可以怎么说直线a与直线b是一组平行线 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 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 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学生互相说,举例 (2)师:对于平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示长方体盒子上面和侧面各放一支笔。 师:它们会相交吗?它们平行吗?不是说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就平行吗? 生 师:刚才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纸这个平面,而这两支笔却分别在上和侧这两个平面,看来,刚才的结论
5、要加一个重要的前提,在同一个平面内。 那这样摆放就互相平行了? (3)现在我们认识了平行,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看似简单的两行字,其实不然,在大家的共同探究下,我们又深入理解了互相,在同一个平面这些极为关键的词,所以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深入分析,才能真正掌握。那你能在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平行线无论怎样延伸都不会相交呢? 学生思考讨论。 课件演示。 2、认识垂直 (1)自学:现在让我们运用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学书65页中间部分后四行,并说说你的理解。 (2)验学:真正掌握了吗?来考考自己。 课件出示:判断 三、全课小结,应用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和垂直,什么是平行?什么是垂直? 你能用两根食
6、指比划出来吗?在教室里找找平行和垂直。 那教室外哪有平行和垂直呢?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生活中孩子们都有落笔的经历,将它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而通过“笔落地会是什么情况”的探究,可以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对小学生而言,纯几何意义的“直线”在生活中是难以观察,难以触摸,而线段却处处可见。并引导学生对两条线段的不同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充分考虑到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更为“把线段想象成直线”进行抽象的、数学
7、意义的思考做了巧妙的孕伏、铺垫。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充分地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认识平行的环节中,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生动的事例,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只是在关键处给予了恰当的引导。如在教学同一个平面内这一关键词,在抛出奇怪现象后,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获取知识,有效显现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疑问和障碍,同时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正是导与学的有机统一,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学,有效展现了学生对概念清晰准确的理解。
8、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教师,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量。在总结了深入分析的学习经验后,让学生自学垂直,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和选择。在后面的验学过程中,师生的对话间我更是注重及时、准确、有效地组织和引导。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数学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导是为了不导”,导学过程最主要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掌握,并有效地运用于学习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自导能力,间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这里我所导的深入策略,对孩子们今后的自学更是意义深远,当然它也为浅出作出了积极准备。我想,如果将这些方法内化,并成为一种能力,将使我们的孩子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