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套儿童摄影集动辄八九百元、一件品牌儿童T恤一百多元、 一套少儿图书价值一二百元…… “六一”儿童节前夕,潮州市区各类儿童消费活动非常红火,“儿童节”已变身“消费节”。尽管不少商家打出迎“六一”促销牌,但大部分儿童消费品的价格都有些“高处不胜寒”。一些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消费品越来越趋于精品化、贵族化,昂贵的儿童消费有点让人难以承受。
摄影:如此“值钱”
“原想给女儿简单拍几张照片作留念,真没想到拍一套儿童艺术照这么贵!”近日,郑女士准备儿童节送女儿一份礼物,女儿说要到相馆拍艺术照。她们逛了不少相馆,发现儿童艺术照价格不菲,少则300多元,多的高达近千元。后来,他们选择了一套300多元的“儿童套餐”。
前天下午,记者在潮州市区一家较专业的儿童摄影店了解到,他们设置的儿童艺术照套系从最便宜的399元,到最贵的999元不等。随后,记者在另一家专门拍摄儿童照片的相馆看到,他们推出的“六一”特惠套餐为98、198、298、498元四个套系,但店员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推出的部分特惠套餐名额已满,只剩下298元这一套系,而且过了“六一”节,特惠套餐就取消了。
服装:动辄上百
儿童节前夕,潮州市不少儿童服装店人头攒动,家长们都忙于为孩子选购服装。记者看到,各种品牌童装都价格不菲。一件连衣裙价格都在100元上下,小男孩的夏季T恤也从几十元到一百元不等。一些品牌儿童服装,甚至三四百元一套。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品牌童装价格偏高,但他们认为既然是节日礼物,虽然贵点,但只要孩子喜欢,还是会买。
图书:精美价高
如今的儿童书籍大都包装精美、内容丰富,十分吸引人。不过一看价格,或许你就不会那么心动了。
在潮州市区一些书店,记者看到,精致的儿童礼品书一套至少一二百元。部分少儿图书甚至采用礼盒式包装,价格更是高得让家长们望而却步。记者发现大多儿童图书多是彩印,有的还是硬皮精美包装,页数通常比成人书籍少很多,但价格却比成人书籍高出不少。记者还看到有的儿童图书里面,还附带卡通玩具、VCD等,这种捆绑式的配置,也使其身价倍增。对这种捆绑配卖方式,不少家长都不认同,不少家长表示,他们想给孩子买的是货真价实的好书籍,而不是玩具。
根源:家长是价格推手
无论是儿童影集、图书、服装,还是其他儿童消费品,大部分都是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消费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家长爱面子等因素给商家对儿童消费品大肆炒作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儿童消费品价格不断攀升。对于儿童节的高消费现象,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这种风气不利于儿童成长,容易使孩子产生攀比心理。
一名老师认为,造成这一现象首先是由于家庭对儿童消费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儿童节,不应该仅仅是儿童消费节,而应该是一个能带给孩子们健康生活态度的节日。“其实礼物不在于有多贵,有多少,而是要问问孩子们到底想要什么,想过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在安全的范围内,让他们痛痛快快的‘疯一天’。”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儿童消费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有专家提醒,儿童节不要一味地消费,要让孩子尝试新的过节方式。
记者走访了一些商场发现,今年的儿童节消费普遍走高,儿童消费品也趋于精品化,各种品牌服装和价格不菲的玩具成为孩子和家长们的首选。在玩具专柜,芭比娃娃、遥控汽车、益智积木等儿童玩具价格大都在百元以上,却丝毫没有影响购买者的热情。一位前来挑选节日礼物的女孩得到了一款价值120多元的芭比娃娃,这是妈妈送给她的“六一”节礼物。这位女孩的母亲张女士说:“虽然玩具的价格不低,但品质有保证,又难得是孩子过节,多花钱无所谓,让孩子开心才是最主要的。”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各大书店、儿童乐园、餐厅、摄影店等也在“六一”节前后迎来了消费的高峰。
专家提醒,家长要努力改变孩子的过节形式,不应该一味地消费,要在节日里让孩子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让孩子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把培养孩子的人格作为重点,让孩子们懂得多给予,少索取。
临近“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心愿?乌鲁木齐市教育部门近日对一些儿童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都与吃喝玩乐有关。大部分儿童希望“六一”能有蛋糕、饼干等好吃的,还能得到高科技玩具车、变形金刚、七巧板、一套福娃、魔方、彩笔、篮球等礼物;只有很少一部分儿童想得到一些书籍 ,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童话。
而家长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想给孩子什么呢?“一年就一个‘六一’,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就成,花点钱是应该的。”持这类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许多家长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只要这个愿望还算健康合理,做家长的就应该尽量给予满足。但此时,另一些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家长就感到很无奈了。他们看到其他家长带着孩子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跟风。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自卑情绪,更害怕孩子由此心灵封闭,导致亲子沟通的不畅。
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的那样,在“六一”到来之际,家长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孩子买吃和玩的礼物,应多从心灵成长等方面引导孩子,不要让“六一”儿童节变成“儿童消费节”。当然,孩子们喜欢吃、喜欢玩,这是天性,但从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完全放纵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是不智的。而在节日的消费上,形成攀比之风,则更是要不得。
很多时候,亲人的爱不只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情感沟通和精神培育上。亲手为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可能更能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把家长的行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记忆,可以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当孩子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时,很容易会认识到自己的童年与长辈的童年比起来是多么幸福。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社会多接触,比如让孩子在“六一”时把自己不用的书、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收集起来,或者让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买成礼物,送给困难的小朋友或灾区的儿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又让孩子体验到慈善的意义。
此外,在丰富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和社区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一些科技和人文展览,或者组织一些作文比赛、诗歌朗诵及主题演讲等活动,以此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当然,这些集体活动,应该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既能从活动中获得教益,也能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在孩子们自己的节日里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因为有时候快乐和高消费无关,而只是心灵的感受。对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心灵的健康和快乐,是最好的礼物。(王瑟)
展开阅读全文